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大全(17篇)

小编: 薇儿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给我们许多语言表达和思路拓展的启示。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

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论文

我只敎美术两个月。还有个别老师没有让我上课,课节少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现在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分数,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再有就是美术画的内容太少,手工制作内容太多。然而在美术课上学校没有给老师准备材料。老师连一些必须的准备都没有,学生更是没有,因此很多手工无法在课堂完成,时间短,一节课根本完不成。到下一节课就是别的课了,不能占用啊。据原来教美术的老师说美术教材内容不确定,来回改,有的内容原来高年级用,有时一下子降到了低年级来学,变化大。可画东西太少。欣赏内容多,锻炼孩子思维的少。问的内容多,孩子知道的少。孩子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学过一次就过去了,很快就忘了。所以这些年孩子一直在模仿,没有机会真正锻炼自己的想象力,设计能力。

我感到很悲哀,学校的美术就是这样的,怎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怨不得孩子们越大越没有了想象力。因为没有机会去锻炼,也没有更适合孩子们画的循序渐进的教材。有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我问她你学了这么多年美术你会画啥?她说会画太极。可是太极是我敎他们的。上学期我只给他们上了两节课。因为六年学习任务重。我接替上美术课时还有两个月就放假了。刚上班时身体不好有几节课也没上。这样算来她只学会了我敎的太极。

美术课本是该改革了。我们学校是这样,难道别的学校能比我们学的好多少吗?我们这里只能说是一个缩影而已啊。

看来我的研究是正确的,我在研究网格画,是训练三位眼识最好的方法,同时有效的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能力,给孩子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训练孩子们的创意思维能力,计空间立体图形等等多方面能力。希望我的研究给更多的孩子带来锻炼思维的机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论文

调查了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文山学院、大理学院、红河学院四所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8.4%;其中大四98人,大三122人,大二130人,大一132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395人。

1.2研究方法和工具。

采用王娟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规划适应性问卷》,问卷共24个题目,包括目标和行动两个维度,目标维度反映大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是否具有目标,包括目标理想和自我效能两个因子;在行动维度方面包括社会实践、学业规划和学习行动三个因子,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为自己职业发展做出行动方面的努力。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呈现“晚熟”现象。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均分为66.2,问卷编制者王娟调查了西南三所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平均分为77.28,相比之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总体水平不高,在“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有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问题中,回答“完全符合”的学生只有1.02%,但是回答“不确定”的有53.94%的同学,这说明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意识到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访谈中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兴趣爱好、社会的需求就是职业规划,还有的同学直接回答不知道,这体现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甚至从来没有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过设计。相关研究表明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预测个体今后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可以说职业目标是个体职业行动的动力系统。调查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对不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得分进行方差分析(f=274.01,p0.001),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四大三大二大一。数据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是逐步提高的,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随着自身成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呈现“晚熟”的状态。

2.2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目标不清晰,对自己缺少自信。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生涯适应性各维度上,五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学习行动自我效能学业规划社会实践目标理想,得分最低的是目标理想这个因子得分是2.35;从维度上来看,目标维度的得分为2.66,也低于行动维度的均值2.99。问卷编制者王娟调查了西南三所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文科类学生的目标理想平均分为3.03,目标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12,远远高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得分。数据表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这个因子的得分为2.97,虽然在五个因子里得分不算低,但仍低于西南几所大学文科类学生的得分3.42。在访谈问到“你选择当小学老师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回答“我觉得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感觉自己能应对”,“我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教小学压力小一点”,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信的,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

2.3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对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准备不足。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实践因子上的得分仅高于目标理想因子,问卷中“为发展专业技能,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做兼职”项目,只有2.05%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41.08%的学生选择较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业规划和学习行动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虽然相对较高,在问卷中还是反映出学生缺乏对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比如问题“课余时间我会有计划地到图书馆看书”,仅有6.22%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对于枯燥无味的专业基础课,我不想听就不听”,有53.11%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自己已有的能力,从调查结果看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对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准备明显不足。

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论文

插画是一种附在图书、报纸、杂志中的一类图片,能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由此突出文章的主题,提高艺术表现力。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插图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并且很多插画都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能提高美术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一些插画和文字,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以后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个美术作品,而在欣赏插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插画上丰富的图案和色彩所吸引,通过插画中的风景和人物能够联想到很多的画面,能提高学生创作时的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小学美术制作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制作课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以后自己动手完成手工作品。在开展手工制作前学生要准备好制作的工具。以小学二年级的《今日菜单》为例,教师展示了很多菜肴图片,学生要准备好彩泥、剪刀以及彩纸,运用自己的想象造型出各种菜肴,有学生制作了农家菜、小辣椒、豌豆等,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大虾、鱼等菜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非常好。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生用彩泥造型出各种菜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正确的颜色、如何搭配出表现力强的菜品。工具:彩泥、牙签、格尺、垫板。教学过程:观看插图,与学生互动,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将自己造型出的菜肴展示给学生,教师指导难点动作,学生观看学习;学生互动交流,自己制作一个作品,在同学面前展示。上面插画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低段的学生,教师知道他们没有丰富的,漂亮的词汇,在上美术课时便更难以用一定的语言来解释一幅画。画中的造型以及色彩的运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感受、去领悟。或许结果学生会说:“老师,我能感受到画者的心情和想表达的意境,但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便是学生真正的感受。可惜,我们现在的教师却在给学生作着一些盲目的定义,比方说,教师会告诉学生,“红色”是热情、祝福、勇敢;“黑色”是罪恶、恐怖、邪恶;“直线”使人感到刚强;“曲线”使人感到柔美……于是学生便机械地记牢了这些美术语言,殊不知任何色彩或者形象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一地鲜红的血,那是热情、祝福吗?如果一次晚宴,某人穿了一身黑色服饰,那一定是罪恶、邪恶吗?如果一块横幅笔直挂在墙上,那是刚强吗?如果一根生锈的钢丝扭曲在一边,这还柔美吗?盲目给学生下一定的美术定义,只会让他们去死记硬套,真正的美术语言它具有无穷的魅力,让学生产生任何的联想和感受。

在教学《小小建筑师》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上网去找我们中国以及国外的一些不同的材料建筑。有些学生找到了北京奥运馆那个“鸟巢”般的建筑,学生被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惊呆了,原来房子还可以造得这样漂亮,有这么多类型啊!随后的课堂上,我再让学生去试着“造房子”,此刻学生的想象力也开阔了,打开了局限性,不再是平时看到的一些方方正正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学会了试着创作。

