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优秀24篇)

小编: 温柔雨

范本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一种重要写作资源,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下面是一些范文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农村教育环境的弊端及对策

中国青年报11月26日报道:语文课本难为农村师生。报道说,在很多贫困农村,课桌椅都不够,教师印试卷还在用钢板蜡纸,于是像《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样的课文,几乎无法向孩子们讲授,因为他们在问:“什么是鼠标?”“上网咋回事?”

报道中说,有专家反省: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城市中心主义”的结果。

毫无疑问,这个倾向是存在的。教材的编纂者,大体是以城市甚至是大城市学生生活为基点的。在长期以国家统编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里,这个问题无疑更加突出。因此,下放教材的编纂权,鼓励各地区自行编出适合本地区学生使用的教材,肯定应该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方向。在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里,用一两套教材来满足所有的需要,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农村教育亟需加以根本改革的地方,也许并不是教材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教育目标和教育体制。

我以为,现在农村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但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这种以不断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根本不能与城市匹敌,大学入学率,恐怕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

近日一家杂志对南方一个村子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在这个村子里,努力使自己孩子不断升学的家庭,都负债累累,是村子里最穷的!即便这些家庭的孩子最终能够考入大学,将来会对家庭的经济有所补偿,但可以预计的是,他们大都不会回到家乡,他们的知识,也不会对改变家乡的面貌有什么作用。

事实上,媒体已经多有报道,这种克隆城市以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村贵族”---因为从小到大被全家“重点保护”,希望孩子能最终考上大学,跳出农门。这些学生基本上不干任何农活,结果是,大学没有考上,在农村自食其力的本领也没学到,种田不会了,其他的谋生技能也没有得到训练。

从整体上说,如果农村教育不能对本地区的经济改善和文化建设起到显著作用,将只能成为城市教育的附庸,成为向城市输送人才的基地。而本地急需的各类人才,既得不到培养,还会被不断淘空。这样下去,地方政府怎么会有加大教育投资的动力呢?有志改变家乡面貌的有实力的企业家们,也将缺乏投资家乡教育的动力。

论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从广义上说,一个人从幼儿期、青壮期,到衰老期,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个人自学。这四个方面的教育有主有从,有先有后,应统一协调,配合密切,构成一个育人的整体。大家都知道,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后天的教育尤为重要。一个人从婴儿到进入小学以前,基本上由家长教育,进入小学以后,也还是有较大部分时间在家接受家长教育。家庭是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人生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儿童能否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经常听到一些农村家长总结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育时说:“养了孩子,教了孩子,但并不真正了解孩子。”从这一点也说明了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农村的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家长素质低下、水平不高、方法不当,与学校、社会的要求和青少年儿童的期望相距甚远。

育方法简单粗暴等。青少年儿童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因而很容易滋生不良品行、习惯以致失足堕落。

2、有些农村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赚钱,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学校、老师,平时孩子由祖父母或外公婆领养。这些“隔代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溺爱、放纵。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和自私的性格,稍有不满,常常出去,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小兄弟”或“社会垃圾”为伍。

3、部分农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人格、品行的塑造,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期望都强加在子女身上,盲目地为子女的未来进行设计,而不去了解、研究新时代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顾及子女智力发育规律和兴趣、条件等因素,很少去考虑教育方法对子女是否可行。而是随家长主观意志包办代替,拔苗助长,出现了盲目的智力投资和违反教育原则的过分苛刻要求,收到的效果却是事倍功半。

有些家长本身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低,缺乏正确理想,讲究实惠,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想影响子女,从而养成了孩子自私心较重,只讲究物质享受的思想。

5、部分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学习的辅导或监督十分困难,长年在外务工的家长其女子只能由长辈领养,根本谈不上指导,只会是放纵、溺爱。其次,家长因工作、生意、办厂早出晚归,限于时间和水平,很少有时间和精神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能过问一下就很好了,根本做不到细问或更多的关心,大部分家长还认为子女上学读书应该由学校管教,家长只负责供给,不出问题就放心了,一进子女在学校出问题或听到学习成绩不好,便非打即骂,痛斥一顿。

6、部分农村家长压抑了子女的课外正常兴趣,给子女只是增加学习负担,而不考虑子女的智力发展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导致他们常在家长面前撒谎或产生厌学的不良行为。

7、部分农村家庭(组合家庭、残缺家庭)的不完整、不和睦,也直接殃及到子女的健康成长。

有良好的思想品行教育,养成良好的个性和习惯。

二、对策与方法。

(4)设立“班级家庭联系卡”;(5)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6)建立每月半天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

(2)班级家长会;(3)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4)“家长开放日”,学校大型活动、学习汇报表演,让家长、子女一同参加。

学活动,如“学校教育的目的与要求”、“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征”、“青春期教育”、“学生智力开发与家长的培养”、“法制讲座”、“家教的方法与措施”等现实教学内容。学校按不同类型学生的家长举办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如《孩子进入中学后的心理、生理特征》、《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活动》等。讲座的形式要生动,富有针对性、实践性,内容要结合实际问题由浅入深,从而提高广大家长的思想认识和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正确指导家长重视子女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行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视对孩子的感情、性格、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指导广大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素质。

总之,只有重视家庭教育,共同研究教育青少年儿童的要求和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儿童符合时代的要求健康成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责在双肩,对学校如何正确地指导家庭教育的研究,本文只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见解与做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家教指导工作为已任,不断进行深入探究,就会逐步取得比较科学的结论。我期待我们农村的家教指导工作能有新的突破和起色!期待我们农村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素质和水平越来越高!

论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日益重视,无论在教育的意识上,还是在教育的积极性上,都超出以往任何时期。然而,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家长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就好,深信“分数代表一切”。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只重智育,对子女有什么兴趣、爱好和能力却看不到,当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疏于引导、矫正,为青少年时期的犯罪埋下祸根。

2、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他们的心里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忽视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很多家长在空闲时间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等赌博行为,无暇顾及子女,使家庭教育流于形式,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3、农村家长家教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方法简单,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农村家庭中,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还是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农村家长的头脑中,严重束缚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中国人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普遍存在。当子女犯错误时,农村家长往往采取简单而粗暴的体罚方式,训斥棒打,全然不顾子女的感受如何,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正确的思想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

4、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很多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现在农村家庭中的年轻一代在外地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造成了农村中隔代抚养的现象。由于老一辈养老防老、光宗耀祖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孩子大多娇惯溺爱,过份迁就,缺少必要的管教,使孩子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农村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5、农村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推给了老师。家长不会主动找学校、老师交流意见,不会和学校配合,习惯替子女说话,还时时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家庭教育名存实亡。

6、当前的教育现状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据调查统计,大专及以上阶段年人均教育费用达到9436.43元,这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另外,在现阶段,就算是大学的毕业生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也是很困难的。这样一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农村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降低了培养子女的热情。

1、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

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匮乏,成为农村家长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障碍。因此,提高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农村家庭教育的根本,而办好“家长学校”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作为教育部门应该从提高家长的认识,转变观念入手,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家庭教育的知识,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时常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方法,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去教育,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问题,培养出合格的家长,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

2、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与教育内容,更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作为家长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农村的家长要努力做到:(1)提高自身素质,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2)事事表现出家长的风范,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3)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4)多让孩子接触外面的社会,让其增强对不良环境的免疫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要充分地了解子女并实施科学的教育。

理解万岁!孩子最信任的是父母,他们对父母尊重、信任、听从,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因此,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要充分从各方面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孩子的长处,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家长应该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去感染和熏陶孩子。在教育子女时要多一些理智因素少一些情感因素,多一些科学方法少一些粗暴手段,多一些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少一些教育的盲目性。只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永远不能完成教育任务。作为肩负农村孩子教育重任的学校有责任主动和家长联络,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和家长交流联系的方案,通过诸如家长会、家访、书信交流等方式形成学校制度性的决策,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将学校的温暖、教育的理念带给学生的家长,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5、加大教育的投入,减轻农民的负担,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促进农村教育的振兴。更要在广大的农村中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文化的社会氛围,消除“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家长中的消极影响。要切实从各方面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广大的农民乐于培养孩子成才,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我们要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农村家庭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注农村的家庭教育,做好农村儿童的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各方面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成效性,关注农村家长素质的提高,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培养更从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今后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导致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小学体育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论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家庭教育的弊端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绊脚石。加快农村家庭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农村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严格执行国家办学方针。

