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论文(通用13篇)

小编: JQ文豪

范文范本是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而提供的一种参考文本。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彩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助益。

浅谈基于工程思想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课程分成两个阶段开展教学,一是与省一级考试相挂钩的,可称为“应试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1”;二是介绍一种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软件,此阶段可称为“素质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x”,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领取不同的学习任务,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最终完成任务。结合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模块中的“x”部分又另外设置了3门选修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见表格2,让学生在大二及大三选修,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这3门课程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遴选出来的,但并不表示后续课只能在这3门课中选开,可根据教学实际开设出其它的计算机课程。通过近5年的实践教学,这3门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每学期选修课的必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具体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相关课程是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生源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一)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被动局面。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设计和组织出富有创意的案例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与研究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比如我们在讲述excel内容时,抛弃了书本介绍的案例,让学生带来班级成绩,根据教师列出的要求逐条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公式、函数、排序、统计和格式设置等关键应用,比照本宣科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二)承认差别,发展个性。

同一班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部分的要求对每位学生都是一样的,“素质教育”部分我们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完成不同的任务,并用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抓两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辅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多放手、多支持,让他们主动地去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有效的学习。

(三)钻研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针对计算机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采用精讲多练,通过讲授―练习―测试―反馈的过程,让学生在强化操作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素质教育”阶段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兴趣导向作用,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中掌握软件的应用。

(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拓展课堂外教学。

“网络+多媒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建设好的精品课程平台和手机教学平台,积极拓展教学模式。如今的课堂教学氛围变的轻松,学生不必因为上课一时没听懂而烦恼,随时可登陆省级精品课程平台或者手机教学平台查看老师上传微课堂的内容,基本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目标并已经逐步将这一理念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也可通过qq、e-mail等方式与老师取得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要求的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也使得师生关系变的更加融洽。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艺术类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系不同专业开展调研和教学尝试,提出了一种可行性很强的教学方案并付诸于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绩:

1.在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从2011年到2013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3年内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逐年提高,合格率提高了15%优秀率提高了10%。此外设置多门与专业结合的拓展课程供学生选修,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拓展的选修课程,我们推荐和指导优秀学生参加了省大学生多媒体竞赛、杭州市科普动漫创意大赛、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比赛取得一些成绩,实现了理论教学到教学实践的成果转化。

3.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从以前单一的office软件应用、操作系统的应用到如今音频、视频、海报、ppt多媒体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无疑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训总结

学习总结:在一个学期的英语写作学习中还是学到了很多系统性的知识。学会如何从词、句、篇一级一级地向上扩展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要熟悉单词的词性、词义、僻义及固定搭配等。了解了句子的每一个成分、结构和功能。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各个部分的衔接是否得当,句子是否有语病,要认真考虑每一个句子在文章中出现的目的及意义,更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避免连续一长串的简单句出现,要把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合理使用。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也要不断积累语法知识,在写作时要避免语法错误,尽量使用高级一点的词汇。要避免形成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这种定向思维,要尽量用英语去想,再用英语表达出来。平常也要多做阅读练习,多看点外语书籍,多动脑,勤笔记,积累一些有价值的英语片段、经典句式、惯用短语等,从多方面来丰富自己的英语语言素材。平时要多动笔写作,熟能生巧,以此增强自己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或意见: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加强点趣味性的知识,从而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点评:

浅谈基于工程思想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时《基础写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本术首次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行动研究,实现时传统写作学的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教学改革,包括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反忍及总结。

1、提出问题。

《基础写作》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提高整体文化素质为目标,其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目前,一些高校的《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仍然停留在“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课程内容与形式单调、教学资源与案例匾乏,写作评价方式不科学和写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突出问题。如此,导致学习者始终停留在写作理论层面,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具体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利用教育技术学的行动研究法开展《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成为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

2、制定方案。

2—1调整教学目标。

传统的写作教学目标总是定位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上,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具体操作。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潜在的过程,需要配合多学科的综合发展,绝不是基础写作课程就可以完成的。针对这一现状,基础写作课程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实践应用型较强的教学效果。

