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材料(优秀16篇)

小编: GZ才子

一个好的演讲稿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演讲者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在撰写演讲稿时有所启发和参考。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耀群同志代表县政府与乡镇签订了责任状,黄海同志就今年“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要深刻认识中央和省市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坚定“重中之重”的战略定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这并不等于地位和作用下降。最近,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广大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鸿忠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围绕“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突出“重中之重”地位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楚平书记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强调,“三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不可撼动的重大命题,是一项丝毫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意图,继续强化“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继续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思想自觉,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二)要深刻认识城乡统筹对“三农”工作的新任务,进一步明确农村发展基本方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巨大发展成就和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使一些同志在思想认识上不自觉地降低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同志看来,抓“三农”工作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对gdp和财政收入贡献少,远不如上几个工业大项目立竿见影;有的同志被近年来农业的连年增产麻痹了头脑,把农业增产增收看成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事。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好新时期推进扶贫开发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把脱贫目标与小康目标紧密衔接,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秭归当前的工作大局和“三农”中心任务来抓好抓实,确保在20xx年底实现“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人销号”的目标。

(三)要深刻认识农村巨大变化对“三农”工作的新挑战,进一步夯实与时俱进工作理念。一是我县地处三峡库区,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人多地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面临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双重影响,面临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双重约束”。二是秭归属于自然灾害高发频发区,农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挑战”。三是我县山地多、平地少,规模化种植难以拓展、很难实施机械化作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年轻人不愿种地、不会种地,面临着农业经营规模小和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的“双重考验”。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努力把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要突出抓好事关“三农”全局的重点工作。

(一)要牢牢把握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向。一是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目标。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深入实施柑橘、茶叶、核桃品质提升、产业品牌拓展,促进现代农业集约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强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二是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突破、做大做强,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中更好发挥骨干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三是要把农旅融合作为主攻方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转方式和调结构结合起来,特别要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按照“农业园区就是精品景区,农业基地就是旅游景点,特色农产品就是旅游商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推出乡村旅游新产品,使旅游业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巩固农村货运班线模式,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布局农村物流市场。要深化我县农业国际合作领域,特别要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把秭归的特色农产品推向世界,拓展全县农业发展的新空间。

(二)要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一是要把农民转移出来,到城镇抓收入。要着力提高城镇的带动和承载能力,消除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就业创业。二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向市场要收入。要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要以专业合作、土地合作和劳务合作等为重点,通过资产增值、土地增效和经营增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财富积累。三是要把农民统筹进来,靠政策保收入。要加快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步伐,进一步完善农村已有的保障制度。

(三)要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决战这个重点。一是要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在产业项目规划上,要做到项目规划、脱贫效果到村到户到人。在重点项目布局上,要集中力量支持贫困村脱贫致富。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要对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强化精准扶贫措施。要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三是要提高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逐村逐户核实贫困人口,细化识别标准和方式,确保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应扶尽扶,不符合标准的一个不留坚决退出。要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四)要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原则。一是要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管理体制等工作“一体化”。二是要统筹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困有所济,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三是要大力推动试点示范建设取得新成效。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拿出具体办法,落实管用措施。

(五)要牢牢把握深化农村改革这个主题。一是要突出重点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的重点主要涉及农村土地承包、产权制度、户籍制度、涉农资金四个方面。要紧跟农村改革的时代要求,加快形成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外部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要科学稳妥推进。要围绕农业农村专项改革的中心工作,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风险可控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三是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各金融部门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扩大覆盖面。要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三、要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要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更好发挥统筹作用。要不断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调整“三农”工作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强化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职能。要更加注重对“三农”工作、资源、政策、项目、资金的统筹整合,切实提高效率。

(二)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基层基础,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要抓住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服务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进一步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查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三)要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更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与“幸福村落”建设的深度融合,发挥好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农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倡导契约精神、科学精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抓好移风易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尚。

(四)要全面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发挥干部引领示范作用。“三农”工作面对的是广大农民,接触的是千家万户,最能检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老百姓更加重实际、讲实绩,也更加痛恨形式主义。要把农民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一些花哨、多一些实在;少一些训导,多一些行动;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宽容。要以“三万”活动为载体,抓实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检验干部作风,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同志们,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农业是充满朝气的产业,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谱写我县农村改革发展新篇章,为秭归“桥头堡”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县域强。要实现小康社会,首先是要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象山的小康。所以每年我们对“三农”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因为事关全局。尤其是在当前全力实施“”规划,深化实施桥海兴县总战略、全面开启桥海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三农”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地位更加突出。我这里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肯定成绩,坚定信心。“”的五年,是“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这五年也是我们对农业投入最多、农村发展最好、成效最显著的五年。一是农业经济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象山的水产业比重比较大,所以农业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二位。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先后荣获“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柑桔之乡、省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综合强县、省市级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7+1”龙型产业提升计划深入实施,产业基地化、规模化、设施化、科技化、品牌化大力推进,大塘港省级农业综合示范区等一批农业集聚平台加快形成。二是农村面貌发生巨变。近几年创建全面小康村36个,整治村达到400多个,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4个,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建成通村公路516公里,硬化村内及联网公路261公里,建成港湾式停靠站753座,村庄中巴通达率达91%,城乡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基本建成。建成星级农民会所332家,成为我们村级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让农村多了一个议事、休闲、文化等活动的场所,这项工作应该在全省、全市都是走在前列的。三是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渔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xx年,全县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20xx元,比20xx年增加5500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10%以上。通过五年的发展,整个农村的生活水平较快改善,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把城镇的文化、医疗延伸到农村,让农民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9.1万人,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参保率98.3%,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到14个。四是农村改革领先省市。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整合三农扶持资金,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达到22.3亿元。创新金融支农服务,累计发放支农抵押货款74.3亿元,5万元以下小额农贷发放量达到15000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对农村的经营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持续推进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流转率达到60%,增长55%。探索完善农村资产流转机制,筹建县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五是农村社会管理得到加强。“村民说事”民主管理制度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全市推广。另外,“樊岙经验”、九倾“和谐促进会”这些基层创新的模式得到推广,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回顾五年工作,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有很多的典型需要挖掘、需要推广,刚才我们表彰的各个典型都是不同的类型,行行出状元,值得大家学习。

第二句话:正视差距,任重道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年或者五年把农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一些挑战。一是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从全县看,虽然近几年现代农业发展很快,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总体上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水平不高,还处于起步阶段。如20xx年,全县81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0.56亿元,家均产值不到1亿元,产值上亿的农业龙头企业仅有15家,这些还是把各类加工企业算进去。20xx年全县土地流转率虽然达到60%,但与鄞州区的80%相比仍低20个百分点,全县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仅占总流转农户1/4,而宁波市平均水平为54.2%。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城乡统筹的水平不高。到目前为止,除丹城、石浦之外,确实还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公共服务比较完善、人口相对集聚、工业比较发达的小城镇,虽然西周、贤庠也是中心镇,但是整个城镇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所以整体的城乡统筹水平不高。我们去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为76.88分,整个宁波市是87.09分,要比全市低11个百分点,尤其要比宁海、奉化低,宁海81.19分,奉化79.98分。当然,这个统计数据是个相对值,但是也反映整个城镇化的水平比较低。三是集体经济整体薄弱。全县49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0万元以上村仅有66个,在10万元以下的村还有112个。20xx年年报中的172个行政村收入低于5万元,通过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用于补差,基本消除了5万元以下的村,但20xx年年报中显示仍有102个行政村收入低于5万元,说明主要还是依靠补差得以消除,大部分村的自身“造血”功能依然较弱,收入来源不稳定,个别村甚至无任何收入来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径缺乏,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四是观念素质相对滞后。经过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多次洗礼,全县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文化程度、经营意识、知识素养、文明水平均得到大幅提高,但与先进地区比,与我们的城镇比,受长期生活习惯、小农经济、小生产者意识的影响,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乡土意识浓厚、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从思想观念看,部分农民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从文化素质看,我县30万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2‰,低于全县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比较大。从科技素质看,在全县农村劳动力中,真正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10%,而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转移就业,真正留在农村从业的大部分是“50、60”群体。我们既要正视问题,又不能丧失信心,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放宽视野,拉高标杆,迎头赶上,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句话:把握机遇,大有可为。“”时期,是我县“三农”工作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全面科学分析了象山“”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宏观形势,作出面临象山港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宁波加快构筑现代都市、海洋经济快速崛起等三大机遇的科学判断,提出了要把整个象山半岛建设成为宁波乃至长三角区域的品质后花园。人们常说的后花园是指“家后面的花园”,而一个地方的后花园则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之地,是人们休闲度假、享受自然、栖息心灵、陶冶情操之地,是外地游客趋之若鹜、流连往返的旅游目的地。我们的农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多样,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纯天然的后花园,是象山半岛打造品质后花园的基础和载体,也是重点和难点,更是潜力和希望。综合分析“”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认为,也面临着三大机遇优势。一是农村资源环境加速升值。随着象山港大桥的全面建成通车,我县将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两小时、上海三小时”的都市交通圈,进入无缝对接大都市的崭新时代,将不断激发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入象山、集聚象山,推动全县海洋、生态、文化等资源升值,汤臣、保利、中铁建等知名品牌企业纷纷来象山考察洽谈,看好象山。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公司、大财团必将来投资开发我们农村的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景观房产、农家庄园。大量的城市居民必将上山下海进农村,来农村消费,来农村休闲,来农村体验,来农村观光,吃海鲜、品民食、住民宿、享民风,感受农村的纯朴与原始气息。所以说,农村丰富的山海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将得到价值发现,必将呈几何级数加速升值,必将大大拓展农村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观念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二是“三化同步”局面加力形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省委提出要“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市委提出“全域城镇化”概念,要把宁波打造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央和省、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重视,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新决策新部署,为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加速加力推进的重大机遇。县委、县政府在去年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2246”县域新型城镇体系布局,就是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统筹城乡发展。随着经济开发区、象山?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巨大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功能体系,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改革创新动力加快释放。经过这些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我县已经初步构建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完善了推进农村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全具备了在新的起点之上实现新的跨越的现实基础。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农村干部、农民群众要求同享城市文明、公共服务的愿望更加强烈,创业创新、加快发展的激情更加迸发,不敢落后、奋力赶超的动力更加强劲。我们要紧紧抓住今后一段时期难得的历史机遇,真正把我们的农村打造成为服务于宁波大都市乃至长三角的魅力花园,打造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乐园,打造成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共同带领农民群众奋发走进桥海新时代。

二、深入贯彻“三化同步”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已经制定的县“”规划纲要明确了新农村建设重要目标:到20xx年,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0元,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1%。今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提出三个一、六大任务:三个一就是一个核心,要贯彻“三化同步”战略思想;一个目标,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一个抓手,抓好“千百十”、实施新农村提升行动;六大任务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一)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这是第一大任务,主要是做好“五化”文章,扩大规模化,推进设施化,强化科技化,引导走向市场化,做好生态化。从规模化来说,象山整个农业规模化程度属于比较低的,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开展这项工作,但是接下去农村的土地流转会越来越难,因为有的农民思想不解放,认为一定要留点自留地。其实要解放一点,像定塘沙地村,通过集体流转,不光把本村,还把外村的土地也流转起来。第二个就是要设施化,就是要工厂化。现在我们真正搞现代农业,如果你不搞工厂化的设施,农业的效益是非常差的。如果搞工厂化,整个农业效益会大大提高,比如贤庠秧苗育种的工厂化设施,覆盖全县80%的农户,效率非常高。我们养甲鱼也好,养白对虾也好,如果能把工厂化大棚搭起来,它的效益是成倍成倍的增长。如西边塘大棚种植美人指葡萄,有5万元—10万元每亩的收入。所以,从长远来看,一定要让社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投向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大棚温室、喷微灌和养殖配套设施,提高园区装备水平,建设大塘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狮子山灌区南美白对虾等2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旦门海水养殖科技研发精品园等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用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的开发。第三个就是科技化。现在很多的优良品种培育出来,关键靠科技推进。很多大学生村官利用大学里学的知识,结合农村实际,大搞精品养殖、精品种植,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农业要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后还是要靠科技推进,上次科技与人才大会的时候,也对农业科技人才进行了表彰,其实我们乡镇的农技站、农技骨干队伍非常重要。第四是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搞活农村的流通,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去,去搞市场化的经营。农业也要做农业的品牌,所以我们加大商标注册,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今年要新增15只“三品一标”,打造大白鹅、梭子蟹等区域品牌。第五要保护好农业生态。大力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这块也很重要。

(二)积极实施“113”行动,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千百十”工程中提出来的,按照“642”布局,“113”就是美丽乡村为主线,农房“两改”为龙头,集中搞好土地、村庄、环境三大整治。这个行动不是搞一年,而是要持续3—5年,这样才会出成果。首要是土地整治,要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原则,把我们的集体土地、零星土地、未利用的土地、山坡地整治出来,发展规模农业、规模养殖、水果种植,每年复垦建设用地500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指标,这方面在全市是做的比较好的,潜力也比较大。泗洲头镇杨大场村就是利用村里的废弃土地,改造成500亩花卉种植基地。其次是要开展“一户多宅”为主体的村庄整治。开展“一户多宅”整治,既改变了农村村貌,又解决了土地资源。去年在茅洋集中试点,刚才茅洋村书记也介绍了经验。今年要再推进5个乡镇“一户多宅”集中整治工作,县政府也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专项资金来奖励推动这项工作。当然,其他乡镇也做的比较好,如贤庠的官司塘村,去年也拆除了400多户的零星宅基地。关键是要互相学习,要学典型,要下决心,这是象山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特色,这项工作也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这次王书记来象山第一站就是去看了鹤浦镇的马小坦村。所以我们就是要搞因村制宜、因地制宜,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要继续抓农房“两改”,加快建设2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农户4000户。既要按照城镇化的要求,有序的加快农村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也要结合象山的自然特色、自然风光,加快自然村梳理式改造,两者结合打造象山特色的农村新家园。第三是农村环境的整治,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深度做好农村污水治理,分类分批推进污水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来搞美化家园,要集中建几条线,比如象山港大桥造通了,黄避岙到墙头这条线就是重点,要展示出象山农村的风采。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中央提出,今年水利是重点。我县第一阶段的水利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接下去就是区域联网、农村的网络通水(自然村之间)、网络公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建设水利项目300项,推进“千塘百溪”整治及水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山洪灾害非工程性措施建设,基本建成东北部供水工程,建设石浦水厂二期,实施墙头等3个乡镇城乡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建设,完成7个乡镇镇村联网供水管道铺设,开展22个村供水管网改造和水站建设。建成17个共2.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1.9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和1.6万亩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开发低丘缓坡造地20xx亩。加强渔船安全装置和节能减排装置配备,健全渔船避碰预警体系。新改建网络公路50公里,建设港湾式停靠站20个,新增31个行政村通班车。积极实施农排线路改造。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社区卫生站20家,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0个。要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和补偿水平,确保住院有效费用补偿率达到60%以上。推进镇乡敬老院、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和村老年之家建设。完善扶贫助学政策体系,扩大困难群众子女义务段教育“两免一补助”覆盖面。

(四)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加快农民增收。今年开始,大家要动动脑筋,搞点“农家乐”、“渔家乐”,要让游客留下来,刚才沙地村已经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农家乐有什么好处?农家乐搞起来,农民的素质可以提高,农村成为大花园,是一系列的产业配套,是真正的致富之路。一户人家如果有三个房间,一年时间100天有游客来的话,按200元一天计算,一年就是6万元收入,效益十分可观。为什么要发展“农家乐”,因为象山将来是真正的“后花园”,上海等城里人都要到象山农村来休闲,来品海鲜、来健身、疗养,享受象山的空气。安吉、丽水农家乐发展的很成功,丽水有一个镇60%的农户经营“农家乐”,去年的农户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6000元,这个很不容易。我们农村的基础设施、自然特色、区位条件比安吉、丽水有优势,因此这项工作真正是促进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彻底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家要好好推广。

(五)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要启动运作县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推动农村资产流转和资本化。要继续深化金融支农服务,围绕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联保贷款,进一步探索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着力构建多金融机构联动支农格局,重点加快“丰收小额贷款卡”和“金穗惠农卡”发放,扩大小额贷款农户覆盖面。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继续推进“三信”评定和资信建档入库工作,信用镇、村、户分别达到5个、250个和2万户,资信档案入库率达到65%。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关键还是要自力更生。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的作用,建立健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村庄整治建设和宅基地整理等契机,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用足用好村集体留用地政策,探索开展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大力扶持欠发达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加快山区资源开发利用,加大扶贫力度,促进跨越发展。

(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要全面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农村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村干部队伍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建设,推进“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工作。要完善民主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工作机制,继续扩大“村民说事”制度推广面,建立联村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列席村重要会议制度。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矛盾调处体系,认真落实信访工作,维护农村稳定。深化农村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千场电影百场戏进农村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全面完成镇乡(街道)文化站建设,建成村落文化宫60家、农家书屋104家。要大力倡导婚丧事简办,制止封建迷信活动,严厉打击赌博行为和非法宗教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营造良好新风尚,在这方面,我们的各级干部要带好头,管好自己及身边人。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思三创”活动的关键词是“思”和“创”。“思”,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思考推进科学发展的宁波之路,积极思量在全国乃至国际坐标中的宁波之位,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宁波之策;“创”,就是要对照标杆找差距,振奋精神干事业,改进作风破难题,以一流的思想理念、一流的意志品质、一流的工作水平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对照市委“三思三创”和县委“四开”、“十干”的总体要求,静心思考在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打造品质后花园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什么作用,采取什么办法,担当什么责任,留下什么痕迹。上次在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上,我提出了六点要求,今天,我再向大家提七句话的要求:

