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小编: QJ墨客

教学反思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下面的内容中,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今天在二(10)班上了新课时,非常荣幸的得到了以孙晓燕校长为领衔的数学课组的指导,听罢孙校长的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不禁唏嘘不已,感触良多,故写下本篇反思,以促进步!

新课《不进位加法》 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学生掌握竖式的算理与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具的准备上,用到了计数器、小棒、课件,虽然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具体这节课的不足有:

一、教学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我是将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内容一起完成的,是在观摩老教师的课后自己进行的尝试,为了完成这一设定的内容,我基本没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教材设计中,这部分是分成两个课时去上的。孙校长指出,作为新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规范,比较严格地按照教辅说明来上,不能看着老教师课上的快,就跟着快。我想这的确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另外,课堂上应注意【精讲巧练】,把练习的机会还给学生,练习时间大于讲解时间,正如名言一样“我听过的,我就忘了;我做过的,我就记住了;我教过的,我就理解了!”

二、口算铺垫的开展

课堂一开始,我设计了十道口算题,主要是一年级已经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通过ppt形式呈现,请举手的同学发言。为了让学生说类似“25加30等于55”而不是直接冒答案“55”,我几次提示“完整的说”,在评课中孙校长提出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并在做提前明确要求“看算式说得数”,还可以以如“转盘、卡片”等更【有趣形式】展开教学,另外口算的练习数量可加多一些。

三、课堂节奏的调节

在第一个知识点“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既用了小棒,又用了计数器,比较费时,其实只用一个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即可,但这部分内容我已用时大约25min,课堂节奏拖沓,学生到后面的学习都比较烦躁,孙校长提出,课堂教学应注意【劳逸结合】,学生的注意力大约15-20min,过了这段时间,就容易走神,这时候,请孩子们静静休息,或者玩一些比较轻松的数学游戏如“我拍3,我拍7(10的组成)”将会提升教学的效果。

四、课堂常规的处理

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明确规定】,运用丰富手段进行教学激励。如请学生做题时,提出指令“左手拿笔,右手拿尺子”;学生发言精彩、课堂表现突出,要不吝于发小红花等;上次听课,张老师也指出我的课堂调控能力比较欠缺,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对我来说,的确刻不容缓!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

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在上课时,没有深化【竖式的算理】,写在十位表示几个十,写在个位表示几个一。另外一个班的课,我决定还要增加练习铺垫如:下面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73、26、31、4、40),以便学生对竖式书写注意的地方“个位与个位对齐,数位要对齐”有更深的理解!

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不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时又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的笔算是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极个别学生对于给小数凑十的方法似乎有点儿排斥.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既是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多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根基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本节课的优点是:教学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首先,课堂上先通过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灵活改变教学情境,创设了过“六一”节时,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买了24瓶矿泉水够分吗?再买来9瓶够吗?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在练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多让孩子说说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讲出24+9的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24+5和24+9的异同点,知道24+5是不进位的加法,24+9是进位加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复习时间太长。

2、例题处理的不够完整。

3、练习题的设计应先出示口算题,让孩子们在亲笔练习后,再出示判断题,结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样设计会更合适。

4、只注重了老师的教,表面看上去这是一节比较完美的课堂,从复习-新授-练习环环相扣,层次清楚,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情,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实际上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脱离了操作的视线,是在空说,造成学生根本不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强化训练不到位,造成会的不讲已懂,不会的还是不会,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的口算方法不成熟,计算速度不够快,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学生的口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要想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就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当前要讨论问题的实际距离,对原有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正方体,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课堂上先通过复习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思考,并有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计算35+37,学生分享出口算、列竖式、摆小棒等方法,有的学生把35分成30和5,37分成30和7,再用“凑十”法;有的学生喜欢摆小棒;还有学生列出竖式。学生运用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又让学生通过比较异同,发现与之前不进位加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啊,进一步巩固知识。

从这节课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去计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和自已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对于美也有感觉,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很了不起,老师要多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可见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犹为重要。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

让学生具有很好的评价能力,同时能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但由于在课堂有宽松的氛围,学生谁想说就说,在学生个人展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很想表现自己,树立学习自信心。

小组合作读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让学生体验到把数学学习应用到生活的乐趣。

小组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当好小老师及监督员的角色,公正地为小组成员判断其做题是否准确。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订正,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富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在问大海问题时,说得精彩纷呈,兴趣盎然。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对任何事物都有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样他们对大海充满好奇,想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在向大海提问中,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法习惯。问一问,你是怎样学会的。既巩固基础,又初步放手让学生自学。

不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到学生自己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都很有特色,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于知识早就会了,可在做的过程中,却没有做对,个别同学好的习惯还未正确形成。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要求学生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我在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前复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这个章节内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棒进位计算,计数器进位计算结合讲解竖式进位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数多动手,同时进行分层教学引导b,c类学生小棒计数器计算a类竖式计算。教学中我通过ppt插图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看图写算式,让学生尝试多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对加法的理解。课堂中,我力求做到:

