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故事读后感大全(17篇)

小编: 曼珠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所读内容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伟人故事读后感

这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伟人少年的故事——孙中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得孙中山这个形象在我心中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

这本书主要讲了历史伟人孙中山虽然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小院,但少年时期的他发奋读书,立志报国。他从六岁起,就经常跟随姐姐上山砍柴草,去池塘边捞猪饲料。年纪稍大,便下田除草、排水、放牛;有时还跟外祖父出海。贫困而勤劳的生活,使他懂得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正是这些,才造就了孙中山立志报国的信念。

看到这些,我真为自己感到愧疚。同样是少年,孙中山过着那种艰苦的生活,而我却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却还嫌不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如果我到孙中山的那个年代去生活,一定会叫苦连天的。可是,即使生活在那种环境中,孙中山还是不忘发奋读书,以至于他最后终于圆了他的心愿。再看看我吧,虽然家里堆满了书,可我基本上没几本是看过的,就算有时会看一会,也是被逼无奈。比起孙中山来,我真是差远了。

《伟人少年的故事——孙中山》这本书真让我受益匪浅。我暗下决心﹕处在童年时期的我要学习孙中山孜孜不倦读书的习惯,到青年时代,我要学习他爱国的情感,长大了,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名祖国的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伟人故事读后感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筹到一笔日本留学的经费。表现了周恩来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因为周恩来从小就立志读书,现任第一代!

本篇课文讲的就是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外国租界里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负,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顿时,周恩来感悟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他的爱国心,多么强烈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从小立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

伟人故事读后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感触很深。

书中的人物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穷困潦倒,有的天资聪慧,有的奋发努力,有的最终倒在了恶人的屠刀下,有的则登上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要数金利来之父——曾宪梓。他出生在广东梅州县,小时侯家境非常贫寒,后来移居泰国,却受到叔父们的无情摆布,唯一的一点家产也被分光了,而自己却只分到了一头水牛。于是,曾宪梓前往香港,决定在社会闯一闯。而他的叔父们因为分了曾宪梓一家的财产,受到良心谴责,资助了他一笔钱。就这样,他在香港领带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后来经过分析研究德国的高级领带,他终于创立了自己享誉世界的品牌——金利来。

看完曾宪梓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衣食不愁,有时候还可以撒撒娇,和曾宪梓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有一次,妈妈叫我去倒垃圾,可我就是不肯倒,还理由十足,最后好不容易去倒了,可回来的时候还跟妈妈讲条件,说:“我已经把垃圾倒好了,应该奖励看电视了吧!”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是不应该。

在看了这么多的人物后,我知道了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不可能是铺满鲜花的,只有把1%的灵感和99%的汗水加在一起的时候,天才才会出现!

伟人故事读后感

陈毅,是一个忠实的爱国主义者。他为了救自己的国家,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天,阳光明媚,陈毅有一次来谒拜大诗人杜甫的草堂故居。望着草堂,陈毅想起了杜甫的两句名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多么不公平的社会呀!虽然当时清王朝已推翻,但军阀混乱,官僚地主不依然过着“朱门酒肉臭”的生活吗?而那些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依然是“路有冻死骨”,陈毅暗暗下定决心,要想杜甫一样,做一名爱国文学家,用自己的笔揭露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唤起人民的觉醒和反抗,来建设一个公平,合理,美好的世界。还有一次,陈毅的腿受伤了,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一个人来到树林里,把受伤的腿横绑在其中的树干上,背靠另外一棵树,两只手按住大腿上红肿溃烂的伤口,咬着牙,使劲拼命地挤着。一会儿,只见血水和脓水混在一起,顺着伤口一股一股地往外流,把身下的一大片黄泥都浸透了......

陈毅为了救国家,他是多么的坚持啊!

伟人故事读后感

《名人传》是法国的罗曼。罗兰写的。共写了三个天才———钢琴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作家托尔斯泰。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博大精深。他们在饱经风霜的道路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贝多芬做的乐曲《欢乐颂》,米开朗琪罗做的雕塑《大卫》,托尔斯泰做的书《战争与和平》。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情感折磨的贝多芬,一直在不断地抗争,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米开朗琪罗面对病弱、刁难和盘剥,忍受这一切,一心从事自己最爱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创作。托尔斯泰在对自己理想的怀疑和质询中,不断地冲击和求索着,终成一代文学巨匠。

伟人故事读后感

“365天,天天一篇不厌烦,有声有色奇趣多!”