第一句话,思进思变、拉高标杆。按照“三思三创”要求,要有新的发展、新的动作、新的目标。要看到宁波未来发展的前景,看到象山未来发展的前景,更要看到自己的乡自己的村未来的发展前景。比如黄避岙乡,现在很多客商都看好,打算投资超五星级、六星级养生会馆等设施,土地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将来就是个后花园。鹤浦的风门口、高塘的花岙岛,将来都是最顶级的资源。所以我们要穷则思变,不断去创造,真正解放思想、放宽视野,拉高标杆。支部书记一任是三年,被选上是对你的信任,就要担当好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使命。要跳出象山看象山、着眼未来看象山,看到象山农村未来的优势和潜力,看到幸福美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象山打造的是宁波、上海的品质后花园,而农村是真正、原生态的后花园。要把生态搞好,要把基础设施搞好,要把村庄建设好,要把绿化搞好,打造品质后花园,这就是我们新的标杆。

第二句话,创新创业、自强不息。这也要靠我们创业精神,要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要自力更生。最近我走了几个村,感触很深,所有新农村的典型,不是党委政府投入培育出来的,都是靠你们的双手、靠群众的智慧、靠支部书记的引领,一个一个典型树立起来的。杨大场村、马小坦村等都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建设新农村,我们党委政府给你们政策,最后是靠老百姓创造的,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所以很多经验都是靠下面先做的。黄避岙的周家村,这个村有5公里长,6个自然村组成,原来村集体经济很薄弱,还负4万元的债务。陈启发同志当了支部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搞村庄整治,进行“一户多宅”整治;第二件事情是搞集体经济,将500亩沙泥塘进行改造,一年有40万元承包费;第三件事是搞村庄绿化整治,把会所后面的一座小山改造成一个公园,村庄形象就不一样。所以说很多农村的东西都是靠支部书记引领、靠农民的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更多的是要靠自力更生。我们搞农民会所也一样,是靠大家的智慧,有的是集体经济出一点,有的是向老板要一点,使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公共服务场所,各种社保中心、医保中心都可以入驻。

第三句话,因村制宜、各显神通。建设新农村,没有现成模式,而是一个探索实践、创业创新的过程。就是你这个村怎么发展,老百姓怎么富,要视每个村的情况,宜工则工、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认为种杨梅会致富的就种杨梅,认为搞养殖会致富的就搞养殖,认为搞工厂出租会致富的就搞工厂出租,大家各显神通,关键靠你们去创造,在创新上下功夫,多动点脑筋,多出点思路,尊重民意,创造特色。

第四句话,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各个支部书记之间要比一比,学一学。贤庠镇盐厂村出了个李万春书记,大家都向他学习。身边的典型是最鲜活的例子,是最能学的进的,大家都是象山人,大家都是支部书记,你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所以“三思三创”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要大家比学赶超。

第五句话,顾全大局、算好大帐。进入桥海新时代的象山半岛,正处于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的黄金发展期,无论从海上到陆上,还是从北面到南端,到处是机声隆隆、热火朝天的开发景象。当然,建设发展的最终成果也是惠及全县农村的,惠及全县老百姓的。希望广大农村干部胸怀全局、顾全大局、算好大帐,讲党性、讲政治、讲风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主动挺直身、站出来、带好头、作表率、树正气,算大帐、算长远帐、算子孙后代得益的帐,形成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第六句话,公平公正、心底无私。公生明,廉生威。公平、公正是村“一把手”的行政之本。只有办事公平、处事公正,才能让群众信服。如果一个村群众反映村干部以权谋私、多吃多占的问题,可能并不属实,但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村干部工作上有不周全、不到位的地方,要心底无私。作为支部书记,一定要明白当干部不能与民争利,而要为民谋福。在这一点上如果把握不当、处理不好,不但干部当不好,工作干不好,还可能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第七句话,敬业奉献、服务百姓。村干部是半脱产的“泥腿子”干部,担子非常重,压力非常大,既要搞好自家生产经营,又要带领群众致富。现在很多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当干部很难。其实,当村干部更艰难!“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铁任务”,农村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具体,奉献最重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岗位,再创新功,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四、践行“一线工作法”,在“四开十干”中合力开创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核心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服务部门、镇乡和街道要深入思考你看待“三农”的思想定位,思考要为“三农”承担什么职责,思考能为“三农”工作做些什么,等等。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两个“真”。

一要真心真意为农服务。关键是三句话:第一是有没有为农服务的意识。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要以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每个部门都要思考各自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应承担什么职责,具有哪些优势,发挥什么作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思路的出办法,尤其是农口部门,更应责无旁贷,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第二是能不能为农村办成一批实事好事。要进一步创新举措,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出谋划策,办成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难题。我们的农村干部、农民群众进城进机关办事很不容易,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切实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第三是敢不敢破解一批矛盾问题。“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出现矛盾和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怕担责任、怕动真格、怕苦畏难。可以说,敢不敢直面矛盾、能不能破解难题,是检验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水平的标尺,也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品行的标尺,说到底是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的集中体现。因此,要深入实践“一线十干法”,走下去、沉下去、到基层一线去,进农村、访农户、奔田头,心对心、面对面、手把手,破解矛盾、解决难题,指导、协调、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要真情关怀农村干部。要切实把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完善村(社区)干部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定向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干部力度,继续开展“惠民好书记”评选活动,探索建立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进镇乡(街道)领导班子办法,不断扩大村干部待遇报酬补助面,逐步提高工薪报酬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为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同志们,桥海新时代的美好愿景正在开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全县上下要深入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牢固确立“开拓、开发、开放、开明”思想理念,全面践行“一线十干法”,放宽视野、拉高标杆、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努力实现新一轮“三农”工作的转型跨越,为现代化滨海休闲城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诸暨召开全省农村水利“双千万一体系”现场会。上午参观了诸暨饮用水工程、陈石灌区改造工程、节水工程以及民间水利会等现场,诸暨市在农村饮用水、节水灌溉和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全省借鉴学习。刚才诸暨、宁波、温岭、衢州等市、县水利局领导作了典型发言,交流材料中还有许多典型经验,各地在实施“两个千万工程”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家要在进一步总结的基础上,提高完善。厅农水总站对前阶段农村水利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要抓紧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浙江省农村水利发展历程及面临的形势。

建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止*年底,全省已建成小(二)型以上水库3900余座,总库容达380多亿立方米;建成各类堰坝4.7万余条;建成大小水闸4000多座,农田机电排灌动力达150.3万千瓦,在防洪排涝、挡潮蓄淡、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兴建整修加固各类堤防1.16万公里,使大部分城镇和低洼土地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防洪抗灾能力。我省有效灌溉面积已达210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有效地抑制了旱灾对农业的威胁,基本上满足了传统农业对水的要求。特别是*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实际,先后不失时机地推出的建设“千里标准海塘”、“千里钱塘江江堤”、“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决策,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水利发展和改革的重大举措。

1、改革传统灌溉方式、改造农田排灌设施,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我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指示,以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节水灌溉重点县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为主要内容,大力推广各种农业节水技术。

“”期间,我省开展了平湖、义乌、海宁、永康、嵊州、衢县、莲都、温岭、余姚9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年,平湖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灌溉地下管道化的县(市)。*—*年,水利部又将建德、桐乡、东阳、瑞安、龙游、岱山等6个县(市)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节水重点县。结合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通过技术、资金、物质的集中投入,实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立了省级以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48个,其中国家级节水示范项目36个,省级农田水利示范项目12个。这些示范项目的实施,对引导农田水利向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省标准农田建设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同时,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全省有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1处,1万亩以上30万亩以下的中型灌区154处,渠道总长7万余公里,实际灌溉面积1046万亩。长潭、铜山源、温瑞、牛头山、乌溪江引水、钱塘江和四明湖等7个大型灌区改造工程于*年开始先后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立项,现已全部实施。横锦、南山、安地、峡口、赋石、里石门等6个中型灌区经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立项改造。上述灌区的节水改造投入已达7亿多元,是灌区建设以来投入最多的时期。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主要表现在:改善了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当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经过“”和“十五”两个五年计划,我省节水灌溉面积连年递增,投入资金共达71亿元,到*年底,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830.14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0%,实现农业节水12亿立方米。

2、疏浚整治农村中小河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我省河道总长6万多公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河道功能退化,水质恶化。水多为患,水少为愁,水脏为忧,此类突出的水环境问题集中反映在河道上。1995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小流域治理和河道疏浚工作的通知》,各地遵照省政府提出的要求相继制订规划,出台政策,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和河道疏浚工作。1996年以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以及现场会、交流会等方式的组织发动,全省掀起了小流域治理和河道疏浚的热潮,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头戏。我厅于1996年选择云和安溪、遂昌练溪、景宁鹤溪、湖州陆家庄、淳安上梧溪、富阳大源溪及金华白沙溪等七条小流域作为省级小流域治理试点。*年,完成了《浙江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十五”计划和20xx年长远规划》,提出在“十五”期间,全省重点开展治理小流域100条。*年,省政府将小流域治理纳入生态省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广大平原县(市)将河道疏浚与堤防加高加固、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取土制砖、河道采砂及农村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采取了设备购置补助、疏浚土方补助等政策,鼓励乡镇村开展疏浚工作。*年,我厅编制了《浙江省河道整治“十五”计划实施方案》,以指导各地开展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近年来,全省每年疏浚各类河道5000多公里,清淤4000多万方,河道基本功能有了一定的恢复。从*年开始,我省开始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计划通过五年的时间,投资314亿元,完成11200公里清水河道的建设任务,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十五”期间,全省疏浚、整治河道10365公里,完成土石方46337万方,工程总投资176.8亿元。

3、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我省乡镇供水事业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199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五自”水库工程加快发展水利供水事业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管理、自行还贷的“五自”办法建设供水水源工程。继后,我厅编制了《浙江省乡镇供水20xx年发展规划》,以指导全省乡镇供水工作开展。*年,确立永嘉、玉环、云和、安吉、岱山、永康、嵊州、海盐、龙游和龙泉等10个县(市)为乡镇供水试点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试点县建设及面上重点供水工程建设。在试点经验基础上,以点带面,促进全省乡镇供水工作发展。到*年,全省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为236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5%,位于全国前列。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调查显示,*年全省还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还未喝上自来水,其中有110万分布在山区和海岛的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饮用水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严重影响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广大农民的饮用水环境和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并列入本届政府“五大百亿”工程实施内容。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完成总投资21.1亿元,新增供水规模54万吨/日,总受益人口271.5万人,其中改善饮用水条件人口242万人,解决饮用水困难人口29.5万人。

4、按照农村发展的要求,探索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路子。

农村水利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做好农村水利各项工作,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推动着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由此,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布局、建设和改造,灌溉方式的调整和灌溉新技术的推广,灌排保证率的提高等提出了新要求。为了给农户种植养殖提供科学灌水方法,也为了给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在*年建立了平湖、永康、台州、余姚4个灌溉试验站和杭州市蔬科所、兰溪市水保站2个试验点,而后又在全省补设了18个灌溉用水观测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灌溉试验工作,作物品种多达27个,现已印发《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年我厅制定了《浙江省效益农业农田水利建设标准(试行)》,从防洪、排水、灌溉、水质等方面提出了效益农业发展中不同种养结构模式农田水利相应的建设标准。*年,我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县建设的通知》,确定绍兴县、温岭市、慈溪市为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示范县。三个示范县通过完善组织,注重协调、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依托科技,构建信息化和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等环节入手,不断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在示范县的带动下,全省以实施四个“千”“万”“千万”工程,开展一个“管理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当前农村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1982年至今,中央发出了七个1号文件关注“三农”。*年一万余字的1号文件中9处提及农村水利,用字达1320字之多。浙江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在今年省委的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搞好当前正在开展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万里清水河道”、“千库保安”等重点面上水利工程,并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基层水利队伍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和任务。在党的xx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新形势下指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各地的兴起,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农村水利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根据全省“”饮水安全规划调查,按照卫生部1984年制定的饮水标准准则要求,我省还有1129万人饮水不安全,数字很大,任务艰巨,解决饮水安全是今后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二是农业生产抗御水旱灾害的整体能力不高。我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的差别较大,部分地区农田水利防洪排涝标准还相当低,不少土地依然引不进、灌不上、排不出,缓坡地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灌溉,由于缺乏灌溉设施,收成靠天。三是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农村的水环境恶化,不但沟渠河道遭受着工业废弃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而且,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的面污染也十分严重。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堪忧。长期以来,含糊不清的“集体建设、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观念,小型工程产权不明晰,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全省1388个乡(镇)、3411个行政村有20余万处由乡(镇)、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的弊端。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正确分析新形势,正视问题,抓住机遇,好好谋划我省农村水利的未来蓝图,推动农村水利实现新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我国要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逐步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水利发展滞后,水利基础条件适应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从水利基础设施入手,提高农业抗御水旱自然灾害的能力,所谓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只是纸上谈兵。俗话说,“水利搭台,农业唱戏”,农村水利这个台要是搭不好,基础夯不实,无论有什么样的优良品种,无论用什么手段精耕细作,也无论种植结构怎样调整,要保证丰产丰收都是不可能的。同理,要保障农民生命健康,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浙江省第十届党代会提出了全省20xx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左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现在起到20xx年,仅有20xx年时间。宏伟目标的实现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自然到来,是需要我们建设者扎扎实实打基础,谋发展,做贡献的。农村水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水利的作用与地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2、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的关系。

现在常有这种说法,水利要从农村水利走向城市水利,水利要向农村水利和城市水利并举转变。那么农村水利和城市水利是什么关系?在农业社会阶段,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水利是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不同发展时期对水利的表述,其实质体现水利是项兴利除害、治国安邦的事业。众所周知,治水是流域性的系统工程,本身没有地域之分,江河的源头在农村,大量的河湖溪流遍布农村,众多的水利工程建在农村。城市是整个流域的一个局部区域,如果没有包括农村水利在内的流域体系形成,即使把城市筑成钢筋混凝土的“围城”,仍解决不了防洪问题,同样,没有良好的农村水环境和位于农村的水库,城市要供上清洁的水也成问题。诚然,城市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高,是科学的,夯实城市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城市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财政收入较快增加,才有可能为水利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城市的水利建设不是今天才开始,因管理体制的问题,过去水利部门过问较少,现在一些地方在推进水务一体化进程中,逐步把城市防洪、供水排水、水环境治理等涉水事务统一管起来,提出了类似于“水利进城”的口号。这个口号,如果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从农村扩展到城市的意义上说,是正确的,但从水利本身固有的含义上说,这个提法带有片面性。事实上,作为基础设施的水利建设,无论防洪除涝、供水排水、水环境治理等城市都比农村完善得多,天平始终倾向城市。所以,作为本质意义上的城市水利事业一直在搞,而且始终领先于农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水利进城”的问题。同时,即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扩展到城市,也决不意味着农村水利可以削弱。农村水利服务的对象是受政府保护的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有较强的政策性,是各级政府需要强化的职能。农村水利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当然,今后一段时间,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剧增,财富聚集,各种要素向城市流动,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与之相适应,城市防洪减灾,给水排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水环境美化等水利的任务越来越重。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城市水利工作。与此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对农村防洪除涝安全、农村用水安全、农村水生态环境安全为内容的农村水利安全体系建设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拓展水利服务领域的同时,不能偏离服务“三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3、城镇供水与灌区节水的关系。

中央提出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促进人水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浙江水资源需求形势分析,要把节水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长远的战略性措施,加以谋划。尽管我省降水相对丰沛,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显现,平原污染型缺水、山区工程型缺水、海岛资源型缺水的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农业是用水大户,其中主要是灌溉用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灌溉用水量曾达到150亿方的高峰,约占用水总量的70—80%。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用水比重也同步下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农业灌溉用水下降趋势明显,约占用水总量的55—60%,标志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满足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用水需求,许多原先承担灌溉功能的水库转向城镇供水,全省有250座水库年转向城镇供水用水量达16亿方。从浙江粮食安全考虑,有效灌溉面积需稳定在140万公顷,在完善配套的灌溉设施条件下,至少留有100亿方的灌溉水量,才能保障省政府提出的15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供水事业,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需要水的支撑,然而水资源毕竟有限。由于灌溉水源被挤占而农业节水工程滞后,工业、生活和农业用水之间矛盾此起彼伏。如果不加快灌区节水工作,既影响城镇供水,也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安全构成隐患。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和工业用水需求增长快,而农业节水潜力较大,城镇供水与灌区节水应当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城镇供水和灌区节水放在同一系统里,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解决。*年省人大通过的《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中提出“农业供水水源转向城市、工业供水的,水价中应当附加农业节水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农业节水”。这一条文体现了统筹城乡供水与灌区节水的关系。我们要积极实践探索,在可操作的政策上有所突破。

4、小型水利工程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关系。

在我们水利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大轻小、重建轻管、重骨干轻配套等现象。可是为什么没有加以重视和解决呢?我看这是缺乏统筹配套的观念。往往我们的一些大中型骨干工程,投资大、规模大,能表现业绩,容易受关注。一旦骨干工程建成便大功告成,与其相配套的小型工程留给地方,地方留给乡村,乡村留给群众,没有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有的骨干工程二年建成而配套工程20xx年尚未完成。建设如此,管理也如此。我们常把水利比作命脉,命脉是由脉络组成,每根血管缺一不可。水利工程体系是由大中小各类工程组成的一个网络,整体效果的发挥是靠各项工程的相互配合运作。如果,失去了小型配套工程的末端配置,骨干工程如何发挥效益?大中小水利工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大的,解决不了防洪安全,改善不了水源条件;没有小的,大的工程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平时讲的“木桶法则”: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使木桶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木板。小型水利工程就是水利大木桶中的短木板。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加强领导,学会用民主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发扬传统,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年9月,省政府转发了《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按《通知》精神,我省国有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改革已逐步开展起来。建国以来,我省兴建了大量的小型灌区、田间灌排工程和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对发挥骨干工程作用、直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不善,造成类似于山塘水库出险、堤防坍塌、河道淤积、渠道渗漏、泵站老化、饮用水工程瘫痪等问题层出不穷。我省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滞后于形势发展,对照“可持续发展”和“走在前列”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强调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问题。

