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职工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五篇(模板)

小编: 字海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职工科技创新调研报告篇一

为全面掌握我市科技创新情况,按照省政府研究室要求,我室会同市科技局共同组成调研组,深入县、区科技部门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由发改、经信、科技、财政、人社、农牧、商务、企业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促进了全市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到国家二类地区水平,位列全省第3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我市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金川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并被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了《金昌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金昌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金昌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金昌市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意见》、《金昌市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县、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对研发投入、创新团队、孵化器、创新载体的扶持力度。从2013年开始,市、县、区财政每年各拨付100万元科技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创新人才。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每年预算列支创业创新引导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创新创业。2015年全市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5.52亿元,占全年gdp比重达到2.46%。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方面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创新合作,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合作载体,重点扶持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研发机构9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组建成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农艺研究院1所;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0家、科技孵化及检验检测中心1个,在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1个;与国内7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人才特区”为契机,大力实施镍都百名青年英才开发计划、“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工程,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4.96万人(不含中小学教师),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600多人,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70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达105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累计31人,“555”创新人才5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7人;科技人才中高级职称人员占12%,中级职称人员占45.2%,初级职称人员占42.8%。

(三)强化专利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能力日益增强。认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迅速,专利申请量由2013年的519件提高到2015年的646件,专利授权量由2013年的268件提高到 398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8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7件,居全省第2位,金川集团公司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2013年至2015年,全市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4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5项,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达4100多万元;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13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38%;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2.24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3亿元。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活力有效激发。认真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按照“能放则放,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要求,全面清理妨碍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规定,适时调整并跟进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创新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金昌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金昌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行科技立项课题制和招投标制,修订完善了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市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励资金分别由8000元、5000元、3000元提高到20000元、10000元、5000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督导考核机制,实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把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和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并将财政投入、平台建设、人才支撑、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及指标完成情况等内容纳入县、区、市直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列支科研经费不能很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要,企业r&d投入意识不强,难以开展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攻关研究,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科技事业发展。

二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除金川集团公司及其他个别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长远战略眼光,有的企业虽经多年发展,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甚至连一项专利都没有,自身建立的研发平台也只是简单的化验或产品质量检测,企业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缺乏科技合作,停留在自身低水平的科技活动层面,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科技人才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偏小,科技创新和研发力量薄弱。近几年,我市尽管借助建设“人才特区”建设引进了不少急需紧缺人才,但总体上看,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依然不足,尤其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型技术和实用型技能人才。部分科技人才的岗位匹配性不强,人才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四是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域内缺少独立的科研单位,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现有的科技服务机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担负技术创新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五是科技创新机制有待完善。现行科技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影响了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初创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面投融资瓶颈尚未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综合考核指标中科技创新目标考核指标少,权重小。

六是县、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均衡。金川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6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4%,永昌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只有0.45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为0.44%,并且在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距,影响了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激励人才开发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我们将围绕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特区”建设,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坚持不求最好、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着力引进一批资深专家、海内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采取合作研究、专项技术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博士后流动站、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提供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安排住房,提高生活待遇等,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采取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方式,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才尽其用,加快汇聚一支有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是驱动创新的引擎,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进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融合、一体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创新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培育尊重创造、宽容失败、激励“草根”的创新文化和氛围。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聚焦产业抓创新,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着力围绕我市主要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做强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循环、高附加值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推动有色金属、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向高端化转变,产品向终端化延伸。立足现有的基础,强化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在采矿、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循环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行业聚集发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由增量扩能向提质增效转变。按照集聚化、便利化要求,推进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以及文化旅游、信息化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四)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从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全社会用于科技研发经费在“十三五”期间达到gdp的3%,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高新技术保险业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外汇管理制度,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等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完善科技开放体系。推进开放式创新,在引进和集聚创新要素上下功夫。通过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研发等方式,积极引入和运用外部创新资源,促进内外部创新要素和资源的互动、整合、协同,不断增强创新优势。强化协同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机构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关系,鼓励并支持国内外企业和科技机构参与我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公开招标和竞争,创新科技项目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扩大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与国际性合作和交流,引进管理、技术与智力。大力推进高新产业技术发展,加快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知名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参与全球竞争。