我运用“图书馆”的图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记录图中重要知识点“童话世界28个萝卜”,“丛林世界4本”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加法的意义“一共多少本书”就是把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的数量加起来,引导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第一种方式通过摆小棒计算,让学生拿出小棒跟随老师摆小棒,边摆小棒边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数的理解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十位上要把进得一加进去。第二种计算方式计数器计算,计数器计算可让学生加深个位十位的认知,知道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进十位变成一个一。第三种竖式计算,学生已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竖式计算和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得基础,这一环节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提高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

出示2张加法计算图片让学生看图写算式,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本节课a类学生可掌握本节课内容,b类学生虽可根据关键信息写出算式但是理解教弱,可通过工具辅助计算。c类可在引导下提高理解,点数,认读能力。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基本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不主动,今后我要带动这部分学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好动,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动画展示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如计算“8+27”,学生先不管27里面的2捆小棒,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旁边的8根小棒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5根零散的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5根小棒。新捆成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竖式计算里进位的“1”……;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把这一过程动态的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数学医院,踩气球,比比谁最棒等小游戏,把机械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算得认真,也很高兴,在不同的游戏中巩固了算法。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如学习进位加法时,问“你想把谁凑成十?”“先算的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呢?”“红色的小‘1’是从哪里来的?”“是哪一位的数向哪一位进一呢?”……这一连串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算法。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你是把8凑成10,再加上其它的数。”“你是利用8把7凑成了10”。“你是先加个位上的数,再用得数加十位上的数”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计算,孩子们更是觉得枯燥。因此,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计算法则,我带给孩子们一首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满十进一”(曲调:两只老虎),在欢快的儿歌声中,孩子们轻松的记住了这些计算法则,真正的掌握了怎样计算进位加法,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生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问题情境等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质疑、多样化的练习等方法,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有趣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轻松的收获更多的知识。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好动,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动画展示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如计算“8+27”,学生先不管27里面的2捆小棒,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旁边的8根小棒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5根零散的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5根小棒。新捆成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竖式计算里进位的“1”……;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把这一过程动态的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数学医院,踩气球,比比谁最棒等小游戏,把机械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算得认真,也很高兴,在不同的游戏中巩固了算法。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计算,孩子们更是觉得枯燥。因此,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计算法则,我带给孩子们一首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满十进一”(曲调:两只老虎),在欢快的儿歌声中,孩子们轻松的记住了这些计算法则,真正的掌握了怎样计算进位加法,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生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问题情境等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质疑、多样化的练习等方法,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有趣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轻松的收获更多的知识。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本节课中注重的是通过小棒操作的过程,体现学生经历计算的基本思维过程,从一开始的实物操作(主题和小棒)、到随后的表象操作(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再到最后的符号操作(语言表征,计算结果),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形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继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标。

针对课堂练习的高效性这个研究课题,我主要想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

一是:练习的`层次性。从一开始的圈一圈算一算切合例题进行巩固,到小手对数,进展到无实物的抽象计算,再到填十位上的数,发现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最后进行生活运用,深透估算的思想。

二是:练习的趣味性。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用到小手游戏,例如课前的对对碰(就是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中的小手对数等,旨在让孩子用最爱动、最直接的教具——小手来进行口算练习,而且用小手的形式展现,速度快易于检查。

三是:练习的针对性。本节课的重点算法就是相同数位相加,算理则是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想法,在练习设计中,我特意安排了“小手对数”“十位上填几”以及“拓展练习”这三个版块,旨在通过多个练习,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训练和难点的递进式突破。

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听取了赵晓英主任和张志娜校长的点评后,更是深得反思:

其一:“数形结合如何才是真正的有效?”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是最优化的选择,本节课中我在设计中也想要突出这点,但一堂课上下来,总觉得在数形结合点上不是很流畅,学生能正确的摆小棒,准确说出自己的摆法,但落实到算法上就总是出现问题,听从了两位专家的点评后,我顿悟:数形的结合要适时而紧凑,学生在自己体验摆法后,就应该结合他们的口述一边说一边提炼算法一边进行板书,这样“形”(小棒)和“数”(算法的算式)才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才会明白:我摆的这个过程原来就是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呀!从而更有效的理解算理和算法。

其二:“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抉择”

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8,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全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学生关注的情境。

情境创设要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或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节课的情境设计紧扣教学主题,富有数学味。这个情境看似简单,但不会给学生一览无余的感觉,因为每棵树上都有两种颜色的苹果,简洁中蕴涵着层次性。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两棵树为基准,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列出8+5=13的算式,直奔本节课的主题,显示出该情境的直观性,满足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愿望。以苹果的颜色为基准,部分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7+6=13的算式,这样给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机会,显示出该情境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同时该情境把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和协地统一起来,极少其他非数学因素的干扰,使教学环节的衔接非常自然,在教学中发挥了高效性。

进一步用“凑十法”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我以此为支点,在教学中进行生成点的选择。当让学生说说两棵树一共有13个苹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时,居然有学生列出了10+3=13的算式。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并会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引入:在学习新知识前,先通过一些小题目给我们的小脑袋做做操,同时,也观察哪些同学在说的时候最认真,听别人的时候最安静、最仔细,他就是我们班最会发言、倾听的学生。投影出示:口算题。

+50=53+3=400+200=53+30=600+40=530+300=

师:在口算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师表扬用语。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下面这题吗?