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凡是被认为是伟人者,都是品质崇高、才识卓绝、超乎寻常和令人景仰钦佩的人物。这些伟大人物的人生故事,不仅能引起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极大兴趣,而且往往能起到表率和示范的作用,可以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情操、树立起他们的楷模。

进入到21世纪,人类的进步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展望未来,广大青少年将是我们这个蓝色星球的主人。一位科学家曾经说:“与其说地球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如说地球是我们向后代‘借来的’。”因此,青少年朋友要像历史上的伟人们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为人类做出贡献,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更加美丽。

伟人故事读后感

从古到今,有许多伟人壮烈牺牲。在《伟人的故事》中我看到了烈士们的英勇善战。

特别是董存瑞,他不顾自巳的老母以及家人和亲人,把他们都丢在脑后。心中想的只有保卫祖国;为人民而战,捧着炸药把雕堡给炸了,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可见英雄是多么的可贵。

而到了当今,人们开始不变得那么勇敢而是胆子变得像鼠一样孺夫,真希望人们变得勇敢而又健康,可惜现在变了,那都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变好了,有的人家的孩子像一个小少爷似的只要玩得有一点点汗珠就会喊回家直至汗没了才让他再去玩到了冬天给他穿了厚厚一层,结果当然是经常是生病了。孩子应该多出来锻练身体才会让孩子身体健康,而埋在家里则会经常生病,花费大量钱财。所以还是让孩子多锻炼锻炼好!否则就倒大霉了。有的还好就是太胆小了一见到强壮的比兔子跑得还快,把自已看扁了,真是太可气,太可笑了。

伟人故事读后感

《中华三伟人的故事》讲述了20世纪中国三位最伟大的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故事,三位伟人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书中描写三位伟人一生中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虽属点点滴滴,却真实可信,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伟大、庄严、执著的人生。

《中华三伟人的故事》在情节和细节的选择上特别注意突出伟人的品格和思想的成长过程,在真实可信的成长故事中凸显伟人的人格魅力,65个小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一生,如同大海一般波澜壮阔,如同高山一般雄伟瑰丽。这本书只是掬出了大海里的几朵浪花,只是摘下了森林中的几片枝叶。有的记述一段史实,有的写成一则故事,有的记录一次谈话……这些都是伟人们真实可信的点点滴滴。把这一个个片段连贯起来。则可聚合成一个大写的伟人。毛泽东,他8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了,毛泽东虽然不喜欢那非常难懂的经书,可是他的记忆力强得惊人,已经把那些经书背得滚瓜烂熟。少年时的毛泽东最喜欢读的书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一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来读这些书,父亲总是反对,说晚上看书费灯油,所以经常阻拦他,他就用蓝布被单遮住窗户,使外面看不见屋里的灯光。

他坐在豆大光亮的油灯下,贪婪地读着他在乡下能找到的一切书。孙中山。他小时候,去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母,由26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读完孙中山和毛泽东少年时学习的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汉乐府诗,《长歌行》的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想想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和孙中山,我与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我决心: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刻苦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伟人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又读了一个伟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这个伟人就是周恩来——周总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总理每次吃饭都很简朴,每餐一荤一素,剩的饭菜,还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还有,周总理穿衣服也很简朴,别人都穿崭新的高级毛料衣服,裤子的裤脚缝了3次,他的一条浴巾用了20年,有14块补丁,还有,周总理住的也很简朴,房子破了都不修。

通过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再看看我们,我们是多么的浪费啊!

周总理都能做到勤俭节约,为什么我们却不能?有的同学总是随意的丢弃吃不完的早餐,或是不爱惜自己的文具,更有甚者是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却一点都没有愧疚之意。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也不是用之不竭的呀!如果大家都能勤俭节约,不浪费,我们大家有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未来,更好的未来。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

《伟人的足迹》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伟人的足迹》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伟人的足迹》这本书,了解了毛主席光辉的一生。我深深地被毛主席的伟大革命精神所感动,所吸引。

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那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所感动。他从小酷爱读书,一旦读起书来,老天响雷都听不见!他看书十分认真,每次阅读总要拿笔标记重点,写下评论和感想,在段落旁边都画了许多圆圈和圆点。他锻炼自己在最嘈杂最热闹城门洞里聚精会神地看书。