5、浙江省农村水利的发展思路。

前面讲的几组关系,是我对农村水利与整个水利工作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一些思考,顺着这些思考,对我省农村水利的发展谈几点思路。

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我们党强调以人为本。农村水利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把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进步,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二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认清我们人多资源少这一基本国情,千方百计减少资源浪费,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特别是对水资源要高度关注。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件大事。要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

三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水利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门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水安全面临挑战和压力的情况下,更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四要牢固树立系统配置的观念。系统配置用我们通俗的讲法就是要重视“配套”问题。对于“配套”这个问题,我最近有不少感受。前面已经讲过,长期以来,我们水利一直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重工程轻实效”和“重具体工程轻资源配置”的五重五轻问题。其原因在我们的工作思路中忽视了“配套”这个重要理念。就象前面提到的“木桶法则”一样,不重视“配套”工作的观念和做法使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很难发挥。完成几项重点工程不是水利现代化,建设几座标志性水利工程也不是水利现代化,只有高度重视“配套”问题,充分发挥工程的系统效应,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一)加快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

中央领导同志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关心,去年作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最近,回良玉副在水利部关于人饮工作的汇报上批示:“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但一些地区农村饮水仍相当困难,饮水不安全问题还十分突出,农村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望请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工作力度,从而推动农村饮水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水利部更是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这项工作开局良好,起点高、部署早、行动快,走在全国前列。最近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有关加快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多次作出批示。遵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第一、要研究落实加快进度的目标任务,抓紧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第二,要重视管理问题。因管理不善,导致工程瘫痪的教训很多,现在已经有一批面向农村的饮水工程投入使用运行,陆续又有一批工程建成,充分发挥这一大批工程的效益,避免重蹈覆辙,管理是关键,也是考验我们今后真正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一块很好的试金石。第三、抓紧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工程验收是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必不可少的环节,“千万农民饮用水”实施两年半,先后有144处工程竣工,但验收率不足20%。对工程摊子铺的较大,项目竣工验收较少而开工多的县市要减少和暂缓新的建设计划,采取这一措施是为了工程建设平衡协调发展,也是为了今后良性运行管理的需要。

(二)全面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

“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而重大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这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尽快启动“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并为今年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去年底,我厅商财政厅同意后,下达了19个先期动工的示范工程,调整安排了近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启动这批工程项目。该19个示范工程都按建设程序推进,多数已完成计划任务的70%,有的接近完工。这批项目的实施已在全省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也摸索了一些办法和经验,今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项工作中要重视研究“反哺”机制,不应该让农民群众的灌溉水源被挤占,同时又要为灌区节水投劳出资。按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农业灌溉水源转向城镇供水后需研究补偿措施。《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中也作了明确规定。我厅已着手进行政策调研,分析研究在城镇供水水价中附加农业节水补偿基金的可行性方案,并在诸暨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在全省全面推开。

(三)积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建设。

我省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失管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农民群众是农田水利建设和投入的主体,我省2100多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上的水利设施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民投劳筹资建起来,但受益区的农民群众没有成为管理的主角。为改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薄弱,难以为继的状况,建立民主和谐、自主有序的建设与管理体系,我厅筹划在全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自主和谐管理体系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利工作任务来部署;作为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来实施。我省目前大致有3种自主管理的典型模式。一是社会物业化管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物业化管理。如鄞州等地推行的河道保洁队伍是这一模式的雏形。二是民间协会式管理:由受益区范围内的村民组成民间协会,协调和承担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诸暨水利会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三是民营股份化管理:将农户出资投劳和上级补助等各种渠道的资金或者有价劳动,折成股份投入,组建经济实体参照民营企业模式管理。丽水莲都区江弄村的水业合作社是这一模式的典型。建立用水户参与,自主建设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民间组织,相比原先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的改革,是从工程“点”的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到受益区“面”的管理制度建设,是解决小型水利工程建管难题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各地要在管好、用好小型水利工程问题上下工夫,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最后,再强调一下基层水利队伍改革工作。省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通知》建议水利技术推广机构按照所辖流域面积、农村人口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立流域水利站。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我们水利工作的根基所在,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给政府当好参谋,理顺基层水利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体制。下一步,厅将颁发指导性文件,开展人员学历教育和上岗培训,努力通过改革更好地发挥基层水利队伍的作用。

同志们,我省水利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发展,已迈上一个新台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明确肩负的重担和任务,正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我省的农村水利事业必将走上一条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新世纪的浙江农村水利工作必将实现新的跨越。

谢谢大家。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水利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任务。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百忙之中亲自出席会议。刚才,江苏省委、副省长黄莉新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水利工作成效和水利改革发展的经验及做法,描绘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宏伟蓝图和现代水利的美好前景,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锡文同志全面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解读了即将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战略部署、全力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十一五”水利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抗灾减灾成效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第一,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完善。“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水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确立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民生水利的理念在全国水利系统深入人心,民生水利快速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的鲜明特点。

第二,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战胜了淮河、太湖、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xx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20xx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20xx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碧利斯”、“莫拉克”等超强台风的袭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区95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400多座震损水库、800多座震损水电站无一垮坝,1000多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妥善化解了唐家山等105处堰塞湖风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及时抢修、恢复玉树震损水利水电工程,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采取挖爆冲等措施,连续奋战20多天,圆满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第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成效显著,长江下游河势控制、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稳步推进,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顺利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全面启动。一大批重点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峡工程成功实现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四川紫坪铺等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稳步推进,中线京石段实现向北京应急供水,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正式通水,西藏旁多、甘肃引洮、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四川亭子口等工程进展顺利。开展了1000余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和103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

第四,农村水利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饮水安全投入大幅增加,累计解决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850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对全国434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80处灌区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同时对216处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全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启动实施。开展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新增水电装机8100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装机万千瓦。建成400多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五,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逐步开展,省级行政区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工作不断强化,水权转换深入实践,开展了10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流域和省级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全面完成,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有效应对了松花江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引发的供水危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更加完善,连续不断流。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水量调度不断加强,枯水期下游供水和航运安全得到保障。适时开展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等工作,确保了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

第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西南石漠化、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实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扎实开展,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重点流域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第七,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水利投入大幅度增长,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两项经费”得到落实。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国72%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和城市生活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协作机制加快建立,水利援藏、援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完成。

第八,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出台抗旱条例等5件涉水行政法规、10件部门规章及一批地方性法规,《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已进入全国人大会审议阶段。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完成“四无水电站”清查整改,妥善调处一批重大省际水事纠纷。“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水利规划取得重要成果,国务院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等24项重要水利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通过技术审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展开。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与河湖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第九,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引进、推广和转化先进适用技术800余项,水利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水文站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藻类监测和城市水文工作取得新进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防汛抗旱指挥、水土保持、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60多个国家开展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水论坛等重大水事活动,水利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小水电“点亮非洲”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第十,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515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选拔培养项目和新技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逐步深入,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强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稽察和审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水利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批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水利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水文化建设富有生机。离退休干部工作全面加强。工青妇、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得到广泛弘扬,涌现出一大批水利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五年来,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艰苦磨炼,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了深刻启示。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年来,胡锦涛、温家宝和回良玉副等中央领导多次对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在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亲临一线视察灾情、指导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目标任务,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水利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五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指向明确、作用直接、见效迅速的水利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各地也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水利投资。“十一五”水利总投入是“十五”的1.93倍,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

第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五年来,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注重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实施了一大批民生水利项目,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也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和内在动力。

第五,建设高素质水利队伍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们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在水利建设、管理的主战场,奋勇拼搏,无私奉献,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强柱石。

第六,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鼎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广大军民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凝心聚力克时艰的优越性,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

今年中央、省、市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将水利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指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意义重大而深远。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上来,切实做好水利工作。

首先,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是发展所需。我区虽河网密布,但缺少大型水库的水资源可持续支持,全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47立方米,不足全国的六分之一,水资源十分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属于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且我区作为市中区,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渐显现,加之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利用,工业生产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对水资源的造成的污染仍在继续。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增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余项,总投资54520余万元,完成土石方1156.25万方,改善灌溉面积3.1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0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0.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公顷,解决了112个村庄158058人的吃水困难。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工程老化现象严重,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不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旱涝保收田比例偏低;柳青河、小涑河等重点河道治理工作尚未完成,防汛应急处置能力薄弱;库区移民收入仍然偏低,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因水源变化、水质污染等因素仍有近20%的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把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再次,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是生态之基。我市乃至我区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试点。但是,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我区农村面源污染及个别河流污染现象时有反弹,水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用水方式粗放,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艰巨等等诸多方面。因此,建设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区正处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水利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必须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我区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可持续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努力实现全区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二、以重点任务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区水利事业改革发。

展步伐。

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结合兰山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加快防洪保障工程体系建设。完成规划内柳青河、小涑河重点小河道治理任务,积极争取祊河左岸防洪堤工程尽快立项和实施,抓好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加快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标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成科学的防洪抗旱减灾机制,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规划内沂河茶山坝、柳青河岳坞闸、方城河安庆庄闸等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突出抓好水利工程田间配套,全面梳理上报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初步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

真调查摸底,对存在问题的村庄立即整改,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工程正常发挥效益。

四是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新增雨洪水资源利用量0.2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2.8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按照供水、防洪、生态三个功能结合、三大水问题统筹解决的思路,规划建设库河渠联通、供排蓄泄兼筹,水资源配置网、防洪调度网、水系生态网“三网合一”的现代水网,重点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农田灌排工程、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等六大体系。加强镇(街道)、中心村社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要与主体建筑工程、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五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将每项指标分解下达到各镇、街。二是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审批新增取水严格执行“六个必须”,即必须限制在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必须落实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溉工程设施的补偿措施、必须符合用水定额标准、必须经过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防洪影响评价等“三项论证”、必须符合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必须符合计量标准要求。三是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和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把防洪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四是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认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用水计划挂钩。

六是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体系建设。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覆盖全区的信息化骨干网络、布局合理的信息监测采集站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综合平台、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水资源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对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重点河流控制断面的水量水质,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为水资源配置、调度、节约和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落实措施,确保全区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稳步进行。

(一)强化组织领导。近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临沂市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将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对县区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投资政策落实、防汛抗旱、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政执法和水利工程管理。其中,对因地方原因完不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或出现重大以上安全事故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考核计为零分;区域年度实际用水量超过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水资源管理考核计零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要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对完不成水利改革发展任务,供水、防洪、生态安全出现重大问题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作为衡量各级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近年来,中央每年年初发布的1号文件都是三农工作,每次三农工作都有一个侧重点,中央1号文件的侧重点就是水利工作。所以说,20是我们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年初,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9月15日召开了全省水利工作会议;10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出台了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和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市对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水利工作会议,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各级水利改革发展的会议精神和系列文件,大力推进我县水利改革发展。等一下,县委龙飞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落实。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加快构建“四大水利”首先,我们温习一下什么叫水利。水利是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制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止水患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第二,水利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开篇是这样说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所以说,水利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大禹治水、都江堰,历史上从古到今水利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当前我们的水资源与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从自身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水利放在突出位置。第三,靖安水利的情况。靖安处于赣西北暴雨区,雨量集中,强度大,山洪易暴发。靖安防汛抗旱压力大,水利建设任务重,水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全县3座中型水库,7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今后五到十年,是靖安水利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关键期,我们必须始终把水利作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转变治水思路,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县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力争通过5到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县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加快构建“四大水利”:

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全县已列入国家规划的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城北河堤、罗湾乡河堤、城南河堤、香干左堤、香干右堤、仁首镇河堤、高湖镇河堤、水口乡河堤)。其中,城北防洪堤和罗湾防洪堤水下工程要在年3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务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20底,要完成所有国家规划内项目治理任务。三是抓紧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深山库区移民搬迁,开展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治理。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中小型水库水雨情监测系统和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水库自动水位测报站11个,新增雨情自动测报站6个,实现全县水位、水量站全覆盖,防汛预警及时准确。

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完善灌排体系,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2012年3月上旬前,要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年度项目建设任务。二是要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要求,加快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今年年底,要完成罗湾乡集镇等4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解决3736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100%达标,完成农饮千吨万人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上报工作。到2020年,我县要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建立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落实建设与管护主体,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将石马水库定为我县城市的备用水源。

(三)坚持严格管理,突出综合治理,构建“生态水利”。按照“白云深处、靖安人家”建设要求,为保护好我县一方“青山绿水”,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执行水资源论证机制,促进科学高效用水,严格控制入河排污量。二是要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和崩岗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扶持和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建设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

加快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城乡水环境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三是要加大水库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禁止水库肥料养鱼和养殖污染物向河流水库直接排放。底前,我县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一律退出养殖承包。

(四)坚持合理开发,突出有效利用,构建“资源水利”。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优势,按照科学合理原则,不断提高我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积极开发利用农村水电资源,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功能,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范开发许可,强化安全监管。积极实施“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开发水能资源,鼓励、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小水电,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万千瓦。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镇水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各级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站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全面审视和认真分析我镇水利发展现状,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各级的政策,乘势而上,借势发挥,在回顾总结“十一五”水利工作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十二五”及今年水利工作任务,树立“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的发展理念,把水利作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不断巩固水利的基础性地位,推进水利事业大发展为全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刚才,水利站、环保办、建管所和新龙村的负责人谈了各自的水利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如何加强和配合水利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朱文荣主席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总结了我镇去年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今年水利工作的贯彻意见和工作安排,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五个问题。

一、贯彻精神,增强水利工作认知。

新举措,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我们必须认真解读和领会:

一是对水利工作要有新认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搞水利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洪抗旱、治理洪涝灾害;进入90年代后,国家对水利的认识提高到“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高度;在今年的1号文件中,国家再次把水利提高到一个全新高度:“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二是对水利投入要有新机制。水利投资历来存在的筹资难题,1号文件给出的方向是:在公共财政上,水利列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扩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范围等;在金融支持上,有条件的地区将采取财政贴息,引导水利信贷资金,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同时支持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等;在吸引社会资金上,鼓励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拓宽资金来源,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积极性,同时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有税政策,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的,文件都作了明确规定。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对我们基层的水利工作来说是争取政策的机遇、是扩大投资的机遇、是深化改革的机遇。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文件精神,加大改革推进力度,为我镇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更优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立足长远,谋划水利发展蓝图。

水环境建设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基本工作,是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谋划。

一是要有全局性的规划。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抓紧完善水利发展规划,把握难得机遇,调高目标,调整思路,调动资源,把水利提高到更高层面、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举全镇之力,推进全市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

二是要有预见性的沟通。水利部门要加强同规划、建设、国土、绿化、环保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相互配合,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蓝图,杜绝因沟通问题产生的资源破坏和浪费,同时要立足本地,科学地保护好现有的水源不再遭受污染。

三是要有针对性落实。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合理确定水利工程布局,切实发挥水利在安全供水、农田灌溉、防洪减灾、生态涵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让水利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今年主要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水环境整治、堤防达标、灌区改造、机电排灌、三闸工程和专项工程等水利工程。

三、重抓项目,保障水利基础建设。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倡导生态。

文明的今天,水利工程建设肩负着新的时代要求。要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功能,服务民生,首要的是基础要实。

一是抓安全。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水利安全工作,这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关系到我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兴水利、除水害、保平安,让张浦人民过上风雨无忧的日子,也是镇党委、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

二是抓进度。要结合水利发展规划的建设安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紧盯项目进度,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科学组织、合理安排,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落实项目承担单位和工作责任人,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根据市今年水利工程计划,配备精干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明确季度、月度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安排,按月检查工作进度,全力推进xxx等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要求。

三是抓程序。镇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支持、配合、主动做好水利工程中涉及的配套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群众的工作,争取群众的支持,尽快为各项工程的施工创造条件。对各工程的所有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不能简化基建程序,更不能违反基建程序,镇内任何一宗水利工程出了问题,都将对张浦的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不折不扣的将工程建设切实抓紧抓好,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工作和措施上来。

四、拓宽渠道,创新水利投入机制。

今年我镇水利工程将投入超5000万建设资金,项目资金分市级补助与镇级自筹,其中需我们自筹的超万,可以说是任务重、资金紧。我们一要在严格按比例配套投入的同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集中资金辅以优化设计,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等手段,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资金缺口。二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堤围维护费、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水利规费的征收力度,壮大水利建设基金,并专款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三要广开水利筹资渠道,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水利以节约投资,有效解决资金的压力。