《风儿吹过》一课对小学生来说,觉得有点无从下手。风,看不见,摸不着,要在美术作品中如何来表现呢?我教学生将风和周围的事物进行联系和对比,并自己亲手来制造风。有些学生说电风扇,有些说吹风机,有些说空调等等制造风的方法。并让学生讲了很多关于风的句子,风的类型,以及在风作用下的效果等。有了这些基础,学生表现风的时候不再是那么空洞。学生还感觉到,原来风是这样来的,风还能有这些效果,风也能带来那么大的危害等。学生了解了风的知识,也感受到了风的魅力,兴趣被调动了,学习起来就更方便。

学生用手指,绘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虽然没有画得那么形象但也有一点神似。指纹的肌理,手指的韵律,绘画的表情,这些都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美术语言,也学会用各种方式去表达更多的美术语言。真正体会“肌理和韵律”。

学生感受到了美术语言的魅力之外,还要去更深入地读懂,并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

在给高年级上一节外国绘画欣赏时,学生看了《星夜》这幅画,都不解地问我:“老师,为什么梵高要这样来表现星夜?”“一点都不像,却那么有名。”“要我画星夜,我绝对画一颗颗的繁星点点。”再看孙恒俊的《满湖曲折》,学生问“:老师,怎么就几根线条呢?”“我觉得他画得不够生动!”面对这些方式的表现画,学生提出的疑问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有的。面对这些疑问,我告诉学生说:“在面对同一景点同一事物时,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主要取决于作者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与当时的心境。可以通过任何的线条和色彩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告诉别人,让看画的人用心去体会你当时的心情,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法。”

5在教学《奇妙的字母》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来想象6个字母,学生的联想让我为之吃惊,有人想到“云”是交警的手势,“允”是爷爷的钓鱼钩,两个“杂”是正在争斗的两条蟒蛇等等,更让我佩服的是,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了山,画了太阳,画了天空,他说,那就是太阳下山(上山)时的“匝”。他用一个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课堂的实效性就这样体现了!

在美术课上,要求教师能抓住美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元素,我想,这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我们美术课最具有价值的体现。

小学美术智慧教育论文

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再譬如:画天空,我们看到了一片“蓝天”,还有几片形状差不多的云彩,仿佛儿童的眼里从来没有乌云翻滚,深不可测的天空,这种状况无一不说明儿童的绘画思维已经被成人的观念所占领,成人正是利用儿童善于摹仿的特点,有意或无意地教给他们一种思维定式、教给他们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针对上述现状,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指导儿童画创作时,运用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置身画境,倾泻情感,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从而提高创作质量,增强创作的粗略体会,引导学生进入画境。

一、正确认识,树立成功的信心美术课堂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可使过去教材中以范画为载体传授技法为主,而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形象思维,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融于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成功的信心。儿童画创作不要用成人的创作规律去要求学生,什么主题、构思、表现手段、绘画语言等等,暂不要过多地讲解,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产生一种惧怕感。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画,甚至是随意地涂鸦,也不要轻易批评、指责,这时画好与画坏并不重要,让学生克服“不会画”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作业。

二、引入情境,启发想象,激发情趣。

尹少淳说过:“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的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画兴趣,我改变了以往临摹、写生等传统的绘画形式,运用了借境想象法,让学生在一种新的氛围中创作想象。

1、选择合适的情境,激发情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中。

想象创作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充分尊重儿童创造的绘画语言,选择合适的情境,激发情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中。学生的作业如同“显示屏”一样反映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内容,它是教师指导的依据,教师的指导一般要动口不动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激发画欲,引导想象,演示模特,提供直观的形象,启发表象,鼓励创造加工形象知识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总结阶段要尽量给学生“发表”的机会,让学生讲画、评画、欣赏画,体验创作成功的审美感受。(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境。

少年儿童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诱导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面跃然纸上,惹人喜爱,显露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这样的话,学生既能听讲故事,又能自由作画。例如在教一年级《生活中的趣事》一课时,我就利用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引导他们也用故事的形式向同学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情境之中,学生的作品更具童趣魅力。(2)播放动听的音乐感染学生,创造情境。

音乐是时间与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如我在指导学生创作《泡泡飞呀飞》时,播放悠美、抒情的圆舞曲,学生随着舒缓的乐曲,用柔和的线条与色彩画出曲线美的泡泡;然后播放快节奏的迪斯科音乐,这时学生就会用明快的线条与色彩画缤纷、重叠的泡泡,创作出的作品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3)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入情境。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儿童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境,深化绘画主题。如命题画《我和动物交朋友》,通过“为什么要和动物交朋友?”的讨论,儿童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进入描绘的具体情境,于是“怎样和动物交朋友”的画面便展现出来。(4)拓宽作画思维空间,再创情境。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更加具有广泛的发散性和更深刻的集中性,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散的空间,画出与众不同的画。例如:《画我的手》,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手,又让学生做出手的各种动作,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手的动作可以加以怎样的联想。这样,学生的兴趣盎然,思路也宽了,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我的手做这个动作是像只小鹿的头;”有的说:“我的这个动作像在数天上的星星;”还有的说:“我的手五指张开,像一只美丽的孔雀。”等等。这时,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在背景上“出谋划策”,有的加上森林和果园,布置一个小鹿的乐园;有的画上天空、月亮和星星,幻想坐上宇宙飞船在太空上游览;还有的画上鲜花、草地和美丽的森林,给我的孔雀安个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孩子们脑海中酝酿着,一个个形象俱佳的新形象自然而然在学生们的笔下生动的畅流着,拓宽了学生作画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增强了创作欲望,使他们的思维更富有想象,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三、贴近生活,画熟悉的事,借助多种形式练习,化解创作难度。

1、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结合学校的活动,有意识提前告诉画的内容,让学生注意观察,如“儿童节”、“过新年”、“一日学军”后,让学生画感受最深的情景。

2、学生在兴趣之中画,只要他们画自己的故事,就不要轻易地否定,有时他们画起来随意涂抹,特别像抽象派的画,但是画起来却津津有味,有时还伴随着自言自语,甚至唱起来,笑起来,这正是他们画到得意之时,此时在与他们分享童趣中,抓住指导的好时机。引导他们画完。

3、变速写为创作,根据人物速写,加上适当的背景,或添加些情境;也可根据景物速写添加些人物等,都可以变成一幅创作画。如《游乐园》、《学校开放日》就是这样变速写为创作画的例子。

4、采用临摹画的形式:让儿童在临摹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法去夸张或扭曲原作,在不似中变创作;或只临摹某部分,填补其它部分;或临其形而补其色;或临其色而补其形。这样也可以作为创作的练习。如在教学第八册四年级教材《变体画》一课时,我就是采用了临摹创作形式。