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那为中华民族辛勤操劳的精神。长征开始时,被疟疾缠身,重病数月的毛主席走不动路,组织上为他配备了一副担架。毛主席在担架上不肯睡觉,而是开展了特殊的“办公”——他一路上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研究,主张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挺进,争取到大多数领导者的.支持,为最后长征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我敬佩毛主席,更敬佩他有坚强的意志。他说:“干大事业的人,必须锻炼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强壮的体魄,吃大苦耐大劳的能力。”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雨天他在操场上淋,大风天他在城墙上让风吹身体,下霜时节他去野外露宿,太阳下他脱了衣服晒身体。这样的锻炼,使他日后在井冈山,在长征路上,在延安,历经无数磨难而始终不曾倒下。想想毛主席,比比我自己,我惭愧得很。我也爱看书,可看书不仔细,总是一目十行;学习只是一知半解,碰到一些困难就妥协了。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些思考题,我回家一看,题目比较麻烦,想也不想,就去问爸爸。爸爸批评我不动脑筋,可我觉得无所谓了,还振振有词不达意地说什么:“不懂,不能装懂嘛!”今天我明白了,这是一种依赖的行为,是没有坚强意志的表现。

读了《伟人的足迹》这本书,我被毛主席那种崇高的品质、光辉的思想所深深地感动了。我要以毛主席为榜样,顽强地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高中伟人故事读后感

牛顿,他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贫苦人民的家庭,他上小学是就住在了一个要点里,因而与药铺的老板的女儿成为了非常默契,同甘共苦的好朋友。牛顿小时间在学校的成绩不是名列前矛,甚至偶然是倒数第几,但他的手工镌刻技能但是全学校一流,他为药店老板的女儿制造了许许多多的木头椅子和桌子,因而在学校他也出了名。最后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在内里进行了许多项研讨,发明了力学,在力学,光学和数学的领域里有了很高妙的造诣。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相识了太阳光的混淆还发明了数学中微积分,为现代迷信领域做出了不可纰漏的贡献,把天下的迷信向前推进了大大的一步。

在浩繁的巨大的迷信家中,要说谁的知名度最高,那要属爱因斯坦了,要是说谁做出的贡献为人类的迷信推进了大大的一步,那就要属勤于思索的牛顿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出牛顿这个迷信家是一个非常勤于思索的人。他在他的生存中不断的去发现,去不断的思索,高兴的办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一棵苹果部属能根据苹果的落下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看着一个人在万推小车的游戏,就能发现惯性于静止的定理,更惊人的是,他居然通过本身的研讨发现了哈雷彗星的运动周期。哈佛大学校训读后感这都天然是勤劳思索于高兴的奉送。牛顿的这种勤劳思索的竟是黑白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阅读了——《名流故事》这本书后,从中感觉到了古今中外的名流的勤劳好学。这本书说的是:司马光,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等中,外名流勤劳好学的故事以及显现他们的本领的事例。

这个故事陈说了陶行知六岁应该上学,陶家没钱给学费,但他聪明好学,因而被附近开馆子的秀才收费收为学生,遭到了启蒙教育,九岁时被外婆送到吴尔宽的经馆伴读,这才正式入学,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十岁时,听说有一位德才兼备的王老师掌管学馆,便去修业,王老师被他冲动就让他收费伴读。崇一学堂校长见他聪明好学,又容许他收费入学,结业时名列第一。最后陶行知成为一个教育家。

伟人的读后感

兴奋之余,我一遍又一遍地读《伟人的足迹》这本书,了解了毛主席光辉的一生。毛主席伟大的革命精神深深吸引和感动了我。

我钦佩毛主席和他孜孜不倦的阅读精神。他从小就喜欢阅读。他一起床就开始看书,半个床都是书,想看就看。

毛主席看书特别认真,连雷都听不见!而且他每次看书,总是用笔标出重点,写下评论和想法,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段落旁边画圈点。