(六)加快构建科技孵化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开发区现有科技孵化器基础上,加快创建金川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河西堡循环化工产业孵化基地、永昌县中小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孵化基地,形成一区三园孵化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自建或联建专业孵化器,探索孵化器商业运作模式,建立孵化器网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综合孵化器为基础、专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努力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继续积极打造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中心专家带着技术成果进企业、企业研发人员带着问题进中心的互通机制,拉近高新技术成果和产业化距离。以创新服务为重点,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建设科技大市场、众创空间等支撑平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职工科技创新调研报告篇二

大学生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由于认识高度、起步时间、资金投入等不同,其质量和效果有显著差异性。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有效、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对活动价值性认识偏差、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本次调查以广西大学部分学员学生为调查样本,其中有机械学院,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物理学院,土木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新闻学院,文学院,电气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林学院等15个学院的同学。学生抽样问卷145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样本容量124份。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附录)

1.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学生关注度与自信心增强,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了积极的关注,认同程度明显加强。调查显示,69.35%的学生表示应“学校是有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政策”。如果承担了科研课题任务,80.64%的学生表示学校是举办过创新性科技类比赛。89.5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创新能力,在“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58.06%的人认为学校教学模式方面有所侧重,还过得去。在如何培养实用性创新性人才方面,26.61%认为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发散思维,20.16%认为学校应该引用社会上的实例模型,是学习和社会相联系,25.8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多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7.42%的人认为学校应该改革考试方法,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生的建议是:

1校方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学生自身要多投身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多观察,有想法就应大胆去做

2可以多举办相关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

3实验教学,多多锻炼动手能力,设备要跟上时代

4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重点培养

6必须改变现今的应试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模式,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决定终生

7让学生有多动手,多学习的机会,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基础给

学生见识与学习

8多点活动

9加强动手能力的实践训练

10增强师资

11当做老师的不再为了赚钱,当当官的不再为了赚钱,那么,也许有可能发生

12进入实验室,分配指导老师,最好可以一师或多师对一生,能够全方面培养该生的能力

二.对学生来讲,学习避免教条主义,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联系实际,对于老师来讲,授课不要受教学进度的束缚,多介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鼓励学生发散思考,学校也应进行教学改革,采取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可见,大学生科研意识和关注度在逐步增强。

1.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学生实际参与率低。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创新系列赛事的学生占9.68%,而有62.9%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没有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人中,有28.23%的人是没有获得比赛信息的,说明学校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无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越来越束缚高校组织者的手脚。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如少数学生认为其科研成果一经发表,或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或被企业看中,不但项目可以获奖,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名利双收。还有少数学生其实就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从科研方面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为就业求职打“基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

2.2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如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

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再多,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其理论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2.3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2.4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人、才、物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此类现象在省属高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因素。

3讨论与思考

在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情况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已走向良性发展,但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这需要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提供社会舆论和资金支持,广泛开展校企对接;在学校层面,建立和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加强资金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层面,引导和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将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和拓展;在学生层面,增强刻苦学习、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全社会构建起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体系。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职工科技创新调研报告篇三

关于乡镇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政协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营造我区自主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区创新型城区建设步伐,自 月初至 月中旬,利用 个月的时间,镇组织政协委员组成调研小组对我镇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

为切实做好调研活动,调研组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区有关精神和文件,调研组先后听取了镇科技科协、经委、农技站、林业站、畜牧站及部分企业的情况汇报,邀请了部分企业、部门、村负责同志进行座谈。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几年来,我镇经济发展较快,科技创新工作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镇科技创新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科技创新意识逐步加强,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我镇通过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已逐渐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镇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使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科技投入的力度也逐年加大,几年以来,镇财政累计科技投入达万余元,在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不断增加,全镇各类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万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障。

2、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科技带动作用凸现。科技创新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年我镇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亿元,万元,分别增长%,%。以公司