四、创作中点化恰当,帮助同学排疑解难。

1、经常进行绘画语言的训练。用画中的形象说话。限制在画面上添加标语或文字。

a.画面加标签文字,是儿童画的一个特点。我们针对课堂上不同的作业,如《今日的菜单》一画,让学生比较出文字说明代替不了绘画语言。通过学生直观来识别好与坏,并在创作中提醒注意,与画面无关的东西不要都画入画面。

b.强化形象思维的训练,如画《风来了》,要让风吹起来,就要找到画“动”的规律,才能表现出风来了。

2、画面上的“遮挡”是学生视觉上的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

通过对一年级《乘着小鸟》一课作业的调查分析和问卷,感到这个阶段是学生飞跃的难点,二维的平面化,学生习惯以后,画面上的东西都是单摆散开。抓住“遮挡”问题后,反复练习,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遮挡”能使画面产生前后层次、空间的变化及量的变化,从而牢固树立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

3、强化观察能力的训练。儿童绘画活动首先是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再通过头脑记忆进行简单而概括的再现,这在记忆画课堂上能充分反映出来。如他们熟悉的校园生活、鼓号队、升旗仪式等,他们用简单而又非常生动的人物造型来反映他们的感受。通过观察能力的训练完成画稿。尽量把主体画大、画细致、画具体。要强制克服幼儿园时简笔画的束缚。

4、平时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

a.构图的训练:如《太空里的植物》一画,用太空里植物的疏密摆布练习;如四年级《新老街道》一画,先把做好的房屋模型试摆,比较怎样摆设好看,让学生对画面产生直觉,或通过欣赏比较来提高学生的构图美感。

b.情感的培养是美育的主要任务,是美术教学改革中,变技能学科为艺术文化学科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儿童画创作课中选用“参观和旅游”、“我们的家乡”等主题培养学生的荣誉感,用画“新老街道”、“可爱的家乡”等增加自豪感,画“世界地球日”、“**的节日”等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再如色彩课,到计算机教室画太阳,练习色彩的推移、爱美中画穿着的毛衣、以及人格道德、喜、怒、哀、乐„„从点滴中注意对学生美感的培养;通过设计制作“我的鞋”,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以点带面,争做小先生,相互协作,体现合作意识等等,让学校的素质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c.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尝试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培养创新能力。如添画、对印画、吹画、剪纸等都尽量让学生接触到,让他们拓宽视野,在新的美感中创造新的画意。

五、加强欣赏和互赏课。提高审美能力。

1、创设展出环境,开辟展览阵地。

学校画廊展览区为长期展出一个时期的优秀作品;《瞧,我真棒》专栏展出各节课较好的作业。个别作业还要进入班级教室展示,调动学生积极争先地完成作业。

2、精选儿童画作品共同欣赏。

精选课内外儿童画作品或学生自己的作品,利用多媒体电视和实物投影仪,增加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的内容。

3、加强作业点评。

每次创作课结束,都要选取学生有特点的作品,让学生互评、互赏。教师要备好作业,点拨适时、恰当。如针对《游乐园》一画中,游乐设施与环境的处理,让学生展开讨论,比较谁的画好。

六、灵活、大胆合理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创作打破课时限制,把一般技能课转化为创作课来上,发挥潜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孩子爱画画,确切地说是喜欢那种无拘无束信手涂鸦的快乐。孩子喜欢学画,是因为他们渴望借助这无声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一幅儿童画,能体现出儿童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儿童的情感、审美和人生观。现代各先进国家美术教学改革采取的有效教学方策,都是利用儿童画自发的本能的启蒙教育资源,促进儿童身心的启蒙发展,开拓发展儿童自己通过本能的认知活动,向大自然索取知识的本领和发展创造加工形象语言知识与创作性的艺术表现的才能。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根据情况,创设一定情境,渲染绘画氛围,可以丰富儿童创作思维,从而让学生创作出优美的作品来。总之,儿童绘画的创作与指导是一个神秘的充满诱惑的世界,我将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努力探索其规律,为儿童绘画的百花园,增添新的绚烂的花朵。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儿童画创作课进入课堂的点滴体会和收获,它对激活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浅谈中国山水画。

16.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21.浅谈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2.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3.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24.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25.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26.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27.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28.浅谈中国人物画。

29.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30.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31.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32.浅谈色彩写生。

33.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34.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35.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36.浅淡“书画同源”

37.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38.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9.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40.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41.中国画贵在创作。

42.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43.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4.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45.线描艺术的魅力。

46.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47.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48.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49.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50.论白描仕女画。

51.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52.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53.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54.论白描。

55.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56.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

57.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58.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59.“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60.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61.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62.谈临摹。

63.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64.油画之我见。

65.散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66.速写与创作情感。

小学美术智慧教育论文

《芙蓉锦鸡图》的作者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生于1082年,卒于1135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对书法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在位时广搜历代文物书画,并利用皇权推进绘画,扩充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将画家地位提到了最高,使宋代的绘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芙蓉锦鸡图》作品的风格、特点、画风对现代中国画创作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是宫廷画院中“宣和体”的代表作。作品的技法精湛,色调秀雅,构图奇特,内容丰富;作品在技法上线条工细沉着,色彩绚丽方法特殊;生动的描绘了锦鸡的动态,并将五彩锦鸡、芙蓉、蝴蝶等题材表现的充满活趣,体现了平常工笔画中难以达到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在构图上,表现了均衡且宾主分明,鸟蝶呼应,分布成优美的“s”形,空间分割合理、舒适,画面形象自然连贯。作品娴熟的技法深刻的含义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更多的画家愈加重视对艺术本体的研究,较少地避免了在创作中出现的浮躁,急功近利。

现代画家存在着缺乏大文化思考,价值观的混乱,他们往往受市场机制的影响,满足于小圈子的经营,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从而忽略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今天虽然也有很多画家对传统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落实到画面上还是有相当多的画家出现了浅层的模仿,表现出了不容乐观的现象。精美画作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品力作才更有说服力,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现代艺术价值。

关键词:赵佶;芙蓉锦鸡图;现代艺术价值;宫廷画院;精品力作。

《芙蓉锦鸡图》在小学美术欣赏中的影响。

作者:崔峻秋。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孕育、发展、成熟起来的画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别具一格,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应从观察入手,培养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重点放在美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培养上,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上,进而发展创造能力。