我钦佩毛主席和他为中华民族努力工作的精神。长征之初,毛主席病重几个月,不能走路,就配了担架。在担架上,毛主席仍然不肯睡觉,想着日夜奋战,竭尽全力与敌人决斗。

看着书中毛主席的光辉事迹,和自己的为人处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将来,我必须努力学习,努力成为像毛主席一样的伟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感人的故事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人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我们班上午看了几个感动全中国的人。其中,最多的'就是孝顺父母所感动全中国的人。其实,那种孝顺也许我们现在做不到,也许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也不需要我们那样做了。但是,我们只要有那种感恩父母的心,我相信,在父母的眼里跟感动全中国的人所做出的事情都是平等的。我相信,父母一定会打心眼里高兴,就在这时,父母也许会对我们说:“孩子,你长大了”。读了这么多的感人故事,看看故事里的人,再看看我们现在就连带个学习用品都是个自己用的,别人要向你借,你都要变个不错的理由说不能借。就算借了嘴里还要不停的念叨着:“你下次一定要借给我呀”。邻居要借点什么,尽管我们多的是,却还是想尽办法不借,就算不高兴的借给人家了,却还生怕给弄坏,还要千叮咛万嘱咐。看看故事里的人,再看看我们,怎会有如此大的差个呢?读了感人故事后,我决定试着感恩,试着回报,试着大方的对待每一个人。我们都应该记住,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伟人的足迹读后感

前几天,我买到一本《伟人的足迹》,我如饥似渴地读完全书。其中《毛泽东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是的,《毛泽东的故事》这些文章最感人的是毛泽东一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文中生动地记叙了这方面许多感人的片断:

毛泽东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他认为应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发奋学习。毛泽东在学习上一贯刻苦、勤奋,在青少年时代,每天清晨,同学们还未起床,他就借着喜微的晨光,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夜深人静,同学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常常在走廊上或茶炉室的灯光下看书。书籍是毛泽东的'终身朋友,直到他心脏停止跳动前几个小时,他还示意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于是,我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毛泽东在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一一作了对比,我的眼前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勤奋好学者的足迹……重新去寻找这一足迹,重新去寻找这一精神,对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不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吗?我真诚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龄人,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的理想、信念、精神和毅力。

伟人的启示读后感

滴水穿石,我们一定要铭记它给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伟大的启示的读后感。

许多名人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启示,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

我国语言大师侯宝林,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语言大师。他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虽然只上过三年小学,但还是丰富积累。长大了,他更加努力,儿时的梦想他始终也没有忘记。

有一次,它为例得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脚上血泡都磨破了,可他还是不甘心,后来听说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于是他欣喜若狂,可家境贫寒,没钱买书,所以他决定去把书抄回来。一连15天,他冒着鹅毛大雪,顶着狂风,终于将一本几十多万余字的书抄录到手。他晚上不停地练习着,校对着,全城最后熄灭的一盏灯,就是他了。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全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了。

我爱好写作,从5岁时就梦想要当一名作家。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看书,起先我看些连环画,慢慢看起了有图有字的书,在长大一点,我看起了作文书,慢慢又看上了小说书。每当我看到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时,我会不由自主的把他们记在一本大笔记本里。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外婆的帮助下,做了一本小本子挂在墙上,每天放学回家,我会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简单记下来,我迈出了作文的第一步,接着我学会了写短篇日记,又学会了写中篇作文,后来我又学会了写精彩的长篇作文……每天记日记,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有快乐的,有发泄的,有委屈的,还有激动的,上面记载了我童年的一笔。如今,我一开始试着写短篇小说了,我坚信,我只要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就一定会实现我心中的理想,吧!挑战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千万不要回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别怕,那时上天对你的考验,跌倒了爬起来,你只要一次又一次的顽强努力,你会成功的,你一定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幸福与甜蜜!你一定能实现心中美好的理想!朋友们,努力吧!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伟人的足迹读后感

宁静的夜晚,我取出刚买来的新书—《伟人的足迹—毛泽东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le个毛泽东……”但我只是从电视上认识了他。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几乎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扭转乾坤的伟人留给历史的一些闪亮的足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父子之间》这篇故事。毛泽东既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因受封建传统的影响和在生活所迫的原因,都连读书的自由也没有。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能成为一代伟人,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像毛泽东一样,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将来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出一份力!