1为代表的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实交税金万元。

3、科技创新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了生机,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指定生产的专业生产厂家。公司主导产品被列为计划项目,荣获国家奖的系列产品,在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年生产能力,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产品被评为。

4、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镇十分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提升。镇农技推广除了原有的农资销售等经营外,良种补贴、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的开展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全镇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以上。几年来,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项,引进培育农业良种多项,先后发展速生杨万株,推广面积亩。成立了 协会,注册了“ ”牌,发展了 行业协会,成立了 协会,走出了一条“市场连协会,协会连农户”的发展路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镇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对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尽管我镇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还一直存在着项目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使其迅速发展、壮大。

2、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变。近年来,我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镇的经济增长仍处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得根本扭转,经济增长还停留在依靠粗放投资拉动,或者说部分甚至还停留在依靠增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阶段上。

3、科技创新人才总量少、结构差的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我镇科技人才的总量很少,农业技术初、中级人才人,十分缺乏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等领域专业人才。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镇的科技进步,促进全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随着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逐步淡化,再加上宏观调控以及资源要素的制约,新一轮的竞争必将转移到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将势在必行,同时也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难题,真正做到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2、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竞争力。要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健全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特别是针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有限资金扶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3、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继续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积极引导企业走“升级型”的技术改造之路,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要进一步加快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以支持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为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政协办公室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职工科技创新调研报告篇四

为了使我们切身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身边城乡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特色理论课中所传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反应,2010年暑假,我们同学三个人,来到了位于辽宁省xx市。在来凌海市之前,我们粗略的学习了一些最基础的中国特色理论,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能够在书本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用心感受着这一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喜人的变化。我们着眼于凌海市工业科技创新,将切身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写成此报告,我们将在历史、现实、以及调查后的的情况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报告。

我们在渴望看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人民蒸蒸日上的澎湃心情中踏上了去凌海的道路。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们在切身的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以及学校的号召,我们渴望用心去体会、感受这个社会,我们相信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切身学习特色理论课和接触社会的绝好机会。我们就是在这样澎湃好奇的心情中,来到了辽宁省xx市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厂址,当我们进行了调查中,才发现真真切切的从生活中发现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们近几年耳熟能详的国家政策,这个口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全东北人、甚至是全国人民的心愿。21世纪,是知识和科技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谋求发展,就需要积极把握住国家这一有利的政策,从科技下手,不断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创新。在我们行走在凌海市一些典型的工厂中时,我们不但欣喜,而且仿佛看见了中国千千万万个类似凌海的小城市发展的明天。体会到了地方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作人民的政府,带领本地区的人民结合自身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科技创新。由此,我们衷心的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早日实现小康,人民安居乐业,也希望我们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连无限商机

凌海市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发达。辽宁重要港口之一的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处,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公里,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锦州机场仅距凌海市区30公里。京沈(北京-沈阳)铁路、秦沈(秦皇岛-沈阳)高速铁路、京哈(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锦阜(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锦朝(锦州-朝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210公里,距大连市400公里。

凌海市位于连接东北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铁路、公路横贯东西,锦承铁路、锦朝公路在境内通过。境内有火车站9 个。有市、县级以上公路12条,总长300 多公里,全市已形成了以国家、省级干线为骨架,以市、乡干线为网络的公路网。连接关内外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又具备水运和航空的优势,距锦州港60公里,距锦州飞机场仅30公里。凌海市拥有现代化通讯设施,程控电话与国内国际各大城市间直接连网。在辽宁各县(市)中首家通了无线寻呼系统,电报传真机广泛应用,移动通讯项目已广泛应用。

改革开放之后,凌海市的人们的腰包鼓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满足的笑容。凌海市如今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乡镇级以上工业企业298家,其中市营工业企业52家,乡镇集体工业企业246家,形成了轻工、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机电、食品等近30个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

多年来,凌海市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开放牵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现已形成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装纺织为主体的四大特色产业。

(一)金属冶炼业

金属冶炼业是凌海市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20余家,以沈宏、华宇公司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钼铁,年产值达到14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仅沈宏公司1家企业年出口创汇额就达9000万美元。