(一)、宋徽宗赵佶及其艺术作品。

艺术的顶峰。

(二)、《芙蓉锦鸡图》介绍。

纵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能代表传统工笔设色花鸟最高水平的这幅《芙蓉锦鸡图》作为宫廷绘画“宣和体”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拥有着极高的声誉,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具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色彩绚丽,尽得富贵华丽之态。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一只锦鸡攀附于芙蓉枝上,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准备伺机啄食,画面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是充满了活趣;又加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色调秀雅,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山鸡胸腹的红色使主体部分明显突出,与朱色印玺相互应;而雏鸡的白颈又与白菊、白芙蓉花相辉映,整体在变化中求统一。山鸡周围的芙蓉枝叶都做双勾,不做细笔,以简笔衬托出雏鸡繁密精细的斑纹;花叶用碎笔勾,点出外轮廓,俯仰翻侧,各具其态;粉蝶以浓墨勾画出,醒目而不刺眼,给画面带来了生机昂然的活力。其写实技巧纯熟,笔法细腻而不滞涩。整体风格精雅柔丽、工整繁密。构图上,安定均衡,宾主分明,疏密相间,鸟蝶呼应,画面形象自然连贯,分布呈优美的“s”形,空间分割浑然天成。是一副难得的院体画佳作,更体现出了严谨的创作风格。现存徽宗的画比较多,象这幅《芙蓉锦鸡图》,故宫博物院曾制作了10件仿真精品,每件价格高达人民币50余万元;书画收藏界素有“纸寿一千,绢保八百”(年)之说,这些珍品无论保管得如何好,终究也难逃“灰飞烟灭”的厄运,为避免这种终极的悲哀,故宫博物院利用高科技又复制了151件书画珍品,达到了“制旧如旧、制旧若新”的理想境界。这151件书画珍品是从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近10万件历代书画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其中就包括《芙蓉锦鸡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上,原作中的锦鸡已经很难辨认,复制单位就力求恢复原作精彩画面而又不失古意的特殊肌理。

院体画由于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写实艺术的一些重要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在空间的表现上,《芙》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锦鸡却在注视着翻飞的蝴蝶,三种景象连在一起,构成了兴致盎然的整体效果。图中微微颤动的芙蓉花枝,暗示着那只锦鸡刚刚飞来,由锦鸡返首上顾的方向,又暗示了锦鸡的飞来,是因为上方两只蝴蝶所吸引,这就使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赋予了时间的诗情。象《清明上河图》这样的杰作,也是出自画院画家的作品。从画面上来看,由近而远,层次分明,关系清楚,而且,除了我们通常所见的“散点透视”外,这幅画里已经有了“焦点透视”的一些形式。如一些街巷越向远处伸展就变的越狭。其次是色彩上,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重彩花鸟,院体绘画以浓艳的色彩为重要特征,很显然,在任何人眼中,这个世界都不是只有水墨一样的黑白,而是五彩缤纷的。因此,从色彩的视觉真实角度来说,院体的色彩观也是客观写实态度的反映。

(三)、现代作品的艺术价值。

以《芙蓉锦鸡图》为代表的北宋画院在中国历代画院中是制度最完善,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不仅包括了服务与宫廷的一般画家,还包括了帝王本人和许多达官贵人,对当时画坛及绘画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这种大规模的画院制度下出现了众多优秀的画师,宋徽宗运用他的政治权威通过严格的选择把许多画家罗致到这个御用绘画机构来,这对于提高画家的文学修养和艺术素养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一切严格的制度使北宋画院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画家们创作出许多代表时代的具有及高欣赏价值的优秀作品,创造了中国画史上的辉煌,也把中国画绘画艺术推向了高端。

陕西国画院院长罗宁曾提出,艺术创作的方向主要应坚持三点: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关注大作和力作,要十年磨一剑;……在大的环境下更要思考怎样把“弘扬民族文化”的指导方针变成自己的实践。可喜的是现在活跃在画坛的许多中青年画家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阶段艺术院校培养的,他们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较为全面的掌握了画史论及美学理论,对中国画的认识较为全面、创作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使他们对中国画的材料、技法、研究的更深更透更具有学术性。在创作思路上他们注重传统,关注时代精神不断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在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上也更注重强调个性化。他们创新的同时忘不了自己的“老祖宗”——传统的精华,确实值得欣慰。由此我们感到精品力作的大量涌现是大有希望的,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热切的期盼着……。因为精美画作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品力作才更有说服力,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现代艺术价值。

现代著名画家何家英、刘泉义等继承传统瑰丽堂皇、精工细丽的绘画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写生技法汲取西画的语言,以他们特有的富丽华贵、清秀闲雅的独家风范呈采于中国画坛。他们的画带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雄奇、高旷、澄静、深沉、圣洁的艺术风采。这种辉煌璀灿,清雅抒情的画风承载着一种悠悠绵长的文化意蕴,表现为对传统艺术的深入理解与突破。代表作品有何家英的《酸葡萄》、《大红枣》、《人体》、刘泉义的《银花》、李爱国的《藕花》、《迷香》等等。正是涌现的这部分现代画家注重对艺术本体的探索,才创作出了那么精美的画作,从而在中国画发展史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今天看来现代艺术家们的精品力作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画家领会到传统与现代意识的重要性,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

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难在有限的课堂中保证学生的素质得到合理地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寻找有效的措施,实现美术教育的更好落实与发展。

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在现代教育中为了给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相关部门特意制定了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受到了种种阻碍。美术教育时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一门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的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之前美术教学并未得到重视教学资源短缺,学校重视程度较低,美术教师专业技能不够高等原因,始终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种种弊端。这就需要各中小学校深刻落实国家颁布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方针,组织校领导以及全体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做到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校方组织进行相关学习之后,各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积极配合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占用美术课的时间。校方还应该加大对美术教学相关教具的投入,针对各年级所需要学习的美术课程,为其配备较为充足的美术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帮组学生置办美术用品,这样为美术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物质保证。美术教师也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工作,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掌握美术这一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专业技能。这样通过校方和教师的不断努力,转变美术在传统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提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正视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2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潜力。

美术教师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足够的重视之后,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美术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激发其创作力及想象力,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首先要转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每节课所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深入挖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需要进行美术创作的主题。在学生完成了美术创作之后,教师要认真欣赏学生的作品,从中挖掘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并对学生提出表扬。对于一些在创作上存在不足的学生,只要其作品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和学会运用美术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非必要的课程,教师尽量减少学生对物体的描摹或者对大家作品的临摹,给学生足够的进行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美术教师需要交会中小学生每件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创造力的作品才是最与价值的。例如在进行与版画相关的创作时,教师只需要传授给学生如何制作版画即可,不需要为学生制定版画的主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版画的主题,这样学生制作出来的版画才能各具特色。对于一些再制作版画时能够大胆进行想象、构图、色彩搭配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充满创作力的美术作品才是最具有特色的,是值得观众欣赏的。

3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高科技在现代教学中能够加以利用。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相关现代科技,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美术领域的日新月异,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美术相关知识技能,使得教学目标更为高效的落实。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演示给学生,使得课本上的文字材料和图片以一种相对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进行欣赏课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将名家名作展示给学生进行欣赏,并利用多媒体进行细节的放大,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美术名作进行观察。在遇到难点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小软件,利用电脑帮助学生重复练习和理解,这样学生能够在玩乐中掌握相关绘画技能。例如在学习有关素描的知识时,由于素描的色彩较为单调,容易使中小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相关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制作成色彩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将运笔等绘画技巧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更为形象的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样,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的利用现代技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从而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霞.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2.。

