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文草原教案(模板17篇)

小编: 书香墨

在编写五年级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接下来是一些五年级教案的案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五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他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使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五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

1.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2.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读准带点的字。

阻挠要挟开凿藐视。

(2)比较字形:竣--峻--俊。

(3)选字填空:严()工()俏。

崇山()岭。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词语:杰出--超群的意思。

(3)这段的后两句和全文是什么关系?(说出詹天佑的主要事迹,点出下面应写的内容。)。

3.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圈出3个词语。)。

讨论、交流:清朝时期,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嘲笑中。

(2)什么叫阻挠?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阻挠?从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之不能发展或成功。帝国主义者之所以对京张铁路的修筑横加阻挠,是因为这条铁路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要道,争夺到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就可以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京。)。

(3)理解句子:他们以来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要挟是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追问:当时清政府的弱点是什么?(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加上京张铁路的线路地形复杂山势险峻,修筑铁路的难度很大。)。

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这说明了什么?(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自己的事情受到帝国主义的干涉。)。

(4)当任命詹天佑的消息传出,国内外是什么反应?这说明了什么?

什么是潮笑?他们是怎样嘲笑的?他们为什么要嘲笑?(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嘲笑:讥笑、讽刺。)。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读第1句。

理解词语:毅然--坚决,毫不犹豫。

从毅然这个词看出詹天佑是怎样的人?(不畏困难、热爱国家。)。

(3)课文从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三方面来写,给段落分层次。

(4)理解句子: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比较词语:周密--精密。

为什么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表现出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5)指导朗读,要读出詹天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来。(自由试读--个别读,教师指导重音、停顿和速度--全班齐读。)。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2题。

五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这篇略读课文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用词生动、描写细腻、语句优美。

1认识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课文记叙的顺序。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认识珍珠泉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珍珠泉】教学挂图,录音机及朗读磁带。

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1导入语:小孩爱泉水—故乡的泉水—又绿又深的,不断冒泡的珍珠泉。

2初读感知。

引导边听录音边读边联想。

自由读想像交流互补。

3深入细读解决生字词,划出好的语句体悟交流。

4生生互动探讨。

看图展开联想,体悟珍珠泉的特点:交流展示口语表达训练。

5读重点句段,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练习巩固:

(1)文章先介绍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描写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最后抒发对珍珠泉的——之情。

(2)珍珠泉的特点是————————————————————。

6摘抄自己喜欢的佳句妙语,汇溪成河、集腋成裘。

7总结并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五年级课文鲸教案

《鲸》(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时,老师先范读课文,请同学思考课文中讲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然后各小组讨论。这是本节课小组成员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老师在板书交流、总结的要点之后,表扬并奖励回答问题完整的小组。

在教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我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鲸到底有多大,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即可,所以设计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注意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请胯骨内,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所获。在老师总结时,所有的学生对这段内容都已了如指掌。

____“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老师讲解。而以下关于鲸怎样吃食,怎样呼吸,怎样睡觉和生长的情况,则是围绕鲸的生活习性来写的,这四个方面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所以我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分割。

____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各小组的同学对号入座,做相应的题目(学生的编号与题号相对应)。

____1、鲸用什么呼吸?说明了什么?鲸怎样呼吸?

____2、鲸主要吃什么食物?鲸怎样吃食?

____3、鲸的生长情况怎样?

____4、鲸怎样睡觉?

____以上设计,针对各合作小组1~4号学生的特点提出,让优生做较难的题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题目,然后组成“专家组”讨论,将自己分得的题目得出正确答案后回原组交流,这样,小组的所有成员就有机会掌握全部内容。

____在“专家组”讨论时,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和课后分类辅导收集信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课文景阳冈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三课时。

一、默写词语。

大臣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和氏璧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扑掀剪闪闪闪兜劈。

咆哮喘气揪按踢按揪打。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思考讨论。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

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

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

结果:将虎打死。

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

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

冈:注意和“岗”区别。

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

榜:注意和“傍”区别。

勿:不要和“匆”混淆。

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

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

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

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记忆方法。

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2、预习15课。

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结果。

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

学生默读7、8自然段,但也有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

生1:作者发出了这样感慨,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师:请你读一读。

生(很激动的):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师:一句话里竟有4个“我”,保留一个,其他三个去掉好吗?

生(众):不好。

师:为什么?

生(众):一时语塞。

师:比较着读一读。

生1(情不自禁):这四个“我”,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啦。

生2:把作者的那种骄傲、自豪的感情表达出来啦!

师:让我们把作者的草原的喜爱之情,自豪之感读出来吧!