现代的写作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从综合素质能力具体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上。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写作的规律、基本原理、各种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主阅读、自觉写作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2—2教学内容模块化。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原理论。包括写作目的论、主体论、客体论、本体论、过程论、技巧论,属理论教学部分,由教师课堂讲授完成;第二部分,文体论。包括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应用文体,属实践教学部分,作为学习重点,由小组协作完成,并要有相关的写作成果;第三部分,教学论。包括写作教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以教师和学生互动讨论完成。

2—3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写作教材都是从抽象到形象,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到实践,它的弊端就是枯燥烦琐接受困难效果不好;新的教学改革就是上述方法来个大换位,即从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这样,才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符合写作规律,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的兴趣。这个思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范文引路,模仿为主,多看少讲,注重操作。以学生动脑动手为主,师生互动,创造生动活拨的课堂气氛,力争在游戏般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现代的写作能力。教学环节上把握阅读—讲析(讨论)—模仿—讲评这样一个基本流程。

为了实现调整后的写作教学目标,新型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任务驱动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小组汇报一疑难问题讨论一教师点评一课后反思一课程评价”几个阶段,并借助任务驱动,构建出“任务向导十任务驱动+多项互动+网络辅助”的多元教学模式。

2—4搭建学习的平台。

信息化环境下开放的、虚拟的软件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并且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引人互联网,搭建一个师生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实现传统写作教学与现代网络写作教学的互补。学生可以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网络学习社区,自己开发文章写作项目、阅读信息资源、交流写作心得体会。教师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教学案例、资源等上传网络学习社区,供学生交流讨论,为传统写作教学开辟第二课堂,真正实现写作的生活化。

2—5建立写作评价机制和写作档案。

由于写作学科本身具有个体性和动态综合性的特点,文章写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更是应该适合写作学科的特殊性。因此,要建立一个写作评价体系和科学化的社会规范,写作的实践改革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才可以彻底否定写作“三无论”(无规律、无作为、无前途)和“三不论”(不可知、不可言、不可教)。

写作教学的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作品中,这也是决定写作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要看到写作教学的显著成果,就需要建立一个学生写作档案。可以在每届学生开课之初提出写作要求,从第一篇摸底作文到结课的考核作文,教师据此分析学生的写作情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变化,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问题。

3、实施方案。

3—1任务驱动。

根据教育技术学的行动研究,在《基础写作》的课程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文体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每种文体学习结束后完成具体的写作任务。

(1)写作规律、主体论、客体论、本体论、过程论、技巧论等理论部分,由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同时可以建立写作理论的有关讨论,将讨论内容作为教学案例存人写作教学档案。

(2)写作的四大文体部分,作为学习重点属实践教学部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协作完成,并要有相关的写作成果,收人写作档案。

(3)写作的教学论部分,包括写作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教材和教学理论建设,通过教师介绍专著、学术报告和学生网络信息检索共同完成。在课程学习之初,教师介绍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写作对象和目前的写作热点。确定主题后,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交流与知识共享。

3—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再查阅图书文献、相应的网络资源做以补充,并登陆网上学习社区的讨论区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和老师同学共同讨论。如写作的规律“物一意一文”转化律和灵感写作是否矛盾,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验证,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3—3协作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白主学习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并将有价值的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如qq群等)。经分析讨论后,对所承担的写作理论和方法进行知识梳理,制作ppt,查找和建立教学案例,并在小组之间讨论、评价、给出建议,使其逐步完善。最后,将小组讨论后的结果(问卷调查、写作教学设计)上传网络学习社区,师生共同交流、评价、给出成绩,并选出优秀作品代表,或典型写作案例代表,分析不足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交流写作感想和体会。

3—4小组汇报。

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友好协商,选出一个代表做好的ppt课件对全班同学进行写作基本知识的梳理,并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同学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应用层面。如:小组汇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写作现状和反思”的案例,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采集数据信息,总结大学生写作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学习的积极主动,也完成了写作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5疑难问题讨论。

写作学习小组的汇报,主要以文章评讲的方式进行。由小组成员提出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并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小组研究没有意见统一,就可以把问题带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最后小组成员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传网络学习社区。

