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诗句赏析(优质18篇)

小编: 字海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写作困难,这时候可以借助范文范本来启发自己的思路。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

春天诗句赏析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

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

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

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词】 类别:【】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1]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2]

能不忆江南.

赏析:

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雪》诗句赏析

古代诗人常用雪的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本文为有关雪的诗句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2、《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别董大,即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高适《别董大》诗的第二首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3、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退栖诗句赏析

《凤栖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前言】。

《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翻译】。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鉴赏】。

《凤栖梧》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阕寓情于景。用“风细细”点化,独立高楼,境界超越。“春愁”而可“望极”,并觉“黯黯生天际”,画出伊人思念成痴的心迹。“无言”之悲愤,最凄绝而沉痛。“拟把疏狂图一醉”,无可奈何以至疯狂的压抑忿懑之态可掬;“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写尽人生忧患体验;“衣带渐宽”两句将全部不幸承担,终无悔意。最后两句,王国维指想成就大事业、大问者必经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遂成千古绝唱。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凤栖梧》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青城山的经典诗句

1、【八声甘州·登青城山】叹巴蜀胜地多名山,青城似瑶台。拥翠峰北起,岷江乳哺,紫气东来。七八亭廊初见,箫管俱徘徊。直上凌宵阁,雾破天开。端的清明世界,瞰锦官历历,燕赵尘埃。数陈仓暗度,赤壁扫烟灰。祭崔嵬清茶三盏,百谷王、碧洞自流回。云间鹤、仙乡何处?正好同归。

2、【祷青城山回】徐太妃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比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3、【赋得青城山送杨杜二郎中赴蜀军歌】钱起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青城嶔岑倚空碧,远压峨嵋吞剑壁。锦屏云起易成霞,玉洞花明不知夕。星台二妙逐王师,阮瑀军书王粲诗。日落猿声连玉笛,晴来山翠傍旌旗。绿罗春月供门近,知君对酒遥相思。

4、【阆中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杜甫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5、【青城山】汪元量敕使穿云破湿苔,水边坐石更行杯。翩翩野鹤飞如舞,冉冉岩花笑不来。乱木交柯盘圣井,数峰削玉并仙台。平明绝顶穷幽讨,更上青城望一回。

6、【谒青城山】赵抃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观宿有诗招主簿,庐空无分遇先生。

7、【游青城山】白逊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

8、【游青城山】平湖如镜山含黛,赤壁围城景色奇。三十六峰入画境,百零八景挂天梯。天狮问道祥云袅,溶洞寻幽紫气怡。仙履清凉奇幻景,上清晨雾掩莺啼。

9、【游青城山】赵抃三十六峰峻,维岷在蜀奇。方行刺史部,重款丈人祠。冻雪诸蕃隔,晴云六面披。访山穷宝洞,敕鬼觇丰碑。泉落寒崖响,萝依古木垂。良工存旧笔,老叟琢新诗。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盘桓不忍去,还作更来期。

