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模板17篇)

小编: 文锋

教案模板的内容应该清晰明确,结构合理,使教师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下面是一些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借鉴。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

2、“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及其伟大意义。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

1、“圆”是什么意思?“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

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课文写了什么梦?怎么圆的?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课件出示)。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高兴自豪的感情),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了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刚才的感受?),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想不想看看“神舟六号”发射的现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神舟六号的发射场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1~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遵循略读课文的原则,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主,通过自读,研读,课后拓展的途径,读中释疑,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并学习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五、作业: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具体事例)      (说明道理)。

奇思妙想          美好梦想。

万户试飞          勇于探索。

千年梦圆在今朝     卫星上天          重大突破。

工程实程  艰苦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

载人飞船上天      巨大成功。

教学反思。

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丰富背景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由于课前所需要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搜集,自己体会的,使学生在感情上有一个飞跃。课中,把资料引入课堂,补充、丰富和拓展了课堂内容。其次,采用多样化教学,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例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目的。

我设计的板书不为漂亮,不为整齐,这一个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一个个点,串起来就是一条线,组成了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大胆尝试,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的画面。以清晰的脉络展示了炎黄子孙梦想、尝梦、追梦、圆梦的过程和最终实现飞天梦想的原因。

1.对比感悟,效果会更佳。如果我把60、70年代的航天人大干的风采及海外航天概况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升腾民族自豪感,领会文章中心。

2.教师与学生不甚合拍,教师未激起学生情绪,学生未延续教师激情。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

2、“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及其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实录或图片;重点语句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吗?同学们的梦想真是五彩纷呈,我衷心的祝愿每个同学的梦想能够实现。

二、自读自悟理清条理。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同时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3、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仅例举)。

万户是明代官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没有航天工程人员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第四和第六自然段是过渡段。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第七自然段“有的人……猝然长逝”是排比句。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首尾照应。

……。

4、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知道的内容真多,那么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呢?你们能概括出来吗?教师相机板书体现文章线索的事情。

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终于成功了,载人航天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真可谓千年梦圆在今朝呀。

三、研读重点感悟精神。

1、你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作者描述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吗?

请看:课件播放“神五”飞船发射情景。

3、你们看,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同学们,看到这个场面,你有何感触?

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上批注。

4、交流感触:(结合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并相机补充板书表示精神品质的词语。)。

是呀!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到底有多少无名英雄?能说具体点吗?

(出示句子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2)是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出示句子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1)你从这句话中的“夜以继日”和“苦战攻关”看出了航天工作人员的什么精神?

(2)这样的一群人,不禁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情?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3)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在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读了这句话,相信大家对航天工作人员崇高的精神品质会有更深的理解。

(1)引导理解“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四个词语,

(2)体会这一句所表达的意思。理解这些词语写出了航天工作人员为了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废寝忘食、不懈奋斗的高贵品质。

5、“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但是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又不难看出: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6、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写得这样的具体吗?这件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课件出示第9段话)注意“执著”的诗意及“锲而不舍”的意思。

结合苏联和美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了解中国是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结合“航天回顾”课件的播放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以及为什么“神舟五号”飞行的成功意义特别重大(“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7、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也正因为如此,继“神舟五号”之后,2005年10月11日,“神舟六号”再次飞行成功,使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胜利。(相机理解“里程碑”)。

不仅如此,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的成功飞行中,航天员还能够出舱活动,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取得了一个进步。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炎黄子孙产生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归整体、学习写法。

2、刚才这些道理,是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让人感悟到的,这种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除此这外,你们还发现作者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呢?(时间顺序、前后照应、过渡段、排比句、详略得当等)。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2、片断练习:

给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理想。

练笔可以采用前后照应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谈自己的近期想法及人生志向。

【板书设计】。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梦想。

万户飞行 没有成功 尝试。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着。

神州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

勇于探索坚持不懈团结合作锲而不舍默默奉献热爱祖国。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20xx年10月15日9时,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入太空。请看,这就是“神五”飞天的壮观一幕。

2、播放视频。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4、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吧!(教师出示课题)。

5、带着你的自豪齐读课题。

(二)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看看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四)检查交流。

1、指名读生字词。(出示多媒体课件)。

2、课文写了什么梦?