抗日伟人的故事

故事可以用来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伟人的故事。

她是全国惟一一名锡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联女团政委,她的抗日壮举虽然在历史档案中尘封了88年,可时至今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党史部门的历史文献中,仍能看到有关她的抗日英雄事迹。她就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盘古台锡伯族村女青年——关玉梅。

“在日伪时期,关玉梅秘密地来到了中共满洲省委。从此改名为李芳,在陈为人、刘少奇等人领导下,与日伪当局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锡伯族民间故事书》的编写者王兴华向记者介绍他在锡伯族村采访挖掘民间故事时的意外收获——“李芳”的抗日传奇故事。

1920xx年8月1日上午,一对衣着整洁的年轻夫妇,乘坐列车来到了当时被日本殖民者控制的沈阳南站。男的是中共满洲团省委书记饶漱石,女的就是李芳。

饶漱石手提皮箱走在前面,李芳怀抱着孩子紧跟在后面。两个人假扮夫妻,像是去外地旅行。不一会儿,一列客车进站了。饶漱石和李芳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检票口,直奔沈阳南站广场前一家最大的旅馆“悦来客栈”。进了客栈,二人包租了一个临街的房间住了下来。

傍晚,中共满洲省委地下党员孟坚和于培珍也假扮夫妻拎着两个礼品盒,以探望亲属的名义来到“悦来客栈”与饶漱石和李芳接头。四人见面后,孟坚迅速打开礼品盒,从里面拿出几摞传单交给了李芳。为防止外人怀疑,四人故意在房间多聊了一会儿,然后孟坚和饶漱石离开了旅馆。

晚上8点多钟,天已大黑,又一列客车驶进了沈阳南站。下车的旅客蜂拥走出检票口,“悦来客栈”是他们进入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李芳和于培珍看准时机,趁着过往行人拥挤混乱之时,迅速推开旅馆的临街窗户,把几摞传单撒了下去。一张张传单在空中漫天飞舞,很快就飘落在大街上过往的人群中。人们捡起传单,边走边看。此时,日本宪兵突然发现了传单,十分恼火,立即把旅馆包围起来,然后对每个房间进行搜查。李芳见敌人监视严密,一时无法脱身,机警地对于培珍说:“一会儿敌人来搜查时,你就管我叫嫂子,就说俺俩来奉天串门。”说完,和于培珍又说又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待在屋里逗孩子玩。

日本宪兵和警察推开房门,一看屋里只有两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孩,大声问道:“刚才你们往楼下扔东西没有?”李芳镇定自若地说:“我们是来住店的,啥也没扔。”所有的房间都搜查过了,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和疑点。日本宪兵和警察还是不死心,他们又把各房间的旅客全部赶到了一起,开始用手去摸每个人的心窝。敌人幼稚地认为,如果谁害怕,心跳得厉害,传单就是谁撒的。

男旅客一个个都被摸过了,只剩下李芳和于培珍两个女旅客没摸了。就在日本宪兵要去摸李芳和于培珍的心窝时,有个警察漫不经心地说:“女的就算了,别摸啦,你们一摸,她们就更害怕了,哪有不心跳的?”日本宪兵一听,犹豫了一下,还要去摸。正在敌人迟疑不决时,李芳故意拧了一把孩子的屁股,孩子疼得哇哇大哭起来。引路的客栈茶房见此情景,连忙对日本宪兵说:“这两个女人带着孩子,不会干这种事儿吧。”日本宪兵一听,仔细地打量了李芳和于培珍两眼,操着生硬的中国话说:“是的!女人的不敢。”说完,转身走开了。李芳和于培珍一看当时的情况,如果立即走开,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于是在旅馆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李芳洗完脸后,故意把洗过的手绢晾在了窗户上。地下交通员苏炳皎来到“悦来客栈”楼下,看到李芳和于培珍发出了“平安无事”的暗号,迅速把他们接回了团省委机关。

1936年,李芳来到抗日名将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联二军二师四团担任团政委。为补充部队弹药,她和团长侯国忠带领部队。

成功。

地偷袭了日军的军火库。

一天深夜,李芳和侯国忠带领四团指战员,来到了敌人的弹药库铁丝网外面。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两名抗联战士干净利落地干掉了敌人的哨兵,然后剪断了铁丝网。就在两名抗联战士刚刚钻过铁丝网时,岗楼上的探照灯射了过来。敌人发现抗联战士后,立刻开枪射击,双方随即交火。此时,李芳和侯国忠一看,偷袭被敌人发现了,两个人一商量,只好果断决定:对敌人进行强攻,一场恶战马上展开。驻扎在弹药库的日军发现有人偷袭后,拼命死守,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久攻不下。侯国忠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亲自带领敢死队再次进攻,李芳组织火力在后面掩护。