10、【再题青城山】范成大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

青城山的诗句

源自天门入味江,溯沟而上水清凉。

双声泉落涧中溅,百丈桥横涯上翔。

闭月潭幽多雅韵,观音岩险少芬芳。

苍藤老树云烟绕,独立寒秋赏夕阳。

雁潭组成;“百丈长桥”为悬崖上的`栈道,满挂古树苍藤;“双泉水帘”则似花果山水帘洞,亭上有一副对联:“双声泉落涧,长啸我开襟”。孤雁出群格。

山径清幽连远峰,水喧谷底树葱茏。

登临悟道方知妙,古刹钟声韵味浓。

【七律·访青城山(新韵)】。

巴蜀风光不胜游,青城尽览万重幽。

森森柏隐天师洞,渺渺云萦海蜃楼。

悠远钟鸣惊叶落,晶莹露坠惹莺啾。

他年若有脱俗运,愿伴仙观做道俦。

【七律·游四川青城山感怀】。

自古青城天下幽,寻仙问道志终酬。

桢楠叶茂鸣黄雀,古观檐钩镌紫虬。

药圣炼丹炉不在,天师传教事难求。

东来紫气青牛远,道德真经箧里头。

青城东望碧山浮,思羽还随野鹤游。

嘉岷折冲空万古,孟刘成败亦千秋。

浣花锦里文章圣,沽酒垆前快活侯。

仙道往来当此境,九天云霭自悠悠。

注:青城山,西蜀第一名山,中国道教发源地。嘉陵江、岷江会合为长江流出四川。孟,后蜀王孟昶,在位十五年,政和刑清,后为赵匡胤所灭。刘,刘备。杜甫草堂在成都锦里不远的浣花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文君当垆卖酒,成为千古佳话。

【七律·中国名山青城山】。

水秀林幽峰峙环,丹梯千磴到云间。

天然图画天桥景,群洞云飘群道弯。

建福上清宫观殿,雾潭金碧暮霞关。

溪流泉水绕山转,风唱莺歌仙境般。

诗句赏析

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南怀瑾。

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14、佛,你所普渡的众生,为何没有我?

15、所看即所想,所想非所看。

16、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

24、“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6、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酒的诗句赏析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____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____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____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____李白《客中行/客中作》。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____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____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____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____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____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____黄庭坚《登快阁》。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____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____卓文君《白头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____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____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陆游《游山西村》。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____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____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____黄景仁《绮怀》。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____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____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____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____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____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____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____王维《少年行四首》。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____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____杜甫《曲江二首》。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____宋祁《玉楼春·春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杜甫《登高》。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____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____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____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____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____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

酒的诗句赏析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可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利害?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主人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短歌行曹操的。

对酒当歌,人生多少?关于写酒的诗句。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浣溪沙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关于写酒的诗句。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经典诗句。

山中对酌李白。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

《对雪》诗句赏析

原文:

对雪。

杜甫〔唐代〕。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译文:

悲叹痛哭的是数万战死的将士,怀愁吟着的是独坐床边的杜陵老翁。乱云低垂笼罩着淡薄的暮霭,急雪翻腾回舞于凛冽的寒风。瓢已丢弃,酒杯中再无滴酒,炉内无火仍映得眼前一片通红。数座州府的消息已被隔酒,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注释:

战哭:指在战场上哭泣的士兵。新鬼:新死去士兵的鬼魂。愁吟:哀吟。回风:旋风。瓢: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弃:一作“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愁坐:含忧默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鉴赏: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陷落时候,杜甫被迫困居来城。诗题“对雪”,却正是国仇家恨雪起都来时候,对雪穷身,国事凋零,因为白描;非特因雪寄兴,也非仅仅自伤困顿。却是从雪个个体遭遇的侧面,描写整个时局国势的困窘的奈状况。杜甫称为“诗史”,能将个人感遇融合到时局国事的大背景里,从忧身而到忧国,故诗境界深,格局大,意境远,气韵厚。所以此诗以“战哭多新鬼”起,以“数州消息断”结,很有电影剧本的剪辑特色,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历从细节和侧面,去反映整个大的时局战争的愁苦艰难状态。从此着眼,方是看此诗方法。

此诗雪二句中“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雪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雪“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雪“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雪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雪起了。

“瓢弃尊的绿,炉存火似红。”的绿可沽酒瓢便弃,拥炉求暖火应如红,很朴实近乎枯笔白描的写法,背后隐言困城的酒、求碳也稀的困窘境地。这大概是看杜诗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在描写大时局的背景下,对个人境遇最直白写实地手法,却正是以通过细节和个体写实来反应大时局大场面的雪种最有力的手段。两句极见困城之物资匮乏,偷生之余生活的窘境。关于“似”字之疑,固有多解。但是其实这里就是说有炉而火不旺,火苗不起,应有雪片红光罢了,不必更做他解。因为困顿,必思解于。然则作者所能寄盼的好消息全的来处,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最后又将个人感遇返还回战事时局的.忧虑之中,完成了从雪个片面描写、感叹史实全局的雪个过程。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中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756年)至二载(757年),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雪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的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的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情》诗句赏析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庵歌》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伯虎)的经典诗作。《桃花庵歌》是唐寅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赏析杜牧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诗人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写情》诗句赏析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译注】。