3、这个飞天梦是怎么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课件)。

(五)品读感悟重点部分,深入理解文本。

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在今天变为现实是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让我们动容。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2、待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理解重点句。

(1)“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a)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b)假如你就是杨利伟,请向全国人民表达出你对航天工作人员发出内心的称赞。

(2)“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a)指名读。

(b)说说让你感动的地方。

(c)教师小结并有感情的读出你的体会。

(3)“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a)说能说说这句让你感动的地方。

(b)这么多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团结合作)。

(c)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来。

(4)“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早逝……”

(a)指名读。

(b)指名联系上下文说说四字词的意思。

(c)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你看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教师相机板书:勇于探索、锲而不舍、默默奉献。

(d)这段话的结尾用了“……”,你们能说说省略的是什么吗?

(e)是的,老师搜集了一段资料,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航天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吧!

(5)出示多媒体课件9。

(a)请学生读文字。

(b)这段文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科研人员对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让我们把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读出来吧!老师引读,你们接读。

师:戈壁滩上的灿烂朝阳,火红的晚霞,他们无暇欣赏,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生:有的人……。

师:电话里父母的叮嘱,妻儿的思念,他们全都抛在了脑后,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生:有的人……。

(6)、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同学们:飞天梦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还需要什么?

师小结:飞天梦的成功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六)升华情感。

生:请四位同学朗读。

师:梦了千年,盼了千年,“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

师: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

师:嫦娥一号探月成功,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师:神舟七号漫步太空,让我们神奇地告诉全世界: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

有志者事竟成。看完《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感触很深――因为我被中国人敢于尝试飞离地球的精神所感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要他敢于实践,他就能成功。

梦想是一条非常黑暗而危险的路,需要被耀眼而明亮的奋斗之星照亮。万虎是《千年梦圆在今朝》里我最佩服的人。原因很简单――他是第一个测试火箭上天的人。他是第一个伟大的飞行英雄!虽然说他最后死得很惨,让人觉得很可怜,但是他的冒险精神已经传遍了全世界,给了世界上的人一种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他的所作所为激励了中国人民的后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说起这一点,有很多人喜欢万虎,比如毛泽东,他是第一个敢于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及时雨――宋江,当时敢于对抗朝廷的人;诸葛亮,他是一个不怕周瑜和曹去找死的人,只要你有奋斗的璀璨明星,成功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小李,请给我看看你的作文!同桌和蔼的说,我可以帮你改。可以吗?

他说完之后,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小丽,把作文还给你。想想吧。

我听着,点点头,接过作文,默默地拿起了书。

奋斗是梦想之星。奋斗一段时间会让你快乐一辈子。我相信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

自古以来,人们对飞行一直有许多美好的幻想。《千年梦圆在今朝》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群勤劳的工人把一个理想变成了现实。

火箭,一个听起来遥不可及的东西,我们国家是怎么在短短内自行研制出载人火箭的?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只用了十一年!

为了工作方便,有人把铺盖搬到了车间。有些人日夜思考和改变工作计划。只是短短的一段话,不难看出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都是因为科技工作者的毅力!

我身边也有努力的同学。她上课专心听讲,热情举手,发言积极。课后善于积累,经常抄一些优美的诗词或短语。因为她的努力,她可以在每次考试中名列前茅,她无愧于校长的美誉。

从理想到现实,不需要走很多步。如果你开始行动,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火箭飞上天空,就是我们祖国的理想飞跃。如果你最终实现了你所有的理想,那么这将是你自己的一次飞跃。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1、通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

1、学生朗读相关资料(神州5号发射材料)。

2、教师现场采访: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3、教师导读后出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1、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作者介绍了哪几个代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事件?

3、课文主要写什么?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实现靠的是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对词语相互质疑、解疑,教师点拨。

2、小组反馈教学目标。

3、教师小结,并导读教学目标。

4、学生说主要内容,划语句。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6、教师小结并板书要害词语。

1、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方法。

2、学生齐读“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

3、教师设问后学生谈体会。

4、教师总结全文。

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一.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解决“千年梦”是什么?“圆”是什么意思?