[3]张旗.构建素质教育下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小学美术智慧教育论文

摘要:美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美术教育作为小学基础教育学科之一,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人身心发育成长的启蒙关键时期,通过小小画笔对美的事物进行发现、描写和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发现美、描写美、表达美,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18周岁之前是人格形成和塑造的重要阶段,18周岁以后,人格将相对稳定和成熟。而8到14周岁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又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义非常重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描写美、抒发美。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无论哪种方式的美,只要做到内心的理解和发现,都可以通过画笔去描写和表达。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课堂教育,更要重视课外教育。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体验自然美和社会美。组织学生登山,体会山的美;组织学生去戏水,体会水的美;组织学生去田间看农民伯伯种地,去工地看工人叔叔盖楼,体会劳动的美;引导学生去找优点和长处,感悟他人身上的美,引导学生把体会和感悟到的美用画笔描写和表达出来,这样的美术作品更真实、更鲜活、更生动、更能陶冶人的情操。

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太多的学者型和理论型人才,却缺少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工。究其原因,这是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美术教育亦是如此。思通造化、随通而行是美术中“术”字的内涵。“术”乃运也、动也,包括心动、脑动、手动。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一样,动手实践能力的形成也有其重要的“黄金期”。8到14周岁同样也是学生动手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黄金期,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没有想象的教育是一潭死水的教育。没有创造的教育是没有发展的教育。想象是社会发展的翅膀,创造是民族进步的车轮。美术学科本身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空间。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和释放学生的想象创造空间,用新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插上想象创造的翅膀。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把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去。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错误中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工作者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要做课堂的引导员和主持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交流讨论。以头脑风暴为例,美术教育工作者组织学生去户外写生,学生在直接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挖掘自身的想象力,赋予景物以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内涵和外延。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再给予描写对象以千篇一律或整齐统一的主题思路,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绘画方向和情感表达。在头脑风暴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互相借鉴和吸纳彼此的优点和长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协作意识。

四、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绘画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育,老师运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成为学校近年来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电子白板、中控系统、投影仪、音响设备、计算机等数字教学设备,结合使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形成具有图、文、声、情并茂并有活动影像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境,让老师的“教”更高效、使学生的“学”更有效。老师借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技能和知识。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接受更形象、更生动。“教”与“学”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讲解、示范、提示,特别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表达情绪情感、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姝颖.寓情于景: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中的实践和探索〔j〕.才智,2013(25):40.

〔2〕杭照军.融情蓄情动情: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1(3):97.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小学美术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整体社会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追求都有一定的提高,所以要从小学开始重视孩子的美术学习。教师和学校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

1.1教育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资源条件恶劣。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教育部门还有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都存在偏见,将小学美术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导致其对小学美术的基础设施投入匮乏。由美术学科性质特点决定,美术的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教学辅助的工具,例如在上素描课需要素描纸、各种型号的铅笔;上一些手工美术课时会用到彩泥、彩色纸,胶棒等等。但是在很多小学学校会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不足,有些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在美术教育上的投入不足,有些是由于学校资金匮乏,不仅仅是在美术教学缺乏教学设施,其他科目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以上问题都对小学美术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自从课改以来政府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设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相较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2师资力量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中最现实,紧迫的问题也是与美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最相关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学校资金或者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师中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美术教师较少,教师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够,而且很多学校一般一个美术教师要担任十几个班级的美术课程,大大降低了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专业的美术教师由于薪金待遇低不乐意到小学任教,还有原因是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其地位置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后,对很多专业的美术人士从事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并且相应的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不能满足现在美术教学的要求,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

1.3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僵化,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育需求。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小学教学模式还不健全。小学美术还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出发,按照小学美术的教育规律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来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当前我国小学美术的教学仍然是旧三步:美术入门、专业技能教受、重复训练。在美术入门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将相关的画图构型固定化,使得学生对图画构型的记忆模式化,在练习的过程中只要进行绘画就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绘画思维的拓展,在接下来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认知已经受到限制,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挥。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学生绘画能力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要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政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充分重视,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增强对美术教育的扶持力度,系统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基础教育设施和良好的环境。而学校和教师方面则要将美术课程很好地结合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美术课程教室和活动室,充实教学内容,使得美术教学形式内容多样化,并且充分挖掘学校周边地区的教学资源,扩大美术教育范围,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美术教学,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多接触美术。

2.2加强师资队伍交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导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首先要建立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校要招收专业的美术人士并且定期组织美术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或者业务培训,也可以邀请美术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其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教师美术教学能力评估,建立奖励机制,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创新教育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心理,遵循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思维认知规律,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布置雨的绘画作业给学生,不一定非要在下雨天通过视觉观察让学生来画,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到的雨声、鸟声、人声充分想象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心理,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或者活动来教授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作品欣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性格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新时期,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加大对美术教学的资金、建设投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真正从美术教学中获得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观念,陶冶自我情操。

美术教育论文

随着国家提出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培养创意型设计人才,设计专业应该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而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一、项目化教学的反思。

vi设计课程随着专业改革的深入,逐步开展了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把项目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创意设计类课程,按照项目设计的工作流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商业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vi设计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拓展传统vi设计的范畴,借助工作室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按实际的工作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课程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vi设计课程实施存在学生创意能力培养、评价方面尚存不足的现状,尤其是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创意培养与预期尚存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课程融入社会项目,也进行教学化改造,但是课程有时是为了项目教学而进行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灌输、演示、程序化”的教学现象,课程的课题或案例实施主要以“教师出题、学生解题和自我展示、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过于偏重技术的表现,不太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学生往往只会按照教师设定的目标,采用同一技巧进行表现,取得教师预定的效果,以致学生的作业往往缺乏创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而创造力偏弱。二是课程评价过多强调结果性(终结性)评价,没有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增量和知识掌握的过程。制订的课程标准普遍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学生意念发展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成果评价中也往往重点关注学生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内在思想、创意、创新思维、文化修养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事实上,对设计体验、意念开发、个性特点的评价是设计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符合艺术设计人才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

二、创意类课程的创意培养与评价的对策。

1.创意类课程树立创意为荣的理念。

受到过度包装、图形剽窃、违法广告等设计视觉污染的影响,一些学生与教师陷入了技术化驱使的“形式至上”泥潭,造成文化传承底蕴的缺乏和艺术创造力的缺失。学生和教师要分别在学习和教学中树立“以创意创新为荣,以抄袭为耻”的学习观和教育观。心手合一、传统与现代结合、艺术与技术融合等观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教育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提升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等,促进学生在设计中自觉遵守设计伦理规范。

