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政策的作用论文(优秀5篇)

小编: LZ文人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育政策的作用论文篇一

柏拉图和孔子对“美育的基本意义”的共同认识反映了人类在历史最初时候的自我探索和追问,不断增进的智慧和能力为的是人类在和自身、社会、宇宙的对话中达成默契。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受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影响,这两种文化对美育的“过程”有了不同的看法。孔子强调审美主体的主导地位,柏拉图对“美的理念”进行坚持,以此逻辑理解下去,那么我们在认识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和西方艺术的写实思想时则有了根本的把握。可是,不管孔子和柏拉图如何强调各自思想的重要,他们都不过是为美育进行了两种伟大的实践。他们没有孰是孰非,有的只是为美育积累的宝贵思想。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西方世界走出了中世纪一千年的漫漫黑夜,告别了文艺复兴张扬的人性,迎来了辉煌的古典主义时期。在这样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德国不仅为人类文化和艺术贡献了伟大的康德和黑格尔,还为美育带来了杰出的席勒。“美育”这一概念最早就是由他最早提出并建立的。而他对美育与心理素质培养关系的讨论,在今天看来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席勒所倡导的感受性培养之所以在今天看来仍就重要是因为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异化了人类,麻木了人的情感神经。席勒的“感受性”美育思想正是人类重新恢复情感知觉,重建健康心理素质的“钥匙”。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之一,匈牙利共产党人卢卡契所说的,要克服异化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在恢复主体性,培养人类的心理素质上,卢卡契找到的是现代无产阶级革命这条道路,而席勒在他100多年前提出了“感受性培养”的美育思想。

遥望西方,不在惊羡,为的是自己民族更好地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充满了迷雾硝烟,奋发图强的声音此起彼伏。倘若说洋务运动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宣告失败的话,那它的最大贡献应该是为这个民族成立了大学。从此,国家实力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了可能。大学,团结的是精英的'力量、青年人的力量。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的那样,“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青年人是国家中最有朝气和锐气的力量。因此,对青年人进行的美育培养,既是任重道远又是不可替代。大学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一个人气质的熏陶也有着重要作用。大学不仅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更应承担起完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重任,而完善的起点就是从美育人的心理素质开始。对于心理素质,我们通常认为它是基础、核心的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因,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从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为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诸方面。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大学美育的最早实践者。他曾有言:“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不难看出,美育其实是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我们结合席勒和蔡元培先生的观点,就得出了以下结论,美育是通过“感受性培养”达到“陶养感情”。感受、感情通常被认为是心理的最初的直觉,人的心理通过对事物的感受慢慢进入理性的思考阶段,稳定成熟的心理素质则是在理性地思考之后形成。审美活动的完成不仅需要美的客观存在,而且需要审美主体具备对美的感受、辨别和理解能力,而美育所承担的就是还原审美主体对美的感知,培养审美主体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在情感性。之所以一再重复席勒的观点,不仅因为他的美育思想为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更是因为席勒美育思想旨在解决的理性对人异化这一问题在今天仍未解答。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认识能力,才能确定“我是谁”,继而才能开始判断我和世界的关系,从而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创造活动来影响或平衡我和世界的关系。一个人也只有确定了“我是谁”,才清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会摇摆不定、犹豫不前。这里提到的“我是谁”并不是哲学概念,而是通过此唤起每个人心中的个性和特质,“我是谁”区别了我和他人,包含着个体生命的特质,之所以是“我”的本质。大学生是国家的年轻力量,是国家未来的支柱,因此,美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熏陶和形成有着难以忽视的作用。每个人都有他的生命特质,这就是他的价值,美育怎样通过有效的培养和引导从而使生命特质得以实现这既是美育的意义也是美育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客观环境所要克服的问题。国家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基石之一是美育。而美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同于对幼儿和中学生心理培养的关键在于,美育培养的对象不同,大学生已具有自我探索的能动性,相较于幼儿和中学生还有待发掘的潜能,大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体悟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一面。由此,美育对个体情感的还原,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关键,美育在大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育对整体国民素质提高的意义,因为个体与历史、社会的血肉关系而得到了一一体现。21世纪前十年已经过去,后结构主义思潮仍影响着人类的意识活动,在支离破碎的解构话语中,隔阂的不只是人类的情感,也冷漠了人类的心灵。在这样的时代,美育对人情感的陶养将有多珍贵。

