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演讲稿(模板6篇)

小编: 灵魂曲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调查报告演讲稿篇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行政管理领域。为了更好的了解行政管理专业及其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深入的社会调查,以最真实的数据和见解呈现给大家。

首先,我们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认知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5%的受访者对该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其中36%的人表示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29%的人表示听过,但并不了解。而35%的受访者则对该专业一无所知。

其次,我们了解到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近50%的毕业生从事行政岗位,其中又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最为多见。而有20%的毕业生选择了企业管理方向,还有15%的毕业生从事教育事业。而另外的15%的毕业生则选择了创业。

然后我们来看看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业前景。根据调查结果,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职业方面的前景相当不错,且趋势呈上升趋势。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普遍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企业管理方向也有不少的职位空缺。此外,随着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位和薪酬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最后,我们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体验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相对学校其他专业而言,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更加实际和接地气。一些实用型的课程,如公共政策制定、政府职能与管理、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等都具有很强的实际性,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政府和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良好。虽然该专业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仍然比较模糊,但其实行、前景和学习体验都非常值得期待。对于想要从事行政管理方向的考生而言,这是一门优秀的专业,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调查报告演讲稿篇二

行政管理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会对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了解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中的受欢迎程度和就业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经过对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首先,行政管理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热衷于政治管理的相关内容,而在法律和经济方面的兴趣相对较少。其次,在社交方面,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强,更容易与人沟通和合作。此外,在实习经历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有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方面的实习经历,这些经历对于他们未来的就业形成了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那么,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呢?根据我们的社会调查报告,我们发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且就业方向比较广泛。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区服务等领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其中又以政府工作为主要就业方向。另外,我们还发现,拥有行政管理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相对容易得到升职和晋升的机会,因而在职场上也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行政管理专业对于社会发展和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其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拥有广泛的就业方向和升职机会。这些结果为行政管理专科学生提供了积极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对于学生和相关机构对于该领域的重视和投入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调查报告演讲稿篇三

生育政策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为全国的家庭提供更好的生育环境。在我国女性超过35岁的平均婚龄和越来越高的经济压力背景下,政府发布了新的生育政策。为了更好地了解民众对此政策的看法和期望,我特意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第二段:调查结果

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对新的生育政策表示了欢迎。其中一些人认为这将有助于缓解现在无孩家庭面临的压力,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将有助于保持人口增长和繁荣。但是,也有一些人持中立态度,认为这种政策对他们的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人对新的生育政策表达了反对意见。一些人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到类似保险、医疗及教育等具体方面,以减轻人民的负担。还有一些人认为政府应该放弃这样的管理手段,将生育的决定权交给个人。

第三段:心得体会

通过这项调查,我感受到人们对政府生育政策的态度多种多样。在这个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政府的生育政策可能是一把稳定人民情绪的重要钥匙。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每个政策在实行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和探究这些问题,从而为政策的完善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指导。

总体来说,现在的生育政策仍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但这不应该阻挡我们对政府进行反馈和建议。我们应该勇敢地提出我们的声音和看法,让政府更好地了解我们的需求和期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立一个更稳定、和谐和繁荣的社会。

第四段:回顾

在这篇文章中,我探讨了我对生育政策调查报告的看法。我发现,这项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民众看法和想法的机会。我们应该认真听取调查结果和民意反馈,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第五段:结语

以上便是我的对生育政策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启发更多人对自己生活周围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更好的反馈。在此,我也期待政府能够继续发挥的作用,了解更多民众的需求和期望,为全国家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调查报告演讲稿篇四

调查报告(蔬菜调查报告)

南门(神仙树南路)调查情况:

早上九点左右,正是人们购买蔬菜的高峰期,此处共有一个蔬菜售卖集中区,这里的共计有5个蔬菜店,里面的蔬菜都是传统式的售卖方式,没有标价牌,人们要寻价也很不易;所以,大部分人不寻价,直接购买。

这里的价格与平日里的价格相当,没有太大的区别;