自新中国成产以来,党中央就制订了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并制订了科学可行的教育方针。并适时的进行修订,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严格的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以法治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对于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要让他们知道,教育不单纯是一个个人或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教育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更是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学校要严格规范办行为,严格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全面发展,对于那些表现很差和学习很差的学生,学校要视为准辍学生,不能让学生轻易毕业。许多家长就是报着让孩子在学校混个毕业证的想法。对于这样的学生应不予毕业,甚至不频发毕业证。在这个问题学校应严格把关。迫使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在学校不仅要学习,还要学做事学做人。

《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明文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建立健全社会就业机制,强迫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力和临时工易管理的特点,并接纳了大批的初中辍学生。农村家长看到没有文凭照样挣钱,孩学习不好,不如早就业早赚钱早成家,一则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二则可以发家致富,这种思想把农村家长带入了一个误区,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又有抬头之势。但是这种做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和提高就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大大不力得,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家一方面应该强迫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习好的进入上一级学校就读,学习差的学生也必须进入职业高中,接受相应能力的技术教育。如果不能毕业就不能就业,直到毕业为止,强迫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应该强化私营企业招工制度,我国《义务教育法》中明文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对于知法犯法的企业,制订相应的制约措施,使他们不敢违犯国家的政策,把辍学生就业路堵严堵死。文凭虽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但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必定俱备一定的素质。学历虽然不能代表人的能力,但有学历的人必定俱有相当能力。这是符合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教育方针。

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提供家庭教育理论去撑。

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教育思想落后,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没有家庭教育理论依据,造成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为农村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理论、方式和方法是当今农村家庭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和报刊杂志,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让家长定期或不定期的观看家庭教育节目和文章,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科学有效的指导家庭教育。

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家讲座。教育专家利用家庭教育理剖析家庭教育成功的范例,让农村家长首先从思想上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听取的过程中,慢慢理解家庭教育的理论,并能就教育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采用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找出一条件适自己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之路。

依托学校活动,建立亲子共成长制度。学校要充分利用每学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之际,让所有学生家长入会,让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感受学校氛围。邀请往届优秀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到校做典型发言,让优秀学生谈家庭教育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中的作用,让家长谈教育孩子的亲身体会;并邀请当地一些成名的企业家谈自己的创业经历,在创业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让所有在校的学生家长身临其景,去亲身体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在校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完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健全家庭教育培养制度。

家长课程的开设为农村家长会增添了新的内容,为班主任对农村家长进行系统、系列化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蓝本。家长学校课程开设一般与家长会相结合进行的,班主任利用家长课程为指导,并根据学生日常表现,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授课,由于入会家长少,即使到会也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对家长课程培训并不十分重视,这样造成了家长课程的开设流行一种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学校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完善家长课程体系,健全家庭教育培养制度。首先班主任要吃透家长课程的精神,并根据学校与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整合,备课做到充分有据,有的放矢。其次要对家长有所约束,要求所有学生家长必须到会,定期按时接受家长课程培训,入会家长必须做好笔记,并布臵家庭作业,家长必须按质按量完成。对家长课程的开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对家长课程的培训情况要定期反馈,做到有始有终。

建立长效家校联系机制,加强家校双向沟通与联系。

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双相互动,教育是学校的义务,更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建设起长效家校联系机制,加强家校的双向沟通与联系,才能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学校在家校联系方面可以起一个主导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家校联系制度。一是建立家校双向联系卡。学校每周把学生的在校表现以联系卡的形式让学生带回家,并要求家长把孩子的在家表现如实的填写在联系卡上,周一由学生带回,方便班主任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是建立家校电话联系制度。学校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学生的在家表现,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要倾注更的关心。家长更应该定期或不定期与班主任主动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样学生就无漏洞可钻,可以全方位、动态管理学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是请部分家长到学校观察孩子的活动,甚至邀请家长到教室中听课,直接参与班级活动,更能实际考察孩子的在校实际表现情况,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一些不良表现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态势的扩大发展。

依托农村天然资源优势,打造家庭教育平台和空间。

农村的广阔天地所为孩子亲身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提供了天然场所。在这里他们能亲身体会到农民的勤劳、质朴精神,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从内心深处想好好学习,将来能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烙上深深的家乡情结;通过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和锻炼他们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农村广阔天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提供了实验田。诸。

城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古有密州县令杜甫、词人李清照,今有王希坚、王愿坚为我们留下许多传世佳作;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王烬美更是诸城人们的骄傲;诸城龙骨涧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使诸城享有龙城之称,象常山、马耳山、障日山等和潍河水系,诸城自古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汉王山徐英烈士是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基地。这些在孩子身边的人、事、物,丰富了孩子在语文、历史、政治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田间地头的各种动植特更是丰富了孩子的生物知识。充分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能更好的发挥他们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树立正确的家庭幸福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比天大,家庭幸福是一种和谐,更是一种责任。作为家长正是在负家庭的责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家庭的幸福。贫穷不是灾难,有钱不一定幸福。幸福是支撑家庭的一个平衡点。用幸福的家庭孕充下一代更幸福,才是正确的家庭幸福观。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飞速发展,很多家长把眼睛只盯在了钱上,一门心思的钻进了钱眼里,为了挣钱,忽略了孩子的管理,钱赚到了,孩子也毁了,到头来悔之晚矣。无论你是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是在工厂流汗,更不管你在异乡艰苦的创业。请你不要忘了,家中还有一个你牵挂的孩子,还有一个你未来的希望。有空的时候常和孩子聊聊,有空的时候从远方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让孩子觉得你进刻关注着他,关心他。让孩子明白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的将来,都是为了孩子将来比自己生活的更美好,家长要从内心去了解孩子,更要让孩子明白你的内心。让孩子拥有一个颗感恩的心,相信他会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让每个孩子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农村教育环境的弊端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刑事纠纷、行政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在处理和解决这种人民内部矛盾过程中,往往通过人民调解、行政执法以及诉讼等程序能够使绝大多数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有关职能部门的处理结果也能够欣然接受,其到了既能维护法律权威,又能达到了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目的。但目前情况下,也有一小部分群众在处理纷争过程中不是采取以上方法,而是采取另外一种应当说比较极端的方法解决问题―上访。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群体访”、“越级访”、“缠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非常重要和非常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每年的“两会”期间,上访问题将成为各级党政部门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多的上访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将确实存在行政执法不严问题、司法裁判不公问题,企事业管理不规范问题,但也存在上访人自身的认识问题以及未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管这种上访的理由是否正当、手续是否完备、问题能否解决,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都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谓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首先,对于上访人来说,不但为上访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且在上访过程中所受到的困难和艰辛有时超出正常人的想象,有的为上访而是农田荒芜、有的为上访而是孩子辍学、有的为上访而流落街头、有的为上访而妻离子散,更有甚者为上访而客死他乡。但最终还是没有达到其所追求的目标。有的即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回想一下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很可能要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因此,对于上访人来讲选择这样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并非明智之举。

其次,对于行政机关来讲,上访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在上访过程中,由于上访人对所反映问题处理结果不满意,因此,其对处理单位失去信任感,双方的矛盾十分尖锐以致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上访人往往认为单单依靠本单位、本部门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制造更大的声势、聚集更多的人数、采取更过激的行为、使用更严厉的措词、到达更高一级的党政单位信访才能达到其目的。所以,在这种思想引导下,他们往往采取阻拦党政主要领导车辆、关闭行政机关大门、在国家以及党政要害机关静坐,更有甚者还冲击国家有关党政部门、砸毁公共财物,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形象,扰乱了党政机关的正常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

第三、上访对我国司法制度来讲是一种挑战。由于上访对于一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各级党政部门都把确保一方平安、稳定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甚至有的地方把处理信访工作与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政绩直接挂钩,采用“一票否决”制。因此,各级各部门都对上访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有的还采取非常规的处理方法,已达到暂缓上访的结果。例如:有的为阻止当事人上访而将上访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使上访人员失去人身自由;有的为阻止上访而采取“收买”的方式先给上访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些方法既不符合《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也不符合《民法》中的“公平、自愿”原则。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绝大都能为法律所调整和制约,而上访则是撇开这些正常的解决渠道,不经过任何的程序、任何约束,一切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到任何一级机关解决问题,县解决不了去市里解决,市里解决不了去省里解决,省里再解决不了就进京上访。同样,对于各党政部门来讲,对上访问题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其他方式。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上访比打官司快、比打官司好解决、比打官司领导重视。所以,对于出现纠纷以后,不管有理没理先上访,不愿意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对我国提出的“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伟大方略的挑战。