2.借用“cdio”,形成创意培养教学范式。

灵感一现的创意不是无端生发出来的,创意需要经验积累。教师能做的是给学生一个创意训练的框架。有框架意味着学生可以回过头看在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对此认知清楚,从而体验创作作品的过程,而不是完成的设计流程。

首先,借用“cdio”理念,形成教学五步法。“cdio”倡导的“做中学”和项目教学与高职高专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具有相同的理念。vi设计课程依据项目重点工作任务,安排项目设计流程,将项目设计划分为五个阶段,方便学生在各个阶段有参照性地学习,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见表1.其次,以项目为载体,实践五步法。

在vi设计教学中实施这五个步骤是个框架,我们需要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创意过程并更好地进行思考,而不是让学生回到枯燥的检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设计流程,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检查与构思。学生依据项目,及时与客户沟通,获取客户需求和设计要求,收集项目资料,整理材料,确定设计主题,展开设计并保存设计过程图。学生应改变只基于一两幅简单的草图、示意图,就快速进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设计的任何修改都没做保存的做法。学生要把所有的环节做好,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第二,在设计实施阶段强调过程,学生应根据用户需求,提交三到五个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提交方案时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客户或设计委托方了解和体验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更好地接受学生的设计方案。

第三,在项目整理归档阶段,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回味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思考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在面对企业和客户要求时的缺陷及优势,从而积累工作经验。实施五步法,可帮助学生建立创意设计框架,从而更好地运用设计框架进行项目的设计,使设计更加出色。

vi设计课程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简易vi设计项目。教师规定四类项目设计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形成项目小团队,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要依照检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五个环节实施,熟悉项目的整个生产流程。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教师传授学生理论和技法,同时对学生进行设计意识、创新能力和文化传承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流程如下:学生接到设计任务后,教师解读项目背景,学生收集相关材料(以小组进行);学生依据调研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并汇报调研情况及方案(教师与其他学生提问);学生依据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创意,并完善设计(学生展示作品并解读,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学生设计完成后,ppt展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选择优秀作品制成案例。

3.推行过程与成果并重的多元化评价。

课程严格规定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要求,注重草案、方案、全案等过程评价,展示学生设计成果,并对设计成果进行集体评价。

一是过程评价。过程评价重在设计过程而不仅仅是设计结果,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将整个设计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可以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vi设计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意、批判思维能力,重点放在促进学生进行体会、自我探索、相互评价、学习借鉴。

教师可以采用设计讲评、作品评价、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课程小作业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

设计讲评、作品评价采取开放式的评价。设计作品的讲与评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及推销作品等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市场做准备。方案的设计由指导教师、企业设计师、学生自己评价。教师应构建设计教育与社会、企业的互动互联机制,使学生的设计更贴近市场。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情感,如,学生是否学会与人合作,对同一项目是否有自己不同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创意,考虑问题时是否系统,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在方法的选择和专业知识的应用方面是否巧妙。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成果展示与评价。对于设计成果,邀请设计师、专业教师、学生、客户代表共同进行讲评。教师利用现有课程网络,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实时沟通,还方便兼职教师对项目教学的课外指导。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相互沟通、相互学习。项目作业展示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项目任务完成后利用网络展示作品,邀请企业设计师、专业教师、相关客户群的客户一同参观展览,并对设计项目作品进行讲评或评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市场竞争意识。

具体来说,vi设计课程评价中,学生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项目一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40%,项目二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50%.项目一作品成绩构成为:学生作品展示演说占40%,学生作品效果占40%,学生互评占20%.项目二作品成绩构成为:学生作品展示演说占40%,集体评占50%,学生互评占10%.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同时要重视行业评价,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接受市场和社会的检验,要得到设计对象和行业内人士的认可。

结语。

vi设计课程创意培养与多元评价改革已实施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项目运作和课程教学的经验,这种教学范式已经被推广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形成了改革的合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基于创意培养的多元评价还存在不少困难,以往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惰性还存在,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探索。

课题: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文化自觉的创意设计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2013264)和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创意培养与多元评价的创新实践--以vi设计为例”(课题编号:kg20136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唐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教育与职业,2010(9)。

[2]马乐。浅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商情,2009(9)。

[3]于讴。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10(5)。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想象力,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创新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文化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4):10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3):107。

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观念落后、片面。

我国很多幼儿园的美术观念落后并且片面,并且大多集中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肤浅的,把美术与画画混为一谈。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某些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美术是不实用的,认为画作是浪费时间才完成的有技巧的废纸,除了美术特长生,考大学也不看画画怎么样。这样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在幼儿时期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即使让孩子去学习绘画,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教育价值,也不能转变其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家长自身的责任。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式都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模式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先把范画展示给幼儿,接着幼儿照着画,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种千篇一律的美术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专业绘画的基础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范畴。过于机械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虽然教授了一些美术知识与技巧,但从本质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扩展,抹杀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艺术的感悟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消失殆尽。

(三)师资力量不足、匮乏。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但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师都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因此很多教师缺乏相对专业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非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不能从整体上启发幼儿的思想,不能引领幼儿理解艺术领悟的真谛,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等。缺乏美术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其教育方式和理念往往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提高,甚至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阻碍其发展。

(四)课程方式内容单一。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对选择的内容与方法都相对单一。尤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般采用现场的即时评价,让幼儿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且评价内容集中在所学的课程内容上,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巧等,而对于幼儿的情感、创造力、价值观等都不是很重视,在课程设计时,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没有研究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导致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离,致使课程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转变幼儿美术的陈旧观念。

家长和教师的角度,都应从思想上转变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应把美术教育从“世俗态”逐步转变为“启蒙态”。转变某些家长的不全面的认识,在社会上加大对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宣传,通过媒体等宣传,使家长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深层次含义及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更新了家长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陈旧观念,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且把图画与精神相结合,才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启蒙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

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所开展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多元化。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掌握班级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与习惯,从幼儿的角度思辨,因材施教,摆脱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与技巧,但从长远上看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把理念与实际相结合,要懂得变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最好从美术欣赏入手,逐步把游戏、故事、识字、数学都融进其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幼儿通过美术对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艺术鉴赏能力等,更应懂得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美术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除了要加大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外,还要对现有的教师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策略,每学期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美术教师进园进行讲座。此外,教师在平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补充美术知识与技能。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课程。

在教学课程中,任何一种教学课程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课程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时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应把激励性与游戏性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首先,课程设计体现激励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以鼓励幼儿为主,多留意其优点,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当幼儿得到正面评价时更能发自内心地去进行美术创作。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有趣味性与游戏性。比如,大班幼儿在秋天的落叶时,教师可以借助大雁的教具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大雁往南飞了,是什么季节来了?”由此导入到课程当中,并把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完成画作后,一起来学大雁飞行的动作与样子,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大雁的游戏自然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感到趣味无穷,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方法,美术知识及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灌输式教学,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粉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杯内,再拿三个空杯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带有颜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玻璃杯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里一摇立刻变成间色,学生兴趣一下高了。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孩子们看的很投入,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

