2023年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汇总8篇)

小编: 雁落霞

培训心得的写作不仅可以对自身进行总结,还可以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形成良好的学习共享氛围。下面是一些学习心得的收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一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二

这是19世纪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名作,也是一本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书中讲述一个叫吉姆的孩子,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得到了海盗弗林德藏在金银岛上的宝藏的藏宝图。乡绅斯奎尔,医生利弗塞带着小吉姆组织了一个船队前往金银岛寻宝。而一伙海盗也闻讯打起了宝藏的主意,因此吉姆等人与这伙凶残的海盗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终因斯摩莱特船长指挥有方,利弗塞医生的冷静与果断,再加上吉姆的机智勇敢战胜了嚣张的海盗们,顺利的返回了祖国的怀抱。

在这次旅途中,吉姆一行人遇到了重重困难。有一次,海盗头子约翰.西尔弗带领海盗们进攻营寨,医生的仆人——亨特被一拳打晕,且打断了肋骨,当天晚上,亨特不知何时就偷偷溜去见上帝了。但这场“大屠杀”还是因为吉姆聪明机智,用了调虎离山计,才引走了海盗们,取得了胜利。

还有一次,吉姆在林子中遇见了本.甘,他愿意帮吉姆他们。吉姆假意被海盗们收买,而他的同伴——船长等人也被捕了,但是吉姆聪明的很,让医生毙了两个海盗,其他海盗见了,仓惶而逃,吉姆不仅自己逃了,医生,船长,乡绅和本.甘也逃脱了。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吉姆那机智勇敢的小男子汉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吉姆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导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吉姆发挥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促使大家击退了海盗们的多次进攻。吉姆善于发动大家的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更多想到的首先是别人。“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沉着冷静,要像小男子汉吉姆那样开动脑筋想办法;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要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读书可以优化人性,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从而摆脱无知,使人聪明起来。书是所有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使人快乐。

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三

第一次读《飘》时,看的很快,一些在当时认为不够吸引人的段落都一一带过,记得的只是斯嘉丽的坚强和她那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day。

全书最让我感动得一幕,就是看到斯嘉丽为梅拉尼找米德大夫这一段,看到斯嘉丽快速的读那一页死亡名单那段,看到威尔克斯老先生参加战争走远后斯佳丽在胸口划十字那段,擦了大把的纸巾。那一刻才明白,斯嘉丽并非我所想的那样只是个花瓶,她是我最喜爱的坚强勇敢的女性。

有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才成就了斯嘉丽这位乱世佳人。一直觉得电影的名字取得很好,凸显了斯嘉丽这位爱尔兰农庄主的小姐的变化,从娇弱温室玫瑰突然成了坚强美丽的野蔷薇。如果斯嘉丽没有遇见白瑞德,那么斯嘉丽会不会在故事结局时坚强的对明天发出挑战呢?若是没有遇到白瑞德,斯嘉丽一定一辈子都会认为阿什希是自己的最爱吧。当白瑞德离开之时,斯嘉丽才意识到她需要的不是阿什希,而是白瑞德。当她了解白瑞德的爱时,已经太迟了。爱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总是喜欢突然离开。

也许失去爱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伤心欲绝。这时候,斯嘉丽没有,斯嘉丽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篇四

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可以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沸腾的一篇文章——《黄河颂》!作者的每一句话都写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儿女的心坎上去了!字字都像敲鼓般直击人们的内心!

说实在话,虽然现在中国和日本已经处于和平状态,日本货物,日本商品也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可那份国耻却犹存心中。

残忍暴虐的杀戮,让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腐败不堪的乱世中,带着怨恨,消失于这个世界上!人民哭号!怒骂!可这没有用!因为掠夺和杀戮已经完全占据了侵略者们那早已泯灭成为一团虚无的心了!

在炮火连天的这个祖国中,孩子们,老人们,父母们的眼泪就像一根根锋利无比且烧烫的针扎在我们心中!早已断墙残垣的街道不复往日的繁华温馨;嘶哑的哭声取代了清脆的微笑;惊慌与憎恨替换了温柔与甜蜜。

是什么让这些都不复存在?是侵略者那高傲的心,那颗被欲望填满的心!为了我们的祖国,有多少人不顾危险,拿起刀枪拼命啊!

如今已没有战争,我们要努力学习,成为国之栋梁,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国家才会强大起来,只有让国家强大起来,侵略者才不会有资本在我们的祖国上嚣张狂妄!