正是由于上访的这种无序性和随意性,对于上访的管理十分困难,即使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信访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仍非常严峻,信访形势仍不容乐观。更为可气的是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他们已多年上访(或介绍上访)得到的经验为资本,专门对新的上访者“指点迷津”,并收取一定的介绍费用。他们往往会告诉上访者对所反映的问题应找那个单位,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单位领导的家住哪里,做什么样的车,车牌号是多少,什么时间能找到,俨然一个“万事通”。为这种无序上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本来十分严峻的上访形势更加复杂化。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使全国人民尽快步入小康社会。因此,社会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要解决好信访和上访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正确对待信访,认真善待信访。

目前,各级各部门对信访工作都十分重视,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处理信访的工作制度,并且还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从事信访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每年的信访案件人呈上升势头,因此信访工作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正确对待”就是要求大家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信访,我们既不能害怕信访,或者谈“访”色变,甚至为达到息访的目的而置国家法律和政策于不顾,任意采取办法进行处理;也不能麻痹大意,掉于轻心,过小估计信访的危害性。我们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信访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信访人员对所反映的问题到有关部门、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加以解决,决不能犯“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的错误。所谓“善待信访”就是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热情服务的良好风气。怀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工作中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统一起来。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发现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做工作,主动化解矛盾。

二、各执法部门要依法行政,从源头上减少信访。

形成信访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不满造成的,这其中虽包括当事人对执法行为的不理解和误解,但确实包括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公、违法行政、枉法裁判的现象,这就给上访找到了理由,也为信访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作为执法部门要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国家赋予其职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工作中要严格依法办事,要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工作依法而不违法。同时,要根据行政相对人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原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减少对立情绪,多增加一些沟通和理解。这样,就能使很多的矛盾问题在非常平和的气氛中得到解决,从根本上减少信访。

三、建立司法信访制度,把信访纳入法制轨道。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这应当说是我国文明程度的一大提高,使国家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根本要求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都要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的规定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行动。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里很大的进步,司法体系已逐步完善起来。但对于信访工作来讲却是一个缺陷,也正是由于这一缺陷,目前情况下在一些地方才发生和存在许多的无序上访事件,影响了社会稳定,给社会治安形势带来隐患。因此,首先要求加快信访方面的立法工作,制定和出台《信访法》。在程序上规定信访人员应按照一定的级别归口逐级处理,信访人员不得以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信访机关。

总之,在对待信访问题的具体处理过程中都做到有法可依,使其纳入法制轨道,彻底解决信访的混乱局面和无政府状态。

(作者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胜坨人民法庭庭长)。

联系电话2525279。

浅谈信访的弊端及对策一文由搜集整理,,请注明出处!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至,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年至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论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

本文在对农村家庭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并针对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提出了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一、引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所有父母亲的心愿,但真的要把子女培养成为知书达礼,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长大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目前,在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在其家庭教育的期望水准、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家庭教育的内容价值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与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相违背的新的倾向和新的问题,这些倾向和问题直接与青少年的现实面貌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需求构成不同程度的矛盾。分析认识和切实解决这些矛盾,是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使家庭教育纳入科学化轨道的迫切需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很多的。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史典•愿体集》上有两句名言是:“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和教育,几乎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教育所能代替的。”

中国的家庭教育,城市比农村重视,城市比农村投入得多,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城乡差别。但是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仅有城市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至不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跑到学校大哭小闹的屡见不鲜。

2、现代农村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了解,教育孩子主要有两大支队。第一种就是家长对孩子有一种保护心理,认为孩子还小多照顾一下,百般爱护,见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们常常替孩子找借口,说人还小不懂事,长大后自然会变好的等等,以此对孩子来加以宽容和迁就,把孩子安排在真空的、没有道德约束的环境中,这必然给孩子现在及以后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显形或隐性的伤害。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适当的表扬或批评还是必要的,不要刻意的给孩子建造防护墙。事实证明,农村家长特别是老一代的爷爷奶奶们,应更新存在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长大就好的教育,应建成先严后松、松严相辅的教育观。第二种就是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农村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农村家庭成员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应对措施。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社区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为了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提高家长素质,增强家长对幼儿的辅导能力。

现代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家教观念及方法还不了解,甚至有的还不会讲普通话,不会与孩子交流,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观察、思考。“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学校的任务是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

2、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孩子了解、感知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赢得孩子的敬重,更加珍惜为他所做的一切,自觉接爱教育。

3、父母自我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识不到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会给孩子带来坏影响,所以可以在“家长学校”、“家长会”或者孩子对家长的提醒中,向他们提出意见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大多家长能采取克制的态度。马卡连柯特别强调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影响。他指出:父母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又怎样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甚至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子女都有很大的意义。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敬,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教育方法。

4、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梁实秋说过:一个家庭,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书,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此外,还可以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生动的画面是许多书本上学习不到,也了解不了的,这样,既增进了一家人的感情,也丰富了孩子的视野。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5、解放孩子的双手,在劳动中促进其全面发展。

从小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爱农”观念和劳动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情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促进孩子的学习。调查资料显示,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生活所必须的劳动在由大人包办代替,大人想让孩子幸福,却没想到不劳动就会逐渐偷懒,更没想到劳动在孩子身心发展上的重要作用。适当的劳动不仅能锻炼、发展孩子的肌肉群,促使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开发人的智力,尤其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们必须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实际劳动中发展思维,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意识,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取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世纪的主力军。

6、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

家长应该通过激励等方法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借助于榜样、座佑铭、奖励的作用和力量,培养孩子力争上游的意识和愿望。

7、教育子女从点滴做起。

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家庭教育要从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处着眼,从一时一事的小处着手。列宁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因此,家庭教育既要注意大方向上的宏观把握也要注意微观上就事论事,要从平时一些看似琐碎平凡的小事发拙教育素材,要注意因事生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对孩子进行点拨和启发。

8、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因此学校和家庭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补充,相到配合,各尽其责,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响,家长应经常与孩子的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学习状况,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四、结束语:

在家庭教育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家长的认识水平与其实践水平之间目前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和矛盾。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忙于农活或由于知识结构的欠缺,往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简单粗暴,要分析和认识此种矛盾,要求我们在对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时,不仅要加强宣传力度,向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而且要考虑这些科学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的可操作性,要结合典型事例,解剖麻雀,指导广大家长自觉应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全面端正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当然,还必须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组织和指导,这不仅是克服家庭教育中一系列病理现象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促使家庭教育系统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燕、邢利娅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论文从对零售业物流内涵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并借鉴美国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物流配送;对策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第三利润源泉”,特别对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由于当前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个性化,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以较大优势占领市场,物流对零售业企业在当前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零售业物流的内涵。

关于物流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常可以理解为实体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流通过程。零售业的物流是随着零售业产生的,承担着商品从生产者或批发业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功能,消除生产地或批发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弥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并由部分的商品的简单加工。现代零售业物流是零售商在其购、存、销业务活动中,商品从供应商经零售商向消费者移动的物理过程,包括商品输送、搬运、保管、包装、配置和陈列、简单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功能要素,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商品的部分形质改变效果。

二、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流对零售业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现代物流高度重视,并认识到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球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的物流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国内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到社会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比率在国外是高得不可想象的。一件普通的商品其物流成本大概占成本价的30%至50%,一些对时间、空间要求苛刻的商品的物流成本都达到成本价的70%至90%,因此,国内零售商物流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成本。

2、物流规模有一定局限。

12月我国零售市场已对外开放,外国零售商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统一的高效采购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在华扩张。我国的零售企业很多,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经营,因此物流规模还有一定局限。

三、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研究。

1、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如何降低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要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就要加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即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自身所有的外部资源,就能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

2、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对于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如“人人乐”,要能更有效得加强物流管理,就要实现物流信息化,条形码技术应为更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便利店、超市、商品流通等领域。之后,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成为物流自动识别领域一亮点。沃尔玛公司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补发货系统和激光识别技术,也为沃尔玛节省了很多成本。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尽可能的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零售业物流领域,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改变物流观念,加强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即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具体含义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指在整合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现冷链物流业务,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中,肉制品、乳制品、农产品、速冻食品占有相当大比例,而对于这类特殊商品,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业务逐渐被实现,冷链物流是基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进而促进零售业物流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零售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其物流管理,只有采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措施,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经验,改变物流观念,开拓新的物流模式,才能够使我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5。