(二)农产品加工业

以通亚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家,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松牌罐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通亚食品有限公司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100多个,发展订单农业3万多亩,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三)石材建材业

依托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优势,以石山镇为中心,现有石材加工企业400家,产值达到5亿元。这里的石材产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选为装饰材料,大量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场。

(四)服装纺织

以秦仕服装公司、汉之王服装公司为龙头,形成纺纱、织布、服装系列化生产,生产厂家多达68家,其中秦仕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厂房8200平方米,该厂的产品主要有品牌服装和出口工作服,拥有“雅仕”、“秦仕”等服装品牌,产品定位在精品、高档、中档的标准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份额。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0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3元,剔除物价因素分别比2000年增长2528元和1258元。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5平方米。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支出有了较大增长。万人拥有医生和病床率、现代媒体利用普及率、人口学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全面立体工业奠发展之基

早在建国初期,凌海市作为辽宁省锦州市的一部分,位于东三省,曾为祖国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东北老工业区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心脏,进行重工业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最初的发展鞠躬尽瘁。后来伴随南方的开发,东北老工业区的进步较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稍有落后。伴随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东北地区将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的政策方针。继续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支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产业。

xx市为例,近年来,辽宁省凌海市紧紧抓住临海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14个,在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率先突破。凌海市以大有临海经济产业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14个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速。目前大有产业区起步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总投资10.3亿元的中冶京诚大有产业区6个基础设施整体打包项目、新华龙钼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科诚60万千瓦线式无感电阻器等项目全面推进。大连桑拓生物、深圳好运来生物、德国双元制教育生产基地等大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园区起步发展的同时,凌海市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1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7个。在经济、技术、以及思维高速发展的今天,凌海市迅速抓住机遇进行产业升级,努力学习新技术,在新的一轮技术大比拼中努力发挥创新精神。将凌海的具体情况与新技术相结合,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创新的道路。争取在再一轮的发展中正作“排前兵”。

借助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热潮,凌海市依托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效率开发锦州湾凌海区域,高起点打造百里滨海工业带,全市工业经济战车开足马力驶上高速路。凌海适时提出让外向型经济成为全市主导型经济,引导和扶植工业企业向外生长。突出对外出口贸易,把多出口、多创汇作为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突出抓好外贸出口企业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帮助有出口产品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据介绍2006年以来,凌海全市上下抢抓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新扩改项目达到152个,提前一年多时间完成“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个,同比净增11户,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18户,30多户规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净增营业收入30.3亿元,全市上缴税金超百万的企业增至27户,3户企业进入全省上缴税金百强民营企业行列。全方位优化机构,提高技术,改革创新,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促企业腾飞

为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我们一队人也对给我们这个机会的企业表示真诚的谢意。

首先介绍一下这个蒸蒸日上的企业吧:

锦州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东北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具备浆料蒸煮.纸张抄造及生活用纸后加工,三大生产系统,年产量1.5万吨,全部产品均为原生浆料,绿色环保,高档生活用纸全部采用100%进口原生浆为原料,中档卫生纸全部采用100%自制原生苇浆为原料,产品柔软,细腻,洁净,拉力强,方便不同层次消费者选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眯,金日纸业力求持续发展打造国优品牌带给每个家庭幸福,健康的新生活。金日纸业公司的经营宗旨:诚实诚信、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发展。金日纸业公司的服务理念: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在这样的经营理念指导下,我们看到企业的勃勃生机,企业领导对我们讲解的十分耐心,我们也十分耐心的学习,我们在这一个过程中,看到了机械加工的过程,以及工业产品的制作和生产原理,我们感到十分的神奇,一堆废铁在师傅很细心又熟练的“帮助”下,就会焕然一新产生任何工人师傅所需要的形状。这个过程需要分为很多个步骤,先炼成铁水,然后铸造,再车成光滑的铁,在经过打磨等等,最后再将个个零件焊在一起,比如火车车轮的制造我们就看的十分清楚。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这个金日公司的机械厂,这个厂子生产的大铲车十分的结实,我们看了之后不禁感慨,工人真伟大!劳动真伟大,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东西。工人叔叔的手是十分的灵巧的!而且把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加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实践和理论水乳交融。