3—6教师点评。

通过小组汇报及课堂集体讨论后,教师总结课堂汇报时出现的问题和好的一面,对讨论遗留问题给予指导,以便学习者深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例如,小组汇报完写作技巧举要,教师应指出写作技巧的使用情况、传统写作技巧与现代的写作技巧的区别。

3—7课后反思。

通过任务驱动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小组汇报一疑难问题讨论一教师点评这一阶段的学习,将自己的感触,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建议进行总结,上传网络学习社区。

3—8写作测评机制。

文章写作必须有个科学的社会规范,这样对文章的评价才能有个参考的标准。

写作评价考核标准如表1所示。

4、反思及总结。

利用教育技术学行动研究的方法,是基础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思路。现代信息技术,即网络资源搜索、虚拟的写作社区,是基础写作教学革新的有利保障,对于基础写作教学的实践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虽然,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学校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但基础写作教学要实现合理、深刻、全面的改革就必须要尝试这样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

浅谈基于工程思想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

我国高校在2世纪8年代初开始在少数高校开设单片机课程,面向电子和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内容基本是单片机生产商提供的技术手册、汇编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综合体。目前单片机教材虽然较多,但基本延续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思路,即以单片机的知识点为主线进行单元技术教学。随着单片机教学在各层次学校的广泛普及,这种教学思路显现了明显的不适应。系统设计性内容缺失和细节内容深度不够,使一般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迷茫的问题。

目前单片机基础课教材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教学集中在分散的各个点,而对单片机系统整体结构性考虑不够;重在局部和单元模块,缺乏组织成项目的考虑。这种问题严重地体现在系统软件设计中,一般学生会做例题和作业,不会设计解决实际任务的'系统软件。因此,单片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从知识点讲授到以系统设计为主线,基于课程整体性并结合项目系统整体性考虑实施单元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系统性、综合性设计能力。

1.2单片机与其它课程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在目前课程体系中,考虑到知识衔接关系,单片机课程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微机原理与接口)、汇编程序设计等课程之后,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这个安排的问题是学生实际综合应用及拓展学习的时间较短。这在单片机进入我国高校的早期阶段仅高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是合理的,在目前单片机普及教学情况下,作为工具和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单片机课程应尽早让学生掌握,对其熟练和提高系统设计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和促进其它课程学习将产生良好作用。单片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知识,是相对简单的,在课程中从应用的角度介绍即可,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没有影响。实际上,有些同学从大一就开始自学单片机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我们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的经济基础课程,也需要随之发生转变,中职院校想要有效的提升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转变的教学方式,加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探讨;中职经济;学基础课程。

中职教学最终的目的是面向未来社会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学生和社会对于中职学校教育认识的偏差,导致中职学校入学生源质量严重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经济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经济的基础与桥梁,夯实基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

1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环节薄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生源,大多数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一部分学生。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而言,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想结合的课程,不仅考验学生的洞察力,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对于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经济学基础的学习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是学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于经济知之甚少,更何况是富有逻辑的财经知识呢?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传授为主,学生往往作为被动的角色,负责接收和转化。这样的教学氛围是比较枯燥和单一的,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堆积,也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互动,对于学生而言也难以提起兴趣,点滴积累,学生也就逐渐的丧失掉对于经济课程学习的兴趣了。

1.2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手段单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的还是以概念和理论知识为主,目前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手段还是以教师的板书和讲解为主,虽然有许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都非常丰富,但是长久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思维的浸入,也让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面,难以有所突破。21世纪是个互联网经济时代,虽然随着互联的普及,学校也开始逐步的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师们的使用却还是以简单的操作和展示为主,并不会通过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为学生知识点。即便是采用多媒体设备,由于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大量计算内容时,教师们往往也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传统的板书教学法中,试想本身就枯燥的经济学,再加之学生浅薄的基础、教师单一的讲解,这样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准和质量呢?教师“一言堂”学生“满堂灌”,这样的教学现象是现如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忽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及时的建立沟通和交流,枯燥的概念抽象的理论,让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兴趣,教师想要转变这样的境遇,还需要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力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基于工程思想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与配合、算法语言等知识,去解决常用机构、通用零部件的设计等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多年来,该课程无论是在教材的组织上还是在教学的安排上,都与“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化教学,这也是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为此,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课程的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目前,多数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内容仍是本科《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内容整合后的产物,与整合之前相比,课程主要内容并没有减少太多,而学时却大幅削减,被压缩至7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继续学好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2)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知识能力不强和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职学生,是对所有从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的又一个挑战。