金鹏路蔬菜店的调查结果

这里的蔬菜只有一个特色:新鲜,只是运营蔬菜而已,谈不上什么服务,甚至可以与顾客吵架,但这却丝毫影响不到其他顾客对蔬菜的购买。

从早上十点到十二点,我们无意地呆在四条街的其中一条,计算从这里通过的购买蔬菜的人群; 观察点地理特点:这条街的两旁分别都有一个小区,人口比较密集。

160人中,男性消费者共计34人,占比21%;其中年轻人的共计26人,占比为16%,其余为老年男性。

此外,在金鹏路,有一家商店,是专门销售堡汤材料的.,有鸡、鸭等,还有高等的堡汤药材;凡购买了他们的禽肉,即可免费堡汤,每天的堡汤量不超过4个,此店已开张近两年,即说明这里的人群是有堡汤需求的,这也可作为我们服务内容之一。

我认为这里应该是一个比较适宜的选择地点,具体原由见以上调查数据;

但这里的空铺面没有,不过,据观察,这里张了好几个服装店,而这些店的生意都很惨淡,有好几个都大门紧锁,所以,我认为可以先把我们要租铺面的信息发出去,而且密切关注这些铺面的动向,甚至可以驻点观察,并游说老板,如果不同意甚至可以与之谈谈合作的意向。

我认为,好铺面转瞬即逝,如果不早早将信息放出去,等到我们得到消息时已没有任何可以回转的余地了。

特点体现出来:高品质、高服务、高管理,价格可以有所体现,但不一定与伊腾相较,如此,我们的风险可较大幅度的降低,而且可以体现我们自己的管理风格和运营风格。等脚跟站稳后,再调整也是有较大空间的。

以上,是我的想法

明天我们将去茶店子调查一下具体情况。

调查报告演讲稿篇五

1、调查总人数:共回收调研表格113份。

2、应用分类:用于养生11人,药食联用2人,药食交替2人,食疗94人,病后康复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数:具有应用保健食品前后对比数据的材料72份。

4、材料来源情况:美罗国际按中华亚健康研究协会的要求,发放统一表格,由消费者填写后直接寄给协会。市场调查报告模板。

5、调研涉及产品:均为美罗国际产品,灵芝菌丝体胶囊、香杞胶囊、松茸胶囊、仙叶胶囊、慧源胶囊、新慧通胶囊、慧清胶囊、玫瑰胶囊、仁美营养胶囊、和中胶囊、红钙d将囊、欣舒宁胶囊、桑菊灵芝茶、多糖蛋白x……等。

(一)、产品应用定位:

1、养生:单独应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养生、防衰、强生(防感冒等疾病)。

2、药、食联用:在应用明显毒性药物的同时,加用可减轻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肿瘤化疗时,加用灵芝系列产品。

3、药、食交替:在应用具有依赖性(成瘾)的药物(如精神药物)时,为减轻依赖性,开始服药时,同时加服于药物相似功效(如镇静、安眠)的食用菌类食品,然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最后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脱药物的依赖。

4、病后康复:在病后或手术后,应用保健食品加快体力恢复。

5、食料:对一些长期“药疗”无效的人群,干脆放弃“药疗”,改用“食疗”,用保健食品进行全身调理,让体内慢慢增强抵抗力,从而获得康复。市场调查报告模板。

(二)、经济对比

对 72例保健食品应用前后有药物治疗作对比的人群,进行了经济负担分析,72例在应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药物治疗花去医药费共计208、4352万元,人均花费2、8949万元,但结果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暂时缓解的人仅20人,占27%,其余均无效。这72位消费者因药疗效果不佳,停止用药。改为食疗,共花费25、1573万元,人均消费0、3494万元,取得显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16、6%。

(三)、治疗与时间对比:

对上述72位消费者,在药疗和食疗上所耗的时间进行了对比,72位位消费者进行药物治疗所耗的时间总数为6558个月,人均消耗时间为91、08个月(相当于7、59年),停用药疗,改用食疗后,72人用于食疗的总时间是327、89个月,人均消耗为4、55个月。