五、规范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水环境改善的关系,在确保张浦一方平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防洪保安、应对危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推进农民增收“头等目标”、美丽乡村“头等工程”、维护稳定“头等任务”,全面加强农村工作,形成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20xx年,全县农村工作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县实现“”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概括起来有“五个新”:一是农民增收再上新台阶。我们连续第四年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目标”,深入开展农民增收专项行动,全面启动三大类38项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继20xx年超过全国水平之后迈上7000元台阶,全年人均实际增长1191元,增幅达到19.6%,是松阳恢复县制30年来农民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同时,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计一部门”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消除了两万多户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60%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低收入群众奔小康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是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我们把美丽乡村作为“头等工程”,编制了《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出台了《松阳县“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田园松阳”行动20xx年度实施细则》,扎实推进15个中心村和10个乡村风情特色村建设,新启动49个旧村改造项目,成功创建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深入开展“三沿”整治,加强绿化造林、平原绿化和林相改造,新建“三沿”景观林3560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我们继续实施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工程,启动新溪安置小区建设,使2408位农民实现了下山脱贫,促进了人口集聚。三是生态农业实现新提升。我们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主载体,推进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和70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促进了农业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转型。全面实施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促进了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培育生态特色产业,香榧、油茶两大支柱产业分别达到4万亩和7万亩的规模。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四是社会公共服务得到新优化。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大使命,深入实施“幸福民生五大工程”,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基层医疗单位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着力改善城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金融、物流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五是基层组织建设获得新加强。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德才兼备、事业选人”的导向,圆满完成了全县401个行政村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整个换届过程风清气正,新一届村级组织班子的素质和结构明显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农村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敬业奉献、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今年是党的召开之年,是县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农村工作,机遇更大、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说机遇更大,是因为今年中央、省、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中央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我省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省委、省政府继去年出台《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山区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成为全省“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并争取到了“三大国家试点”的重大政策机遇。说要求更高,是因为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及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下发了“1号文件”,在全市深入实施“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有关指标将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这些都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说任务更重,是因为县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两区’建设、全力打造‘田园松阳’”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三个翻番、三个前列”经济发展目标和“两区”建设“56789”核心指标。所有这些指标都与农村工作密不可分,特别是打造“田园松阳”的战略任务,更赋予了农村工作全新的内涵。农村工作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更加艰巨的任务,不容丝毫懈怠。说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是因为我县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村体制机制方面也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又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结合我县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两区’建设、全力打造‘田园松阳’”战略任务,按照“民富、村美、风正”的要求,积极实施“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推动农民增收方式、农业发展方式、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体制机制“四个转型”,努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舒适性、居民生活幸福感、社会发展和谐度“三个提升”。要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1.以农民增收方式转型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目标”和做好农村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要全力以赴推进特扶项目。今年是特扶项目的攻坚之年。要按照市委卢书记在松阳调研时提出的“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特扶项目建设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加快特扶项目建设进度。各项目推进组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努力提高政策处理、资金筹措、项目推进能力。要切实用好特扶项目的政策机遇,加大对茶叶、香榧、油茶三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高山蔬菜、笋竹林、水果等特色产业,以及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创业贴息贷款、资金互助组织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物业经济,不断增强农民自主增收能力。同时,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审计和监督,确保特扶项目发挥最大效用,惠及全县人民。二要坚持不懈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要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抓紧编制“低收入农户倍增计划方案”,设立扶贫专项资金,继续抓好“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计一部门”结对帮扶活动,完善领导和部门结对帮扶机制,切实加大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要积极创新帮扶方式,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物业经济,发展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社,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确保年内实现70%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4000元的目标。三要持之以恒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打响“松阳茶师”、“松香师傅”、“超市能人”等劳务品牌,促进更多农民转移就业、外出创业,推动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四要全面统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根本目标,深入实施“幸福民生五大工程”,重点抓好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加快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均等化水平。深入开展农民文化节和“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生态农业。坚持把农业原生态化、标准化、精品化、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主攻方向,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块状经济。一要深入实施农业“258”工程。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推进机制,做到每一个项目有领导联系、有单位落实、有人员在抓、有建设时限“四个有”,力争把园区建成农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把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和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人才作为重要举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加工大户,发展立体农业、精品农业、创意农业,在农业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生产效益。二要提升特色主导产业。围绕形成“茶叶、香榧、油茶”各10万亩特色块状经济的目标,着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五大兴茶战略”,发展茶叶清洁生产、精深加工和茶文化休闲旅游,构建“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的茶产业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松阳银猴”注册驰名商标工作进度,力争在年内有新进展。大力推进香榧、油茶扩量提质,加强政策扶持、龙头培育、品牌打造、行业管理等相关体系建设。同时,深入实施农产品市场营销战略,加快县城综合农贸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流通大户,努力把我县建成浙西南农产品集贸中心。三要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是生命线”意识,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加快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严厉查禁销售、使用违规农药,完善茶叶质量ic卡(质量溯源系统),健全区域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以美丽乡村建设转型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性。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整乡整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富有田园韵味的美丽乡村,共建绿色生态家园。要注重“五个抓”:一是抓规划。要按照中心镇-小集镇-中心村-规划保留村梯度有序的空间结构体系,结合“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应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村庄布点规划、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二是抓重点。要把中心村和风情特色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抓紧出台加快中心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六个化”要求,强化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把中心村和风情特色村率先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新社区。三是抓提升。把旧村改造工作重点从“扩面”转向“提质”,更加注重建设品位和村居特色,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古村落、原生态村落、古民居整体保护利用,有序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和亮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田园乡村。四是抓转移。深入实施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工程,围绕解决“谁下山、怎么下、下到哪”等关键问题,抓紧出台跨村安置、公寓安置政策,加快推进新溪小区一期、西坌小区二期和筏铺小区四期建设,启动铺门小区建设,重点推进高山远山、地质灾害隐患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行政村整村搬迁和自然村撤并,加强安置小区后续服务和管理。五是抓环境。牢固树立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就是抓“洁净松阳”理念,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松古平原和“三沿”地区为重点,深化以“四清四治四改”为主要内容的“三沿”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实施田园松阳美化工程,开展绿化造林、平原绿化和林相改造工作,推进松阴溪干流、小港流域水生态修复,确保完成松阴溪干流及所有支流禁砂工作,努力创建松阴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时,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切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4.以农村体制机制转型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村社会发展和谐度。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开展农村改革试验,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今年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要抓住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的机遇,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确保赤寿生态工业区5700亩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项目扎实有序推进。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耕地垦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机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既用好政策又不越“红线”。二要抓住扶贫开发综合改革实验的机遇,把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和中心村集聚作为主线,按照《丽水市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异地转移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改革,推动农村生产生活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三要抓住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实验的机遇,大力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积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公司等农村金融组织,确保年内组建1家村镇银行。同时,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深化林权抵押贷款、茶园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改革,努力推出更多支农信贷产品。

三、凝心聚力,为做好农村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既需要敢闯敢创的魄力,又需要会闯能创的能力。全县上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调、大胆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1.强化组织保障。各乡镇(街道)、部门要把农村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自觉地落实“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民情地图”促服务工作和“五个第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发动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走进农户,切实为群众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形成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在农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强党性、明法纪、作表率、促发展”为主题的党性法纪教育和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奉献意识和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2.强化要素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工作倾斜力度,有效整合财政投入,不断提高资金的实效性。加强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确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型人才和生产经营性人才队伍,为农村工作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

3.强化督查落实。按照“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目标”和特扶项目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工作综合考评体系,以严格督查考核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效能办、农办等要开展工作督查,加强考核奖惩,把农业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增收、农村是否进步作为对各乡镇(街道)、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实绩与各级干部的考察考核、评先评优,与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政策直接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互促共进”,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这次会议之前,市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郭书记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会议已将郭书记的重要指示书面印发,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志强同志对今年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和“三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对当前农业生产进行了具体安排,这是市委会研究的意见,大家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在领会精神中持续求进。

党的以来,中央和省委就“三农”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特别是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会议的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内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抢抓机遇,持续求进,齐心协力把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做好。

(一)把握好稳粮保供的政治责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虽然粮食连年增产,但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然存在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紧紧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所以,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工作目标确定为“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卢展工书记要求,“要始终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尽责任、做贡献。”郭庚茂省长要求,要“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勇敢地担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信阳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市,保持粮食稳定增产既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自身850多万人口吃饭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所在。我们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必须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深入实施粮食核心区规划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二)把握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始终把“三农”放在全局中来谋划,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探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其中最根本的是推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与省委提出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站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全局来统筹布局“三农”工作,发挥好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持续探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

(三)把握好强农惠农富农的优惠政策。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对水稻插秧机械实行应补尽补;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等等。这些政策含金量都很高,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增强了新动力。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把握好农村改革创新的工作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特别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信阳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我们应当积极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创新、专业合作、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探索新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持久繁荣的制度体系,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在破解难题中务实发展。

近年来,我市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不断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粮食生产在多年干旱的情况下实现“九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农业农村发展持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我市乃至全省、全国来看,保持农业稳步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小田块、小农户、小作坊、小村落”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变化,尊重客观实际,遵循发展规律,用务实的态度、改革的方法、创新的精神积极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要解决“小田块”问题。适度规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信阳人均耕地少,一般家庭不超过10亩,田块细碎,农户兼业化趋势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守住一条底线”,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限制不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的原则下,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信阳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土地流转工作开始比较早,进展比较快,流转比较多,粮食、蔬菜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2638个,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户间的口头转让或临时代耕,没有规范的流转合同,缺乏长远的规划打算。实事求是地说,在当前人均一亩多地的情况下,不可能靠种自己的田致富。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流转规范化、规模化、常态化。一要搞好确权颁证。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市试验办要会同有关部门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制订方案,选择1个县区或者在每个县区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争取用2—3年的时间全面完成。通过土地的确权颁证,依法确定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真正让农户放心流转、长期流转,让经营主体长期打算、长远规划。二要依法引导流转。要抓紧制订、完善支持政策,采取补助、奖励等办法,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要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要积极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切实把国家新增补贴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倾斜,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创造条件。三要健全服务网络。要加强县区服务大厅、乡镇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网点三级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信息服务、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规范流转秩序,引导土地有序流转。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和谐稳定的流转环境。

(二)要解决“小农户”问题。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不能动摇。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让农民联合生产、抱团经营,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解决一家一户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是中央1号文件明确的重点任务。当前,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势头强劲,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已经达到5000多家,他们在保证粮食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合作组织还存在着机制不健全、合作不规范、联系不紧密、社员不积极等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进一步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一要增加总量。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扶持、金融服务、技术支撑、奖励补助等手段,继续鼓励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提高各类主体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要提升质量。按照农民、农地、农机、农艺“四农联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四位一体”的要求,推动由简单互助向多元合作深化,提升合作水平,增加合作效益。三要健全机制。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指导、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切实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示范社,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推动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要解决“小作坊”问题。我市农业最薄弱的环节是产业化程度低,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进行初级的产品加工,这种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现象普遍存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一要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粮油、茶叶、油茶、花卉、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业,加快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基地,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支持管理区、城郊乡镇着力发展一批集种植、加工、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壮大成长性好、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协作配套、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着力提升信阳茶叶、潢川花木、潢川华英、光山羽绒、三高农牧、平桥现代牧业、山信粮油、黄国粮业、息淮弱筋小麦加工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水平,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以花木、蔬菜、林果、畜禽、水产为重点,继续把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商标注册、原产地标记注册等作为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农业经济质量效益的重点来抓,着力推进花卉苗木、柳编、蔬菜、茶叶等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打响特色农业“拳头”品牌。

(四)要解决“小村落”问题。《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河南要建设全国“三化”协调示范区,探索建立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联动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市有160多万农户,分散居住在3000多个行政村、8万多个自然村落,其中规模在20户以下的近40%。这种分散居住的状况,不利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利于土地、人力等资源集约,更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以人为本,群众受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合力运作,求实求效”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要坚持立足全局、规划先行。从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布局,突出系统性、长久性,坚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严格落实“三不一禁止”,即不让农民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在没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房子,禁止在规划点以外的所有公路沿线乱批滥建,变农民无序建房为引导农户到社区集中建设新居。二要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统筹考虑本县区在全省、全市全局中的发展定位,发挥优势特长,以有产业、能就业、可持续为第一要求,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实现产业和就业互动,让农民真正能够进得来、住得下、有事干、能致富,实现就近转移农民、就近富裕农民、就近城镇化的目标。三要坚持突出特色、彰显个性。必须突出文化内涵,与魅力信阳的发展定位相呼应,这是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活力的关键,要实现一个社区就是一道靓丽风景线,一个社区就是一个民俗展示馆,一个社区就是一个风情旅游点,一个社区就是一个特色产业园,走出一条符合信阳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三、在改进作风中积极作为。

良好的作风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在改进作风中积极作为。

(一)要坚持统筹。在指导思想上,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谋划和布局“三农”工作,努力形成三化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工作格局;在工作要求上,要继续坚持以综合试验区建设统揽“三农”工作,不畏难、不懈怠、不停顿,通过改革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具体落实上,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统筹各方面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打造一批全面小康的示范社区和示范乡(镇)。

(二)要立足实干。改革越深入,难度就越大。我们一定要树牢长抓不懈的思想,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法,认准的事就要大胆去改,看准的路就要勇敢去走,说了办,定了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联系、指导、帮扶各类改革典型和重点项目机制,一个典型一个典型地培育,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一条经验一条经验地总结,不断放大提升改革试验成果,不断开启“三农”工作新局面。同时,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对“三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多调研、多思考、多沟通,确保决策正确、执行准确,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三)要务求实效。近年来,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巨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改革试验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必须转变方式,把求实求效放在首要位置、作为首要目标,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上的扩大,而要更加重视改革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打造精品,多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建好机制,对实践探索中的好办法、好路子要及时形成制度体系。要加强实践和理论研究,尽快形成在全省、全国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成果。

(四)要强化督查。就是要通过督促检查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国务院办公厅迅速对责任进行了分解,把每一项任务都明确到具体部委,这是中央改进作风抓落实的具体体现。这次会议结束后,市委、政府“两办”要会同市试验办、市委农办对今年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三农”工作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好督查计划,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结果,并作为年度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起步之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不断开创我市农村改革试验和“三农”工作新局面!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县域强。要实现小康社会,首先是要农村的小康,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仅供参考。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耀群同志代表县政府与乡镇签订了责任状,黄海同志就今年“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要深刻认识中央和省市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坚定“重中之重”的战略定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这并不等于地位和作用下降。最近,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广大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鸿忠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围绕“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突出“重中之重”地位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楚平书记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强调,“三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不可撼动的重大命题,是一项丝毫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意图,继续强化“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继续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思想自觉,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二)要深刻认识城乡统筹对“三农”工作的新任务,进一步明确农村发展基本方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巨大发展成就和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使一些同志在思想认识上不自觉地降低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同志看来,抓“三农”工作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对gdp和财政收入贡献少,远不如上几个工业大项目立竿见影;有的同志被近年来农业的连年增产麻痹了头脑,把农业增产增收看成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事。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好新时期推进扶贫开发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把脱贫目标与小康目标紧密衔接,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秭归当前的工作大局和“三农”中心任务来抓好抓实,确保在20xx年底实现“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人销号”的目标。

(三)要深刻认识农村巨大变化对“三农”工作的新挑战,进一步夯实与时俱进工作理念。一是我县地处三峡库区,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人多地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面临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双重影响,面临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双重约束”。二是秭归属于自然灾害高发频发区,农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挑战”。三是我县山地多、平地少,规模化种植难以拓展、很难实施机械化作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年轻人不愿种地、不会种地,面临着农业经营规模小和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的“双重考验”。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努力把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要突出抓好事关“三农”全局的重点工作。

(一)要牢牢把握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向。一是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目标。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深入实施柑橘、茶叶、核桃品质提升、产业品牌拓展,促进现代农业集约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强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二是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突破、做大做强,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中更好发挥骨干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三是要把农旅融合作为主攻方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转方式和调结构结合起来,特别要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按照“农业园区就是精品景区,农业基地就是旅游景点,特色农产品就是旅游商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推出乡村旅游新产品,使旅游业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巩固农村货运班线模式,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布局农村物流市场。要深化我县农业国际合作领域,特别要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把秭归的特色农产品推向世界,拓展全县农业发展的新空间。

(二)要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一是要把农民转移出来,到城镇抓收入。要着力提高城镇的带动和承载能力,消除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就业创业。二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向市场要收入。要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要以专业合作、土地合作和劳务合作等为重点,通过资产增值、土地增效和经营增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财富积累。三是要把农民统筹进来,靠政策保收入。要加快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步伐,进一步完善农村已有的保障制度。

(三)要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决战这个重点。一是要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在产业项目规划上,要做到项目规划、脱贫效果到村到户到人。在重点项目布局上,要集中力量支持贫困村脱贫致富。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要对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强化精准扶贫措施。要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三是要提高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逐村逐户核实贫困人口,细化识别标准和方式,确保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应扶尽扶,不符合标准的一个不留坚决退出。要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四)要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原则。一是要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管理体制等工作“一体化”。二是要统筹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困有所济,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三是要大力推动试点示范建设取得新成效。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拿出具体办法,落实管用措施。

(五)要牢牢把握深化农村改革这个主题。一是要突出重点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的重点主要涉及农村土地承包、产权制度、户籍制度、涉农资金四个方面。要紧跟农村改革的时代要求,加快形成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外部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要科学稳妥推进。要围绕农业农村专项改革的中心工作,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风险可控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三是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各金融部门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扩大覆盖面。要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三、要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要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更好发挥统筹作用。要不断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调整“三农”工作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强化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职能。要更加注重对“三农”工作、资源、政策、项目、资金的统筹整合,切实提高效率。

(二)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基层基础,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要抓住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服务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进一步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查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三)要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更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与“幸福村落”建设的深度融合,发挥好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农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倡导契约精神、科学精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抓好移风易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尚。