教育政策的作用论文篇二

赏识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励的一种教学方式。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的教学效果差距甚远,两种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的进行学习。体校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较大,在运动场上的激情远远高于课堂上文化课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时,学习兴趣不高,这种现象使教师在文化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同时体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效率也十分低。所以,赏识教育的教学方式在体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1、体校学生文化课厌学现象分析

体校学生在文化课方面的基础较差,所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得到更多的是家长与教师的批评与责骂,而认同感却十分稀少。体校学生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与成长,得不到应有的鼓励与肯定,使其逐渐失去了文化课学习的信心,变得无助与郁闷,对文化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并出现厌学现象,导致其中途放弃。

2、赏识教育对体校学生的作用

体校学生在进行专业训练时,教练员会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给予其相应的鼓励与肯定。教练员的鼓励性语言就是对学生刻苦训练的最大动力,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加,激发训练激情,使学生展现自身潜在能力,所以对学生的训练效果是一种积极的推进动力。在体校学生的文化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运用赏识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校学生使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所以对家长与教师的批评与责骂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与抵触。长时间的责备,使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越来越差,并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但体校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拥有其他学生不具备的优势,有着坚强不认输的精神与充沛的精力。若体校学生将其优势运用于文化课的学习上,并结合文化课教师的赏识教育,就会使其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找到学习兴趣,并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赏识教育在体校学生文化课学习中的实施策略

3.1体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

体校学生虽然在应试教育中地位低劣,但在他们身上仍存在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在对其进行文化课的教学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目光与教学观念,不要一味的对其进行批评与责备。体校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肯定,需要教师的赏识。文化课教师对体校学生的赏识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自信心,唤起学生潜在的能力,使其对文化课的学习产生兴趣与学习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转变位置进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思想的变化,主动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并通过交流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需要。同时,文化课教师也应在体校学生的身上搜寻其闪光点,对其进行赏识教育,进而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会通过对教师的喜爱与赏识,从而对其所教科目产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以计算机教学为例,体校学生大多对网络游戏感兴趣,喜欢玩游戏时的激烈竞争。所以,计算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其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充满竞争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3.2体校教师应学会因材施教,实施赏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文化课学习

大部分的体校学生都存在文化课基础薄弱的问题,理解能力相对较低。所以对其文化课的教学不能急功近利,过度的教学欲望会造成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失去信心。体校学生在进行长期的体育训练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因为体育竞技并不是单纯运动技能的较量,而是技能与智能的综合比赛。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员,不仅要有成熟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课学习效果的提高,所以学生应加强文化课的学习。体校教师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及优势进行因材施教,使体校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体校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这对提高其运动训练水平来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3体校教师应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对体校学生进行文化课教学赏识教育作为激发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兴趣,同时在体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对体校学生的赏识教育使其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发挥自主能能动性,最终完成教学要求与教学任务。体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硬性的塑造,因为优秀的学习方法不是对学生的强行知识灌输,而是在尊重学生特长爱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了解与学习,同时体校教师也应对学生充满信心,给予其充分的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不断产生主动学习的激情。但体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育时,不仅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而且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客观的'认识,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与诉求。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就会对学生产生心理伤害,使其再次产生自卑与无奈的想法,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影响学生的文化科学习与专业训练。除此之外,体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与肯定。而且,除了赏识教育以外,教师也应将批评教育引入到教学中,将批评教育与赏识教育相结合,不仅要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鼓励,也要对学生身上的缺点与不足进行相应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训练与学习,使其在鼓励与批评的环境下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与训练技能。

4、结束语

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型教学方式,对体校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通过赏识教育在体校学生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出赏识教育对体校学生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具体的措施及策略完善赏识教育在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中的效果。除此之外,体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将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两种教育方式的结合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教学,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文化素质及体育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运动员,更好的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创造成功与做出贡献,也是实现学校对体校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素质全面培养的最终目标。