投影出示:35+24=

师:在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投影出示: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指名同学板演,其他学生拿出本子写)师:你算对了吗?

生:...

引导语:通过活动,我们知道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揭示课题: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1.以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

引导语:这是图书室第七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一年级85本......)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提问之后,要说说如何列式,无需解答)生:......2.根据学生交流有先选择地投影出两个题(预设:可能有学生提不出其中的一道问题,就以老师自己的名义提出)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引导指出:本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提问并列式,也能够让学生体验提出并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后续探究新知的动力]3.解决“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的问题。(1)自主探索竖式计算。

师:要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谁知道怎样列式?

生:143+126

师投影出示:143+126=_____(本)

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桌之间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预设一:学生提出用计数器计算。指名同学到黑板前演示。

师注意学生拨珠的顺序(从个位拨)预设二: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

师: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来吗?(让学生到黑板前尝试)

及时提问:你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想加)

师:也就是把哪些数对齐?计算又从哪一位算起?(6和3对齐,2和4对齐,1和1对齐)(要从个位说起。)

强调并投影出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同学板演,并说说笔算的过程。(全体同学注意板演过程)(如果这个学生到时候算不出来的情况,鼓励其他学生接着尝试)

师最后针对学生的板演,示范竖式计算的过程,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2)验算。

师:验算的方法还有很多,通常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板书或投影“验算:”)学生交流并尝试“143+126”的验算过程。

投影出示:126+143的竖式,要求学生照样子检查自己的验算,看到有什么不同之处。

4.学生独立解决“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问题,并验算。师巡视,适时指导。全班交流,订正。

5.小结:笔算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是否和第3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就叫作验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笔算。

(2)说说笔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按要求完成计算,并提醒学生写竖式时数位要对齐。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表中信息有哪些,要解决问题该怎样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说说看图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式解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又来怎样验算?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多种计算方法。

3.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幻灯片、小棒等。学生准备学具盒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新课。

2.学生间互相讨论,提出了问题:。

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猫宝宝吃上鱼,猫妈妈让宝宝再多多努力,将“13+2”计算出来。同学们,你们也要再努力来学习如何算13+2。

(1)探讨算法。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怎样算?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请在4人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好了,下面请各组代表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把2根和3根合起来是5根(学生边说边做合起来的动作),再加在1捆上就是15根。

教师:请在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学生:我们这组里还有一种方法是数,1捆是10根,从10起接着数剩下的几根:11,12,13,14,15,数完后是15根。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教师:看来小朋友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人都知道如果是用小棒做这种加法,要先把什么加起来?(单根的)再加在什么上?(整捆上)。

(2)教师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对计算教学来说,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计算,还要求能够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使计算教学有创新,就必须让计算课“活”起来。下面的教学案例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案例1]导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将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大家高兴吗?在这一天,老师将为大家请来艺术学校的8位小演员为大家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学校也将为大家准备一份小礼品——(师出示)每人一袋金丝猴奶糖。

师:请大家帮助学校算一算,我们班需要多少袋糖?

生1:我们班有56人,一共需要准备56袋糖。

生2:还有8位小演员呢,还要准备8袋糖。

师:你真是一个有心人!好,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56+8=。

[点评]“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设计“庆六一”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这种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2]新授。

师:怎样计算56+8呢?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迅。

速拿出小棒,看谁拿得最快!

师:(指一名学生)你的小棒拿得真快,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拿的?(先拿5捆和6根,再拿8根)。

师:摆一摆,56根小棒加8根小棒,怎样摆才能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摆毕,同组交流,指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边汇报)。

生1:从8根里拿出4根,56根加4根是60根,60根再加4根是64根。

生2:从56根里拿出2根,2根和8根凑成10根,54根再加10根是64根。

生3:6根加8根是14根,50根加14根是64根。

生4:52根加8根是60根,60根加4根是64根。

…………。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

生1:56+8=64生2:56+8=64。

(60)44542(10)。

想:56+4=60想:2+8=10。

60+4=6454+10=64。

生3:56+8=64生4:56+8=64。

506(14)452(60)。

想:6+8=14想:52+8=60。

50+14=644+60=64。

…………。

师:经过计算,我们班需要准备64袋糖。看来呀,计算56+8的方法还真不少呢!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水族馆的这样一个情境。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1.个位满十进一,有的学生虽然进一了,但是十位相加时忘了加上进的一。

2.学生20以内的加法口算要经常练习,这是基础。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在“万以内的加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以往计算教学总是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为避免这一点,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课就从学生熟悉的关于中国特有动物的统计表中获得数学信息,产生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使学生感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学生已学过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本课通过对旧知的回顾,激起了学生对加法计算法则的记忆,再引导学生采用尝试、讨论的方法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了知识的迁移效力,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针对计算的枯燥,在巩固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形式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激发学生做计算的兴趣。

一节下来,我发现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学生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容易发生忘记加进位1的情况,造成错误率较高。所以除了提高练习的强度外,还要有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来强化提示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