(四)要全面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发挥干部引领示范作用。“三农”工作面对的是广大农民,接触的是千家万户,最能检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老百姓更加重实际、讲实绩,也更加痛恨形式主义。要把农民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一些花哨、多一些实在;少一些训导,多一些行动;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宽容。要以“三万”活动为载体,抓实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检验干部作风,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同志们,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农业是充满朝气的产业,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谱写我县农村改革发展新篇章,为秭归“桥头堡”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牢牢把握桥海时代的历史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县域强。要实现小康社会,首先是要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象山的小康。所以每年我们对“三农”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因为事关全局。尤其是在当前全力实施“”规划,深化实施桥海兴县总战略、全面开启桥海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三农”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地位更加突出。我这里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肯定成绩,坚定信心。“”的五年,是“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这五年也是我们对农业投入最多、农村发展最好、成效最显著的五年。一是农业经济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象山的水产业比重比较大,所以农业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二位。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先后荣获“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柑桔之乡、省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综合强县、省市级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7+1”龙型产业提升计划深入实施,产业基地化、规模化、设施化、科技化、品牌化大力推进,大塘港省级农业综合示范区等一批农业集聚平台加快形成。二是农村面貌发生巨变。近几年创建全面小康村36个,整治村达到400多个,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4个,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建成通村公路516公里,硬化村内及联网公路261公里,建成港湾式停靠站753座,村庄中巴通达率达91%,城乡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基本建成。建成星级农民会所332家,成为我们村级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让农村多了一个议事、休闲、文化等活动的场所,这项工作应该在全省、全市都是走在前列的。三是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渔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xx年,全县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20xx元,比20xx年增加5500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10%以上。通过五年的发展,整个农村的生活水平较快改善,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把城镇的文化、医疗延伸到农村,让农民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9.1万人,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参保率98.3%,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到14个。四是农村改革领先省市。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整合三农扶持资金,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达到22.3亿元。创新金融支农服务,累计发放支农抵押货款74.3亿元,5万元以下小额农贷发放量达到15000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对农村的经营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持续推进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流转率达到60%,增长55%。探索完善农村资产流转机制,筹建县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五是农村社会管理得到加强。“村民说事”民主管理制度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全市推广。另外,“樊岙经验”、九倾“和谐促进会”这些基层创新的模式得到推广,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回顾五年工作,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有很多的典型需要挖掘、需要推广,刚才我们表彰的各个典型都是不同的类型,行行出状元,值得大家学习。

第二句话:正视差距,任重道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年或者五年把农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一些挑战。一是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从全县看,虽然近几年现代农业发展很快,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总体上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水平不高,还处于起步阶段。如20xx年,全县81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0.56亿元,家均产值不到1亿元,产值上亿的农业龙头企业仅有15家,这些还是把各类加工企业算进去。20xx年全县土地流转率虽然达到60%,但与鄞州区的80%相比仍低20个百分点,全县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仅占总流转农户1/4,而宁波市平均水平为54.2%。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城乡统筹的水平不高。到目前为止,除丹城、石浦之外,确实还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公共服务比较完善、人口相对集聚、工业比较发达的小城镇,虽然西周、贤庠也是中心镇,但是整个城镇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所以整体的城乡统筹水平不高。我们去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为76.88分,整个宁波市是87.09分,要比全市低11个百分点,尤其要比宁海、奉化低,宁海81.19分,奉化79.98分。当然,这个统计数据是个相对值,但是也反映整个城镇化的水平比较低。三是集体经济整体薄弱。全县49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0万元以上村仅有66个,在10万元以下的村还有112个。20xx年年报中的172个行政村收入低于5万元,通过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用于补差,基本消除了5万元以下的村,但20xx年年报中显示仍有102个行政村收入低于5万元,说明主要还是依靠补差得以消除,大部分村的自身“造血”功能依然较弱,收入来源不稳定,个别村甚至无任何收入来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径缺乏,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四是观念素质相对滞后。经过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多次洗礼,全县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文化程度、经营意识、知识素养、文明水平均得到大幅提高,但与先进地区比,与我们的城镇比,受长期生活习惯、小农经济、小生产者意识的影响,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乡土意识浓厚、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从思想观念看,部分农民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从文化素质看,我县30万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2‰,低于全县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比较大。从科技素质看,在全县农村劳动力中,真正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10%,而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转移就业,真正留在农村从业的大部分是“50、60”群体。我们既要正视问题,又不能丧失信心,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放宽视野,拉高标杆,迎头赶上,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句话:把握机遇,大有可为。“”时期,是我县“三农”工作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全面科学分析了象山“”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宏观形势,作出面临象山港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宁波加快构筑现代都市、海洋经济快速崛起等三大机遇的科学判断,提出了要把整个象山半岛建设成为宁波乃至长三角区域的品质后花园。人们常说的后花园是指“家后面的花园”,而一个地方的后花园则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之地,是人们休闲度假、享受自然、栖息心灵、陶冶情操之地,是外地游客趋之若鹜、流连往返的旅游目的地。我们的农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多样,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纯天然的后花园,是象山半岛打造品质后花园的基础和载体,也是重点和难点,更是潜力和希望。综合分析“”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认为,也面临着三大机遇优势。一是农村资源环境加速升值。随着象山港大桥的全面建成通车,我县将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两小时、上海三小时”的都市交通圈,进入无缝对接大都市的崭新时代,将不断激发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入象山、集聚象山,推动全县海洋、生态、文化等资源升值,汤臣、保利、中铁建等知名品牌企业纷纷来象山考察洽谈,看好象山。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公司、大财团必将来投资开发我们农村的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景观房产、农家庄园。大量的城市居民必将上山下海进农村,来农村消费,来农村休闲,来农村体验,来农村观光,吃海鲜、品民食、住民宿、享民风,感受农村的纯朴与原始气息。所以说,农村丰富的山海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将得到价值发现,必将呈几何级数加速升值,必将大大拓展农村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观念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二是“三化同步”局面加力形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省委提出要“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市委提出“全域城镇化”概念,要把宁波打造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央和省、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重视,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新决策新部署,为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加速加力推进的重大机遇。县委、县政府在去年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2246”县域新型城镇体系布局,就是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统筹城乡发展。随着经济开发区、象山?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巨大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功能体系,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改革创新动力加快释放。经过这些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我县已经初步构建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完善了推进农村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全具备了在新的起点之上实现新的跨越的现实基础。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农村干部、农民群众要求同享城市文明、公共服务的愿望更加强烈,创业创新、加快发展的激情更加迸发,不敢落后、奋力赶超的动力更加强劲。我们要紧紧抓住今后一段时期难得的历史机遇,真正把我们的农村打造成为服务于宁波大都市乃至长三角的魅力花园,打造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乐园,打造成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共同带领农民群众奋发走进桥海新时代。

二、深入贯彻“三化同步”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已经制定的县“”规划纲要明确了新农村建设重要目标:到20xx年,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0元,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1%。今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提出三个一、六大任务:三个一就是一个核心,要贯彻“三化同步”战略思想;一个目标,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一个抓手,抓好“千百十”、实施新农村提升行动;六大任务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一)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这是第一大任务,主要是做好“五化”文章,扩大规模化,推进设施化,强化科技化,引导走向市场化,做好生态化。从规模化来说,象山整个农业规模化程度属于比较低的,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开展这项工作,但是接下去农村的土地流转会越来越难,因为有的农民思想不解放,认为一定要留点自留地。其实要解放一点,像定塘沙地村,通过集体流转,不光把本村,还把外村的土地也流转起来。第二个就是要设施化,就是要工厂化。现在我们真正搞现代农业,如果你不搞工厂化的设施,农业的效益是非常差的。如果搞工厂化,整个农业效益会大大提高,比如贤庠秧苗育种的工厂化设施,覆盖全县80%的农户,效率非常高。我们养甲鱼也好,养白对虾也好,如果能把工厂化大棚搭起来,它的效益是成倍成倍的增长。如西边塘大棚种植美人指葡萄,有5万元—10万元每亩的收入。所以,从长远来看,一定要让社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投向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大棚温室、喷微灌和养殖配套设施,提高园区装备水平,建设大塘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狮子山灌区南美白对虾等2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旦门海水养殖科技研发精品园等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用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的开发。第三个就是科技化。现在很多的优良品种培育出来,关键靠科技推进。很多大学生村官利用大学里学的知识,结合农村实际,大搞精品养殖、精品种植,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农业要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后还是要靠科技推进,上次科技与人才大会的时候,也对农业科技人才进行了表彰,其实我们乡镇的农技站、农技骨干队伍非常重要。第四是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搞活农村的流通,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去,去搞市场化的经营。农业也要做农业的品牌,所以我们加大商标注册,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今年要新增15只“三品一标”,打造大白鹅、梭子蟹等区域品牌。第五要保护好农业生态。大力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这块也很重要。

(二)积极实施“113”行动,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千百十”工程中提出来的,按照“642”布局,“113”就是美丽乡村为主线,农房“两改”为龙头,集中搞好土地、村庄、环境三大整治。这个行动不是搞一年,而是要持续3—5年,这样才会出成果。首要是土地整治,要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原则,把我们的集体土地、零星土地、未利用的土地、山坡地整治出来,发展规模农业、规模养殖、水果种植,每年复垦建设用地500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指标,这方面在全市是做的比较好的,潜力也比较大。泗洲头镇杨大场村就是利用村里的废弃土地,改造成500亩花卉种植基地。其次是要开展“一户多宅”为主体的村庄整治。开展“一户多宅”整治,既改变了农村村貌,又解决了土地资源。去年在茅洋集中试点,刚才茅洋村书记也介绍了经验。今年要再推进5个乡镇“一户多宅”集中整治工作,县政府也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专项资金来奖励推动这项工作。当然,其他乡镇也做的比较好,如贤庠的官司塘村,去年也拆除了400多户的零星宅基地。关键是要互相学习,要学典型,要下决心,这是象山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特色,这项工作也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这次王书记来象山第一站就是去看了鹤浦镇的马小坦村。所以我们就是要搞因村制宜、因地制宜,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要继续抓农房“两改”,加快建设2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农户4000户。既要按照城镇化的要求,有序的加快农村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也要结合象山的自然特色、自然风光,加快自然村梳理式改造,两者结合打造象山特色的农村新家园。第三是农村环境的整治,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深度做好农村污水治理,分类分批推进污水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来搞美化家园,要集中建几条线,比如象山港大桥造通了,黄避岙到墙头这条线就是重点,要展示出象山农村的风采。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中央提出,今年水利是重点。我县第一阶段的水利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接下去就是区域联网、农村的网络通水(自然村之间)、网络公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建设水利项目300项,推进“千塘百溪”整治及水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山洪灾害非工程性措施建设,基本建成东北部供水工程,建设石浦水厂二期,实施墙头等3个乡镇城乡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建设,完成7个乡镇镇村联网供水管道铺设,开展22个村供水管网改造和水站建设。建成17个共2.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1.9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和1.6万亩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开发低丘缓坡造地20xx亩。加强渔船安全装置和节能减排装置配备,健全渔船避碰预警体系。新改建网络公路50公里,建设港湾式停靠站20个,新增31个行政村通班车。积极实施农排线路改造。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社区卫生站20家,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0个。要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和补偿水平,确保住院有效费用补偿率达到60%以上。推进镇乡敬老院、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和村老年之家建设。完善扶贫助学政策体系,扩大困难群众子女义务段教育“两免一补助”覆盖面。

(四)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加快农民增收。今年开始,大家要动动脑筋,搞点“农家乐”、“渔家乐”,要让游客留下来,刚才沙地村已经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农家乐有什么好处?农家乐搞起来,农民的素质可以提高,农村成为大花园,是一系列的产业配套,是真正的致富之路。一户人家如果有三个房间,一年时间100天有游客来的话,按200元一天计算,一年就是6万元收入,效益十分可观。为什么要发展“农家乐”,因为象山将来是真正的“后花园”,上海等城里人都要到象山农村来休闲,来品海鲜、来健身、疗养,享受象山的空气。安吉、丽水农家乐发展的很成功,丽水有一个镇60%的农户经营“农家乐”,去年的农户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6000元,这个很不容易。我们农村的基础设施、自然特色、区位条件比安吉、丽水有优势,因此这项工作真正是促进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彻底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家要好好推广。

2

页,当前第。

1

1

2

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本届党委、政府自20xx年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始终坚持“基础强镇、产业富镇、城建活镇”的工作思路,着力“强化保障抓党建、坚定不移抓产业、突出重点抓场镇、量力而行抓投资、规范运行抓管理、统筹兼顾抓民生”六大工作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攻坚,大见成效的工作基调,圆满完成了镇党代会制定的目标任务。四年来,镇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努力工作,以干部作风建设,清单工作法为抓手,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投资各类项目近70个。目前全镇所有行政村均通水泥路,80%以上自然社社道均进行了硬化,整修了病害,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场镇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工作,场镇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场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阆仪交界处精品场镇地位凸显。全镇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形成了以辣椒、青菜、韭黄为主导的循环产业,实现了群众的持续增收。以民生改善为目标,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xx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做好清单工作法各项工作开展。

我镇把党建工作作为一年工作的重点,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本、依法治镇、和谐发展,把党建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狠抓党建不放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1、深入开展党建工作,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年开展了党代年会制试点工作和庆七一活动;转化软弱涣散党支部1个(**村支部);深化了“三走三访一评”,开展机关干部“走基层”活动,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困难群众187户,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镇村(社区)全面推行清单工作法;全镇规范了远程教育站点建设7个;开展了警示教育和干部述职诺廉活动,并对xx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宣讲。

2、突出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开展三严三实活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以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履行党员义务和职责为重要内容,清理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努力造就一支形象好、作风优良、先锋模范作用强的高素质党员队伍。

3、建立健全镇、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镇村财务管理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工作作风漂浮、失职渎职、执行力差、徇私舞弊等行为,做到了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二、坚定不移抓产业,做好精准扶贫,助农增收。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探索发展的原则,认真吸取了在产业发展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干群培训,引导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思想观念,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宣传到位,狠抓了工作的落实和考核逗硬。

1.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主要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支部+大户+农户的模式,新建小微园区53个,有效带动全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严把贫困农户精准识别关;强力整合各行业资金650万元为精准扶贫项目提供项目资金保障;形成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助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强力推动了**村精准扶贫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特色蔬菜200亩。

3、特色产业扶持壮大。依托裕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各村分社,规模种植海椒、韭黄等蔬菜2400亩,培育家庭农场7个,种养大户4户,实现全年总收益900万元以上,解决了250个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场镇建设规范有序。

按照年初提出的“美丽乡村、平安”的口号和“精品场镇、宜居场镇”的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镇新建垃圾收集及转运池91口,成立6支环境整治及清扫队伍。

2、强力推进场镇“两违整治”,新划设标志标线,投入资金120万元,新建场镇污水处理站一处,解决场镇1500余人的排污问题。

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镇党委、政府根据20xx年农村公路建设立项十分困难、资金严重缺乏的事实,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群众参与的原则新建农村公路。采用竞争立项修建群众愿意修的路、愿意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都进行了立项、设计、预算、财评、招投标等。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了稳步推进,基本做到了不负债盲目搞建设,全年累计完成了以下投资:

1、新建村道水泥路10.6公里(**1公里,**3公里,**3.6公里,**村3公里)。

2、新建蓄水池6口、便民桥1处、提灌站1处、渠系3000米、场镇污水处理站1处、维修3口。

五、坚持依法治镇,坚定不移抓好安全、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依法治镇,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干部及群众的法治意识。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制度建设。切实抓好安全稳定信访工作,以民为本,认真听取群众的诉求,正确处理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积极查找、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全面建立各类安全、信访维稳等工作台账,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次,确保和谐稳定。

六、加强社会事业和基层阵地建设。

加强各村活动阵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及相关制度,支持中心校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了配套建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继续支持配合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计生执法,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加大计生工作考核奖惩逗硬力度,确保计生工作上台阶;搞好广播、电视工作,通过自办频道着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提高收视率和收听率,提倡健康文明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七、统筹兼顾抓民生改善工作,促民和,化民怨。

镇党委、政府将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以改善民生、人民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实施了教育助学、劳动技能培训。整合各类资金60万元进行了扶贫济困、地质灾害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医疗卫生、救灾、救济、农村饮水、防疫等方面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一补”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各类惠农政策;大力开展新农合、新农保、农村小额人身意外保险;投资60万元新建**村幸福养老院;办好敬老院,解决好五保老人老有所养;强化对低保工作的管理,严格准入制和动态管理,确保特困户等低收入群众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提高特困户、低保户、残疾户发展产业的奖励补助水平;积极搞好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和经商办企业。

20xx年工作安排。

二、突出特色创新,抓好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坚持因地制宜,规模适当,稳步推进的原则,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近几年我镇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将继续坚持以辣椒、韭黄、青菜为主导的蔬菜产业,重点在**村、**村、**村打造50亩以上园区各1个,打造10亩到30亩以上园区**村1个、**村4个、**村2个、**村2个、**村3个,基本完善园区内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二)加快新型主体创建,着力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培育。

积极对接中、省、市的相关文件要求,努力将种养大户培育成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协调其项目、资金、用地等需求,投入60万元,通过财政奖补的方式鼓励其育大做强,在辣椒、青菜种植、收购上主要依托裕农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平台,预计全年种植辣椒550亩,青菜700亩。在生猪发展上主要依托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探索生猪的寄养、托养等模式,在韭黄的发展上主要依托字库山家庭农场,预计全年新培育家庭农场2个,规范化运转专业合作社2个,建设示范家庭农场3个,新培育种养大户8户。

(三)创建蔬菜品牌,通过营销模式创新,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严格控制蔬菜生产质量关。从选种、用药、采收、包装等每个环节入手,按国家相应蔬菜生产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对辣椒、韭黄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农业、工商等部门对接,注册产品商标。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辣椒和韭黄进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引入互联网+销售的模式,对蔬菜分类包装,下单配送,对个别高端客户,可引入电子设备,对产品生产的每个关键环节进行电子监控,提升产品的说服力、竞争力,让消费者吃的放心,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三、突出精准扶贫,抓好脱贫攻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根据中、省、市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全面制定科学的扶贫规划,同时结合精准扶贫户实际,分户制定切实可行,群众认可的帮扶规划及措施,赢得贫困户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严禁将到户资金直接发放现金。探索贫困户脱贫的长效机制,成立精准扶贫办公室,引导把握全镇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我镇在20xx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一)强化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全镇广大干群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