[3]黎继子,杨卫丰.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0。

[6]donaldox,david,bixby.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m].mcgraw-hill,york:。

论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随着早期教育的开发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家庭。由于广大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心理准备,得不到具体、科学的指导,加之年轻的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因此,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盲点、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些现状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至上。

近年来,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中心由原来较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甚至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不惜血本下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开发智力,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兴趣班,有的家长还要求幼儿园布臵家庭作业,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写字和计算等课程。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在接孩子离园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写字了吗?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教写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题、认识多少拼音,他们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的早期训练。

二、期望过高,限制过严。

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迫小小年纪的幼儿学这学那,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揠苗助长。有些幼儿在双休日、假期参加了各种兴趣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负担。况且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家长在没有征求孩子的意愿的情况下,擅自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可见孩子参加学习大多是迫于家长的压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的,但许多家长以孩子的安全为由,对其行为诸多限制,要求孩子处处按家长指令去做,甚至不准其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玩耍,孩子就像一个提线的木偶,失去了自我。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三、无原则爱护。

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的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

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家庭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四、亲子关系淡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地“酣战”,丢下孩子不管。我园有名幼儿周末在家,家长因为要打麻将把孩子锁在楼上,孩子竟然从阳台上跳下来,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但两腿却留下了残疾。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但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

五、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指导。

一些年轻的父母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也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不懂得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地让幼儿全面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而没有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关心身体健康多于关心心理健康,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等等。所以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时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

六、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也在孩子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得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以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对策: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古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己。”“要管孩子,家长先要把自己管好,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在孩子身上一定会毫不走样地反映出来。”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今天你具备家长资格了吗?》,家长资格就是你的榜样作用,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教育观念。那怎样来提高呢,就要求我们树立学习理念,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做一个他们喜欢的父母。

二、利用幼儿园和家长学校,指导教育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教师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过于专制、过分限制,只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和感到压抑。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会用赏识方法教育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关孩子的事,应当和他商量后再做出决定。多用蹲下来说话的形式和孩子沟通,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三、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战争”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家长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和广泛兴趣的培养。

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受到兴趣和需求直接影响的,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家长应该鼓励、尊重孩子由自发兴趣引起的各种学习,使孩子的活动、学习、游戏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尽最大可能培养孩子宽泛、多样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多种智力潜能的全方位开发,也有助于孩子在多种体验、多种感受中奠定个人兴趣的基础。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各种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能适应日后的环境。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有的家长忽略了生活、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却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家长不能仅仅要求孩子识字、会计算,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技能和行为,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家长要客观、冷静地正视孩子的成长特点,创设多样教育活动和丰富的环境,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从而使孩子在人生初期获得丰富的发展经验、为挖掘孩子潜在的多种能力提供最佳的机会和可能。

五、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六、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

为此笔者衷心建议家长朋友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让科学的育儿方法进入到千家万户,这样您的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农村教育环境的弊端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刑事纠纷、行政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在处理和解决这种人民内部矛盾过程中,往往通过人民调解、行政执法以及诉讼等程序能够使绝大多数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有关职能部门的处理结果也能够欣然接受,其到了既能维护法律权威,又能达到了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目的。但目前情况下,也有一小部分群众在处理纷争过程中不是采取以上方法,而是采取另外一种应当说比较极端的方法解决问题―上访。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群体访”、“越级访”、“缠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非常重要和非常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每年的“两会”期间,上访问题将成为各级党政部门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多的上访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将确实存在行政执法不严问题、司法裁判不公问题,企事业管理不规范问题,但也存在上访人自身的认识问题以及未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管这种上访的理由是否正当、手续是否完备、问题能否解决,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都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谓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首先,对于上访人来说,不但为上访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且在上访过程中所受到的困难和艰辛有时超出正常人的想象,有的为上访而是农田荒芜、有的为上访而是孩子辍学、有的为上访而流落街头、有的为上访而妻离子散,更有甚者为上访而客死他乡。但最终还是没有达到其所追求的目标。有的即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回想一下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很可能要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因此,对于上访人来讲选择这样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并非明智之举。

其次,对于行政机关来讲,上访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在上访过程中,由于上访人对所反映问题处理结果不满意,因此,其对处理单位失去信任感,双方的矛盾十分尖锐以致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上访人往往认为单单依靠本单位、本部门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制造更大的声势、聚集更多的人数、采取更过激的行为、使用更严厉的措词、到达更高一级的党政单位信访才能达到其目的。所以,在这种思想引导下,他们往往采取阻拦党政主要领导车辆、关闭行政机关大门、在国家以及党政要害机关静坐,更有甚者还冲击国家有关党政部门、砸毁公共财物,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形象,扰乱了党政机关的正常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

第三、上访对我国司法制度来讲是一种挑战。由于上访对于一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各级党政部门都把确保一方平安、稳定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甚至有的地方把处理信访工作与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政绩直接挂钩,采用“一票否决”制。因此,各级各部门都对上访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有的还采取非常规的处理方法,已达到暂缓上访的结果。例如:有的为阻止当事人上访而将上访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使上访人员失去人身自由;有的为阻止上访而采取“收买”的方式先给上访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些方法既不符合《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也不符合《民法》中的“公平、自愿”原则。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绝大都能为法律所调整和制约,而上访则是撇开这些正常的解决渠道,不经过任何的程序、任何约束,一切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到任何一级机关解决问题,县解决不了去市里解决,市里解决不了去省里解决,省里再解决不了就进京上访。同样,对于各党政部门来讲,对上访问题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其他方式。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上访比打官司快、比打官司好解决、比打官司领导重视。所以,对于出现纠纷以后,不管有理没理先上访,不愿意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对我国提出的“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伟大方略的挑战。

正是由于上访的这种无序性和随意。

[1][2]。

农村教育环境的弊端及对策

**中学是**区的重点贫困乡中学,在校人数xx人,独生子女有xx人,约占总数的35%,学生中父母在外打工的有631人,约占总数的72,也就是有接近3/4的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亲子教育,而长期处在一种“隔代教育”或“代管”状态。在有条件进行亲子教育的家庭中,家长的认识上比较落后,方法也简单。随机抽样50位家长中,回答“孩子犯了错可以打骂”的占70;回答“家长的教育任务是督促孩子完成一些家庭作业”的家长占90%;回答“与孩子有一起玩乐、学习经历”的只占2%,这类家长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如教师及高职工人。如今,社会各阶纷纷建和谐小康社会而努力,基础教育要和谐发展,就应该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多方位的协调配合,社会、家庭只有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使教育和谐发展。

一、社会环境的主要特点。

特点一:家庭教育“隔代教育”或“代管”现象普遍。

特点二:家庭教育定位低,经常与学校教育相悖。

一本关于谈论家庭教育的文字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大多数大脑研究人员确信,在一个人一生中头四年里,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连结――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如果这是真实的话,那么,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从这段话可知:家庭在社会化教育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已经不言而喻。而当前父母对子女进行投入(即生养活动)时,一些家长抱着“光宗耀祖”“光大门庭”的思想,把子女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作为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孩子成为了家长“自己理想”的实现者,忽视了与子女的思想沟通,让孩子背着包袱来学校学习。更多的家长表现为重养不重育:“添一口人,只添一双碗筷”,只要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就认为给了孩子的一切,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是学校的事,教不教地好完全是老师的事。还有个别家长表现为“传宗接代”、“沿续香火”的思想,当得知孩子有早恋情况时竟然从侧面使用了“鼓励”方式更是糊途了得。有位学生的爷爷得知孙儿(不到15岁)在校“喜欢”同班的一个女生后,意外的是这位爷爷显得很开心,零花钱不仅没有减少,每个星期的零花钱多给了一份,作为“交朋友”的钱。由于大多家庭教育没有同步跟上改革步伐,关于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却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育和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陷。

特点三:注重孩子的“成龙”,忽视成人。

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己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概念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韭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教育开始从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方向转变。伴随其中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素质。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部2000年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到2017年全国所有初中,2017年所有小学都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l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界定有了一个可依据的标准。