1、保健食品应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应用定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定位不当往往会有违反食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之嫌,但消费者是讲实效的。因此,这次调查出现了五种应用定位,这是消费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食疗”与“药疗”关系的结果,是群众自发的创举。这五种定位,从我国传统“食疗”的观点分析,应该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学的,对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而应该从全方位(包括饮食、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来进行综合治疗。因此,五种定位中提到的“药食联用”、“药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学的“药、食”结合。癌症的化疗药物公认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抗结核药亦是公认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实际上“药、食”结合应该是今后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中的“食疗”,有人会认为是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是违规、是误导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对“食疗”的认识问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指出“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为治疗之首选,以食治病由来已久。现在科学进步了,却否定了“食”与“治”的关系。把“药”作为治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药治”无效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次调研中采用“食疗”的消费者,都是“药疗”无效后才改用“食疗”的,是消费者处于绝望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食疗”。07、3、27题为“望闻问切、把脉中医”一文中,谈及中医是否伪科学时,引用了一位普通群众的一段话“科学不时最高目的,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并不重要,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舍弃中医的理由,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多一种选择,对病人来说不是更好吗?”对待“食疗”,笔者认为也应该持有这种观点,“药疗”不是万能的,多一种“食疗”对病人来说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食品和药品绝不能等同,“食疗”是“食疗”,要让消费者明白二者的区别,不要误导消费者。

2、保健食品的经济意义:

从调研材料分析,在“食疗”前,用于药疗的费用是人均2、894万元,开始“食疗”后人均费用为0、349万元,“食疗”费用为“药疗”费用的12、 06%。有效率从“药疗”27%上升到83、3%的显效率。(这里的“药疗”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药疗”,而是由于调研中都是“药疗”效果不好的对象。

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食疗”,其原因除医、药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调研中的人群均属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耗治疗时间长,总费用相应较高,而食疗所耗时间均较短,见效快,费用就较低(实际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费用不一定低)

3、时间就是金钱:

72位消费者,药料时间,人均所耗时间为7、59年,采用“食疗”后,所耗时间仅4、5个月,是“药疗”的4、9%。这不仅减少了疾病折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复,恢复了工作能力,能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新的财富。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调研材料中,保健食品应用于“养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调研总数的9、7%,其中纯粹是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们每年购买保健食品的投入数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强全年无感冒发生,年龄偏高者还呈现“年轻态”!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获得全年无病灾,真正实现了“花钱买健康”。

调查报告演讲稿篇六

20*年是我省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根据省统计局、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县统计局、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从20*年12月开始到20xx年3月通过开展抽样调查和布置监测报表的方式,对我县33个欠发达乡镇20*年度的生产条件、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农民收入、经济发展,以及贫困状况、扶贫资金落实与投向、扶贫成效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20*年度乡镇上报的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统计监测报表及农民收入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这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欠发达乡镇的经济取得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较大进步,农村的生产、生活等基础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呈现大幅减少,贫困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同时也看到,欠发达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基础条件还比较差,各项社会事业仍然很落后,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贫困人口数量还比较多,要实现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一)、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1、区域与人力资源20*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的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501平方公里,占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的87.1%;共有行政村241个,占全县行政村个数的81.7%;自然村2467个,占全县自然村个数的82.2%;村民小组3740个,占全县村民小组个数的83.1%。当年共有7.2万户住户、24.7万人口,分别占全县总户数的76.4%、总人口的74.4%,平均每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面积上居住着165个人;乡镇从业人数为13.9万人,其中外出从业的为6.1万人,分别是全县从业人数的73.9%、外出从业人数的91.6%,乡镇从业人员外出从业率为43.9%。在当年乡镇从业人数中,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为6.9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49.6%;工业和建设业从业人数为2.1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15.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4.9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35.3%;三次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是10:3:7.1。

2、工农业生产条件20*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耕地面积11.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是3.7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81.5%;农业机械总动力5万千瓦,占乡镇农机总动力的71.7%;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20560万元,占乡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75.6%。在生产性固定资产中,农村集体经济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为6207万元,占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30.2%。

20*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乡镇工业企业369个,工业工程技术人员190人;农业技术服务单位1*个,农业技术人员344人。

3、经济发展总量据初步推算,20*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为8.5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7.9%。当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3.4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1亿元,其中出售产品收入5.1亿元;劳务输出总收入2.9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500万元。