(3)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属于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基本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4)教学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爱动手这样一个特点,而对于理论性强的设计、校核计算十分厌烦。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结合学生的特点,在“黑板上开机器”,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使得学生感觉该课程是一门枯燥的“天书”,上课时疲于记笔记,复习时只能死记硬背,长此以往,渐渐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多少年来,这种现象也没有改观。

(5)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在期未的时候,通过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目前对人才的要求侧重综合素质的情况下,此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

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应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容易了解社会职业,培养职业意识,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进入职业角色。

2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1)项目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并且参与最终的项目评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从理论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辅导者。

(2)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建立起课堂与生产岗位、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项目化教学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3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3.1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项目”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和前提。我们在设计教学项目时,首先通过专业和企业调研、分析归纳,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以下原则选取项目内容:(1)教学项目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覆盖性、典型性、可行性、趣味性、开放性;(2)教学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3)教学项目要系统化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再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进行项目开发,最终设计了7个教学项目,7个教学项目的难度层层推进,覆盖的知识点逐项增加。

3.2课程教学项目的实施。

教学项目的实施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使学生明确项目名称、项目任务、学习目标和项目完成目标;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步,进行任务的分配,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制定项目方案;第四步,进行方案的比较、分析与修改;第五步,方案的实施。

如在项目1的学习中,首先使学生明确本项目的任务:绘制三种机械手(平面连杆机构机械手、凸轮机构机械手、不完全齿轮机构机械手)的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它们的自由度并判断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其次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运动副、构件、机构运动简图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等相关内容,并使学生初步具备用简单图形表达机构的能力;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和任务分配,并让学生制定项目方案;接着进行方案的比较、分析与修改;最后实施方案,并填写项目报告单。

3.3课程教学项目的评价与总结。

每一个项目完成后,教师不但要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对整个班级完成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是通过项目完成后学生提交的作品和项目报告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定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整个班级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也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改正和提高;二是要对一些完成项目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把他们完成项目时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以促进各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在评价与总结时一定要注重学生个性发挥,避免千篇一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不足之处要从欣赏的角度给予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岗位技能,精心选取和设计合适的教学项目,紧紧抓住项目内容综合的关键——知识点的构建与整合,应用项目教学法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训总结

一、实训目的:

加深对可视化编程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vb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

二、实训时间:

20xx年01月02日20xx年01月06日。

三、实训方式:

上机操作。

四、实训内容:

这次在3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利用vb开发工具与数据库sqlserver开发一个实用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一共有五个题目。我选择的是第四个-学籍管理系统。它的功能要求如下:

1、学籍信息输入: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输入。包括各个学生的情况,姓名、家庭电话、家庭住址、学号等各个消息。

2、学籍信息管理:本模块实现了信息的修改、删除、查询。还能查询到平均信息以及单科最高最低信息以及个人信息。把信息统计这个繁琐的工作简单化,为学生信息的管理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3、学籍信息查询:通过输入学号便可以查询到这个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生日是、班号、入学日期、联系电话、奖惩日期、奖惩名称和成绩表都一目了然,很大的方便了教工们查询学生信息的过程。

4、统计查询:实现查询每班人数,男女生比例等。

五、实训体会:

为期一周的vb实训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一周里,我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更掌握了新的技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同时我又感觉到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还有好多的东西不懂。这是我大学以来第四次实训,每次实训我都感觉学到了好多东西。因为是一天到晚的不间断训练,所以记的会非常牢固。不像平时上课,每次上课只有45分钟的实际操作。在课上,有老师在前面演示我们都还能跟着做,可轮到我们独立完成的时候,因为实际操作的少,早就忘光了。