教育政策的作用论文篇三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于9月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基本思想中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其字里行间都鲜明的倡导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并要求从实际情况入手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背景:

幼儿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多数来源于游戏。游戏是幼儿生来就喜欢的,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游戏的生活中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游戏中多运用“拟人化”方法,可以促使游戏更为丰富。幼儿通过情感的满足,可以促进其动作协调发展及感知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

案例及分析:娃娃哭了

一天来园,幼儿进活动室后像原来一样进入活动区游戏。不一会儿,冉冉来向我告状:“沈老师,小朋友把玩具扔在地上”。我过去一看,娃娃家地上果然乱成一团,锅碗朝天的扔了一地。我有些生气地说:“你们看,一地的玩具,都没地方玩了。家里太乱了,快把玩具收好再玩。”经过劝说无济于事,娃娃家照样是一地玩具。此时我脑中闪出了一个办法,我走进了娃娃家抱起了被扔在地上的娃娃大声说到:“宝宝,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呀?”娃娃家的幼儿马上安静下来,我侧耳靠近娃娃并点了点头像是听明白了似的。我告诉小朋友说:“娃娃刚才想去公园玩,可是刚出门就被你们扔在地上的锅盖绊了一跤,膝盖都流血了,还在哭呢!”“你们快把玩具收拾整齐,要不一会儿又绊了娃娃可不好!”说着我低头心痛似的`揉了揉娃娃的膝盖。这个方法真灵,娃娃家的小朋友很快的把玩具收好了。收完玩具,小柯走过来对娃娃说:“好了,别哭了,我带你去公园吧”。托班幼儿年龄小,游戏常规意识还比较弱。他们的情感拟人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哭会笑。托班幼儿不同于小中大班,他们玩游戏是很投入的。我抓住了这两个年龄特点,利用“小娃娃怎么哭了”这一拟人的情节,导演了这个游戏。

“老爷爷”的出现

自然角里,种了些土豆、小葱、萝卜还有各种鲜花以及一些植物标本。这些大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刚带来时,幼儿积极性挺高,纷纷指着各种植物和花卉说:“老师,这是我带来的”“哪个是我拿来的……”可是,过了几天,孩子们的热情渐渐淡了。慢慢的,自然角里几乎见不到孩子们的身影了。为了让幼儿重新喜欢上这个区角,每天我都会在活动区开始前向幼儿介绍植物角里的材料,有时也带他们做一些小游戏,比如:猜猜谁有大叶子、猜猜谁能吃;花儿有哪些颜色……可是,一段时间过去后,幼儿的热情还是不能持续。

教育政策的作用论文篇四

摘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受到了社会、家庭和高校的重视。表现艺术治疗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媒介来维护和治疗人类的身心健康,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运用逐渐广泛。文章论述了表现艺术治疗的概念,分析了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表现艺术治疗的现状,重点论述了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表现艺术治疗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表现艺术治疗;心理教育

表现艺术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兴起于20世纪中期,指的是通过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形式,给患者带去改变的身心治疗方式。表现艺术治疗让患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内在情绪,具体包括了舞蹈艺术治疗、视觉艺术治疗、戏曲艺术治疗、乐洽艺术治疗等,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使得一些内在的、无法触摸和说明的体验,以外化的形式表现,从而达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

一、表现艺术治疗的现状

目前,表现艺术治疗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心理康复治疗机构,治疗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除一般患者外,还包括了一些特殊的群体,如儿童、老人、家庭、学习障碍者等。表现艺术治疗兴起于国外,国外对其运用起步较早,运用经验丰富,娜塔莉罗杰斯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女儿,同时她也是艺术治疗的代表人物。相较于外国多年的发展和运用而言,国内的运用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表现艺术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举办了三次,但是,表现艺术学科的系统性还不足,技术发展也不全面。表现艺术治疗在心理学领域的使用最为广泛,比如,许多的职场女性可能是女强人,不愿完全信任心理资源师,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强,对心理治疗存在抵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谈话治疗方式就难以达到效果,但是,表现艺术治疗方法,通过运用绘画、音乐、舞蹈等具有娱乐性并且轻松的`方式,就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艺术能够明显改观其本身具有的创造力,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大量的创作灵感,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表现艺术在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表现艺术治疗的作用