我们又调研金日塑料制品厂,这个工厂的对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我们要穿这工作的衣服病拖鞋进入其中,我们看到一个个的机器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着塑料,我们知道了制作塑料的原材料是什么样的,回来的时候,几个工人叔叔还给我们好几种塑料袋作为纪念品。我们还调研了造纸的过程,将纸浆压平,烘干,造出雪白的,洁净的卫生纸。这里距离盘锦苇场很近,有着良好的优势,由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高,有助于企业工业化的进展。

紧接着,我们又再好奇心的驱动下,和有关领导商量,要求参观橡胶厂。初入橡胶厂,便被那些大大的工业橡胶产品所吸引,我们不禁感慨,原先在书本上常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橡胶,今天在这里可以碰面,说道橡胶,不得不说,它的名字虽然简单,但在高科技的今天,要想加工出经济、环保,有利于代际利益的橡胶,那可没有单单“橡胶”,这两个名字这么简单。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抬升,如今橡胶生产越来越往着高质量、低价格、利环保的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的橡胶产品诞生!颜色各异、品种齐全的橡胶产品,在科技含量十分高的小熔炉里,便被加工成结实耐用的各种各样的工业橡胶产品,耐烫、环保、不易磨损是它们的新的代名词。在参观的途中我们不断的想,金日造纸股份有限责任不过是凌海市万千工业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企业,还有很多和它类似的、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而这个企业积极抓住了机遇,并且广阔开拓市场,集多种加工于一身,使其更科学、节省资源、同时又增加了效益,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工人的共赢。用实际行动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开拓进取,用于创新。这次参观给我们在视觉上精神上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们觉得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多进行实地考察,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亲身体会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来目睹祖国繁荣昌盛的进步。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在这样的奋斗的过程里,有许多优秀的,努力的人们在默默的奉献着。

经过接连不断的参观,使我们三个人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凌海市的工业,不单单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科学的发展路线,更工厂积极主动的运用高科技,进行工业创新脱离不开,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工件,倘若仔细分析,我们也能从中到了科技的进步,以及其与实践、技术的相结合,我想这恰恰印证了科学理论课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日常“养在深闺大院里“的我们,不出来不足以内心受到震撼,不出来不足以使自己更好的接触和认识这个社会,所以十分感谢这次理论课的社会调查建议给了我们这个出门的动力和理由。

四、勤奋踏实的集体率企业进步

董xx,男,1964年8月生人,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汉族,现任金日纸业有限公司橡胶厂厂长,在金日企业改革之初,橡胶厂是一个千疮百孔、亏损严重的企业,人心涣散,濒临破产。为了挽救企业,在凌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大胆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选举了新的企业领导班子,董帅同志就是在此危难之时就任了厂长,担起了这重担。上任伊始,董帅就以一个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依据股份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基本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改革了工厂人事用工制度,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落后体制,建立了层层选聘、竞争上岗、多劳多得的激励竞争制度;第二,改革了设备所有制,这样就既便于了公司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又减轻了公司的设备资金占用。第三,将不断提高企业的人才、科技含量确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增加企业的人才、科技投入和改善用人制度,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企业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第四,改革强化了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奖惩制度。正是先进的体制焕发无穷的力量!在董帅的优秀带领下,橡胶厂奇迹般地焕发了青春,仅1995年就扭亏为盈,成为全市的利税大户,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了新的发展。1996年,公司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工业企业。工厂产值增长了,但董帅同志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不前,而是开始了他更加深入地探索。1997年随着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董帅再次以一在深入领会党中央改制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将公司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的他在每天的橡胶厂里积极勤奋的继续工作着,而且他本人是个很乐观的人,遇事不惊慌,做人从容正直,深受人们喜爱。