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o学时的培,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2017年诖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完成这一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1.1对教育技术概念认识模糊。积极性不高

许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虽然对教育技术概念有一定的认同,但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领会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转到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来。而在教学中,甚至还有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排斥在课堂之外,仍然坚持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成为一种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2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偏低

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网络条件不一样,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条件相差很大。很多学校即使有了电教设备,缺乏后续资金,电教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作用。目前很多地区的培训师资水平本身就相对滞后。且存在培训时间短等因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1.3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水平不平衡.且分属不同的学科

被培训的人员中有一些基本没有怎么接触过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有一些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熟练的使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有一部分则干脆就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因此,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又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些都加大了培训的难度。

1.4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培训方式主要有“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两种。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于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1.5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根据其实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使其从思想上摆脱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王越(绥化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关键在农村,提高农村孩子的素质,更应注重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对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改善教育落后的相应建议:一是增加资金投入;二是重视家庭教育;三是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四是加大政策扶持。

关键词: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政策扶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而经济状况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生活得更好,农村劳动者不得不外出打工,随之我们的周围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叫留守儿童。学龄前留守儿童是指0到6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人或是爷爷奶奶,或是亲戚朋友。

留守在家中的学龄前儿童由于长期不在父母的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或是受长辈的溺爱,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或缺失,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问题。目前社会上大多的爱心人士和教育研究者把目光关注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儿童,对于学龄前的留守儿童却关爱甚少。而学龄前教育对于日后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农村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低;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行为习惯;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学龄前留守儿童会造成心理异常;农村幼儿教育力量薄弱,教学环境简陋等诸多问题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二、形成当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由于农村的父母在年幼时的受教育情况普遍低下,所以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就不及城市的认可度高。在农村家庭中大多数夫妻文化水平均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程度。这样的文化水平直接地影响到对下一代人的教育。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能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好。又因农村的地理环境较为偏僻、居住分散,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非常不便,交由长辈看管还节省了一部分开支。所以放弃和剥夺了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据统计,2000年我国广大偏远山区、农村只有30%~50%的幼儿可以得到教育,即使到2010年,也只大约有50%~70%的幼儿可以上幼儿园[1]。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在留守儿童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大多为语言交流,而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的语言能力还不完善,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需通过身体的接触、游戏互动等更好的表达。如长此以往的话会造成性格孤僻、与人交往的能力差、参与活动积极性低、动手能力差,一些不良习惯逐渐生成。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2]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只有前一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后,才能向后一层次的需求发展。

(三)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学龄前留守儿童会造成心理异常。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过程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个体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和良好的同伴关系,保证了子女成年后与他人的顺利交往,但如果个体早期缺乏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会随着个体的发展逐渐产生一种孤独、无助、自卑的性格特点,难以与人相处,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异常[3]。孩子在幼儿时期主要通过游戏来学习、获取经验,亲子游戏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生成、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学龄前留守儿童这方面的缺失容易造成行为迟缓、与同伴协作能力差、与老师的互动沟通能力较弱。由于学龄前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情感上的满足,产生嫉妒心理,并且对嫉妒对象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在农村祖辈“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严重,老人的纵容和溺爱在孩子不良行为、不良思想的生成时不加以劝导,男孩会养成调皮、任性的心理特点;女孩则呈现出自卑、敏感的心理特征,对他人的关心及其敏感,对自己不自信,将个人情感封闭起来,严重的影响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

(四)农村幼儿教育力量薄弱,教学环境简陋。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本应通过教育机构得到一定的弥补,可是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据调查农村幼儿教师总数接近19万,仅占全国幼儿教师总数的24%,却要面对占全国0~6岁80%之多的农村幼儿。而大量的幼儿教师因农村环境和工资待遇等问题不愿到农村工作,使得大部分幼儿教师是生活在当地的农村妇女,懂的只是看管好孩子,使其不发生意外而已。极少部分可以为幼儿上课的教师,也因培训机会少造成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农村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十分简陋,几张课桌,几本小人书,几个破旧的玩具,几张动画片光碟就是孩子学习和娱乐全部,而对于正在成长发育、需要大量知识和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学习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龄前阶段的教育虽为基础教育但不属于义务教育,上级部门仍没有加大重视程度,缺乏应有的经济扶持[4]。

(一)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方面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勇于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努力开发农村自身的致富途径,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做好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勤劳致富。农村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费用;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具体讲,各级财政在继续增加三农支出的基础上,要做到资金的合理配置,筹措和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留守儿童密集地区的幼儿教育,建设优质适中的幼儿园。

(二)提高留守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家庭教育。

在农村由于学龄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必须依靠有关教育机构的弥补。因此教育机构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向留守儿童的父母宣传家长的关爱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出现问题的家庭解决出现的问题及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难题和困惑;成立一帮一爱心家庭,让有能力有时间的家长献爱心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且鼓励幼儿与父母多通电话、网络视频等手段经常与孩子联系,保持对孩子的有效关心和沟通;改变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教育观念,只重视身体健康和安全,忽视了心灵沟通和兴趣的培养。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效配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1.幼儿教师的关爱一定程度弥补了幼儿的心理伤害。

由于学龄前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幼儿教师的关爱对于缺乏亲情感、包容感、安全感的幼儿起到了一定的补偿作用。首先,幼儿教师要做到公平地看待每一个儿童,不因他们幼小就不予以尊重,不要让他们感觉与其他孩子不同,不要对幼儿有偏见、歧视他们,这样可以减轻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其次,教师要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情况,通过幼儿的情绪和行为及时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2.发挥同伴交往的促进作用。

通过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友情,有利于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心和帮助,通过平行游戏、联合游戏中的共同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对于日后的处事能力和与人为善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游戏还可以是留守儿童放松、减轻心理压力并且可以收获喜悦的情绪,还有助于缓解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自卑和焦虑。

3.社会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结成援助力量。

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僻、落后的经济条件,使得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政府和教育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公益组织成立志愿小分队,通过结对帮扶给幼儿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且可以及时的发现他们身上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建设一支专门对于幼儿心理问题的研究团队,可以及时地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可以针对其所在城市的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定期进行慰问、辅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特别是正确的心理素质。

(四)加大对教育的政策扶持,重点放在教育薄弱地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家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未来主要的目标是在城市普及三年制幼儿园教育,在农村普及一年制幼儿教育。各级政府主要增加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扶持城市的学前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做好教师的职前培养,更要注重教师在职后的继续教育。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得到提高和发展,国家应转变培训理念,着力培训学历低、素质低、水平低的教师;实施研究、培训相结合的策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激发幼儿教师内在的专业成长动力,引导教师做学习型人才;促进幼儿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备,采取流动教师、短期代教等方式,推进优秀教师把教学触角延伸到教育落后地区。

作为即将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青年学生,更要投身于实践中,要把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积极地走到偏远落后的农村中,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于会田,赵继忠。因地制宜勤于探索―发展偏远山区、农村幼教事业有新路[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9,(z1)。

[3]方富熹。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4.

[4]李涛。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及其归因[j].学前教育研究,2006,(2)。

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县唯一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汝城县第三中学。1993年汝城县第三中学改名为汝城县综合职业中学,1996年改名为汝城县第一职业中学。2000年3月6日经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汝城县第一职业中学升格为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4年8月,经县人民政府同意,汝城县教育局与深圳高泽洋先生签订了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联办协议(合同期从2017年上学期至2017年下学期)。根据上级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办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促进我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县政府决定改变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办学体制,及时下发了《中共汝城办公室汝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改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汝办201228号)文件,并于2012年4月30日终止了县教育局与高泽洋先生签订的联合办学协议,同时将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收回为县政府单独主办的公办职业学校。

一、现状分析

(一)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现在学校主要设有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公关文秘等专业,学制均为三年,并开设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高考班。今年在校学生656人,15个教学班。

(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县职业教育随着现在国家的重视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免收学费等诸多优惠政策,以及我县职业教育的改制成功、学生生源的增多,我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从今年开始,将得到进一步扩大。预计今年秋季将招生800余人,明年1000人左右,到2017年预计招生达到1200人,届时我校在校人数将超过2000人。

(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今年秋季开学前,我县投入了55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更换了锅炉1个,添置了课桌椅800套,新建了1个电脑房和2个多媒体教室,安装了校园安保系统,维修了学校礼堂、学生公寓、围墙、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