通过广播、电视、会议、传单、义务宣讲等多种形式对精准扶贫的政策予以宣传,确保政策知晓率达95%以上。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要心怀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下一户真正的贫困户,同时也要引导广大群众,精准扶贫户的评定有相应的标准,镇村对其他未达到精准扶贫户要求的贫困户也有其它帮扶措施和手段。

(二)抓住精准扶贫关键环节,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要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确保对象精准。只有对象精准,才能扶真贫,体现扶贫的意义。二是要在精准规划上下功夫,确保因村因户施策,要根据各村、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村逐户征求,引导群众意愿,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三是要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确保群众得实惠。积极与市级部门对接,确保特困户有市级领导帮扶,一般贫困户有镇村干部帮扶,同时在帮扶措施上出实招,要对贫困户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投入。四是在资金精准使用上下功夫,确保财政扶贫资金,行业部门资金使用到位。在资金使用上严禁给贫困户直接发放现金,但也不能克扣应该给贫困户的扶贫资金。行业部门的项目资金要征求广大群众及贫困户的意见,按项目实施意愿进行排序,优先解决群众急需的项目。五是要在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建立上下功夫,确保群众通过产业长期持续受益,通过能力培训、土地转包托管、土地代管、土地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探索长效机制的建立。六是在程序把握和软件资料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在精准扶贫上一定要严格把握程序,确保每个环节的软件资料真实、完整,做到有据可查,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确保第三方机构的评估顺利通过。

(三)逗硬考核,严格执纪问责。

各级干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主动作为,严格把握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关键环节、确保扶贫实效。镇上将对扶贫工作予以单项考核,对工作不实,工作不力的干部将严肃追究责任。

四、突出功能完善,抓好场镇建设及管理,促进场镇品味提升。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场镇在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离阆仪两县市交界处的“精品场镇”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xx年在场镇的建设和管理上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场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场镇是我家,场镇管理靠大家,管好场镇为大家的意识。一是居委会干部、清扫保洁人员分片包干,做到每日一清扫、两清运,24小时保洁,场镇管理办公室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予以奖惩,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确保卫生不留死角,时时处处有人管。二是继续实行“门前五包”并广泛宣传,使群众养成爱清洁,定时倾倒垃圾的习惯,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予以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可依据居规民约予以处理。三是强化对场镇秩序的规范,对车辆乱停乱放,摆摊设点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制止,可会同公安、工商予以处罚。四是强化对场镇用地和建房的管理,必须规范土地的使用和建设的秩序。村建、国土必须全力配合,依法制止少批多占,不批就占,民间买卖土地等违法行为,治现超层,超规划建设,特别是建设三层及以上的房屋必须严格质量及安全管理,实行强制保险并报质报监。

(二)有序推进场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场镇功能完善。

一是场镇污水处理站加快推进,力争3月底投入运营,同时完善污水处理站外的公路建设。二是新建场镇公厕1处。三是力争市场建设启动。四是力争整修黄果树至**处的街道。

五、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项目投资,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20xx年继续采用“三个一点”的办法,广泛筹集资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群众积极参与筹资方式,严格落实竞争立项,农村公路建设每公里群众筹资原则上不低于20万;二是群众全程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预算、财评、招投标等工作,确保各个环节都有群众参与,真正让项目建设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三是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等管理,各项目村要吸收村民分别成立综合协调组、资金筹集使用组、安全质量监管组,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能职责,确保结算透明,资金支付安全;四是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各类项目及资金补助,降低项目建设风险,确保不新增债务。同时全年化解历史债务20万元。20xx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项目:

(一)拟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投资300万元,新建村道水泥路5公里。

2、投资40万元,新建蓄水池及**5口。

3、投资20万元,完成130人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二)拟争取的项目。

力争1800万的土地整理项目20xx年下半年实施。

(三)“十三五”储备项目。

力争野人沟水库完成省发改委评审。

六、突出依法治镇,抓好安全信访稳定等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一)着力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坚持“宪法至上”,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法律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单位、进村(居)、进家庭、进院落等活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示范作用,带动干部群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形成全民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和社会诚信意识。

(二)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严格党委政府、村(居)重大决策及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监督,着力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三)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完善和推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注重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协调社会关系,不断提高村(居)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创新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社会网格化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四)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好安全促发展、安全是最大民生的理念。要建立安全、信访、稳定台账,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真正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安全上:一要落实具体责任人员,强化队伍建设,做到有人做事;二要明确具体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比如全镇的道路交通安全、建筑、食品卫生、烟花爆竹及消防安全就是重点,各村道要安装提示警示标志、设置错车道等;三是解决怎么干,对谁负责的问题,根据职责需要,赋予相应的权利。依法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开展平安创建;依法严厉打击邪教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五)继续实施好教育助学、劳动技能培训、扶贫济困、地灾搬迁、危房改造、相关救济、农村饮水、畜禽防疫等民生工程。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四免一补”政策,强化对学校、卫生院的监管,大力开展新农合、劳动保障、农村小额人身意外保险等工作,特别要准确核实参合人数,做到应保尽保,全面宣传新农合的相关政策。关心、关爱困难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吃、穿、住、医等问题。关爱留守老人、儿童,重点从精神慰藉、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的帮助等入手,真正把他们放在心上。对低保实行动态管理,严格开展评议,确保对象准确,对相关救济对象实施公示管理,确保政策执行的透明。搞好残疾人的普查工作,严格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做好残疾人“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以改善民生人民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

七、突出改革创新,抓好农村改革政策落实、落地,激发社会活力。

(一)土地预流转工作。

当前部分业主、大户缺乏土地等生产资料,严重影响他们的规模化经营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了大片的撂荒土地,无人耕种,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多样化供给。只有通过征求群众意见,与农户签订协议,把土地集中成片整合起来,并挂网招商,确保有业主、大户参与,这样既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又可以通过业主、大户的带动,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群众发展致富。

(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根据上级安排,我镇今年开展确权颁证工作,目前镇上的工作方案已经出台,各村一定要组织好人员,抓住时间节点,搞好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确保数据准确,资料完善,内容真实,并做好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存档等工作,顺利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根据市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先就20xx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和今年“三农”工作安排讲几点具体的意见。郭书记、乔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一、总结成绩,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较好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明显增强、民生加快改善,全市“三农”工作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喜人局面。

(一)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政策落实,强化工作措施,稳定种植面积,在近年持续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积极应对,科学抗旱,全年累计抗旱供水8.36亿立方米,浇灌面积807.3万亩,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263.76万亩的64%,实现抗旱减灾效益28.4亿元,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做出了重大贡献。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17.1亿斤,比上年增加1.16亿斤,增长1%;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连续七年过百亿斤,连续五年超110亿斤。完成粮食收购70.8亿斤,增长15%。我市再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固始、息县、罗山、潢川、光山5个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紫云英生产得到高度重视,种植面积达到85.1万亩,超额完成80万亩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农业生产呈现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优势作物优先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8元,增长13.9%。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人均达到3553元,增长9.9%;工资性收入达到3132元,增长18.8%,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农民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其中惠农政策补贴资金12.5亿元,农民人均278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巩固、完善和新建高标准粮田65万亩,完成15.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淮滨县率先集中连片建成了万亩永久性高标准粮田示范方。水利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共争取水利建设资金15.78亿元,较上年增加2.33亿元;完成各类水利项目投资14.99亿元,较上年增加5.53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开展,我市再次夺取了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平桥区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出山店水库项目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共完成营造林36.7万亩,占目标任务33.42万亩的109.8%;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17.93万亩,占目标任务16.98万亩的105.6%。实现林业总产值122.58亿元,增长14.2%。淮滨县实现了林业生态县创建目标,截止目前,我市10个县区全部完成“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创建任务。森林防火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发展到552万千瓦,增长8.3%。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62家,入社成员2.4万个,入社机械3.1万台(套),流转承包、托管服务土地100多万亩,服务农户近百万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达到66%,新型农业现代化机械装备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供销系统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全市乡镇、行政村的网络全覆盖,农资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扎实推进,茶叶、粮油、畜禽、花卉、水产等产业化集群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98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47家。信阳毛尖、文新茶叶、华英集团、山信粮油、黄国粮业、三高牧业、现代园林、盛世园林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信阳毛尖、信阳红、华英鸭、固始鸡、南湾鱼、潢川花木、弱筋小麦、光山羽绒等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业发展迅速,新上项目14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增长15%。黄国粮业荣获省长质量奖。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总面积达到21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5220万公斤,产值77.2亿元,其中红茶产量850万公斤,产值近20亿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突破4000元,较上年增加15%。20xx年底,“信阳红”正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为地理证明商标。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国际茶文化节,信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人民网主办的城市符号征集活动中,信阳荣居“全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茶产地”榜首。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养殖场发展到2.7万多个,养殖小区1200多个,规模养殖占比进一步提高。水产业持续发展。克服持续干旱等不利因素,实现养殖水面利用59.38万亩,渔业总产值23亿元,水产品养殖面积和产值稳居全省首位。

(五)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分中心和水稻、麻类、小麦、油菜等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全市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家,实施省以上科技项目19项。以新品种、新技术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小麦品种“优抗9号”、水稻新品种“特糯2072”等一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得到普及推广,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积极组织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农村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行动,建成了一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较好地发挥了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7%。

(六)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被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信阳市被中农办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通过持续抓好“六个放大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土地流转实现数量、效益双提升,耕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截止目前,已完成明晰产权面积782.8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9.8%,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9.9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再上新水平,重点培育了100家综合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发展到4家、省级示范社发展到43家。土地连片、农民联合步伐加快,小田块、小农户、小作坊的生产经营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深入开展,覆盖全市2856个行政村,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补贴1.08亿元。供销、小农水管护等体制改革积极推进。

(七)农村民生得到较大改善。新解决37.8万农村居民和7.3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12公里,完成大中危桥改造33座、1780延米。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13多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0处。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成绩突出。我市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任务2083户,总投资2.02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已竣工1011户,完成投资1.35亿元。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全年共争取扶贫、农开项目资金4.4亿元,较上年增加33%。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分别培训贫困学员和从业农民3万人、2.4万人,136个贫困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1663户、7750人实施异地搬迁扶贫,12.4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新建、在建新型农村社区达到160多个,30个市级示范社区全面开工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9亿元,累计建成住房1.2万套,入住4万余人。改造农村危房39450户。农村低保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5.67万农村五保老人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信阳农业农村工作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工作基础,特别是通过开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三农”工作呈现出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现有水利设施标准不高,防洪除涝体系、农田灌溉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尚不健全,抗灾减灾能力薄弱;中低产田比重较大,改造任务繁重。二是粮食稳定增长的压力增大。粮食生产“九连增”,总产连创历史新高,受耕地面积刚性减少、粮食单产提高困难,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实现粮食总产在高位基础上的稳定增产困难更多、压力更大。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带动能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与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首先,中央始终把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党的之后,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其次,《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支持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改革试验的不断深化,必将为我市“三农”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更大,带动能力更强,创造的发展空间更广阔;四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为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全市“三农”战线的同志们尽职尽责、务实重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作风,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因此,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和决心,增强发展意识,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赢得主动,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始终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要求,夯实农业基础,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创新驱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具体目标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以上,油料总产稳定在9亿斤以上,实现粮食收购4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以上;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实现1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状况持续改善。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为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围绕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抓好粮食生产。一是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政策导向,落实粮油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农民收入持续较快提高。完善机制,重点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二是加快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20xx年全市集中建设7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整合、集成技术等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进一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升抗灾减灾能力。今年的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推进要早字当头,上下联动,整合项目资金,形成合力,促进此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大力推进高产创建工作。以实施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活动为重点,在办好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基础上,各级要搞好不同规模的高产创建示范方。每个县区都要建立水稻、小麦、油菜万亩高产示范区2个以上,通过集成推广农业技术、实现良田良种良法配套,带动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以点带面,促进粮食总产稳定增长。四是切实抓好农业集成技术推广。按照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有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的要求,完成我市153个乡镇农技站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特别是加快超级稻新品种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集成、高效、规范应用。五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切实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支持粮食、供销、邮政、大型商贸企业等开展农产品流通,着力提高农产品运行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监测和发布体系,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农产品生产供需信息,稳定规范提升全市农产品市场管理水平。供销系统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健全完善网络建设,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六是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完善监管体制,落实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健全安全追溯体系,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严厉惩处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确保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食品。

(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抓好产业集群发展。20xx年,我市要重点打造具有区域优势和高成长性的米、面、肉、油、茶、花木、水产等农业产业化集群,特别是在粮食、畜禽、茶叶三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上要实现新的突破。通过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壮大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促进企业强强联合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的大型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上游抓生产基地,中游抓精深加工,下游抓物流配送,构建由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红利。二是提升特色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比重,稳定发展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蔬菜、油料、紫云英等大宗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三是加快发展茶产业。持续加大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力度。20xx年,全市将新建茶园3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0万亩;不断推广优良的茶树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切实加强新老茶园田间管理工作,大力推进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认真做好茶叶生产工作,促进茶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和种茶制茶效益,力争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总产值突破80亿元,推动全市茶产业健康发展,茶农持续增收。四是发展畜牧产业。着力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提高畜禽养殖的集约化水平,加快标准化、无公害畜牧业发展步伐,打造优质畜禽产品品牌。认真落实各项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好畜禽免疫、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五是推进主食产业化。着力提高稻米、面粉制品加工集约化水平,拓宽米面、油料等开发利用渠道,壮大米面制品、方便休闲食品加工产业,提高主粮附加值,提升主粮社会化服务水平。六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体系,打造品牌,保护品牌,用好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七是优化环境扩大开放。通过落实好现有财政、税收以及用地、用水、用电、环保、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生产经营环境。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率。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放宽开放领域,大力推进种养加、流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农业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内外知名企业、大客商和战略投资者到我市投资农业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

(三)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水利改革的机遇,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和前期工作力度,20xx年全市争取水利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以上。加快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做好南湾、鲇鱼山、泼河、石山口、梅山等5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按时完成2座中型和30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用好“一事一议”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蓄水供水能力,增强抗旱减灾能力。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改善我市农田水利条件。加大力度推动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取得重大进展。二是加快科技创新。要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大力推动种业发展。加强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联合与合作,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丰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继续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服务、扶持,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加大茶叶、油菜、花生、蔬菜、烟叶等产业发展所需机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促进农机化全面发展。加快农机信息化平台建设,组织好“三夏”、“三秋”农机会战,确保机耕应耕尽耕,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5%以上,水稻机收率达到85%、机插率突破25%。四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巩固林业生态市建设成果,突出抓好退耕荒山荒地造林、农户造林补贴、油茶示范、国家木材储备等国家重点造林项目的实施,完成山区营造林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工程等造林任务33万亩,完成板栗、油茶、杉木等树种的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21.8万亩。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作为重要抓手,实行市县联动,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五是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加快信阳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四)围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持续抓好民生改善。一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粮油”工程、“菜篮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县乡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建设等惠农工程。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和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三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积极做好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规划的启动实施工作,全力争取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搬迁扶贫、到户增收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等重点项目的投资,深入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确保完成全年1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四是大力创建农村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村庄、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和宜居村镇建设,加强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技术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五)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持续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目标,统一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二是持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科学确定分阶段分步骤建设目标。今年全市要新建50个规模适中、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继续集中力量抓好30个市级示范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新民居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落实。三是有序推进农民转市民。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人口转移的户籍、土地、财税、社保等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每年农村人口在城镇、新型农村社区落户10万人以上。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四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切实加强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认真落实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六)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积极用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一是着力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要引导农户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集约经营水平。重点是推进规模、规范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要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增强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突出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协调、专项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统一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乡镇水利站、基层农机推广、物资供应等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农业经营服务。创新服务手段,鼓励搭建区域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促进农业先进适应技术到田到户。四是突出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五是突出抓好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要按照“六个放大提升”的要求,继续深化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金融等改革创新,不断巩固提升农村综合改革的成果。

四、当前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春季农业生产。各级农业部门要统筹安排,一手抓好春管,一手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确保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一要加强春季田间管理。搞好小麦、油菜、紫云英等农作物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争取有个好收成。二要及早谋划春耕生产。要搞好水稻种子调运工作,抓好春耕物资调运储备工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防假冒伪劣和哄抬农资价格,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安全。三要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好农业、农机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乡村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着力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要重点加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宣传培训力度,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着力提高水稻栽植机械化率。

(二)造林绿化工作。20xx年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方案已经印发,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求各县区春节前完成整地任务的70%,3月底前全面完成营造林任务。但从当前的进度来看,全市只完成整地18.65万亩,完成造林6.74万亩,分别占造林任务33.03万亩的56.5%和20.4%,进度不理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密切分工协作,加强督促检查,全力推进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的绿化造林任务。