接到任务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好难。很多都似乎不会,这学期也没学到什么东西。所以做起来总是不顺利。在实训过程中,vb结合access建立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从设计到实现,问题是层出不穷,但经过我的努力,大部分问题都已解决,实在搞不了的,也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解决了。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系统、完善、功能相对较齐全的管理系统,即使是用户模块也可以完成各种操作,如对用户的查询、添加、删除以及修改等。因此程序编写也十分复杂,工作量较大,编写一定要认真。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使程序出现大的漏洞。而我只是学了点简单的vb程序编写,没有尝试过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系统完善的系统。在做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小疏忽,我的程序在编写上存在一些漏洞,导致调试时不能正常运行,这让我很是郁闷。后来在自己的检查和老师的帮助下,总算完成任务了。

这一周的实训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因为实训扩展了我的知识。最后出来的系统,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是我不断设计、不断完善、辛苦付出后得到的成果。(当然也少不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还领悟到了任何东西都要“学以至用”,学习了还不行还要看自己掌握了没,掌握了还不行还要看自己熟练了没,熟练了还不行还要做出一定成果。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时候出现问题了,在自己努力查找问题的时候我们还要善于请教老师和同学。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需要帮助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这次实训让我还更深一步的了解了vb这门课程,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为我以后的.工作,走上社会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

简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螺旋传动的教学体会论文职业高中机械基础

随着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不断重视与支持,中职教育的课程开设也渐渐多样化和更具有针对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满足社会需要,中职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基础课程是掌握其他高级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机械基础课程课堂的把握与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和执教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互动性教学模式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摸索下所归纳与总结的一种学习方法与模式,它能够有效的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互动性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

对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来说,其具有枯燥难学、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特点。它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不容易掌握和理解。机械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恰恰就是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这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工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互动性教学模式很好的弥补了这些缺陷。互动性教学能够巧妙地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与运用。比如在学习和阅读《数控车床操作指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掌握和学习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堂的另一个缺陷是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活跃,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互动性教学模式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的调动与互动。使得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紧密联系,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互动性学习模式同时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运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较为详细和直观的了解机械的构造与课程特点。了解过课程的特点后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与运用。互动性学习的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主动学习的方法与规律。

综上所述,互动性学习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课堂中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机械基础课程枯燥无味的特点,并且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更加容易解决与掌握。

2如何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程因其课程特点本身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做出改变,那么目前的课程现状就很难得到突破。互动性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程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突破现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就互动性教学模式如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如何应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1教师应适应形势,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应跟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与新的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那样的课堂死板沉闷,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与兴趣。所以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实质与核心理念。这样便能更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学会善于总结教学方法和规律,同时注意因材施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互动性教学模式,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差异性的`体现。

2.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氛围。

教师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时,要注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辅助。并且能够有效的表现互动性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效果。比如采用互问互答的问答模式,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进行了互动,并且充分的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更具有趣味性。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与活跃。教师也可以参与活动,引导和组织活动秩序。在学习《数控机床操作说明》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问答学习,并且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不懂不明白的提问教师,教师及时作出解答。这一套活动组织程序就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对教学模型,并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属于机械基础课程的模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理解和把握整体与局部使得抽象问题能够有效的得到解决。

3结语。

互动性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解决目前课堂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和知识的巩固与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与摸索去不断完善。这仍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希望能够为中职教育的机械基础课程课堂的改变贡献一份力量。

基于四位一体精密机械学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动画设计专业中,动画短片制作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常高等院校的设计学院都会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本门课程,对于大一大二以及大四的相关理论知识、制作课程等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动画短片制作课程重视对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时间意识、专才意识以及制作流程意识的全面培育,从而为促进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课程基础和专业保障。但是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部分问题,本文就动画短片课程的教学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动画短片制作;动画设计;教学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动画制作流程已经相当完善,由此推进了世界动画制作产业的繁荣发展。同时,动画设计专业也逐步深入到高等院校中,成为高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动画设计制作,学生们将初步掌握动物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软件,甚至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出相应的主题动画短片。如今,我国各大艺术院校以及综合类高校中都会设置动画设计的专业,为社会和企业培育了大量的动画设计人才。动画短片制作课程是动画设计专业中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对于动画短片制作方法以及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将得以拓展提升,因此可以说动画短片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然而在部分院校中专业课程教学中却依旧存在着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学习主体以及教学方式滞后等问题,本文以笔者在南京晓庄学院的实际教学经验为案例就动画短片制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简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螺旋传动的教学体会论文职业高中机械基础