(使完满,使周全)。

二、再读课文,看千年的飞天梦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圆的?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梦想。

万户飞行没有成功尝试。

卫星上天振奋不已执着。

神舟飞船成功飞天梦圆。

三、细读课文,升华情感。

孩子们,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飞船胜利飞天,你认为这应该归功与谁?请快速默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圈圈画画,还可以做上批注。

四、看视频杨利伟和神舟五号。

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1.飞船飞行正常。

2.我自我感觉良好。

3.我为祖国骄傲。

师:同学们,看到这三句话,你有何感触?

1、这是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2、神舟五号飞船很安全,很稳定,说明了我国的航天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很高。

3、这是对所有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他们都是无名英雄。

师:是呀!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到底有多少无名英雄?

能说具体点吗?:

(课件出示)。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一百一十”、“三千多个”

师:这么多单位,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要共同来完成同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

师:是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生:我对这句有感触:“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这句话中的“夜以继日”和“苦战攻关”看出了航天人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精神?

师: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在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

(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

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

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

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六、正是成千上万的人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令全体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自豪的圆梦时刻。

03年,神五05年,神六07年,嫦娥一号。

孩子们,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向全世界宣告吗?

《千年梦圆在今朝》练习设计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神五、神六、神七都是成功升天,并且成功着陆的宇宙飞船。而杨利伟等宇航员也成了中国的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二、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为了实现千年的飞天梦,炎黄子孙都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同学们在读书时要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体会。开始吧。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

3、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合作——。

三、了解历程激发情感。

1、谁来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我们最好按时间顺序来交流)。

评价一下万户的做法   万户试飞         (勇于实践)。

理解十多年          东方红1号 (坚持不懈)。

2、继续汇报炎黄子孙为实现飞天梦想所做出的贡献(神舟5号)。

最 有的  (抓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的含义)默默奉献    数字描写说明了什么(团结合作)。

4、就这样的一群人,有谁能不感动呢?谁来读读这段话。

6、让我们情着对航天人的崇高的敬意齐读这三句话。你怎样理解这三句话。

7、杨利伟说我为祖国骄傲,联系下文想一想,他为祖国骄傲的是什么?你想用怎样的心情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下面老师来引读。

8、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心潮澎湃,中国航天事业继“神5”之后又有哪些喜讯。(有什么不同)。

神七升天让全世界瞩目,让全世界华人为之激动的一刻是什么时候?

9、是呀,作为一个中国人,谁都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而感到骄傲,一首小诗表达了这样的心情,共同欣赏阅读链接中的《炎黄飞天梦》。

自由读  指名读  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齐读这首诗。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知道飞天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所有科学家的这些科学精神。板书:科学精神。而这些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作者通过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中说明的。这种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我们第一次学习。老师简称为叙事说理。

2、课文除了运用这种写作方法以外,还运用了哪些写法?(首尾呼应详略得当)。这些写法我们今后在习作中也要运用。

3、快速浏览全文,就内容上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没有,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万户试飞     勇于实践。

东方红1号   坚持不懈。

神舟5号     默默奉献。

神舟6号     团结合作。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课时。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千年梦圆在今朝》练习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归纳主旨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讲演,提升学生自信心。

3、使学生大致了解历国人飞离地球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取得的成果。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对于航空航天知识有所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相关的词汇。

三、教学过程:

1、对句子的理解: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规模、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2、板书:梦。

3、同学们,大家有梦吗?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梦?

很好,千年前,古代的人们一直在做一个梦,这个梦是——。

对,飞天。但是这个梦一直都没有实现,直到现代才由航天人员们圆了这个梦,那就是,神舟飞船的上天。

4、大家想想,“千年梦”是什么(飞天的梦想或者上天等等)?