(三)农田水利建设。一要抓好蓄水保水。当前全市水利工程总蓄水量10.45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少16.9%。要立足于早准备、早安排,多蓄水、多保水、节约用水,保障春灌和水稻插秧用水。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型水库水源管理,严格执行水源统一调度。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塘、湖、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的清淤改造、整修配套,增加蓄水量。要进一步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通过组织群众开展打井、开挖渠道、拦截过境水等多种措施,增加灌溉水源。要进一步加强田间用水管理,提高灌水效率。二是要抓好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紧进行去冬工程的扫尾,尽快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因地制宜,再上一批投资少、效益突出的小型工程。搞好现有各类工程的检查、维修,特别是各类灌区的支斗农渠等田间工程进行清淤、整修,确保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要抓好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完成20xx年结转项目的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及部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淮干滩区居民迁建等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按时完成20xx年度第二批6.94万人农村群众和1.78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xx年度南湾、鲇鱼山、梅山等三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20xx年中央财政追加小农水项目建设和20xx年度第三批、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5月底前完成79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验收工作。同时,要切实抓好水库安全运行、汛前检查、防汛预案编制等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四)茶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基地建设。新建茶园要严把质量关,加大工作力度,把握工作节奏,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茶苗移栽工作,移栽工作要在3月底前全部完成。同时要切实加强新建茶园的后期管理工作,重点是保墒、浇水、防寒等工作。二是加强茶园管理。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茶芽萌发及生长;对过冬受冻害致死的枝梢进行修剪,根据受冻程度采取轻修剪或重修剪;注意观察和防治病虫害,特别是春茶后期易发生病虫害,要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避免对夏秋季茶叶生产的影响。三是抓好春茶生产。要组织落实好采茶制茶人员,做好设备设施配套维护,举办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为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和国内外茶叶经销商及时提供产品质量、产品供给、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加强产区市场管理,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协调金融部门支持茶农、茶商和茶企解决短期收购资金问题。

(五)农业安全生产。当前,我市正处在森林防火紧要期,特别是元宵节、清明节是森林火险多发时段,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火源管理,狠抓预防和扑救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要扎实做好春季畜禽集中免疫工作,完善监测网络,提高反应能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各有关部门要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积极推动涉农项目的实施,力争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主动。同时,严格涉农项目施工监管,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六)茶文化节筹备。省政府已批准我市继续举办茶文化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本着节约、务实、高效的原则,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形式,抓紧做好今年茶文化节的各项筹备工作,力争把茶文化节办得更有特色、更有实效,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

同志们,“三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会议,是全市水利系统进一步贯彻落实******纪委四次***、省纪委届次***、市纪委届次***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

过去的一年,全市水利系统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措施强劲有力,为保障水利系统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关于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刚才副局长已作了全面部署。希望全市水利系统各单位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清醒认识形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上带下一起改,大事小情一起抓,“老虎”“苍蝇”一起打,治标治本一起做,“常”“长”二字一起讲,反腐倡廉的要求之高、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效果之显著前所未有,用行动和实效让群众真切看到了在惩治腐败方面所体现的坚定决心。从今年召开的******纪委四次***、省纪委届次***、市纪委七届次***中,我们更可以深刻认识到,管党治党始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总趋势”,从严从实始终为抓好各项工作的“关键词”。

一是定位更高。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职责勇气、坚忍不拔的政治定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将是久久为功。

二是要求更严。******在******纪委四次***上强调,要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持******人价值观,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进标本兼治,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省委书记在省纪委届次***上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判断和部署要求上来,坚持运用好******归纳总结的四条启示经验,保持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在这种形势下,谁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价!

三是责任更大。******在讲话中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有多少就处理多少。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省委书记表示,要以愚公移山的劲头纠“四风”,坚决推动***八项规定精神风化俗成,做到越往后执纪越严,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把握和运用好“四种形态”,坚决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市委书记在市纪委七届次***上再次强调,要严字当头,标本兼治,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勇立标杆,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浙江铁军军团。

***、省、市传递出的重要信号,彰显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坚定立场、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明确了正风反腐各项工作检验标准、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为做好全年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践行“两学一做”,对***、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落实。

二、要层层传导,压实廉政责任。

应该说,我们水利队伍是一支讲正气、敢拼搏、能奉献的队伍,多数同志都恪尽职守、勤廉敬业、积极向上。这几年无论是在全省水利工作综合考核,还是各项业务工作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但也要清醒看到,在高压反腐的大势下,一块“短板”存在,都将损害集体形象。因此,要把落实主体责任和履行“一岗双责”有机结合起来,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

一是抓牢主体责任。落实主体责任不能流于形式,流于开会、讲话和签责任书这三个表面化的“样板动作”。我们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好的作风抓作风,以实的办法抓落实。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担责不放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时俱进地统筹谋划好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市水利系统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要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将权力清单转化为责任清单,按照各自的职责抓好落实,防止和克服对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等错误倾向。

二是抓实一岗双责。党委(党组)班子成员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动担责,做到反腐倡廉工作与水利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经常督促指导分管范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注重抓常抓细抓早。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要自觉把自己摆进去,在其位、谋其政,扎实落实责任目标任务,对职责范围内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的廉政建设了如指掌,对易生腐败薄弱环节加强监控,管好本科室本单位人员,严格廉洁自律。

三是抓强基层末梢。从近几年全省查处的水利系统腐败案件看,发案单位多集中在基层一线水利部门。主要是县级以下水利局或站所,由于上级部门监管链条长,基层单位管理能力弱,而随着大规模水利建设全面推进,水利社会管理对象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复杂,各种干扰因素也越来越多。以前大家都说“处处都是高压线,就是不带电”,而现在已经变成“处处都是高压线,根根都带电”。要把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到每个水利基层单位和岗位,让每位水利干部清楚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这不仅是对水利事业的负责,也是对每个水利人最大的关心和负责。

三、要防微杜渐,加强内部监督。

今年,***提出从严整顿基层,着力查蝇贪、治小权,把从严治党倡导到神经末梢。水利部门承担着大量项目建设、资金补助、行政审批以及行政执法等工作,廉政风险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纠正“松”、务求“紧”,让纪律和规矩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

一是防患于未然。严管是最大程度的善待。要关口前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监督,经常性开展党风廉政预防教育、警示教育等工作,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管控,进一步探索制定一些管用的制度,织好“防护网”,保护好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握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时点,盯住权、看住钱、管住源,及时发现问题。树立“治未病”的理念,注重预防,加大廉政谈话力度,对干部身上存在的小毛病、小问题,及时扯袖子、提提醒、红红脸。

二是抓住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要立身正、讲原则、守纪律,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从而营造遵规守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发挥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作用,将个人的严格自律与接受“他律”结合起来,在监督中强化制度意识,在监督中磨练品质,在监督中用好权力。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重要事项报告、全程纪实、一报告两评议和专项检查、责任倒查制度,坚决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是严格执纪问责。要严明组织纪律,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无条件地服从组织、服从大局。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在岗在状态的管理,杜绝迟到、早退、旷工,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以及违反会议制度、请销假制度、值班制度、即办制度等现象的发生。严明财经纪律,从预算执行、公务接待、政府采购、公车管理、工会经费使用等方面入手,狠抓财经纪律的执行,维护财经纪律的刚性。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大对纪委派驻纪检组的支持力度,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强后盾,决不给任何违纪行为侥幸的空间。同时,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水利系统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其勇于担责、善于履职、敢于监督,不断推动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同志们,2020年是实施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年,也是贯彻省市“五水共治”决策部署的攻坚之年。希望全市水利系统各单位,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和战斗力,“不待扬鞭自奋蹄”,以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担当全面推进各项水利工作,为加快建设生态、共享品质生活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关于“三农”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有效推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一是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完成15.13亿元,增长7.2%,超全省1.2个百分点;二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775元,增长14%,超全省1个百分点、全市1.1个百分点;三是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全县减少贫困人口3.1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7.34个百分点,县级减贫摘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四是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肉羊产业加快发展,获得“务川白山羊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荣获“中国贵州白山羊之乡”美誉,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同时,新增省级农业园区1家。五是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创建“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示范点19个,实施项目258个,投资1.64亿元。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高度重视、决策部署有力,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三农”战线的同志们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付出了艰辛努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正确方向、坚守底线、坚定信心,解决问题。我认为,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发展信心不足。我们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农业农村工作主动思考不够,疲于应付,未从长远谋发展,部分产业发展之初信心十足,发展至今却可有可无,产业收益算来成千上万,实际入不敷出,到最后百姓不愿干,干部不愿接,疏远了干群关系,失掉了政府威信。究其原因,最根本在于我们干事创业的决心不够,缺乏开拓与坚守精神。二是发展方式不优。我县尽管早在20xx年就开始着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六个一”产业,并且20xx年全国羊业大会在我县成功举办,但用现代农业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农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现状并未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低的现状未根本改变,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益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未根本改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发展方式不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三是产业链条不长。以金银花、茶产业为例,从量上看,目前已初具规模,但生产、加工、销售方式依然简单初放,导致产品上不去,农户收入上不去,农户不愿去管护、采摘,政府推动产业发展越加艰难。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配套加工跟不上,深研开发跟不上,宣传销售跟不上,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发展的风险未得到有效的转移。四是体制机制不活。目前,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土地要素、支农投融机制等方面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0xx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和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年,也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之年。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以超小规模为主体的农户增收空间越来越窄、农业生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考验。中央和省、市统揽全局,对当前形势作了精准判断、科学把握,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了系统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要求、正确树立新思维、主动适应新常态,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谋求大发展、开创新局面。下面,我围绕这个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新常态下,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如何发展。

做好我县“三农”工作,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的农业农村经济的新特点、新要求,才能找准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方向。

第一,新常态下“三农”工作的新特点。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迈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阶段。适应新常态,首先要认识新常态,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六个特点,一是消费升级不可逆转,品种、品质、品牌受到广泛关注,消费以谷物为主的粮食和消费其他农产品呈此消彼涨态势。二是农业发展方式将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农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农业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的市场化取向更为明显。四是增长方式转型呈大势所需,农业面临提升劳动生产率、应对劳动人口减少的冲击,谁来种地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五是农业生态和环境受到广泛关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消费呈上升趋势。六是改革创新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二,新常态下“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前不久中央下发了1号文件,、赵克志书记、陈敏尔省长、王晓光书记分别在农业农村工作会上作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新常态下“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对“三农”工作提出了六个更加注重的新要求。即:更加注重生产规模和产出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市场和品牌建设、更加注重农业功能拓展、更加注重科技支撑、更加注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六个更加注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常态,为解决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第三,新常态下我县“三农”工作的新方向。如何适应新常态、转型谋变、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我认为除了正确研判农业发展形势外,必须做到“三个一定要”:首先,一定要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我县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那就是“产业致富”战略,具体来讲,就是要重点发展畜牧、蔬菜、果树,巩固发展烤烟、茶叶、金银花,鼓励发展特色种养业,把山地农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来。其次,一定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我们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还是通过发展来减少矛盾,减少杂音、减少阻力;通过发展来把干部群众的心思和精力凝聚起来,一心一意干事创业,一心一意为务川的发展作贡献。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守住“青山绿水”,让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成为一对孪生兄弟。再次,一定要坚定发展主导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我们出台了以现代肉羊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在20xx年实现羊存栏100万只的目标。有的同志认为目标太大了,根本不可能实现,认为“羊”财不好发,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决定,绝不是草率一时兴起做出的,而是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反复酝酿后提出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按照县委、政府既定目标抓,就一定会大发“羊”财。

二、新常态下,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是什么。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系列决策部署上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继续深入实施“产业致富”战略,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依托大平坝、大草原等优势资源,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以园区带动促进相关产业的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举全县之力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我讲七个重点,即:七个全力以赴:

(一)全力以赴抓扶贫开发。王晓光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扶贫攻坚工作是第一民生工程,更是各级的政治责任。可见,上级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我县虽然在20xx年成功实现了“减贫摘帽”,但人均收入只有6775元,还属于收入在2300-7000元的低标准脱贫群体,离小康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扶贫巩固提升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扶贫开发精神,以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毅力和勇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抓好扶贫巩固提升工作,说白了,就是“三力”:

第一,要发力精准。打好扶贫攻坚战,战略重点在乡镇,战术关键在村,战果体现在户,扶贫部门和各乡镇要根据一家一户的贫困类型、特点、原因,以及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制度并落实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帮扶措施,围绕帮一带一、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等重要载体,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强化分类指导、具体施策,做到一户有一脱贫计策、一户有一脱贫产业、一户有一脱贫技能,实现贫困人口管理精细化、扶贫资源配置精确化、贫困农户扶持精准化。今年,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个百分点,实现红丝乡“减贫摘帽”的目标。

第二,要合力出击。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合”哪些力呢?总体来看,内生力量和外部力量这两股力要使上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力“造血”和外力“输血”。如何造血?我认为有两个关键,一是产业致富这个“牛鼻子”要抓好,我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扶贫攻坚剩下的可以说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要坚定产业致富战略信心不动摇,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实施“短、平、快”增收项目,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二是技能培训这个“根本点”要抓好,要整合好各类培训资源和项目,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加大种养、加工、服务业等适用技能培训,着力构建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与返乡创业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那么,又如何“输血”呢?我认为同样有两个关键。一方面帮扶合作这个“助推器”要抓好。紧紧抓住上海奉贤区、国家开发银行对口帮扶我县的重大机遇,健全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我县在产业、人才、教育、卫生等方面深度合作,借力发展、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另一面社会扶贫这个“大载体”要抓好。社会扶贫是构建大扶贫格局的重要一翼,现在社会上关心扶贫事业、关爱贫困群众的人越来越多,关键是要有好的机制和办法,我们要积极创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环境,要健全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平台,充分发挥党建扶贫、定点扶贫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等资源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点对点帮扶,确保用最适宜的方式和力度达到最好的扶持效果。

第三,要借力攻坚。借力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那么,如何“借力”呢?首先,要在抓牢用好政策上敢争敢抢。一直以来,中央、省委、市委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硬措施,并不断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力度。我们一定要加大与省、市工作对接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抢抓政策机遇,并把其用好用活。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扶贫项目库,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确保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地。其次,要在整合资源上敢干敢试。要积极整合交通、水利、电力、扶贫等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吸纳多种资源,聚合多种政策,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综合性、整体性的扶贫格局,切实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等实际问题,加快全县脱贫致富进程。

(二)全力以赴抓农业园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有效形式、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从目前我县情况来看,虽然省级园区有了3个,但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占比并不高,与我县农业资源优势还不相匹配。因此,我们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任重而道远。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充分抓住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园区有多少建多少、能搞多少就搞多少”所释放的政策机遇,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园区建设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全力以赴推进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让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助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我认为,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抓主导产业打造,解决发展方向的问题。要通过园区发展,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的思路,每个园区都要明确一个优势主导产业,至多不能超过两到三个产业。优势主导产业要选准,有产业集中度,全产业链条统筹推进。相关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从品种、技术、产品、市场品牌等环节和领域,全产业链条推进,打好园区建设的“组合拳”。要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推动园区建设发展。

第二,抓基础设施配套,解决长远发展的问题。交通、水利、国土、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把园区建设与实施“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园区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园区新农村建设,把农业园区与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村容寨貌、社会就业等工作,把农业园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农村社区,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工程推进园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等农田基本建设。根据园区建设实际需要,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畜禽标准化圈舍等配套装备设施,不断提升园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第三,抓经营主体培育,解决建设主体的问题。一是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要引进培育和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企业,形成大中小并举、主体项目带配套项目、上中下游产业互动的企业集群,促进要素资源集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培育打造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发展一大批运营机制完善、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示范社。支持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头领办或参与组建农民合作社。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通过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实施股份制经营、二次利润返还等形式,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是园区建设的主力军,农民主体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形式的重要基础。要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新型农民队伍。以农民为依托,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坚持农民主体建设产业的“第一生产车间”,这不仅是适应产业分工协作的需要,而且是以园区示范带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目的所在,企业、合作社、农户在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环节上要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第四,抓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发展质量的问题。我县农业科技基础薄弱,科技人才匮乏。农业园区要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上率先实现突破,形成一个产业有一名专家、一个服务团队、一批产业基地,产学研用和农科教一体化服务团队。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发展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加强对入园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培训。整合各方资源,采取技术承包、转让和入股等经营方式,形成产学研用、农科教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培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园区人才需求信息建设,引进园区亟需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完善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管理。

(三)全力以赴抓农业项目。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最终都要通过项目来落实,没有项目支撑的农业产业,必定难成气候。项目建设是我县实施“产业致富”战略关键,项目支撑的大小、成败直接决定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我着重强调两个进一步。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深入推进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继续抓好岩溪水库、茅天水库建设,完成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双岔河水库前期工作;加快冉渡滩水库前期工作进度,争取附属工程开工;启动龙洞湾水库前期工作;大力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推进和建后管护的问题,在加快推进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以整乡推进形式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乡镇有畏难情绪,没有吃透我们的文件精神,一句“拿不住”就了事,严重影响了全县农村安全饮水整乡推进全覆盖。同时,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建后管护工作,确保工程建的起、管得住、长久发挥效益。

二是要进一步统筹推进农村公路、电网、通信等建设与升级改造,着力提高农村发展潜力。加大县乡道、通村油路、通组公路建设力度,启动美丽乡村“小康路”建设,确保全县建制村100%通油路,通组公路硬化率50%以上;稳步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大数据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务川”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强力实施“小康讯”工程,全面提高信息覆盖深度和广度。

我只是点了以上两个方面要抓的项目,农业农村发展要抓的项目还很多,并且今天下发了相关文件,我就不再一一列举,希望各部门和乡镇认真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四)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近些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是一个贫困县,经济欠发达,特别是农业在社会投入总量中的份额较少,增长乏力,依然是制约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因素。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农业招商引资,就是抓农民增收,就是抓农业竞争力提高的理念,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手段,抢抓机遇,花大力气抓好农业招商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三个关键。