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期待已久的一次与恋人的约会,在这个晚上破灭了。从今以后再也无心欣赏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下不下西楼。

【说明】。

《写情》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失恋诗。此诗描写主人公与喜欢的`女子约会不至而感到失望、无奈,甚至绝望不已的心情。全诗语言简练,以美景烘托和渲染愁情,用虚拟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诗境含蓄深邃,在唐代众多描写男女情事的小诗中别具一格,历来为世人所传诵。

李益与霍小玉的一段爱情故事,最终落入了痴情女负心汉的俗套。《霍小玉传》中说,李益早岁入长安应试时与知书达理的霍小玉相爱,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后来,李益回乡探望母亲,不料其母已给他和表妹卢氏订婚。迫于封建礼教,他不敢违拗,只有选择精神上的逃避。霍小玉从别人口中得知李益的近况,强支起憔悴不堪的病体,来到李益面前,两人相顾无言,小玉发了一通诅咒后,气绝而终。

这首七绝以《写情》为题,大概与以上故事有关。诗写男子躺在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绪万千,“千里佳期一夕休”因为在一次期盼已久的约会上被放了鸽子。对方突然之间变了心,他没有一点准备,这样的一个夜晚,注定难眠。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他失落了,消沉了,觉得从此再也不能去爱了,甚至对那风清月朗的夜晚都提不起任何兴致了,管他明月起起落落,一切都与他无关。这种失恋的痛苦,凡是经历过爱情之人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曾经认定那个人是自己的一切,突然分离了,世间万物都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衬哀情,“水纹珍簟”、“良夜”、“明月”都是极美的意象,然而作者的情感始终都是消沉的,美景只会加重哀情。另一特点是用虚拟的手法,来加强语气,后两句表达决绝之心,带有任性、赌气意味,不仅表现出痛苦之深,更凸显出人物性格的特点,别具特色。

中秋诗句赏析

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一。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赏析杜牧诗句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杜牧《南陵道中》。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题木兰庙》。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杜牧《紫薇花》。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杜牧《南陵道中》。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杜牧《旅宿》。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杜牧《齐安郡晚秋》。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杜牧《齐安郡晚秋》。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杜牧《齐安郡晚秋》。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杜牧《题武关》。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读韩杜集》。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杜牧《送薛种游湖南》。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杜牧《题齐安城楼》。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杜牧《送薛种游湖南》。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杜牧《题武关》。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杜牧《读韩杜集》。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杜牧《题武关》。

赏析杜牧诗句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赏析】。

杜牧的绝句被评为“韵致可观”,在晚唐诗人中是“自开堂奥”的。这一首七绝,是诗人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开长安到吴兴任刺史时所作。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慨叹自己过着娴静生活看似有味实为无能,表明他并不愿意闲置终生,从这愤激的反语中可以见出其深刻的苦闷。后两句写他赴任之前,独望昭陵,寓有深意。唐太宗作为唐王朝的开创者,知人善任,唯才而用,使唐王朝的文治武功,煊赫一时,出现了史称盛世的“贞观之治”,令人向往。诗人不满现时政治的衰败,自感空怀报国壮志,因而遥望昭陵,追怀向往唐初盛世,这就进一步表现了自己有才无所施展的悲愤。全诗精练、深刻、含蓄、沉郁,为杜牧诗中的名篇。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也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中通过观看古战场的遗物对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发表看法,感叹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这样论史,既不落常套,又有新意,仔细玩味,便可体会其言外之意。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体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为“绝唱”。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阶级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全诗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相结合。首句创造了悲凉的意境,茫茫沙月,迷濛烟水,写出了江夜的萧瑟索寞。第二句上下承转,三四句重在抒情,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从观感到听觉,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议论,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达官贵人们的醉生梦死,诗人对晚唐衰败的隐忧之情也不言而喻。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