师生分读:

师: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

生: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学生将草原人的自豪之感读出来。)。

师: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

生: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学生将草原人的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师: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

生: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学生将草原人的自豪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高亢而又兴奋的声音久久在教室回荡。)。

师: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了一阵接一阵的歌声。(播放歌曲)。

生:这歌声不仅来自于耳边,更发自于作者的肺腑。

师: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它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它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找找。

生1: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生2: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生3: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生4: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

生5:从深爱――不禁赞叹――欢呼,兴奋――深情地望着。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师:作者不仅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藏北草原,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吧!

五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通过精心设计和艰苦努力,终于提前两年竣工的光辉业绩,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初读课文,能在课文中找出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句子吗?

生:老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划出有关段落。

生:我发现作者列举了开凿居庸关隧道来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生:还有开凿八达岭隧道。

生:还有设计“人”字形线路。

指名读“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八达岭隧道……有居庸关隧道三倍长……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师:这段话可以分几层?为什么这样分?

生:这一段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到“工程艰巨”是总述。从“居庸关山势高到“把工期缩短了一半”是第二层,是分述,具体讲工程怎样艰巨和怎样克服的。

师:你说的对,这两层关系是总分关系。先概括说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艰巨”,接着具体介绍“最艰巨”在哪里。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二层,看谁能各用一个字概括这两个隧道的艰巨。

生默读。

生:居庸关山势“高”,八达岭隧道“长”。

师:你概括得对。詹天佑怎么解决的呢?

生:居庸关隧道用的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用的是中部凿井法。

师:你们再读读课文,然后个人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两种方法用图画表达出来,行吗?

生:(读课文,画图)。

指名让学生到黑板画图。

生: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师:“杰出”在什么地方?

生:它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

生:他遇到困难能和老工人一起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他是一个工程师,还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生:他肯吃苦,常常跟工人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师:大家的发言很好。詹天佑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教后反思:

五年级课文《草原》续写

此时,夕阳已西下,把大地照得通红,几片同片晚霞覆盖天空,把整个天都映红了,红红的,红红的,抹了一把温馨的友谊,似乎一座红桥架起,载着咱们的友谊,让咱们蒙汉的友谊连起、拉近。待到分别了,但谁也不肯走。你站在那,我站在这,对视着,虽语言不同,但心可是一样,大家心领神会。这时,主人走了过来,几次拥抱,几分温情,恋恋不舍地搭着“我”的肩膀,我们向蒙古人们告别,他们向我们告别,再告别,我们再回敬。

这时,天空慢慢地,颜色变得更深重,开始变黑。我们骑着马奔向汽车所在处,眼睛却没有看着前面,而仍然是互相对视,那一分草原情深依然还在留念,主人把我们送到差不多时,建议下马而行,我们走在草原上,那份友谊都把我们围住了,使人产都默默无闻地。虽无声,但意重,千头牛万头象都托不起。漫步在草原上,也不知怎的,就情不自禁的拥抱起来,拥抱了再拥抱,此刻的手热乎乎的,也不知是谁握着。

到了停车处,主人与我们最后一次告别,我们向他回告,草原情深不忍别,何时才可重相见?是啊!草原的浓浓情意,一分别可能只有在心里品味了!

五年级语文教案26课文案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理解《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情景,并懂得其包含的哲理。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诵读,读背与评议相结合,以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

2、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3、教者认为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同时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实践中感悟真谛,朗读中品味情感。并着眼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注意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激趣渲染,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昨天,我们认识了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朱熹一生勤奋读书,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

二、图文结合,自读课文,感知诗文内容。

出示:(无题目)。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自读自悟、层层深入。

1、出示:一读要读通(即把诗文读准确);二读要读懂(即弄懂诗的意思,明白诗中所讲的道理);三读要读好(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读出诗文的意境)。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

(2)多种形式的朗读。

【多层次、多角度、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范读、指读、评读、齐读】。

(3)你有什么收获?

(4)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二)图文结合、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活动要求:1、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质疑——解疑。

4、图文结合,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质疑题目,引出哲理。

1、引导学生质疑。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给诗加题目。

2、讨论、交流。

出示:池水清澈————使人睿智。

||。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运用知识迁移、比较,悟出哲理。】。

4、指答,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原来朱熹写方塘的景色,就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道理啊!这样的诗就叫“说理诗”。朱熹先生这首优美的诗,用池塘的水来比喻读书,通过比喻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它为借景喻理。

2、出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如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是感受)。

3、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

苏轼《题西林壁》。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叶绍翁《游园不值》。

陆游《游山西村》。

4、总结:

这首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更是脍炙人口,千年不衰,成为千古名句。(背一背这两句)这两句现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五、名句活用。

1、我们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下面就是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例子。

例1:这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在介绍他的写作经验时的一段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我注意平时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物,把观察所得记下来,所以我的文章内容才丰富多彩、真实具体。

在这段文章里“源头活水”是什么?“清如许”指什么?