(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学生虽然没有比较好、比较近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但是,我县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实训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五)师生技能水平有效提升。今年我县职业学校技能抽查合格率达到了100%,优秀率40%;英语、计算机能力考试合格率为98%;比前几年有大幅度上升。

二、存在问题

的增加,这问题会变得尤为突出。

(二)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不足,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目前 ,职业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索质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辅助的教学用具、试验设备器材、语音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学等硬件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县职业学校现有的教学硬件设施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出现严重脱节现象。另外我县职业学校运动场地简陋,教室寝室陈旧,离创建市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标准差距很大。

(三)招生压力大。普职招生比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我县职业学校的建设。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这唯一的职教中心。全力争创高标准、高品质的市级示范性级重点职业学校。

(二)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单独立项,并逐年增长,使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5倍以上。对我县职业学校所有学生实行全免费制度。每年至少安排500万元的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学校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联合体的建设。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技师,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并放开户籍的限制。加大本校师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有教师资格的技师级以上的“双师型”教师。

(四)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五)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借助教育局及政府的力量做好招生工作。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成立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鼓励学生积极报考,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得到壮大。二是做好了保学控流工作,健全学生档案,将每个学生的姓名、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全部输入电脑,以便更好地了解服务于学生;坚持家访制度,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落实了免学费和享受助学金政策,杜绝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严格控制全年流失率低于5%。

《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沈阳地区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代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农村经济信息化就是在农村经济领域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以达到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村经济整体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区域综合实力,进而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作者:王政宇肖凌曹新珠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经贸学院,110161;全国农村经济计划管理信息网沈阳工作站刊名:农业经济pku英文刊名:agriculturaleconomy年,卷(期):“”(10)分类号:f3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普及幼儿教育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而为之,单靠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规划纲要》中指出: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应将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农村幼教普及步伐。应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教育成本的投入与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对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地区,中央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政府办园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推进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争取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和带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的物质环境还是内在的心理氛围,其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

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充分地加以利用,挖掘农村幼儿教育的优势,将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幼儿园的的物质环境更需要硬件设施的投入,电子教学设备、体育活动器械等,在农村幼儿园还相当匮乏,“老师讲,孩子听”的教育模式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首先需要建立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我镇的幼儿园教师都是由小学临退休的教师担任,专业的幼儿教师只占很小的比例。近年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虽然具有了较专业的幼教知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由于再培训的机会少,教师所掌握的理论实践知识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观念新、有活力、具有高学历层次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都很差的农村幼儿园就如凤毛麟角,因此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定期参加各种幼教专业技能素养的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要加快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步伐,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构建科学高效的教研网络,强化对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指导。县(市)幼儿教育教研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带有普及性的(如新的教改信息、新课程实施)讲座,鼓励和指导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之间的“手拉手”的支教和经验交流活动,形成互动、互帮、互学的格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沈阳地区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开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重大的战略问题。新建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地理气候环境,在建筑节能方面有独特情况,面对这种现状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疆,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几个方面的能耗,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中能源的散失,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新疆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

新疆在我国的版图上处于高纬度地区,是我国的最寒冷地区之一,全省严寒范围地区所占比例非常大,全疆所有县都是采暖区,每年采暖时间最长可达180天。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北疆的年平均气温低于-10℃,南疆的年平均气温为10~l3℃,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吐鲁番高达48.9℃,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在富蕴县境内曾达-51.5℃。针对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情况,新疆开展建筑节能任务,应该以冬季的防寒为主,兼顾夏季的隔热。

1.1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的管理部门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使得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缓慢,同时在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上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某些地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不高,中小城市和村镇工程的建筑节能工作薄弱,一些地市还未建立系统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

1.2在建筑节能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过少。

第一,部分地区节能工作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比较松散,因而建筑节能工作无法系统进行。

第二,由于资金短缺,进行供热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无法收集到位,很多研究开发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如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的落实缺少有效手段,难以实现。

1.3建筑节能产品、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

一些成熟的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一是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可选择性不足,一些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中没有形成竞争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二是新型节能材料虽然性能优良,但价格偏高,难以推广。

1.4供热体制改革的进度制约建筑节能的工作推动。

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分户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有些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差,科学统一的分户计量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各部门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落实困难,不适应建筑节能工作的要求。使得我区的供热体制的改革至今进展缓慢,影响了建筑节能作的整体进度。

1.5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不足。

新疆有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虽然已开始逐步利用,但在利用的程度和水平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使得这些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发展建筑节能的措施及建议。

2.1提高建筑节能意识,加快建筑节能体系建设。

(1)加快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

第一,加快建筑节能相关法规建设,制定出台节能改造工程的相关实施计划和办法,推进建筑供热体制改革,使法规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建筑节能的进行。

第二,加紧制定新建节能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节能建筑配套等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技术规程,在建筑行业推行准入制度。

第三,积极研究制定与建筑节能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加紧制定新建节能建筑的墙改基金返还、税收减免,以及既有建筑改造的财政补贴和贴息贷款等政策措施。

(2)做好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

第一,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实际的与供热体制改革相关的计价、收费等配套政策,解决节能不节钱的问题,充分调动消费者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快做好采暖区内热环境差或能耗大的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调动居民节能建筑改造积极性,实现早节能早受益的目标。

(3)做好建筑节能的技术储备,做好节能培训工作。

第一,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整理,编制新疆建筑节能技术目录。

第二,加强和完善对节能建筑检测和验收等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节能标准、节能技术的能力。

第三,将节能情况作为工程评优的重要内容。

2.2鼓励对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大力推行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转换,既节约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可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例如:鼓励太阳能充足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房、太阳能发电等。

2..3确保节能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建筑节能是一项新的工作,建筑节能技术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能否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新的保温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居住建筑的寿命最低都要达到50年,但目前的外保温材料究竟能保证多少年,在新疆还没有实践。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监控,以保证节能效果和使用寿命。

(1)严格检测保温体系,加强对保温体系的技术鉴定及监控。

(2)加强对保温材料质量的监控,完善保温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检制度。

(3)重视门窗的选型、配套及其质量,使其能达到综合节能的效果。

(4)加强对监理、施工、监督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之充分了解新的保温体系、保温材料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5)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及验收要点,严把质量关。

(6)要抓住外墙外保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如:与墙体和各层间容易出现的空鼓问题;找平层、保护层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夕饰面层与基层的牢固连接问题;易撞部位的加强和保护问题;门窗洞口保温层的施工问题等。这些都必须认真研究,引起重视,并加以严格的控制。

3.结论。

我国的建筑节能对象主要是居住工程,涉及的是广大住户。广大居民用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钱买套房子,希望质量是好的、环境是舒适的,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和影响环境、影响保温效果,即使技术再先进,材料性能再好,只要不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都是要被淘汰的。因此,确保节能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徐强.上海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上海节能,,(03).

郑娟尔,吴次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潜力与政策设计研究——一个基于控制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软科学,,(05).

李峥嵘,于雅泽,黄俊鹏.浅析建筑节能政策[j]制冷技术,,(02)。

谢浩.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的启示[j]住宅科技,,(01).