扬州在唐代是一座经济文化繁荣的江南名城,佳人如花,美景如画。此篇虽为抒写友情,但诗行中洋溢着诗人对扬州的赞美与怀念。诗的头两句写景,写扬州的山川物候,为后两句询问韩绰别后的情况作垫衬。最后两句的重点在于探问韩绰在清风明月之夜,是不是和歌女们倚箫而唱,歌舞终宵。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赏析】。

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中任职,在扬州居住多年,政治上却颇为失意,故日夜驰逐于娼楼歌馆之间。但这首诗是杜牧对其扬州十年生活的追悔,表露出诗人一事无成的感伤。虽然说诗人生活放荡不羁与其政治失意不无关系,但如此虚度年华实令人叹惜,连诗人自己也悔恨不迭。杜牧素有才志,可是转眼荒废了十年光阴,最终只“赢得青楼薄幸名”,有悖其夙志,怎不令他伤感悔叹?当然,杜牧写这首《遣怀》或者也是有意无意地告诫亲友后人:此生苦短,珍惜光阴便是珍惜生命,莫“用青春赌明天”。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

这一首《秋夕》,也是一首宫怨诗。诗人不刻意雕饰,而是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两幅秋夜鲜明图景,描写了女主人公的两个动作,不着议论,不发感慨,怨情表现得异常深沉含蓄,余味悠然。全诗达到了“句中无其词,而句外有其意”的艺术境界。

赠别二首。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前一首诗是杜牧离任时赠别一年轻女子的诗,着力赞美了她的美丽。第二首诗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颇能引人遐想。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赏析】。

此诗当是唐文宗开成元年(836),诗人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所作。金谷园由晋到唐初盛极一时,但到晚唐已破败荒芜。暮春傍晚,诗人来到金谷园,看到荒凉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抒发吊古之思。全诗情景交融,深沉的感慨全都寄寓于暮春景色之中,并且巧妙地把历史典故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创造了深远的意境。首尾四句,都扣一“散”字。

画的诗句赏析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梅花诗句赏析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鉴赏。

“冰骨”两句,绘出屏中梅树之貌。两句脱胎于成语“冰清玉洁”,赞梅树之格调高雅。“木兰”,即木兰舟的省称。此言自己在观赏了友人的舟中梅屏后,感受到屏中梅枝玉骨冰清傲霜斗寒般的气质。“懒妆”一句,以梅拟人,写出梅枝的神韵。此句也是从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句中化出,赞屏中梅枝活似佳人之天生丽质,虽懒于梳妆打扮,然淡然而立,尽占春色,不愧为“东风第一枝”之称。此亦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赞梅枝也。

“月落”两句,紧扣上片结句而生发开去。林逋《山园小梅》有“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词人另辟蹊径,写自己对月落后溪边梅枝的感受:月儿虽然已沉没在小溪的尽头,梅枝的倩影却能长留在溪畔。此非影留,实是词人感情所系也。接着词人转而写实,言日长天久春天也会过尽,然而绘有“东风第一枝”的梅屏,却长留在舟中。“五湖”句,既点出“舟”字,也复赞梅屏。“五湖”,即太湖。西施曾从范蠡游五湖,此言李中斋小舟载着的梅屏,在千顷太湖的水色掩映下如西子之畅游五湖般的更显婀娜多姿。全词紧扣“舟中梅屏”,拟人状物反复咏叹,形神皆备,根本没有“用事下语太晦,人不可晓”(沈义父《乐府指迷》)之病。

2、《雪梅·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3、《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赏析杜牧诗句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秋夕》[解说]。

《秋夕》〔作者简介〕。

有《樊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