机械加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既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一门较难学习和掌握的课程,这门课的教与学矛盾相当突出,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提高机械加工课程的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探索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愉快的体验,就会热爱学习。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的动感活动中,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要用心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过程和状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走进他们的心里,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课前要吃透教材,选择好知识切入点,从中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感,设计出有矛盾、有新意、有立刻想要动手、有趣味的疑问,把学生引入疑难情境中,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要动手的愿望,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本节课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质疑。课上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耐心点拨、引导,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思考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同时,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大胆动手,善于提问,不怕出错,不怕出丑,让学生知道有很多科学发现以及专业动手技能的提高都是在不断探索中产生的。比如,开始学习数控时,指导老师可以先展示一些普通车床上的难以加工的特型面,如椭圆、球体、抛物线、双曲线等,再向他们介绍数控机床。经对比,让他们体会数控加工的优越性。也可以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些工厂,让他们看到数控加工的高精度、高质量和高效率,体会高科技现代化大生产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迅速准确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知识传授轻能力和动手实践训练的培养,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中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机械加工课是一门涉及问题多且杂的学科,它需要其他相关专业基础课来支持。很多知识点不在实践动手操作中亲眼观察是很难理解的,加之学生没有太多实践实训动手经历,单凭教师讲解和简单的实践演示,实训,学生无法想象和体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和操作起来觉得内容枯燥,兴趣淡薄。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训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专业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进专业教学课堂,用于指导教学。

三、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师生互动,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不会感到压抑,才能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才能自由思考、大胆讨论,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技能,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感染力,为学生创设偷快、和谐的情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学习新知识的最初阶段,学生最容易因理解不了或迷惑不解而紧张、焦虑,甚至放弃学习,这时教师应耐心、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感染力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于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在这样一个情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并勇于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索。

四、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立体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加工课程是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恰巧空间想象能力是中职学生普遍欠缺的薄弱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师讲课并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木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通过一定课时的练习或实践话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除保证足够的课外作业外,还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课堂练习、习题必须精心挑选,尽量与讲课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题目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思考性,既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教材的要点,讨论解题思路和分析常见的错误等,又要有利于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我们一定要抓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来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降低问题难度。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有条件的话最好到一些大型制造企业的制造或技术部门参观,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学习与应用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热爱本课程的学习。

五、走校企联合的.道路,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

企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因此,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要走出去研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如果把学校比做商家的话,那么企业就是学校的顾客。不研究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的产品怎么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讲,企业也是一所学校,企业内部有许多掌握先进技术的人员,学校也可以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企业也是学校最好的实习训练基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世界性的制造业大国,今后二十年制造业仍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大国,更深层的意义是扛锄头的农民将会越来越少,各类加工厂肯定会越来越多,而为这些工厂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能的优秀员工的任务将历史性地落在职业中学教师的肩膀上。应该说职业中学的前景是无比光明的,但与此同时,竞争也必将是非常残酷的。我们相信,那些具备战略眼光、重视信息技能教育、切实提高信息技能教育水平的职业中学将最有机会成为招生市场的优胜者。

总之,中职教学工作有其纲要性同时又深赋艺术性,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机械加工课程的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个性来组织教学,努力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改革,使机械加工课程的教学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李世维.机械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程益良.机械加工实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是大学工科类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通用零件设计,包括零件的特点、应用以及零件强度刚度的设计计算等内容。设计一个零件,首先是确定零件材料。以材料为标志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先后经历了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每经历一个时代,意味着人类文明向更高级的层次迈进。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新材料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如今,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具备各种性能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机械设计教学中运用材料科学发展最新成果提升机械设计水平,使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已经成为发展机械工程设计的一个大的突破口。目前,尽管大学机械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了工程材料类课程,但仍旧是以钢和铁为代表的金属材料占绝对主导,其他材料课程仅简单介绍,内容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另外,以零件设计为核心的工程思维不突出,与机械零件设计过程的后续步骤衔接不够,无法满足现代机械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强化材料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二、材料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