重庆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即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在网上提供相关的咨询、销售、购买等服务的过程。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重庆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据2015年年底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社科院与市商委联合发布了《重庆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83.3%的调查对象尝试或者具有网购生鲜农产品的稳定习惯。各区县都建设农产品触网,如荣昌区农产品占出售的65%以上;武隆县有9个品牌48个农特产品;巫溪县销售农产品品种300个以上等。截至15年底,重庆触网销售有500多类农产品;淘宝等10家全国性平台在售的重庆农产品达33000多件,本地48家电商在售的近3000件;在淘宝平台销售重庆农产品的店铺有4576家,注册地在重庆的1848家。现有农村电商平台已超过100个,包括淘宝、苏宁、京东、亿农加、香满园、天农八部等平台,市内市外并存、综合专业互补、民营国有共生、大中小并存的多元格局。初步构建起了“主城区一级分拨中心-区县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末端公共取送点”的三级物流区域布局体系,在全市各区(县)街道乡镇布点建设了300多个“快递下乡”网点,并形成冷链物流四级节点,拥有冷藏车619辆,冷库166座,培育冷链物流企业176家。

1.总量小,品类少等问题。《报告》显示,全市农村电商交易量占全市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农村电商交易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5%左右。

2.质量标准欠缺和规模小。在各区县,一些名特农产品在线下本身就供不应求,根本不用线上卖。如淘宝因一次需求量太大,酉阳县无法提供,只能放弃。很多产品由于缺乏产品标准,生产、包装和质量等“参差不一”,即使卖出,也纠纷不断。

3.除农产品本身影响力有限外,本地电商企业知名度偏低、访问量偏低以致盈利水平偏低。《报告》抽取的相关网站近三月日均访问量显示,本地涉农电商平台仅有世纪购和太极养身馆两家电商的日均访问量达到万次,商小妹购、奇易网重庆站等六家平台的日均访问量为千次,很多平台几乎无人光顾。《报告》显示仅有3家企业盈利,1家企业微盈利,2家企业持平,有5家企业亏损,亏损企业多于盈利企业。

1.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对电子商务认识欠差。近年来,重庆市加强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业主体,切实提高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水平,有效改变了传统农业“低、小、散”的问题,极大地便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但从实际成效看,重庆市农业企业电商化进程迟缓,企业对发展电商认识不足,仍遵循传统销售模式,时常出现“滞销”现象, “电商意识”亟需强化。

2.农产品丰富,但产业标准化水平距离电商要求有差距。“触网”农产品主要有区域地方名特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总体来看,重庆市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种类偏少,这与高标准、高品质的电商经营趋势尚有差距,国家级龙头企业产品依旧过少。

3.服务体系建设、功能性配套不完善。重庆市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依然单薄,表现在:a、服务体系不健全,平台的构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单一、有限。b、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触角延伸不够,冷链配送尤其欠缺,保鲜、储存、配送等能力不足,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与损耗成本过高。c、本地知名领军农村电商缺乏,带动本地农特产品开展全国网营销,提升地方农特产品在网络品牌影响力的电商领军企业偏少。

4.专业人才缺乏。重庆市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依旧极度缺乏。做电子商务不仅要有货真价实的产品,还要有营销手段,如网店美工、农产品摄影、农产品介绍、供需信息采集、在线客服、促销活动策划等,都需要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人才,当前此类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1.完善发展规划,加大政府宣传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科学布局农村电商发展区域,建立行业管理和服务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强化诚信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对农业特色产业、农村青年创业、企业成功经验、基地运营模式等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支持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商产业基地、村、社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及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电商创业园、仓储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 充分发挥创业园的孵化功能,对有发展潜力的'农村电商进行重点孵化,培育一批扎根农村的本地龙头电子商务企业。

2.加快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建设。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鼓励大型电商企业与农产品、工业品生产企业联盟销售。在中心场镇及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人口集聚村社建设电商平台服务点,提供电商末端服务;推动鼓励知名电商在乡镇、村建立电商平台服务点,开展农村服务网点建设,与商业企业利用现有网络体系优势,增加电商服务功能;支持乡镇超市和涉农经纪人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代购、代卖、农产品信息采集、取送货等服务功能。

3.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区、县、乡镇、村社级物流配送体系,在产业区设立分类中心,引入大中型物流企业入驻,优化传统物流体系;重新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社以及各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在区县级层面建立物流资源统筹调度平台,在乡镇建设二级物流中心,完善到村到社物流的集体配送模式;培育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到产地,鼓励大型超市零售企业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物流仓储设施。

4.积极开展农网对接活动。积极引导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网上“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订, 举办网商采购大会等对接活动,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向电子商务化转型升级。促进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利用现代信息为企业和农户进行分析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农产品按需定制化生产。同时,整合各类涉农信息,建立大数据概括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统一、规范、共享的网络信息体系,促进整个信息共享。

5.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设地方性电商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立责任追溯和赔付制度,培育农村电商协会,探索“农户+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检测认定部门+网商”的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协会对供货方的统一标准、采购、仓储、配送、物流、包装等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6.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支持各类院校开设电商专业,把电子商务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阳光培训内容,动员和组织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农场主、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利用电商推销产品;创办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通过政府资金、政策激励等措施,引导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转业转岗农民开展电商创业,实施大学生村官“农村火种计划”, 提高他们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开展针对知识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体育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浙江省体育产业近几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体育产业行业管理不够健全,体育产品制造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商务人才匮乏等.加快浙江省体育产业现状,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营造良好环境,拓宽产业投融渠道;提高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竞争力;培训、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专用人才,提高依法管理能力等.

作者:裘静芳作者单位: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刊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shaoxinguniversity年,卷(期):200929(3)分类号:g812.0关键词:浙江省体育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元和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也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纵观当前幼儿教育现状,比较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形势严峻,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反差较大,显失教育公平。为了全面掌握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我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们对镇幼儿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共有幼儿园3所,省优质园1所,市优质园2所。全镇幼儿教师共68人,其中公办教师12人,代聘教师56人。全镇入园幼儿总数为779人。物价局审批的各类幼儿园收费项目仅保育费一项,市优质园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230元;省优质园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299元。

二、取得成绩。

(一)学校管理日趋优化。

各园能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办园思想,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大力发扬“落实、求实、务实、显特色”的工作作风,发挥整体的协调作用,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协调高效的工作方式,坚持校长例会和行政办公会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和交待会制度,“集众思、众参与”,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征求教工代表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保证决策的导向科学、正确、合理。管理工作迈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各园能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认真制定周活动计划,注重保教结合,坚持游戏为幼儿一日活动基本内容,注重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

各园都能把安全卫生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对幼儿实施全面保育,不断加强保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坚持开展预案演练活动,注重师生自我防范能力的培养。无一所幼儿园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都被评为市“最安全学校”。各园在抓好日常卫生保健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自理能力,定期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分析和评估,认真做好幼儿体检工作,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二)保教质量日益提高。

各幼儿园能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安排幼儿园工作,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重常规管理,坚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三个并重”,构建全方位培养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各园能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把特色建设作为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之本,注重内涵的提升,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三)家园联系日善和谐。

各园都非常重视家园联系工作,能通过幼儿园网站、家长学校网络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与家长沟通。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家教讲座、亲子游戏、教育活动展示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各园都能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开辟了专门的活动室,定期为本服务区的婴幼儿家长做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家园联系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有效促进了学校、家庭、社区的和谐共育,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办园条件不优。

1.占地面积少。幼儿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和户外活动场地面积极其匮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规范要求。

2.活动用房不标准。园和园布局不尽合理、办学条件简陋。由于建筑陈旧,无法实施改造,对照《省优质园评估标准》,两所园无一间标准的活动室和幼儿专用活动室。幼儿园虽然经过后期改造,但是因为前期建筑限制,各活动室使用面积离省优质园标准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园分为前后两个教学区,且教室与盥洗室有一定的距离,给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3.保教设备不足。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增置了部分教育教学设备。但是因为赠送有限,幼儿园经费又严重紧张,大部分设备年久未能得到及时更新,相对破损、陈旧,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需要。特别是邓庄园由于资金的不足,办园条件非常简陋,玩教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均不够。

4.安全隐患较大。一是上放学隐患。园、园地处交通要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园两个教学区相距300米,且是交通要道相隔,幼儿上放学期间有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为经费限制,三所幼儿园都没有条件聘请保安,仅靠内部管理是无法彻底解决交通安全隐患的。二是基础设施隐患。南幼园内幼儿多,地方狭小,主教学楼仅有一个楼梯口。几百名幼儿上放学、下课都要经过这一楼梯口。园、园的教学楼均未经过专业质量检测部门的验收,邓庄园近乎危房,且电路使用年久老化,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

5.办园经费紧缺。随着适龄幼儿人数逐年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幼儿园生源越来越少,幼儿园经费收入也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当前已经无法支付正常的公用开支。在自负盈亏的办园体制背景下,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自力更生,几次的改造创建也早让幼儿园负债累累。目前镇三所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经费已经严重紧缺,发展举步维艰。维持正常运转都有困难,更谈不上投入发展了,长期以往,镇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将严重失衡。

(二)师资队伍不稳。

1.师资力量缺失。镇已经9年没有分配到正规的幼师。幼儿教师队伍是以非公办教师为主体,随着公办教师到龄退休,无公办教师及时补充这一现象的延续,导致这一比重逐渐增加。由于工资待遇的影响,镇已经出现教师大量流失。今年暑期,2名公办教师和4名优秀非公办教师外流和辞职,给原来整体素质不高的幼儿教师队伍造成了新的“创伤”。