3.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是它特有的优势,怎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4.创造力的培养。

4.1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方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4.2儿童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要积极的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作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4.3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尔基说过:“一个艺术家在其艺术加工的各种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环节,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技术中最本质的技术。”培养儿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极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状构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形状,质感,颜色等,训练他们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让自然界来陶冶其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和写生,积累表象材料,从而拓宽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提出美术课程学习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熏陶的捷径。

农村小学由于硬件实施的落后,再加上学校一般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或者美术课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学校虽开设这门课程,但到“关键”时刻,如期末复习考试、毕业复习,这些课程就让位于“主”科。

在农村小学,学校虽开设美术课,但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学校只好用不懂美术知识的教师任教,教师既不会讲美术知识,又不会给学生范画。

一上课,只能让学生把纸拓在课本上拓画或蒙在玻璃窗子上描画,自己乱涂乱抹。

然而,农村孩子却喜欢上美术课,很多孩子对绘画非常感兴趣,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因此,农村孩子一旦有美术课,他们便会很高兴很珍惜那一周甚至两周才有的一节美术课时间。

只要从电视媒体中看到一些东西,或者从课文中学过一些东西,在课后一点业余时间就在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就在这时,我想,如果这些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充分地享受到美术的阳光,他们同样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来。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这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去丰富农村小学的内容,完成大纲教学任务,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查阅资料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美术与人的天性息息相通,是人与人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可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应改变思想、改变观念,我们的美术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简单地哄孩子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太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看他的画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独特,多给学生一些权利。

二、灵活运用教学法、因材施教,活用教材。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有趣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在上每一节课时,要认真思考。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面临农村学校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只盯着教材上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添加学生们熟悉的乡土教学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三、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去培养。

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办法让他们从要你画变成我想画、我要画。

比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画自己喜欢的,从而产生“阶段性”的成果。

我们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四、把握有利条件,因地制宜。

如,可利用同学们身边的材料学习美术知识,比如利用鸡蛋皮、麻绳、石子、树叶、树枝等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

因为在农村的小河旁、小山上,石子随处可见,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材料整理干净、修剪整齐,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设计精美的图案。

2.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条件。

经常有组织、有纪律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

可以画小河上的独木桥、石桥,可以画一些老房子,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可以把自己家的院子或家禽家畜画出来,让学生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净心灵。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只有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真正地做到重视美术教育,有效利用教学工具,因地制宜,了解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

这样,才能开展好我们的农村美术教育,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摘要: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术教育是一门即遗憾的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

如果我们的。

美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

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

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学校的美术课堂里就更离不开创新了。

发挥学生的创造欲望就更能够在美术课堂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相信教师有着创新欲望,学生们会更加热衷于创新的。

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给他们相应的自信心,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地活跃。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

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们,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他们将面临21世纪的高科技和快速的社会前进步伐。

因此,他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

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多才多艺。

美术,就是他们多才多艺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彩虹。

今天,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上既要学习真、善、美,又要认识假、恶、丑。

也可以说,美术教学是利用艺术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主义人生教育的大课堂。

从课堂教学来说,不论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得多么丰富、生动,缺少了充足的资源供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在上美术课时往往受条件限制,学生的学具材料很难齐全,常常令教师犯难。

其实教师只要肯动脑筋,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环境资源,就可以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季节和地域特征,就地取材来拓宽美术课的课程资源,培养农家孩子的审美意识。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

富”起来。

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

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农村的田野春意盎然,一派生机。

教师们可以利用好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活动,指导孩子把这美丽的春天带回学校,装扮教室,让小朋友时刻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丽。

比如,让孩子们采摘些自己喜爱的鲜花杂草和青青的柳条,随手编个花环、插只花篮,将它摆放在教室的特色栏里;或者还可带领孩子到附近的小池塘里捞几尾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放在自然角的玻璃缸中,观察它们如何自由自在地甩着尾巴追逐嬉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为学生表现春天,描绘春天打下了基础。

花草的芬芳伴孩子度过了美丽的春天,当迎来瓜果溢香的夏季,农家小院的窗户上爬满了各种藤条时,教师可让孩子将自家栽种的各种瓜果和蔬菜带到学校,指导孩子将它们布置成一个个小小的“爪果超市。

那色彩纷呈、形状各异的爪果、蔬菜定能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新角色:红红的西红柿把碧绿的菜叶当假发戴在头上,再贴上亮亮的眼睛和嘴巴就变成了漂亮的小娃娃。

紫色的茄子也装扮成了可爱的“蓝精灵;长豆儿成了小精灵们争着玩耍的“秋千架……在布置过程中,孩子们想象丰富、创意叠出。

一个个小故事就在一边动手一边叙述中诞生。

置身于这样的活动中,你不能不佩服孩子们的“创意”,也就不会再羡慕城里孩子花钱购买材料了。

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

秋天,美术课上的材料可以由各种美丽的落叶和孩子们捡来的树种、花籽、稻草来帮忙。

你可别小看了这田间随处可见的材料,将它收集起来,洗干净了,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就能赋予这些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可以让孩子将这些落叶贴在铅化纸上,将稻草儿涂上颜色变成了树杆,指导孩子们将一些形象的树叶描绘、剪贴成小动物,再用菜籽、树种当眼睛,在树上为它们安个“家”。

或者,在你的指导下,让孩子将捡来的大些的树种或草杆子用线穿起来,就成了一件件作品:可以大到门帘、窗帘,小到工艺品项链、手链等装饰品。

这样不仅能完成美术课程目标,还可以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使新课程产生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使新课程更丰富、更完善。

室外寒气袭人,教室里孩子们热情高涨,小手不停地剪贴,不停地爬上爬下,忙个不停,他们正精心地营造一个个暖暖的童话……物换星移,四季交替。

农村广阔的田野、丰富的自然环境为农村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

为美化和丰富学校的活动环境提供了材料。

不仅使身处农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美术课的生动有趣,还更有效地促进了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定了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了农家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

是提高学生素质、改变校风、校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农村美术教育浅见。

学校应对美术教学引起重视,购置一些教学用具,创设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与此同时,适时开展美术展览、竞赛、课外活动等,给学生以展现自我、发挥自我的空间。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术教育是一门即遗憾的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