(一)材料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基本要素之一。

机械设计是对一个设想的或有市场需求的机器在运动、结构和能量传递等方面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信息,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作为构成机器基本单元的零件有质量、有形状、承担载荷、传热和导电、经受磨损或腐蚀。这些决定了机械零件乃至整个机器的性能指标,都和零件材料直接相关。材料不但决定零件的结构性能,还影响加工,从而决定零件的尺寸、精度和成本。设计越复杂,要求越严格,材料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影响越强、越复杂。而且,这种关系体现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几乎贯穿了零件设计的全过程。没有合适的材料,无论多么好的设计也不能变成现实的产品,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是机械设计的粮食。[1]机械零件材料选择合适与否,主要从材料的强度、刚度、磨损、工艺性和经济性[2],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取舍,是机械设计中最重要的决定。

(二)材料选择的创新是机械设计创新的重要源泉。

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促进了材料的发展和在产品中的应用。新材料发展越快,产品设计时材料选择范围就越大,机械设计人员就有更大可能设计出更多性能、更加优异的创新性产品来。例如,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耐辐射性能材料的问世,使得人们可以设计一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机械产品,如航天器。[3]纳米材料技术极大拓展了机械产品在微小尺度方面应用的范围。复合新材料特别是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出现,更是革命性地促进了机械行业的发展。[4]例如,聚四氟乙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摩擦系数最低的固体材料,相对于铜等各类软金属具有无毒、耐腐蚀、节约和低摩擦等优点,在轴承等接触类零部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今后材料的发展方向是材料特性随外界条件变化的智能材料,它将支持未来高科技的发展,也给机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机遇和更坚实的基础。随着材料科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先导地位和基础作用日趋明显[5],选择性能更加优异的新材料设计零部件对机械设计的创新作用无疑会越来越重要。可见,新材料的应用是机械设计构想得以实现和拓展的重要基础,机械设计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以材料创新为基础的。

三、机械设计中零件材料教学改革。

零件材料的选用最终是服务于机器或零件设计的。如何依照机械零件的使用要求和设计零件的基本原则,有根据地、合理地选出最优的材料,是机械设计中零件材料内容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认为,传统机械设计课程中零件材料的内容存在以下两个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方面,涉及材料选择的内容偏少且仅仅是材料性质的罗列,没有真正体现为设计服务的思想。机械设计教材中的零件材料部分,经常只是泛泛地介绍材料种类以及常用材料的特点,至于零件设计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如何进行等关乎零件设计优劣的重要方法信息却很少提及。学生虽然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但在后续零件设计计算时,还是不知道材料选择该如何进行。国际上的经典教材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四、结论。

材料不但是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素,而且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入机械设计领域,成为机械设计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大利用新材料的广度和深度,将从根本上促进机械领域的再发展再振兴。培养有意识地使用新材料的机械设计人才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机械设计课程在内容和方法上改进传统的零件材料选择教学,坚持以设计为主线的材料教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体现材料对设计的基础作用,使机械设计更优化、更合理,以适应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要求。

学科竞赛深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论文

摘要:市场营销策划是市场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在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通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策划理论知识,结合市场营销环境对市场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科竞赛作为一个新的课程改革手段在当前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做出更多更好的策划方案。

市场营销策划侧重于学生的策划能力,要想做一份好的策划案,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策划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在如今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着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平台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将平时学习的策划技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策划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竞赛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上,学生大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学期末的考试,不能很好地考察学生对营销策划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考核方式,它更加注重学生对市场情况的把握以及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及市场情况才能进行解答,而且,在竞赛题目的设计上,并没有太多课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时刻关注书本之外的市场情况,在处理现实问题中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写出一份优秀的策划书。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搭建学科竞赛平台要求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来适应竞赛的需要,还要制定一系列方案措施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不仅是思维的创新,对于营销策划专业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创新,因此,学校要通过对整个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以适应学科竞赛的需求。