2.朱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

“读万卷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因为——(生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行万里路”就是要不断实践,因为——(生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学朱熹的《春日》。

五年级课文《草原》续写

《草原魅力》我终于找到了这一种感觉,这种“风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那豪壮的感觉。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枣红色的毛光滑油亮,潇洒的甩着乌黑的长尾,它是一匹骏马。独自坐在它的脊背上,我竟像黄尘滚滚的大漠之中,一位身经百战的战将!手持利剑,独领一匹野性十足的战马,仇视着敌军,莽莽黄沙被风卷起,狂风撕破长空,在四野呼啸着。

怎么?此时此刻,我却忽然觉得自己是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徘徊,在古代与现代之间寻觅,在现实与梦幻之间盘亘了。我低头,细扶这匹马儿的鬃毛,正如它们的性格,又硬又直,让我的手中留下淡淡地痛。猛然间看到了它那长长睫毛下的眸子,我从中读出了几分寂寞和忧愁,是为了被割据在这茫茫草原之中,被安上了马鞍吗?是否你也向往在大地上自由的奔跑呢?跑马道真的非常长,让我伏在温暖的马背上,起伏颠簸在马背上……中午的阳光明晃晃的,青草微微摇晃在我心底。

青草上的露珠放出七彩的光,一个个蒙古包如祥和的老山羊卧在山丘上,牛儿羊儿成群的漫步在青草堆里,小骆驼时而快跑,时而停下找点水喝,雀儿何时变得如此近人,冲着人们唧唧叫几声,噌地窜上天,活泼在白云之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草原上,比城市多了几分祥和,几分温馨,几分幸福。听着蒙古人为远方客人献上一首有一首歌,我与朋友走在狭窄的石头路上,路旁的草常常淘气的刺着我的脚,弄得我脚痒痒的。在生意葱茏的青草堆中,我看到一只小绵羊,它的毛卷卷的,似迭起的云朵,似成堆的棉花。羊角上拴了两块红绸子,在风中摇着。淡黄色的小眼睛,充满着无知与稚嫩,又如月亮般纯洁无瑕,就要清澈见底了似的。

五年级课文草原读后感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五年级课文草原读后感,希望您喜欢!

第一次接触老舍先生的文章是在初中的时候,他的一篇《骆驼祥子》令我深受感动,旧社会的困难真的是令人绝望,不过老舍先生在绝望中还是给我们希望了,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之后忙于中考,一直没有接触老舍的文集。

我上大学后,我慢慢开始欣赏老舍先生的书。读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后,让我觉得草原不仅有美若仙境的自然环境,也对蒙古人民浓厚的民族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诚实待人,这些感染了访客们,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点儿都不拘束。人们都那么亲切,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知不觉就进了蒙古包。蒙古的特产都摆上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似一家人。老舍先生用可爱来描写天空很恰当,仿佛躺在天底下,天空格外高,蓝地让人舒服。一团团的大白云挂在天空,白地让你忍不住摸一摸再舔一舔。有了它,天空不再那么空虚。老舍写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确,在这种环境下,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忘掉一切烦恼,只剩下天空一样纯洁而又明净的心,只有粗犷和豪放的歌声才能表达出回归自然的愉悦。

这篇文章放到现在也是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因为牧人无限扩张动物的数量和不停地开垦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色已经不多了。我们一定不能让环境再恶化下去,必须保护这美丽的大草原!

老舍先生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只是我还没有读完,相信早晚会读完的,也许我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我只能够慢慢的拓宽我的知识面,将我的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几个档次,才值得也配写老舍先生的作品赏析!