如果我们的。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当今时代属于知识经济,因此在教学当中,培养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够最为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当中就包含美术教育。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依然采用技能训练和传授技法的教学方式是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对于美术教育要求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笔者根据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怎样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教育可以有效提升被教育者的能力,锻炼其智力,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此期间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小学阶段的额美术教育当中包含四方面的创新:其一为创新人格与创新情感。也就是说往大了说创新要有一定的信念与理想作为支撑。其二为创新技能。主要是在学生自身参与到活动中而获得一定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增大求知欲。其三为创新思维。即具有独创性的思维。其四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进行教育创新的前提。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一)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生成创新意识,美术是视觉方面的艺术形式,所以美术是不能脱离现实中的形体的,从而生成意向。意象源于对于现实当中事物的记忆和观察。在理论抽象以及形象自观介力当中可以产生诸多的创造性思维。

(二)正面作用。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正面的作用,美术学科不仅是最具灵活性的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因此对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觉思维的能力。

三、针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其该方面的创新意识。

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中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锻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有勇气提问并且能够拥有强大的求知欲。并且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当中要培养自我构思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特性。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该过程中锻炼学生形象思维以及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作与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学会全方位的对某件事物进行观察,并且能够突破常规的局限性,更具创造性的对其进行表达。

(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塑造良好环境。

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尤其是在探究方面,并且塑造一个愉快和轻松的氛围来供其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鼓励,能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肯定,师生关系要保持平等,这样一来,学生心中对于师生关系的障碍就会得到消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促进产生创新思维。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尤其是在创作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使评价机制更具合理化和科学化。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会大大的提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相反的,若是得到教师的否定,也会由此一蹶不振,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因此,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要合理、科学的对学生美术创作进行评价,将原先较为单一和传统的评价标准进行摒弃,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掌握学生进行创作过程中是否进步的实际状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性创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并且还要加入竞争机制,要及时表扬优秀和努力的学生,从而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以及思考。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发挥主导型的,只有教师是一位合格的创新者才能谈得上教育学生和培养起创新思维,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学科之间紧密关联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目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育中侧重小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可以以此来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审美经验也开始更多的依赖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问题,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界极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网络游戏占据学生心理日趋明显。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曾在广西南宁市的几所小学进行实习考察中发现,网络游戏以其自身所独具的娱乐性与极佳的视觉感官体验吸引着广大小学生。网络游戏以其最独特的视觉形象在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学校实习期间,发现有三位同学,分别是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三位男生,总是在不厌其烦的利用课上、课件及其他可以自由时间进行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对象。其中四年级男生——k(化名),利用课下时间,不断的绘画一款名叫“我的世界”小游戏中的场景及主人公史蒂芬的形象。五年级男生——w(化名),喜欢不分课上课下时间,常常左手拎着直尺、右手握住中性笔,在自己的绘图本上不厌其烦的表现款式各异的汽车,多由自己设计款型及性能。六年级男生——q(化名),喜欢战斗机,他有两大本速写本,上面均绘有关于宇宙、世界及相关的各类战斗机,时常谈论一些同龄学生看不懂,也很难交流清楚的相关主题内容。就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而言,绘画表现游戏中的人物、场景、各种车型及其他绘画主题和造型特性的,有打斗、暴力倾向,通常不被美术教师及其家长看好。

二、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行走在自由的国度。

从美术起源来看,游戏说是主观精神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德国古典美学大师康德认为:自由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康德看到了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成为促使艺术达到巅峰境界的主导要素。网络游戏属于游戏种类中较为重要且极具时代代表性的游戏之一,在当今网络讯息快速发展交流的空间中,除了自由权利外,网络游戏更多作为一种话语交往空间,解除了现实的禁锢,呈现了一个开放的领域,使得喜爱网络游戏的人得以在游戏中获得想象的统一。而这一独特性恰好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呈现使得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得到不同纬度的提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小学生以3—6年级学生的美术作品观察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网络游戏中的视觉形象对少儿审美经验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登上美术与游戏的桥梁。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门类之一,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悟的启迪与灵性的引导,它是一种体验式的升华,而教育要达到培养的学生素养是不能仅仅通过外在力量的控制来实现的,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于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激发,这一驱动力例如兴趣、爱好等。基于这一桥梁的契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以游戏的方式或将游戏带入美术教学活动,不失为一条妙计。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美术游戏:其一是自创游戏,即学生按照自身喜爱与需要而开展的充分表现自我的创造性游戏,简称自创游戏;其二是师定游戏,即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组织安排一定的教学游戏,简称师定游戏。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的手段之一便是鼓励美术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那么,如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美术教学与美术游戏的有机渗透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而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基于对美术游戏教育化和美术教育游戏化的基本认识上。美术游戏的教育化,其实是将游戏进行更好的运用来提高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目标为蓝本,以教学内容和目标来分类组织游戏,通过对游戏的引导来迎合美术教育的方向。在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的趣味性简单套入美术教育活动中,又常常将教育的严肃性过度带入游戏。因此,美术教育和游戏的融合,更多侧重的是在同一个目标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和谐互惠的关系。游戏可以设定在课前的导入环节,从而进一步的为升华具体知识做好铺垫,从中抽象出道理来。教学情境中的学习与游戏伴随着经验的丰富与积累而更自然与完美。此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后的互动活动,通过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创新,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创造来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度,既要教学目标明确,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游戏性的发挥,将游戏的自主性、创新性与想象性留给学生。

(一)虚拟空间拓美术思维脑洞。

关于网络游戏中“虚拟”一词,弗洛伊德曾说:“他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按照使他中意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的天地中的一切。”在孩子玩耍的游戏中,他们凭借自己大脑中的设计营造适合自己活动的世界。在网络游戏里,透过虚拟的世界,每个参与者都能打造自己,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的快感。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注重给予学生一个虚拟的空间,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设定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梦可做,有愿可许。

(二)穿越景象追人类美术创造。

在网络游戏中时常出现不同维次空间的景象,如在模拟类、经营类、养成类的线性游戏中,可以用短短的几秒钟、几分钟来完成现实世界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事件。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巧妙的与美术长河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相结合。游戏中个体的生命成长过程与朝代变迁是瞬间的事,那么亦可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瞬间的历史巅峰作品引入课堂,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也可以从此点燃学生对艺术世界的兴奋点。

(三)叙事模拟引美术语言表达。

在网络游戏中,叙事性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挪威学者阿瑟斯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游戏,是通过“各态遍历话语”生成叙事。常见的游戏《魔兽世界》中,玩家可以进行不同的角色选定,不论是战士、裁缝、兽人、法师甚至精灵等人物,其独特的人物设定及经历可以引发学生对独特人生的思考。在教授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材质和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的同时,教师应该运用对称、和谐、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造型原理进行造型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美术语言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从而在造型活动中体验乐趣,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最终培养表现语言,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激发。总之,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取的不仅是自主学习的结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发挥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更多的是从由教师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渴求与主动性发挥能力才是教育的重点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