(一)以学生为主导,提升基本素质。

在如今市场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策划方案的制定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要打好基础,通过对市场的调研,认真研读市场发展报告,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具备掌握多学科知识的素质。营销策划方案不仅要求写得准确,更要突出企划方案的个性和实用效果,所以,学科竞赛平台的搭建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继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才能为平台的搭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双向互动。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只能将一些书本上的策划案例讲解给学生,学生既不能真实感受到策划的过程也对老师的讲解没有兴趣,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方案策划上就会采用固有的知识点和要点,没有任何亮点的产生。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的设计上,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教授,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市场营销策划重在市场,学校尽可能鼓励教师在外兼职,引进市场和企业的最新动态,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基地,让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能够接触到第一线的策划方案的制定,改善以前的教学脱节,理论和实践分离的局面,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技能。

(三)建构新营销策划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

实习情况,安排学生定期制定策划方案,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培养学生发现市场问题,解决策划方案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不仅要着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业务素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礼仪素质和创新意识。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改革要统筹市场、教师、学生的各方利益,将课程的改革与市场的发展相结合,依托学科竞赛平台要求学校在改革中要不断地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教材的建设、信息资源的管理、课程教材的建设以及评价系统的建设,通过对一系列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的建设来构建学科竞赛平台,完成课程改革目标。

(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并不处于决定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发展的正确方向,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较为熟练的市场营销策划知识,还应有高尚的师德,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思想上也应该教育引导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应该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不仅可以在学校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引导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素质。

(2)编写优秀教材。

高校教材的选取不能贪多,要精益求精,课本知识不仅仅是文字的单纯排版,它起到的重要作用是能通过静态的文字传达一种鲜活的效果,市场营销策划教材不能是从简单的教学模块出发为学生今后的策划方案的设计制定条条框框,而应该是教给学生制定策划方案应该具备的一种理念,因此,学校在选取教材上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情况以及学生未来需求状况来选取和编写教材,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科竞赛深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论文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我们在确定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应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会做账,而是要着重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看得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尤其是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使学生读得懂报表,能够分析及运用报表,使我们培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信息使用者。因此,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对会计工作及其职能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够阅读、分析报表,并能根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3.2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出其特色与自身的系统性,同时又要有利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内容:(1)会计基础理论。(2)会计日常业务核算。(3)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在会计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及等式、复式记账等内容,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但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来讲述它们的分类及如何填制。在会计日常业务核算部分,应根据资金运动过程对企业的日常活动的核算进行介绍,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在教学过程中应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尽量使业务核算简单,易懂。在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部分,首先应介绍三大基本报表的概念、结构及格式,其次详细介绍各报表的具体编制方法,最后介绍各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技巧。通过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并学会对各种会计信息的使用,这也是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的一个重点。

3.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面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理论性很强的基础会计知识时,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合理运用更显重要。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方法有其一定的优越性,通过黑板的板书,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一步一步将思路清楚的写在一个版面上。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清晰。但其缺点也突出,具体表现在课堂信息容量小,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又要讲解又要板书,教学任务不易完成,学生由于忙于做笔记,许多知识点根本就没听到,而且还觉得老师讲的太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首先,应加人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像账户结构、业务核算流程图、月末结账时相关账户之间的关系图,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在上课时将大量的枯燥的理论借助多媒体演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但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一定要讲求其质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给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再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将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将问题阐述的更透彻。其次,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主要针对会计日常核算及报表分析两个部分,这也是非专业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案例,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制造企业供、产、销各阶段业务时,可以给一个企业的综合业务,要求学生自己完整的对这个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核算,并对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在讲授会计报表分析时,可以给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此外,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采用启发式、图解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优化教学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会计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授课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外,紧跟时代发展,加强知识的更新。同时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解其它相关管理学科的内容。此外,应加强“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业务素质。最后,应积极转变教师角色,从信息时代教育特征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整合的新理念,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结语。

会计信息产生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但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有必要加强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改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会计信息意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