全年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5.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7.3万亩;共实现粮食总产量4.7万吨,蔬菜产量5.2万吨,茶叶产量1170吨,水果产量4140吨,肉产品产量5920吨。

4、社区环境、文教与卫生事业20*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12个自来水供应站,19个银行、信用社分支机构,13个农村集贸市场,实现通车公路里程971公里,有92.5%的行政村已通公路。

年末,共有各类学校99个,专任教师1600人,在校学生26630人,其中: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分别为550人和8370人;有乡镇图书馆、文化站26个,幼儿园、托儿所32个,体育场1个。

年末,共有乡镇卫生机构8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42个;卫生技术人员342人,其中:医生147人;病床床位157张。

5、居民生活及社会福利事业到20*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所有的行政村已实现通电和电话,有93.7%的行政村用上自来水,有85.8%的行政村通上有线电视。固定电话装机数量28581部;移动电话拥有数量达54319部;敬老院、福利院32个,拥有床位398床,现共收养368人。全年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123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和养老保险人数分别为3390人和3540人。自来水普及率、生活用燃气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80.5%、75.4%和68.8%。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扶贫资金落实与使用20*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各种扶贫资金总计2351.1万元,其中:当年得到的扶贫资金为1925.7万元。在当年得到的扶贫资金中,财政扶贫资金为684.7万元,占全部当年得到资金的35.6%;帮扶单位扶贫资金为1164.8万元,占全部当年得到资金的60.5%。

一年来,共投入使用的各种扶贫资金总计1858.9万元,其中:投入开发农业的扶贫资金3*.7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16.4%;投入下山移民建设的扶贫资金529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28.5%;投入农民培训的扶贫资金49.2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2.6%;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资金567.6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30.5%;投入农村公益事业的扶贫资金282.7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15.2%。

2、扶贫工作成效这一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新实施扶贫项目147个,有182个行政村受益,将近1.5万户农户直接受益。在直接受益的农户中有9700户是种养业受益户,占直接受益农户的62.8%。当年得到扶贫资金、物资的农户有6460户,得到扶贫贷款的农户有1420户。实施下山移民的农户有520户,共计1880人;实施整村搬迁的村(包括自然村)有7个,共有150户,1100人。新建或改扩建乡村道路297公里,新增基本农田317亩,新增经济林面积889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76亩。新建或修建各类学校18所,新增教育用房面积5558平方米。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困难。举办各类农技和职业培训班240多期,有2万人次参加培训,其中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5900多人次,解决了近3200人的就业问题。

同时,据对33个欠发达乡镇的农民收入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年,贫困户比上年减少了6600户,贫困人口减少了22940人,是近几年来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一年。

欠发达乡镇区位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乡镇政府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产业选择与发展空间相对狭窄,自身发展能力弱,贫困面仍然较广,扶贫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仅靠自身的努力是很难实现奔小康目标。

1、区位条件较差。欠发达乡镇基本上是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乡镇到最近县城通车的平均距离达40多公里左右,各行政村到最近乡镇政府的平均距离也在9公里左右。到20*年末,仍有18个行政村未能通公路,15个行政村未能用上自来水,34个行政村未能看上有线电视。欠发达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的路面铺装率也不到18%。

2、经济基础薄弱。20*年,33个欠发达乡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7.9%,人均生产总值3440元,是全县人均水平的63.7%。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共230万元,占全县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的42.2%,行政村数占全县行政村数的81.7%;且平均每个行政村还不到1万元。同时,绝大部分欠发达乡镇的.财政均存在收不抵支,出现不同程度负债的情况。据欠发达乡镇上报的监测数据推算,平均每个欠发达乡镇政府年财政收入为170万元左右,而支出达180万元左右,年末累计负债数额在16万元左右。

3、社会事业落后。20*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有3300多人,仅占应保人数的1.4%;参加社养老保险的人数有3550人,仅占应保人数的2.1%。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卫生机构数不到4个,医生不到6名,病床数不到7床,图书馆、文化站也仅1.1个。