几乎很少。教师专业发展的缓慢也给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3.倦怠现象渐显。幼儿园公办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性质是一样的,但编制保障和工资待遇却不一样。绩效工资到现在还得不到落实,导致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都出现了差距。公办教师对自身的将来十分担忧,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而非公办教师人员的工资待遇更低,虽然缴纳了五保,但目前的工资在800元/月,扣除自己应该缴纳的保险费部分,每月拿到手的只有600元。这样的待遇,却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甚至远远不如服装厂工人的工资收入,更不谈什么住房公积金和绩效工资。教师每天上午7:00上班,下午最早17:30下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担负着保教工作任务。再加上五花八门的文案,教师们往往弄得疲惫不堪,超负荷的工作量,致使幼儿教师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对非公办教师而言,公办教师同样的工作量,待遇上几倍的差距,严重影响着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开始出现工作不思进取,缺乏斗志的现象,并形成了保教队伍流动性强、极不稳定的局势。给幼儿园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主要建议。

幼儿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建议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幼儿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一)改变办园体制。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福利性的事业。政府对幼教事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应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幼儿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依法将幼儿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自身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之中,研究制定加快镇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规划与意见。财政应该在教育经费中设立幼教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幼教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评估表彰等,从而保障幼儿园的发展。建议改变幼儿园经营体制,将目前的公有民营改为公营,最好能纳入义务教育行列,政府增加对幼儿教育事业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幼儿园收费标准,减轻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贫困幼儿家庭,将幼儿教育转变为民生工程。

(二)改善办园条件。

建议政府领导能拟订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动员并组织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拨出专用资金,加强硬件建设,逐步改善各园的办园条件。添置设施设备,使功能室日益齐全,消除安全隐患,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环境。特别是园的异地重建和园迁址工程应尽快解决,真正让幼儿快乐,家长满意、社会放心。

(三)推进队伍建设。

在改变办园体制的前提下,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对公办教师的编制、绩效工资、保险,以及非公办教师的工资、五保、住房公积金等各类待遇做出具体明确规定。例如: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发放或增加班主任津贴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非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并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优奖惩等方面与公办教师“一视同仁”,切实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激情。同时本着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负责的态度,建议科学合理地确定幼儿园编制,增配公办园的保教人员,保证班级合理的师幼比例,分化现行过重的工作负担,缓解工作压力,有效稳定教职工队伍。

建立师资培训长效机制,设立专项培训基金,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措施培养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特别是加大对非公办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自培和他培相结合的办法,使之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园本教研制度,逐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园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沈阳地区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据统计,全球近年来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消费市场规模在8000亿美元左右,美国已超过1200亿美元,领先于其他国家.如按人均包装消费金额看,日本为617美元,美国为463美元,都远远高于中国,中国包装行业差距的背后蕴涵着生长潜力.

作者:辛舟龚俊张世新作者单位:刊名:中国包装英文刊名:chinapackaging年,卷(期):200424(2)分类号:f4关键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制度的带动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到现在,更是得到了规模化得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类院校。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也日渐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2、高等学校质量受到重视

以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得到重视。

3、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方针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就我个人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惠利下,申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使得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学费问题,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学校综合成绩优异的同学,更是能受到政府下发的奖学金奖励。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在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体制改革。

4、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推进,现已形成了公办、民办高等学校共同发的格局。新中国建立后不久,由于当时认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取消了私立高等学校,形成了仅由政府举办高等学校的单一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等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20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突破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方面,滨海学院20年来的发展壮大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师资数量逐年有所增加,但是赶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而许多大学教师还担任成人高等教育和许多非学历教育工作,实际负担更重。新教师的学历多为“博士‘硕士”,但缺乏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同时,每年平均要有6%的老教师“退休”。而教师的学术精神倒退、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导致教师队伍学历职称上升、而学术和教学水平下降也是一大隐患。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相关解决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大师范类高等院校的经费投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壮大教师队伍;增加对博硕类教师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完善教育者的文化和道德修养监督机制,强化法律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2、公平效率方面

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校的发展起点的不同所衍生的二次不公平问题,可以建立对弱势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制度,鼓励如是高等教育的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大众化与质量监控方面

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适应性和质量的延续性,就必须建立高等教也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关;二是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与法制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教,依法保质;三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有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4、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要一味眼高手低;其次,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向就业者转变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可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依据重庆市农村地区当前经济环境,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供给现状为出发点,浅析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农民贷款门槛较高和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等,同时借鉴我国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比如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明确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等,归纳提出了解决制约重庆市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需求;涉农金融机构。

一是改革和重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原重庆农村信用社通过“三步重组”战略,于20年底成功转制为重庆农商行,并于年底赴香港h股主板成功上市,期间,填充了资本金,提高了服务“三农”水平。二是改革和试点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农行重庆分行于1979年恢复成立,它是中国第一批“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试点单位,秉持“服务城乡、面向“三农”的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支持重庆城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力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期间,中国农行重庆分行通过健全事业部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积极落实“六个单独管理”制度,致使“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三是正式挂牌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于宣布成立,坚持服务“三农”、扶持社区和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并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业务形式多样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期间,积极执行市政府所下达的任务,如支持重庆两江新区的建设、推进“五个重庆”的构建和扶持“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这一系列工作为重庆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约为千亿元的资金支持,经过不断深化和改革,它已逐步成为服务重庆“三农”的主力军之一。四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年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继建立起33家,其中村镇银行占有31家,基本覆盖了81.01%的区县。农村资金互助社占有2家,例如,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诚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它主要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提供存贷款和结算代理业务。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已成为重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一股茁壮成长的新兴力量。

二、发展重庆市农村金融的问题。

1.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分散的农村金融市场,较高的服务成本,不利的交通网络,使得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不愿意参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对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方式的积极性也不高,再加上区县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都属于非法人机构,它们没有贷款审批权和业务信贷产品创新自主权,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多样化的涉农服务方式。2.财政支农投入不足。政府缺乏对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的`激励机制,区县政府的激励机制只针对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总规模,而涉农贷款增量的财政奖励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导致金融支农的激励力度较弱,当前各家涉农金融机构的涉农信贷主要热衷于投放期限短、回收期限快且主要满足农户种植养殖业所需的信贷产品,而缺乏中长期限的信贷产品,如农村通信建设、抗洪抗灾、购置大型农用机器设备和大型农用机器设备保险等所需的3-5年的中长期涉农信贷。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20,重庆市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农行这三家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出于经营成本、风险防范和盈利情况等多方面的平衡,共撤并机构网点约为303家,这些涉农金融网点的退出使得农村金融发展缓慢,金融服务质量低下,金融服务环境变差,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乡镇仅有农商行或者邮政储蓄银行继续保持经营,有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区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农商行巫山支行为例,该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打造惠民银行,例如,发放300万元支农资金,用于支持曲尺乡纽荷儿、李子等水果产业发展,发放1000余万元烤烟贷款,重点辅助官阳、笃坪、骡坪等乡镇烤烟种植户增产增收,同时,强化服务渠道创新,提高atm机覆盖面,仅年,大昌、官渡、骡坪等6个乡镇的分理处新增atm机13台,其次,加强推进农村便民自助服务终端建设并累计投放100余万元,这些都切实满足了当地农户的金融需求。2.加大对“三农”服务的财税政策支持。在重庆市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重庆市积极探索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截至2013年年底,重庆市累计争取到中央财政支农定向费用补贴资金7357万元,安排市级专项资金8000万元。其次,建立起“三权”抵押风险分担机制,主要用于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对于“三权”抵押贷款中的本息损失,运用市级专项资金万元,建立起涉农企业贷款贴息机制、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机制、贷款损失风险补偿机制等。3.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以农商行巫山支行为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服务环境上,新增饮水机、添置绿色盆景、放置报刊架等用具,从服务方式上,新增vip服务窗口、增设1万元以下存取款快速通道、添加多台atm机,合理功能分区,切实营造了一种氛围和谐、服务高效和设施齐全的人文环境,使每一位客户都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重庆市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出色成绩,表现在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信贷资产质量的不断增强,涉农贷款规模的稳步增长,金融抗风险能力的不断加强,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因此,在重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在农民的金融意识不断提高下,重庆农村金融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

参考文献:

[1]杨子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j].农村金融时报,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