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分数乘整数的说课稿分数乘整数教案(优质12篇)

小编: 灵魂曲

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和反思的策略。通过查阅二年级教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一

一、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由于学生已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设计,把例1转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帮小新解决这个问题。这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问题,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达”的状态,为学习新课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知识不能靠传递,而要靠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构。根据学生的猜测,动手计算,就会出现两种算法,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引导比较两个算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关系?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ppt的展示,生动地把加法和乘法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质疑等数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我适时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分数乘整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去计算。并讨论是怎样算的,无形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培养学生合情的推理能力。

三、边学边练,注重应用,巩固掌握。

本课教学针对重点、难点,完成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强化认识,注重落实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练习注意层次的安排,最后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巩固意义,看图列式,多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多练习计算强化对法则的应用和理解。

(3)对比练习。兼顾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设计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业布置:练习一:第3、4、5、题。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二

1.算一算。

37×2=()211×5=()

2.填一填。

(1)18+18+18+18+18=()×()=()

(2)27×4=()+()+()+()=()

(3)311+311+311=()×()=

3.算一算。

27×25×32018×4

916×247×821310×15

4.一杯牛奶的.质量是34千克,5杯牛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6.一根钢管锯成2段需要分钟,如果锯成11段,那么需要多少分钟?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三

教学准备:12厘米、16厘米、20厘米、24厘米的纸条若干;课件等

教学重点:整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展开

1.操作活动。出示活动内容和小组活动要求

(1)拿出纸条,先折出它的,再用涂色表示它的的`长度。

(2)用尺量一量涂色部分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3)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来验证你的结果。

(4)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2.汇报

(1)因为9÷12=,所以12×=9。

(2)根据汇报得到算式:16×=12、20×=15、24×=18

(3)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4)这几个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数乘分数

三、教学例【1】、【2】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

(2)汇报、交流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列对应关系

(4)要求所对应的具体量,就是求什么?

(5)列出算式

(6)如何计算(写出过程,说明算理)

2.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3.教学例【2】

(1)试列式

(2)比较算式的区别

(3)补充说明计算过程中能约分要先约分

4.小结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与提高

五、课堂总结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四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6、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7、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8、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五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地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一、谈话揭题:

1.夏天是吃西瓜的好季节,但现在冬天也能吃到西瓜。不过夏天和冬天的西瓜价格可不一样。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探索

1.0.8×3的得数是多少,你会计算吗?

学生各自思考,计算。

集体交流:

a、0.8×3也就是0.8+0.8+0.8=2.4

让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领会加法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b、0.8元=8角8角×3=24角24角=2.4元

c、0.8=8/103个8/10就是24/10也就是2.4

d、用竖式计算.

2.重点讨论用竖式计算.

a、结合学生的板演,教师进行板书.

b、说说计算过程。

c、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解决: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分别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计算.)

4.比较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5.出示:“试一试”

先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6.讨论: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怎样才能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7.小结归纳: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a、先说说每一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分别计算。

b、重点交流:0.18×535×0.24的积是多少,怎样化简?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做题后,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补充练习

4.练习十二第2题

引导学生先理解题意再解答。

5.练习十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

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题

本节课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逐步深入。

课堂内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买西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2.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去计算0.8×3,并通过比较,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多种方式组织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仅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晰,能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六

一、算一算,比一比。

二、新授。

1、妈妈购买萝卜和西红柿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小黑板)

品种萝卜西红柿

单价(元)0.551.2

总价(元)1.13

买萝卜多少千克?

列式:1.1÷0.55=

提出: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要乘几?被除数呢?

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买西红柿多少千克?

3÷1.2=2.5(千克)

小组讨论。

三、练一练

先说出下面各题怎样移动小数点,再计算。

0.169.66.8340.255

四、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七。

完成第一题。集体订正。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6.1÷0.051.8÷0.24

3、实际应用。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七

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22.4÷4=21.45÷15=?