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五

我是一个很少接触散文的人,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在心里已经不知不觉的有了文章的梗概,《秋天的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感怀念》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肤浅的题目,无疑是讲一个秋景秋色。很多散文家会选择秋天作为题目,因为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

当我翻开它阅读的时候才发现这是多么与众不同的一篇文章,再看开头的时候我就想灭香烟一样把心里的想法泯灭了:‘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喜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的把手边的东西甩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开了,我推你出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着这两条可怜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着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文章的后面有一题:‘我’双腿瘫痪后为什么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因为我有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所以我的回答是:母亲一直默默的守候着我,照顾着我,她没有心思和时间料理这些花花草草。我觉得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并且很肤浅,但是我已经想不到母亲的花为什么死了。

这篇散文真的很有聂摄力,我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把他抬上车的时,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的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在这一段的上面一段,母亲还在央求着‘我’去北海看花,段落的反差这么大,让我的反映竟慢了下来,我经常看小说,内容都不曾让我有很大的感慨,这一篇散文让我打开了久违的心灵。

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灿烂。我懂母亲还没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这是最后一段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段,用秋景结尾,妹妹替母亲完成了她没有完成的任务。

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篇六

在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中体验或理解知识、技术、意识形态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篇一】初二《安妮日记》读书心得收获2021年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日记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国为是犹太人而被_捕杀,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_,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篇二】初二《安妮日记》读书心得收获2021年

一口气读完《安妮日记》,我的泪在眼眶中打滚,我被安妮身上闪烁的不屈的光芒深深吸引住了。无边的黑暗挡不住烛焰的光辉,在二战的残酷环境中,小安妮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让人倍觉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人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样让人不堪一击。

而13岁的安妮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在安妮身上,我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支柱矗立的在每个人的心中,有一种坦然乐观的光芒洋溢在每个人的周围。

战争在和平的年代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的思考不会停止,即使身处无边的黑暗,我们也一定要心怀不灭的理想,让心中的烛焰发出最烈的光芒!

【篇三】初二《安妮日记》读书心得收获2021年

战争是一个令人听到会感到毛骨悚然的词。

战争让《柑橘与柠檬啊》的小托失去了他的哥哥;战争同样也让安妮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她如花般年轻的生命。

战争是无情的、痛苦的、绝望的,可是安妮面对战争依然存有的那颗乐观的心如同星星的火种散落到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隐匿终日不见天日的生活、发了芽变黑的土豆午餐、寂寞难熬的时间、没日没夜的担惊受怕让每一个生活在小密室里人都给弄得神经兮兮的。虽然安妮同样也感受到不安、恐惧,可是她却用一颗乐观的心去泰然处之,她常常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隐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她的心灵一直保持着平静与真挚,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去领略生活、感悟大自然、拥抱美丽的世界,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并且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一个如此天真浪漫乐观的犹太小女孩,她的存在让人在黑暗时看到灯光,在寒冷时感受到暖阳的温暖。

可是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它毫无犹豫地带走了安妮鲜活的生命。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当我想再次翻看《安妮日记》时,可是只要一想起战争所带的悲剧、带来的伤痛,颤动的双手却再也无法翻动书本,久久地停滞在书的页角。唯有再次想起安妮所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那句话时,安妮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她那娇小的身影似乎再一次的在我脑海里浮现,她那乐观的精神又再一次地鼓舞着我继续前进。

战争是寒冷的,可是安妮的存在让战争不再那么的冰冷……


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篇七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1920--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欧佩培克公司,还有母亲艾蒂斯和姐姐玛戈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1933年-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安妮一家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生日,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就是她的生日礼物之一。安妮还给日记本起了个名字——吉蒂。从她生日那天起,她就开始写日记。由于纳粹的迫害更残酷。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被迫躲进父亲办公的大楼后面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这一躲就是两年,至1944年8月4日遭人举报而被纳粹逮捕,把他们关进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父亲生还,其余人无一幸免,安妮的父亲决定将女儿的日记出版。

安妮在日记中直言不讳,把吉蒂当成她最信任的人,最可靠的朋友,时不时地与它谈心。她在隐蔽的房间中,只有日记相伴的情况下,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她没有享受到一点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纳粹党的丑恶在时刻刺激她紧张的神经。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依然在自学知识,内心没有沉沦,而是依然向着阳光。但是我们今天身处这样好的环境之下,居然还有人不愿读书,与勤奋的安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我能感受到百万人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我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

安妮日记的读书心得篇八

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的一切鼓励了我。

安妮在1942年6月12日开始写日记,写的是关于他们藏在后屋的生活,我认为她很开朗,但是在1944年8月1日最后一篇日记里她却说:我的灵魂是一分为二的,这一方面具有我那放纵的乐观性情,我的这一面通常埋伏着,等着把我那更美,更纯洁,更深沉的另一面排挤掉。不错,没有人了解安妮的好的一面!

我很喜欢安妮说的这几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只要还有这些,只要还有这阳光,这无云的蓝天,只要我能看到这些,我就不会忧伤!”安妮的这几句话鼓舞了我,她是那么坚强,我很佩服她,在那样的险境里,居然还能那么开朗!我觉得安妮日记比我以前看过的书更具有真实性,因为这本书不是编出来的。

我在看安妮日记的时候,总会把安妮所处的环境和自己比较,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安妮是在德国人的歧视下长大的,而我却是和平平等的社会下成长的。平时体育课上跑50×8总是坚持不下来,老跑1分58,别人的最高成绩是1分35,我很羡慕,自从开始看安妮日记,跟安妮的生活状况相比,我的生活活多好啊,安妮喜欢上学,可因为她是犹太人,后来上不了学,我却还能上学就有了自信心,上星期四体育课测试50×8我跑了1分47,我很兴奋,虽然这成绩对于别人来说,很小菜一碟,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我知道我出了这种成绩,是因为安妮有着的坚强精神,她那种精神打动了我。我很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