(一)舞蹈和音乐治疗的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具有特殊的感情反应,他们熟记歌词和旋律,还能对其实现二度创作,由此可见,音乐疗法行之有效。高校的心理教学往往会加入人际关系教学内容,通过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发挥其治疗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分组、分工表演,表演后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对表演内容的理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表演和演讲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统一播放音乐,学生聆听后,一起讨论其思想内涵和演奏使用的乐器。舞蹈治疗通常与音乐治疗相互配合,有些学生的心理困惑也许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心理教师可运用肢体语言代替口语表达,引导学生消除紧张,通过舞蹈发泄不愉快。

(二)视觉艺术治疗的作用

视觉艺术也是表现艺术治疗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视觉艺术治疗通常会通过雕刻、拼接、绘画或是造型艺术等方式起到治疗的效果。其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建立独立的环境,在游戏性的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能力。这种治疗方式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能够充分信任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心理素质。视觉艺术治疗自20世纪末期开始运用后,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戏剧艺术治疗的作用

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各种艺术形式带来的治疗效果不可否认。戏剧治疗在很早以前就被运用于心理调节。万年以前,原始人就已经学会了通过动作与其他人沟通,达到传递信息的效果,也学会了通过动作表达情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当中,最早记载了戏剧表演,并肯定了戏剧表演的治疗作用。表现艺术治疗中的戏剧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指的就是通过戏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人与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观看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宝贵,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三、结语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治疗情况较为复杂,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想要充分发挥出表现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就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此外,尤其强调要淡化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解决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从而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教育政策的作用论文篇五

一、分层教学的益处

1.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在平行分班的情况下,班级常会出现优生和差生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经常会犯难于课程内容、上课进度等教学是以优生为准,还是以差生为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以学习成绩较差学生为标准进行备课,上课的进度也会偏向于差生,这使讲课一慢再慢,一细再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的状况,导致整体上课积极性下降,课堂气氛僵硬。而分层教学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状况进行分类,教师以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备课教学,针对a层的学生,把知识点讲透讲深,启发学生的创新性和思维;针对b层的学生,侧重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理解;针对c层的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将分层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学习信心。由于同班学生的能力相差不大,良性的竞争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尤其是低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3.有利于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二、分层教学的弊端

1.中低层班级中缺少榜样

在平行班中,班里总会有一部分的优秀学生,他们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学习态度上自觉、努力、勤奋,给中低层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中低层学生会向这些成绩好的学生看齐,课后遇到问题会向他们请教,也会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给一个班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分层教学实行后,中低层班级中就缺少了学习的榜样,没有了前进的目标,遇到难题也无法向学习优秀的同学请教,班级学习氛围不强,最终导致中低层班级止步不前,甚至后退。

2.中高层学生压力增大

中高层的学生会担心因为自己的成绩稍有退步就会降级到更低的层次,尤其是中层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进入高层班是他们的学习目标之一,如此一来,中高层学生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在关键时刻发挥不出好的效果。

3.低层学生自信心降低

在平行班中,教师会把注意力几乎都放到低层学生的学习上,再加上班上有很多爱学习的学生,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分层教学后,低层班中,多数是一些调皮捣蛋的成绩很差的学生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很多低层的学生都会有“既然老师都抛弃我了,我就做我自己”的扭曲心理。因此,很多低层的学生到了最后,形成自信心完全丧失,不爱学习,课堂上捣乱,课外惹事,老师管不了,家长管不住的情况。

三、小结

总之,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最佳理念方式,其承认学生各自才智存在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但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将学生按成绩、为分层而分层,而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同的提升和进步。分层教学可以和“赏识教育”“主体教育”“小班教育”相结合,创新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模式。