五、客观正确的原因助工业进步

(一)条件优越

辽宁省xx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自然条件。其位于大凌河畔,水陆交通便利,并且,从古至今,其农业基础优越,为其发展,改革创新奔小康创造了优越的无与伦比的先天自然条件。

(二)政策实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凌海市紧紧抓住这一党中央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

(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的历史号角下,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在新技术的带领下,凌海市人民一个又一个的努力引进新技术,脱贫致富。不断向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办法,使其科学、高效、便利。

(四)人民的不懈努力

广大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自己所在的行业中努力学习业务、勤劳踏实、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

六、身临其境的体会愿祖国之腾飞

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09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凌海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凌海市的发展让我们深深地理解了优秀崛起的含义,以凌海市为例。首先,它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次,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肯定也“站”着一个服务高效的政府,“站”着一支一心一意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务员团队。企业产出效益,政府打造环境,没有优质的政务环境,即使企业有三头六臂,也终将会倒在政府与社会冷漠的眼光之下。当今,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这除了需要有一大批优秀企业担纲,需要一大批成功企业永续的经营能力来支撑外,更需要全社会来向企业学习,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自豪;需要政府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最后,“改革开放28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老百姓普遍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凌海市认识到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实现了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的发展,凌海市的工业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是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的体现。看凌海之崛起,数工业风流城市,还看今朝!!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职工科技创新调研报告篇五

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对我市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科技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匮乏、指导不到位,仅靠市科技局10余人要抓好

全市的科技工作显然是力不从心。同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平台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有的高层次人才中,教育类人才占了很大的比例,高技能创新型实用人才严重短缺;全市仅有两所高校,现有人员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科研工作需要;市、县两级科研机构只有3个,工作仅局限于农业方面,存在人员老化问题,工作开展不正常;全市企业中,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仅有5个,高新技术企业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民营科技企业18家,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到目前为止,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22家。我市科技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与贵阳、遵义相比,差距甚远。

(三)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市科技经费投入虽有一定增长,但按照有关规定,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年仅达到0.5%,尤其是各县科技经费的投入,除六枝特区外,其余三个县(区)都达到和超过《条例》要求,但实质上多数为“过路资金”,真正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很少。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十二五”期末,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以上,**年,我市只达到0.059%,任务十分艰巨。

(四)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十一五”以来,我市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科技含量高、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未得到很好的鼓励和支持,如六盘水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的焦炉气汽车项目,该公司**年自筹资金将其专利技术与**万达公司合作研制12辆焦炉气公交车,目前仅允许5辆上路运行,剩余7辆至今仍闲置。没有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不能有效的调动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创新思想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对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科技组织建设,尽快恢复县级科技行政管理机构,强化县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的职能。

(二)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引导和推动科技发展,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对自主创新的企业,各级政府要理直气壮的给予关心和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要根据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是制定政府采购制度。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项目,优先购买市内具有自主创新的装备和产品。由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等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我市的《重点新产品目录》,下发全市遵照执行;二是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时,从企业上缴的所得税中加计扣除,鼓励企业成立技术中心,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要引导社会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融资投入,加大对六盘水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的扶持力度,尽快完善担保功能,增强融资能力。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有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现有基础设施和各种公共科技资源,推进形成以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企业整合应用社会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

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认真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尽快制定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实施细则,作好年度目标考

核的相关工作。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我市由于地理环境、基础条件等限制,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我市的教育、医疗卫生、城市规划及管理、企业管理和创新领军人才较为紧缺。今年我市出台了《六盘水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单位认为该《试行办法》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不大,操作性不强。因此,为使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实效,建议对《试行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坚持引进人才与开发本土人才有机结合,既重视外来人才,也用好身边人才,要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大焦炉气汽车项目的推广力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市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焦炉气在汽车上应用的关键技术成果,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在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大亮点。为此,建议制定发展焦炉气汽车项目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推广力度。

(六)发挥社会推动作用,着力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中介组织和机构。要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调节、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逐步建立各种形式、各种产权的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的,政府要予以支持和奖励。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政策措施,以扶持我市的企业多出新产品,同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