谁知敢死队刚刚进入铁丝网,冲在前面的侯国忠和两名夹着炸药包的战士就中弹倒地,身负重伤。见此情景,李芳果断命令敢死队马上撤回。此时,四团已牺牲了20多名战士。侯国忠负伤后,李芳开始组织新一轮进攻。

为了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在进攻之前,李芳大声鼓舞抗联战士:“同志们!今天不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决不罢休。否则,我们对不起死去的战友。”说完,重新组织好火力,命令冯连长带领七连战士从左侧进攻,自己带领六连从右侧猛攻。只见李芳端起一挺轻机枪,一边跑一边高喊:“同志们!冲啊!给我狠狠地打!”在抗联四团指战员左右两股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敌人的第三次防守终于被打退了。

李芳带领战士们冲进弹药库,一人扛起一箱弹药,飞快地撤离了弹药库。见李芳等人扛着弹药箱已经。

安全。

撤离,在后面负责断后的几名抗联战士,点燃炸药包,迅速撤了出来。

“轰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响彻山林,敌人的弹药库转眼之间变成一片火海。炸完弹药库,看着逃跑的一部分残余敌人,李芳立即组织部队乘胜追击。就在这时,师部向四团发来电报,明确指示:“敌人正在增派援兵,不许恋战,立即转移。”李芳看完电报,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追击。然后,带领战士抬起伤员,扛起武器弹药迅速向山里撤离。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他原来与我是同乡。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

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

合作。

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汽车沿着陕西省铜川市一片繁华的商业街慢慢行驶,街道并不宽阔,树木倒很茂盛,道路两边密密麻麻排列着商场、餐厅,突然转进临河的一个普通小区,获得了片刻的宁静。

抵达93岁老兵鲍鸿海的家时已是中午时分。他静静坐在沙发上等候,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小铁盒,里面装有他此生最珍贵的东西——几张泛黄的证书和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这枚勋章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国家给颁发的,我爸爸可宝贝它了。”鲍鸿海的小女儿鲍易君说。

打开盒子的瞬间,老兵也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鲍鸿海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二十七师的一名文书,参加过着名的台儿庄战役等。战争使他的耳朵受到损伤,听力一直不好。80岁的老伴儿李伟珍坐在丈夫身边,时不时伏到他耳边说话,充当“翻译”。两个人携手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甘苦与共。

鲍鸿海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台儿庄战役的一些情景。“白天阵地丢了,晚上我们就再去夺回来。夜里敌人的大炮、飞机使不上,我们肉搏,连长死了排长补上,排长死了班长补上。送饭的、炊事班的、通讯班的都用上了。”

老兵每说一段都会停下来沉默好久,双目下垂,陷入深深的思考。象征荣誉的勋章静静地躺在茶几上,历史的时钟滴答滴答回响,仿佛浓缩进了数十年时光。

“500个敢死队队员背着大刀,每人配备了两个手榴弹,连枪都没带就冲进敌营,最终夺回了东门。我听说最后只剩几十人。”鲍鸿海说,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客厅里挂着的“抗日英雄,民族脊梁”几个字是老兵一生最好的写照。鲍鸿海的大儿子鲍玉龙说,父亲的三个哥哥都参加过抗战,全部牺牲在战场上,除了自己,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宝剑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挂满了耙子、铁锹等各种农具。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坐在藤椅上,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睛却很有神。

90岁的抗战老兵文生明还能记起许多战友的名字。他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军独立46旅的一名战士,参加过中条山的望原会战等。

“当时不知道害怕,人一害怕就不行了,”文生明说,眼眶里闪着泪花,“一起抗战的,有回来的人,有没回来的,孙塬镇就活着我一个。”

文生明也有一枚勋章,上面写着“敬献给为我中华独立自由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这是关爱抗战老兵公益组织颁发给他的。因为经常拿出来看,每次拍照都会戴上,勋章的漆已掉了大半,别针也坏了,只能用一根铁丝别在衣服上。对老兵来说,现在已是风烛残年,别无他求,清贫一生过得并没有怨言。

今年7月,民政部重申有关政策,并表示将不断提升包括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在内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水平。参与“寻找老兵”的志愿者说,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有2万余人,目前寻找到的不到1/10,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大多数。

生活。

在偏远农村。

志愿者刘宽利20xx年开始自发组织找寻抗日老兵线下活动系列报道。他说:“抗战老兵成仁取义的民族精神足以震撼我们。在他们面前,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勋章代表的不仅仅是荣誉,而是他们希望被时代记住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