第一,突出招商重点。一是突出现代农业园区进行招商。要整合农业资源,规划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态园、休闲观光农业园等一批农业招商引资园区,使农业园区成为我县农业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二是突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进行招商。目前,我县农业企业有20家以上,农民合作组织达300多家。这些都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如何发挥他们的招商作用,是改变我县农业招商引资这条“短腿”的关键。三是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招商。要围绕全县特色优势产业规划招商项目开展招商。产业招商要着重提升产业档次,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突出城镇化加速推进中的新兴产业进行招商。要大力抓好休闲观光农业的招商,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招商。

(二)抓好项目包装。项目包装是招商引资的前提。要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要求,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建设、乡村旅游等,选好包装项目。要运用产业招商的理念,对项目包装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策划,做到明确定位,差异定位。要进一步提升谋划项目的能力,用开拓性的思维、市场性的眼光、企业家的意识和艺术家的浪漫来包装项目,做到“五个一批”,即:包装一批、推介一批、谈成一批、正式签约一批、储荐一批。

(三)创新招商模式。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变由政府和职能部门唱主角为政府搭台,企业自主招商。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实和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开展网上招商、活动招商、会议招商和组织专门招商分队等多样化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的项目招商运作方式,发挥专业中介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

(五)全力以赴抓生态建设。务川的美在山,务川的美在水。守住青山绿水,就守住了金山银山,因为务川的山、务川的水将通过务川发展变成真金白银。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具体来讲,就是生态建设“三部曲”

一是坚守生态底线“主旋律”。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贵州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也是务川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守住生态底线,就是要认真落实森林保护“六个严禁”、环保“六个一律”要求,扎实开展森林务川“331”行动计划,围绕景区、园区、城区和高速公路沿线“三区一线”全境域打造森林景观,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今天,文件也正式下发,请各级各部门按照划定区域,认真组织实施;要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大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加强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汽车尾气治理,切实减少灰霾污染;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广泛开展文明单位、美丽乡镇、和谐村庄创建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培育全民生态文明理念。

二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伴奏曲”。良好的生态是我县最突出的品牌,农业农村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重点要念好“减、退、转、改、治”五字诀。减,就是要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减下来,如:化肥、农药、薄膜等;退,就是要把超过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退下来,该退耕还林还草的要继续退还;转,就是要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改,就是要把地力下降的土壤改良好;治,就是要把受损的生态环境修复好,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力度,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

三是共谱生态家园“和谐音”。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仡佬民居改造、院落硬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庭院美化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提升“富、学、乐、美”内涵,使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内外兼修”。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乡土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今年实施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县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要牢牢抓在手上,按照设计要求,加快推进,确保真正体现务川水平、展示务川形象。

(六)全力以赴抓农村改革。中央、省委、市委多次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农业农村新挑战,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下步工作,我县要抓哪些改革,具体来讲,要抓好以下改革工作:

一是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今年,我县确定在镇南镇开展试点工作,国土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切实总结经验教训,为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

二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到20xx年,我县要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我们在浞水镇、黄都镇启动试点,浞水镇、黄都镇和职能部门要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确保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这里,我着重强调三点:第一,准确把握政策原则。这项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同时农村问题错综复杂,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这是顺利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在《物权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等文件的要求,规范、有序地开展试点,真正做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第二,抓好重点任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核心是确权,重点是登记,关键在权属调查,要从实际出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做好工作。要在扎实做好承包档案资料清查、权属调查的基础之上,完善承包合同、建立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第三,坚持依法民主。法律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要依照法律政策基本精神,依靠群众民主决策解决。在试点中,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每个环节都请群众参与,每个争议都由村民协商解决,每项成果都经群众签字确认,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要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对清查、丈量、确权、登记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实行民主协商,确保满足群众需要、符合群众期待;要坚持公平、公正,确保程序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确保群众真正认可,确保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

三是创新“三农”融资模式。农业规模经营越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就越强烈。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洪渡河开发公司这个平台,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搭建政银企融资合作平台,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要积极探索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融资和管理。

(七)全力以赴抓农业规划。今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在搞好“”规划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务川县“三十五”农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县“十三五”农业的主题,就是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县农牧局要抓紧牵头编制《规划》,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规划》编制要与省、市《规划》有机衔接,要与交通、水利等规划多规融合,同时要更加注重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

《规划》编制工作,前面我安排真霞同志调度过,在有序的开展。我认为,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对外开放。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统筹、全盘研究务川县“三十五”农业发展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同时,要突出体现市场的导向作用;二是对内清理。分析清楚农业发展的形势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一定要据实,不得从虚,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再确定工作目标。要突出四个核心。一是根据实有的耕地来布局和安排“十三五”农业生产;二是发挥比较优势,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是从以粮换肉转到以草换肉轨道上来;四是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体现十大重点。一要体现2至3个主导产业;二要体现现有产业的巩固提升;三要体现特色产业发展;四要体现园区带动;五要体现市场主导和产业链条延伸;六要体现生态品牌;七要体现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八要体现农旅结合;九要体现农村综合改革;十要体现措施保障。

三、新常态下,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保障措施如何强化。

前面讲了方向和重点,这里我重点强调下措施保障的问题。具体讲,就是做好“四个保障”。

第一,强化机制保障。要着重发挥好三个主力军的作用,解决好三个“梗阻”。一是要发挥好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调度作用,及时解决发展中的“梗阻”。二是要发挥好农口部门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作用,及时解决技术层面上的“梗阻”。三是要发挥好乡、村两级组织的落实推进作用,真正解决贯彻执行上的“梗阻”。

第二,强化要素保障。一是人力保障要到位,要配齐配强整个农口的干部队伍。组织人事部门尽快拿出方案,对挪用的农技人员,必须全部归队,重点乡镇的畜牧干部原则不少于5名。二是财力保障要跟上,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预算要求,灵活运用产业发展经费,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三是物资保障要给力。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做好种苗、肥料等农用物质的供应,同时加大农资监管执法力度,防止坑农害农。四是法律保障要跟进,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要切实做好法律进村活动,让百姓自觉以法律来维权。

第三,强化组织保障。王晓光书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上强调,抓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强化书记抓、抓书记,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理念。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村级阵地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基层组织领导方式,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坚定“执行者”和“代言人”。

第四,强化作风保障。一是要加强工作作风督查,坚决制止、纠正干部中存在的办事拖沓、推诿扯皮、作风飘浮、办事不公、故意刁难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二是加强农业项目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三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三是严格考核,进一步完善农业考评机制,加强过程考核。四是严格问责,对农业农村工作中出现的责任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

同志们,“古今兴盛皆于实,天下大事必作细”,在我县主攻肉羊主导产业的关键之年,我们一定要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把握“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来谋划“三农”工作,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直面挑战,敢于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水利工作会议讲话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虽然只有×××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包括了对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精神文明与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前三个方面可大致概括为生产、生活和生态,而以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开发和农村水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正是为生产、生活和生态服务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我省排灌区域覆盖了全省43的耕地,生产了全省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充分说明灌排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活宽裕有两个条件不能少,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省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尤其对×××个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和×××个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亿公斤,部分灌区因粮食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多元。事实证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是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作为农村水利另一重要内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对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及时提供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可为农户节省取水时间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二是以供水为龙头,可带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效降低介水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供水工程的综合利用,可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自来水入户,可带动洗衣机、淋浴器等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而以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电代燃料等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任务繁重而艰巨。

新农村建设,水利的任务十分繁重。

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规划”,全省需实施的重点项目有8大类18项之多,投资规模达470亿元。就农村水利而言,任务也极为艰巨。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以来,我省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在广大农村,饮用高氟、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疫水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全省有×××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其中受高氟水、苦咸水、疫水和重度污染水等严重威胁的有×××万人,这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是泵站更新改造。全省泵站主要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大部分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按照国家规程规范,必须进行更新改造。据统计,全省需更新改造的泵站有大型排涝泵站66处×××座,近×××万千瓦,中型排涝泵站×××座,×××万千瓦,小型排涝泵站×××座,×××万千瓦;大型灌溉泵站6处,×××座,×××万千瓦,中型灌溉泵站×××座,×××万千瓦,小型灌溉泵站×××座,×××万千瓦。要在近期完成这些工程,可见任务之艰巨。

三是灌排体系建设。我省灌区众多,但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灌区的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同时,由于灌区工程运行大多在数十年以上,且在工程运行中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渠(沟)系及渠(沟)系建筑物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致使渠道渗漏、淤塞及建筑物老化、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工程完好率仅30-50,造成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抗御干旱灾害能力下降,急待整治配套。

四是小型农村水利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多万处,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小型水利工程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灌区配套不全,效益衰减;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工程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建设整治迫在眉睫。

五是农村水利改革。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强,一些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持续发挥效益。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近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任务依然繁重。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服务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极好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解决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发展,务真求实,全力做好有关工作。

1、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厅党组“力争‘''''''''期间解决全省×××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决定,认真组织做好工作。一是认真修订完善《××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二是切实抓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三是精心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四是研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之,经过努力,使所建工程做到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保障有力,长效不衰。

2、不断完善排灌体系建设。一是狠抓泵站更新改造。对列入国家计划的60处、×××座、×××万千瓦大型排涝泵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基建程序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同时,加快中小型泵站改造步伐,力争通过泵站更新改造,改善除涝面积×××万亩,使平原湖区除涝能力基本达到设计标准。二是狠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已开工的×××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管理力度,加快启动其余×××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切实搞好4处在建农发中型灌区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其他项目尽快立项上项,力争“”期间恢复、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三是狠抓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现有的小水库、塘堰、水窖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机井、灌溉设施抓紧修复改造,恢复抗旱能力;新建一些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工程,不断提高抗旱能力;积极推广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建设经验,在全省探索出一个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又促进农业增收、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的新路子。

3、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确保完成好国家基建项目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抓好“民办公助”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总结、推广成功的改革经验,指导、引导搞好面上的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使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上有新的发展。

4、全面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和基层水利站改革。将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工作,力争如期圆满完成任务。二是规范“一事一议”。进一步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以加大建设力度。三是推广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协会管理。四是探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充分依靠广大农民力量,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联户合作等经营管理方式,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做好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部署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工作,力争为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市三届三次人代会精神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顺生副市长全面总结了20xx年全市“三农”工作成效,安排部署了20xx年的各项任务,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会上印发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请大家认真研读,提出修改意见。下面,我着重就深入贯彻xx大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再讲四点意见:

党的xx大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中省农村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入研究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问题,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贯彻落实xx大和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深刻领会“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xx大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xx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10个一号文件,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业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我国仍是农民占大多数、城乡差距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依然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必须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始终。对安康现阶段来讲,农业成分更重、农村人口比重更大、农民收入更低,且全市十县区均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我们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也在于农业农村丰裕的山、水、人力资源。因此,“三农”问题是安康的基本问题,农业农村发展程度决定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们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

二是要深刻领会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xx大报告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眼点就是夯实农业基础、补上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村发展这个重点难点。这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与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设计。安康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关键阶段,既要加快工业发展、努力建好城镇,又要尽力发展农村、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在这种背景下,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更具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快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力度,积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要深刻领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xx大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着眼于解决当前特别是今后谁来种地问题而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村人口构成、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加便利,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日益成熟,已经到了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历史时期。安康的“三农”形势与全国基本相同,一方面传统农业经营主体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趋势加速演进;另一方面规模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兴起,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正当其时。要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

二、准确把握全市“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必须科学审视发展基础,深入分析面临形势,努力突破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主攻重点。

从发展基础看,我市农业农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近几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省“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狠抓农村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深入推进体制改革,保持了农村持续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一是集约经营纵深推进。全市培育规模大户3万多户,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280个,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4个,发展高效设施农业6万多亩,集约经营已成为全市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农业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二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5元,首次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收入增长呈现出来源多元化和非农主导化的明显特征。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相适应,农民资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三是发展条件显著改善。通村水泥路突破1万公里,新修连户路3126公里,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社保等公共服务力度加大,特别是交通环境的改善为我市依托周边大中城市建设都市特色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农村资源流转,农村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流转分别达到96万亩、96万亩和7.96万亩,实施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探索统筹城乡发展路径,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五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自治机制,推进农村“平安”创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重视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从政策机遇看,中省支持“三农”力度更大。一是国家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今后“三农”工作的重要取向,强农惠农政策将更多,涉农投入力度会更大。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国家将会在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更多优惠扶持;特别是国家突出解决包括我市在内的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将会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三是省上支持陕南循环发展,鼓励扶持特色产业,实施陕南山区移民搬迁工程,必将对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从面临挑战看,资源要素制约日益明显。突出表现在:一是自然灾害频发。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村人口居住在灾害易发区域,加之基础设施脆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严重,自然灾害易发多发,一些地方的发展屡伤元气。二是资源零碎分散。在农业规模经营上面临着“产业布局统一难、基础设施配套难、农业机械应用难、经营效益提高难”的“四难”问题,在推进人口集中上存在着“用地矛盾多、建设成本大、产业支撑缺、就业途径窄”的“四大”压力。三是内在动力不足。农村优质资源加速外流,特别是全市8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建设的问题凸显。四是生产方式滞后。高效现代设施农业总量偏小,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业持续增效支撑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增大。同时,也还面临着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方面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深入研究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对策,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三、明确推进“三农”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关于全市今年“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顺生副市长已作全面安排,我不再重复。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农业怎么发展、农村怎么建设、农民怎么增收问题。总体要求就是,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为方向,紧扣循环农业、山林经济、生态渔业三大产业,聚力发展农业园区、建设新型社区、培育职业农民三个重点,搞好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水利设施、生态环境四大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力促现代农业上水平、农民增收提速度、农村面貌新变化。

一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我市资源零碎、产业分散,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园区引领、集约经营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要以做优特色产业为前提,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关键,深入推进25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特别要注意选择那些基础好的园区优先配置资源,整合捆绑项目、创新经营机制,实施率先突破,努力培育10个产值过5000万元、3个过亿元的农业园区。加大园区业主培育力度,切实做好集中供地、项目配套、金融支持等服务工作,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务工能人返乡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对外招商,优选一批资本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工商企业落户农业园区。着力推广先进成熟生产模式,把发展现代工厂化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努力建成一批运用企业化生产管理方式组织和安排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不断开拓农业的衍生功能,结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式、参与式农业。积极推行循环发展,着力推动产业融合,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形成种养结合、一三相融、接二连三的复合业态,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从严控制非农建设用地,集约使用工业、城镇建设用地,制定农业园区用地永久性保护措施,保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足够空间。

二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xx大提出的收入翻番规划,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在20xx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今后8年,年均增幅必须保持在10%以上,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实现多元持续增收。要把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作为主攻方向,制定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农民创业贷款贴息专项基金,鼓励农民规模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兴办家庭加工业、家庭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规模经营大户、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和农民企业家,加快农民职业化进程。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根本途径,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通过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民最大限度地获得种养环节以外的收入。要把多渠道转移就业作为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组织实施劳务输出转移提升工程,建立市场导向的流动就业机制,强化培训提高质量,完善服务保障权益,不断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深入推进农村资源依法有序流转,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市发改委要抓紧牵头制定全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三要扎实建好新型社区。科学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社区,是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当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我市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变的趋势正在加速。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趋势,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在鼓励农民进城入镇的同时,抢抓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陕南移民搬迁的政策机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按照“人口居住社区化、基础设施城镇化、服务管理市民化”的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强化基础配套,按照城镇社区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切实抓好道路、供电、供排水、信息网络、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要完善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餐饮、娱乐、超市、洗浴、邮政、通讯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的衔接并轨,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夯实产业支撑,按照建一个社区、兴一个产业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村社区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增强社区吸纳就业、集聚人口的能力。省上从今年开始抓1000个千人以上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镇坪、宁陕两县各抓5个以上、其他县区各抓10个以上的示范社区建设试点。

四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改革创新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我市的农村改革,要重点围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潜能来展开,突出抓好四件事:一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由市农业局负责制定试点方案和确定试点县。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搞好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房屋产权颁证工作试点示范。二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总结推广“平利模式”,在发挥好公益性服务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从事经营性服务,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加快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今年要新成立1家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要覆盖全市。积极开发涉农金融产品,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扩大涉农信贷规模,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推广平利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试点经验,积极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四要继续抓好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石泉杨柳新区市级试点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努力在居民养老、医保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县区试点要结合各自实际,瞅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探索创新。

四、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落实“重中之重”的战略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近年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但我市仍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薄弱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三弱”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安康跨越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化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和干部配备等方面,充分体现“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全力以赴抓“三农”的要求一定要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和充实市、县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编制,保障经费,改善条件,赋予行之有效的工作抓手,确保能够正常履行统筹协调检查指导职能。

二要强化统筹协调。“三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强化统筹谋划,着力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抓、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市、县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至少要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了解掌握工作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推进工作落实的办法措施。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认真履行统筹协调、服务指导、督促检查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立足职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县区、各涉农部门每季度要向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三农”工作进展情况。

三要加强镇村基础。镇村两级与农民群众联系紧密,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要进一步深化“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和镇村政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考核等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家里手。切实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理解基层工作困难,体谅基层干部艰辛,落实和保障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待遇,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四要改进工作方法。要适应新形势新的发展要求,遵循基本经济规律指导“三农”工作,注意研究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农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要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调查研究,善于用群众语言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及时掌握农村社情民意,切实增强“三农”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加强分类指导,坚持抓点示范,深化部门帮村、干部帮户、企业联村等活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每一项政策落实到位,每一项工作有力推进。

五要确保农村稳定。农村和谐稳定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全市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稳定工作。完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解决好农村征地、拆迁安置、农民转产转业、环境污染、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兑现中省强农惠农政策,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对全市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视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加强农村法制教育,加大对农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力度,畅通农村信访渠道,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维护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谐村居、和谐社区建设,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村霸地痞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统筹做好农村安全生产、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循环发展、实现富民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