2、叫两个同学上黑板做。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2。

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数12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除。

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由于被除数28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追问:现在除完了吗?为什么?(因为还有余数,所以还没有除完。)

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将8的后面添上o看成80个百分之一,再除以1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算式:

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的后面添o继续除。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4、引导总结: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谁能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

(二)教学例3。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o来占位。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见图3):

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并说一说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怎么办?(添o继续除)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观察算式及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个位上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3、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整数部分不够除,商o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2)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o继续除。

2、师: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作业:教材第27—28页练习六第2~6题。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八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3=++====(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九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按照要求正确地取商的近似值。

3.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等知识,能区别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知道小数按位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循环小数。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十

1、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感知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通过和整数乘法的比较,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计算。

3、渗透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化。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整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同学们,秋天到了,好多水果都成熟了,你们肯定都很喜欢吃水果吧!让我们一起去大统华的水果超市逛逛吧!(课件出示带标价的水果图)

苹果每千克3元

甘蔗每千克0.9元

现在就请你来买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吧!

学生选择,然后全班交流。

老师先买了2千克苹果,算算老师花了多少钱?

后来又买了3千克甘蔗,你知道老师花了多少钱吗?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先自己计算,然后和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发言:

(2)0.9元就是9角,3个9角是27角,就是2元7角,也就是2.7元。

(3)也可以向整数一样列竖式计算

比较:加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吃水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2千克苹果的价钱,学生很容易计算,紧接着抛出3千克甘蔗,也就是0.9×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0.9×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二、主动参与,体验过程。

1、同学们,今天超市西瓜特价,每千克只要2.35元,小明的妈妈要买3千克西瓜,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列式,师板书:2.35×3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方法简化成加法和乘法,并通过小数加法的计算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感知小数乘整数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那如果我们要购买的不是3千克西瓜,而是32千克西瓜,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列式2.35×32该怎样计算呢?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认知再次产生了冲突,用加法来计算,显然不够简便,用乘法竖式显然是的办法。这样,学生就从多种计算方法中体验到乘法的化。

2、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2×122.8×53103×0.25

告诉同伴,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揭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快拳出击

(1)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0.23=1.48×23=

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联系而设计的基本练习,通过这组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通之处,还能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明确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为以后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2)练一练

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计算本领强。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

校对时,说说是怎样对位的,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这组练习中,学生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要能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的对位及写法,即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对位并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这对以后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3)同学们,你能自己列竖式计算出下面的结果吗?

0.68×93.24×6532×1.954×0.411.05×240.217×1

请一、二组的同学做第一行,三、四组的同学做第二行,6人板演。

做完以后,同桌的同学交换检查,并检查板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是在学生已经明确列竖式计算的要求、书写格式以后进行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而且相互检查,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评价的能力。

2、大挑战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它的结果。在这里加法变的非常困难,而乘法却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学生从中体验到虽然算法多样化,但我们还要选择的、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多样化基础上的化。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什么物体的速度最快吗?

对,是光。它的速度有多快呢?

出示:小华看见远处打闪后,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设计意图:打雷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是非常熟悉的,运用今天所学的小数乘法能计算出闪电离我们有多远,这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新奇,在不知不觉中又再次巩固了计算方法,并很好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生发表意见。

那怎么才能知道高老师到底有没有在路上加油呢?

通过计算就能知道,如果25×6.8大于200说明不用加油,如果小于200就要加油!

学生通过计算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这同样是一个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问题,通过先猜测,再计算,最后验证,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我本节课所要体现的理念之一。

(3)我当小管家

同学们,平时都是爸爸妈妈买菜作饭,今天想不想自己来当回小管家?下面是今日菜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猪肉

青菜

鲫鱼

虾子

萝卜

鸡肉

卷心菜

7.5

2.5

8

15.5

2.8

6.4

1.5

请你和同伴设计一份既经济又营养的菜单,并计算出你们所需要的金额。比一比谁的菜单最合理。然后星期天自己去动手实践,做一个能干的小当家。(如时间来不及,可课后完成)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是问题,学生通过选择,计算,既巩固了所学新知,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四、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可别忘了回家当一次小管家哦!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