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学了这篇课文后,总有一种想法浮在我的脑海中:我想亲眼目睹草原的风光。

草原的风景非常美,去了之后保证你流连忘返,不想回家。草原上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进了草原,给人一种清新的空气,开放的心情,使自己忍不住高声歌唱一首乐曲。在那里,你看到了此处的景色所怔住了:无边无际的美丽大草原,一些小鸟在天上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这儿空气真清鲜,天空真明朗,真相在这儿搭窝。”还有那四面的绿色的小丘。呆呆的站一会后,才慢慢醒过来,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就非常高兴,并认为这应该是神仙呆的地方,而自己就在这儿,突然就有种说不出的奇妙感。

这儿到处翠色欲流,草原又辽阔,所以得走许久才看见几座蒙古包。这下你可大饱口福了!因为这儿的人非常好客。他们看到了客人,没有什么“招待不周”的说法,而恰恰相反,都说这儿的人非常好客。

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鲜,而我们的住处的空气中却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都是那些工厂排放出来的,我们这的空气都被污染过。而草原里的空气却永远是那么清鲜的。

我学了这篇课文不仅羡慕住在草原那儿的人们,他们永远都住在那儿——那非常美丽、给人带来舒畅的大草原!

以前,我总是认为老舍先生所写的情感文章都是忧伤的。今天,我终于见识到老舍先生写的第一篇描写热闹情景的文章-《草原》。

老舍先生在课文里描绘草原一碧千里、苍翠欲滴的场景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呈现出了一幅“天连碧草碧连天,地满青草青满地”的动人情景,让人迷恋与沉醉在当时草原的迷人场景。当然,也不必不可少蒙古同胞的热情接见远客的场景与主人们盛情款待、愉快联欢的场景。“画”出了当时气氛热闹非凡、载歌载舞的场景。

其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正当春初的大草原。阳春时节的草原,蓓蕾初展,新叶吐芽,显示着生命的延续。春色正浓,草原披着融融春色,迎着悠悠春风,翩翩舞出婆裟的倩影。

温暖的阳光下,雨水洗净后的草原像童话那样清朗,辽阔、宁静,心旷神怡。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又和谐美好。

啊!大草原的景色多么让人着迷,多么让人向往。我为大自然的草原感到骄傲、自豪!

五年级语文课文草原原文【】

情待客那一段,当他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五年级语文课文草原原文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草原小姐妹五年级音乐教案

5、分析音乐,单一介绍舞蹈动作中的重点、难点

6、强调基本位置

7、示范、讲解单一动作

8、串连动作并提问动作所属名称

9、带领学生结合音乐串连完整舞蹈

10、 学生单独展示

五年级课文《草原》续写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风吹草低马儿跑……”不错,这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在草原上却是常见的景色。但草原给予游客的,不是它有多么广阔、多么美丽,而是心灵的震撼——那种“万里无一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博大与豁达。

城市里的地平线上,往往矗立着一幢幢房屋、一个个烟囱。而草原不会给你城市里那些鳞次栉比的楼房的紧张与压迫感。在这里,你的心会插上自由的翅膀,翱翔于蓝天之间。草原似乎总有一种神力,她会扯断你禁锢心灵的镣铐,让心灵回归万年前的原始、无邪、天真、“纯净”。那些“鸢飞唳天者”在此时也都会“望原息心”,让自己那早已疲惫的心灵得到草原最纯洁的祝福。

我初次来到草原时,心里不是想着这里的广阔天地将会让我多么的惊讶。我感叹的是草原对视觉的冲击,对心灵的震撼。我感到草原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后,唯一没有被现代化的“乌烟瘴气”熏烤过的婴孩,也是上帝送给人类——作为心灵净化的场所的美好礼物。可能是与豁达的草原长期接触的原因,草原人民从骨子里保留了古代人们的平等、纯朴心,当你作为游子,在广阔的天地间飞累了的时候,草原人民会用他们最真挚的感情,抚慰你疲惫的心灵。从草原人民的笑声里,你找不到半点尔虞我诈,在他们的目光中你也能看到草原的纯净。

纯净的东西往往给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但草原决不会给你。

这种感觉,她总会让你有一种母亲所给予的温暖。这种温暖会洗涤你内心的污垢。让你拥有返璞归真的释放感。像我这种“生在城市里长在楼房下”的孩子只在电视里见过地平线,而在这里我真正的体味了,那种仿佛远在蓬莱仙岛的玉带,又仿佛挂在眼前的青丝。草原像座桥梁,她将我们的心灵与亲友的心灵接通,提供难得的促膝长谈的机会。想想看,在一轮皓月下,我们坐在篝火旁,与亲友敞开心扉,谈着多年无法释怀的感情。草原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拉进了我们与亲友之间的关系,让你在心中不会是一个人在孤独的支撑。

面向草原,我感到了豁达;面向草原,我感到了自由;面向草原,我感到了纯洁;面向草原,我感到了震撼!

百草伏地,皓月当空,万物归真,心静无邪……。

一年一度草原美,不似天堂,胜似天堂。寥廓草原万里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