4、生产生活条件差。20*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仍有近1.25万户、4.41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上,仍有900多户农户处于缺粮状况,有近1700多户居住在危房或简易住房中,有19900多人的饮水困难未得到解决,有160多名中小学生辍学。当年遭受各种灾害的住户也有9900多户,返贫的人数达2500多人。

5、贫困面依然较广。据对33个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调查资料推算,20*年末,仍约有12400户贫困户和33790人的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低于1500元以下的村还有30个。

6、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并不很理想。从目前的扶贫工作来看,还比较重视扶贫资金来源、投入与项目开发工作,而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关注的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监管,使扶贫工作仍然是一种“输血”的形式,而缺乏真正能形成提高农民发展能力、形成“造血”的效益。

1、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来抓。外出务工收入是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此要充分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把发达地区对劳务的需求和解决欠发达乡镇剩余劳动力出路及农民增收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信息引导、牵线搭桥等手段,大力促进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使劳务输出成为我县欠发达乡镇的一大产业。同时,积极开展劳务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的稳步发展,使劳动力资源转化成劳务经济,成为我县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在目前,我县欠发达乡镇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劳动就业技能欠缺,部分农民还存在“小钱不赚、大钱又赚不来”的怕吃苦心态。因此就必须做好“农民知识化”工作,做好与当前劳务市场相适应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民落后思想观念的更新、劳动技能的提高,推进欠发达乡镇劳动力档次的提升,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及智力支持,为劳务输出提供更符合劳务市场需求的劳动力,不断推进欠发达乡镇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在欠发达乡镇中还是有一些区位相对较好的乡镇、好的项目和丰富的资源。如何开发这些项目、利用这些资源,对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现作用和长远的历史意义。而开发这些项目、资源,如果仅靠自身的努力和投入,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或者说是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此,这就需要借助于外资或外力来支撑、来推动。为此,要推动欠发达乡镇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必须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3、大力培育生态型产业,把生态产业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撑来抓。抓住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这一契机,大力培育生态型产业,促进欠发达乡镇经济总量的增长。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总得来说,欠发达乡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是这些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只要合理规划、良好包装那些有地域特色、有文化内涵、有旅游前景的项目推向市场,通过有序开发,就能形成旅游产业,推动第三产的发展。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绿色消费是时代的潮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消费市场的要求。通过培育和扶持一批生态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品牌,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生产农业的技术服务和农产品的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使欠发达乡镇成为以绿色为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不断推进农业的发展。三要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把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承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欠发达乡镇的生态型工业来抓,努力形成资源型工业和劳务型工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格局。四要大力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管。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作为实现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欠发达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提高欠发达乡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一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交通道路建设,拉近欠发达乡镇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为产业转移打开通道,为招商引资、劳务输出、下山脱贫创造条件,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供方便。同时要加强水利、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二要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农村科学文化基础建设,加大农村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消除农民因灾、因病返贫的现象;加快农村养老院、敬老院建设,进一步拓宽养老院基金来源渠道;不断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建设,提高参保比率,促进人的不断发展。

5、加强规划、夯实基础,区别对待,继续做好下山移民工作。针对当前下山移民中存在规划不合理、土地指标紧,缺资金等情况。一是要将下山移民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政区划调整及实施的各项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移民总体规划,制定依城建区、依镇设点、分层次分批次的移民规划。二是要引导和鼓励对下山移民户原有房屋和宅基地实行退宅还林还耕,折抵移民用地指标。三是要根据资金,做到量力而为、区别对待,明确下山移民范围、对象,把扶贫资金的重点用于解决小区规划和配套基础建设以及贫困移民户的补助上,而对于经济相对富裕的移民户则更多是采用政策扶持。同时,要积极引导移民户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确保下山移民户能迁得下、安得住、富得起。

6、拓宽扶贫资金渠道,筹好、用好、管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要积极鼓励当地金融机构开展扶贫信贷支持,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强“造血”能力。二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或者个人利用扶贫优惠政策开展扶贫济困,形成人人参与、全社会参与的氛围。三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论证、规划工作,把扶贫济困与扶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扶贫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四要加强对基层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管。建立健全基层扶贫成效评价机制,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同时进一步改进扶贫方式,可以利用以奖代补的形式,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