5、那“圆在今朝”又是指什么呢?(神五上天等等)(个别回答,3-4个,答案不一定,与内容有关即可)。

6、那谁来总结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古代的飞天梦想,神舟飞船的上天2-4个,答到即止)。

回答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第一至三自然段,飞离地球预备,起。

9、那么,古代的这些想法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1-2个,存在于传说之中,并没有真正实现,或者想象)。

“(但是这些都只是想象中的内容,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直到明代才有个人真正地尝试了飞天,他的名字是——”

万户。

很好,虽然万户的飞天尝试很遗憾地失败了,但是他的科学精神却遗留至今,大家阅读第4至9自然段。

首先看第四自然段,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预备,起——。

10、大家说,这段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11、那承接上文的有哪些部分呢?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

12、大家能举个例子说明是什么代价吗?

万户。

13、嗯,那开启下文的部分,也就是后半句了,它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14、这体现了怎么样的航天精神?(想想看,即使失败了也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坚持不懈。

15、对,那我们的航天人最终成功了没?

16、哪件事情证明他们成功了?

神舟五(六)号上天。

嗯,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圆了飞天的梦想(板书圆),但是这过程极为艰辛,大家看到第七自然段,一起来读,1992年9月21日,预备,起——(齐读)。

17、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困难?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规模、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如果回答其他的内容,则为措施或者付出的代价)。

18、嗯,很好,请坐,那谁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劳动。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任务,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铺盖搬到工厂车间;。

等等全段剩下几句。

21、这体现了哪些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引导,他们这么拼命努力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那么体现的航天精神有,热爱——祖国,由三千多个单位合作,这个需要怎样的精神?团结合作,很多人还没看到梦想的实现就猝然长逝,一心奉献不求回报,这体现了——默默奉献的精神,)。

大家知不知道,在酒泉航天城有一座烈士陵园,(ppt)这里面安葬了500多名烈士,他们为了祖国的航天梦坚守岗位,拼命工作,直到最后牺牲生命。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们。他们没有歌手明星的光鲜亮丽,也没有政客呼风唤雨的权力,但是没有他们,就没有神五神六等等飞船的上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祖国的强大与富强,在酒泉,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墓碑,姓名,生前所属的单位。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22、大家是不是对我们的航天人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好,现在就让我们把内心的情感,化成我们的热情,一起来读这段话。载人航天工程,预备,起(齐读,领读)。

23、终于是成功了,我们中华民族延续了千年的航天梦,在这个时刻,终于是圆满完成了。大家想不想看看火箭发射的画面呢?(播放视频)。

24、回过头来,我们神舟五号也就是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25、嗯,谁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好,你认为该怎么读?好,就请你带领大家一起来读。

多了两个人。

对,神五意味着我们拥有了载人航天的能力,神六则说明我们的飞船可以承载多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在太空的环境下,多一个人都需要诸多的变化和调整。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两段,完成我们的千年梦(齐读,领读)。

四、教学结束:

回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中华民族的千年航天梦想,谁来总结一下这中间体现了哪些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对,正是这些航天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刻苦钻研,默默奋斗,直到最后圆梦。而载人航天之后,我们还将发射空间站,探索月球,火星,航天精神,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好的,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1、正确被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副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比百年更长久的文章——《千年梦圆在今朝》。

谁能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抓住“千年”“梦圆”“今朝”几个词加以理解。

相机板书:

千年梦。

在今朝。

学生合作学习。

提示:可以让学生给课文简单地分段来理解。

三、逐层学习课文,体会实现梦想的艰辛和我国航天工作人员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所表现来的精神。

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

提示:通过三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航天工作者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体会中国航天工作者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炎黄子孙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

一定要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重点语句理解: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出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攅笔挫折;另一方面开户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板书设计:

千年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无数次失败、惨重的代价)。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 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在今朝 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附词语理解:

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绚烂:光彩炫目。

先驱:在前面开路引导,也指引导的人。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六年级学生能理清课文条理、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本篇课文重点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叙事性作品时,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学习本课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感悟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要加强合作,突出团队精神。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

心得。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

默默奉献。

团结合作。

锲而不舍。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次,是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授课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授课。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从多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朗读形式也多样化。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或教师讲解过程中对词语解释不到位,导致学生在活用词语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练习设计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   )  (  )        (   )           (  )。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1.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2.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3.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主要为孩子们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课时。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五、作业:

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